APP下载

互助互学培养学生信息技术学科综合能力

2022-06-02车丽

关键词:动手能力培养策略信息技术

车丽

摘   要:在初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渗透实践内容,符合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基于此,教师需要有对接渗透意识,并以任务为驱动、以互动为契机、以竞争为动力,推出一系列操作实践任务,以此让学生有充分的动手体验机会,进而促进学生学科综合能力的成长。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围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开展教程,也能够有效提升教学品质。

关键词:信息技术;动手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2)11-0060-03

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而可促进学生学科综合素质的成长。对此,教师可针对学生的学习需求推出一些集体性学习活动,并组织学生开展竞赛和相关实践应用操作,这些都可以创造一些动手实践的机会,以让学生在主动操作中建立学科认知基础。

一、以任务驱动创造动手机会

教师借助任务设计的机会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能够为学生带来更多进行锻炼的机会。任务驱动带有实践性、探索性、互动性,对此教师需要深潜教材之中,并深度发掘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设计出适合的学习任务,同时组织学生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如此可使学生在深入思考和广泛互动中建立学科认知基础。教师以任务为调动手段开展相关教学设计和组织,学生接受起来更为自然,其助学效果也更为丰富。

例如在讲授“探究网络信息交流的方式”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在课堂导学环节可利用询问的形式进行学情调查:“利用网络开展交互活动,是我们的生活常态,大家平时都喜欢用什么样的方式进行联系和交流呢?”学生对这个问题都很熟悉,因此自然能够给出准确的回答。微信、QQ是最为普遍采用的手段,也有使用短信、空间、论坛的,其他平台也有相关交流方式,也能够为大家带来一些互动机会,如购物平台、支付宝、抖音、快手等,这些都能够开展信息交换和共享。然后教师继续与学生互动交流,以引出新内容,并要求学生对网络完整、社会伦理、文化交流等内容进行深入探索,对不同交流方式的特点和优势进行横向比较,然后现场进行交流操作。在此过程中学生根据教师的指挥进行具体操作,对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对普遍关注的问题进行互动交流,并阐述自己的个性观点。教师则及时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换,组织学生进行网络信息交流,如此可让学生在具体操作中完成信息传递。教师利用学情调查的机会推出学习任务,能成功激发学生的操作热情和学习兴趣。

二、以集体活动强化动手体验

在进行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设计时,教师可推出一些集体性活动,对此学生们纷纷积极响应,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与之前相比此种方式的激发效果更为突出,学生的学习效果也更好。讨论活动、制作任务、案例分析、数据处理、成果展示、网络交互等,这些都属于集体性活动的范畴。教师合理设计集体性活动,能够为学生带来更多学习启示,创造更多进行动手操作的机会,进而可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升学生的探索实践能力。学生借助集体力量开展学科学习,能够调动其自身的学习潜力,进而可形成新的学习成长点。

例如在讲授“用图形设计造型”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观看教材插图,并让学生自行成立合作团队,选择圆锥、五环中的一个图形开展绘制操作,然后进行集体展示。学生在观察教材插图时,要对其特点进行具体分析和讨论。为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教师还可借助多媒体播放与之相关的微课视频,让学生结合视频找到操作路线以及设计操作的方案。待学生进入到互动讨论和实际操作环节,教师要跟进观察和指导,并对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详细解读,以确保学生的操作能够顺利进行。教师要求学生自由成立合作团队,给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权利,对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一定的帮助。学生进入合作团队后,能够主动开展思考和讨论,设计适合的操作方案,在具体操作环节,也能够通过多重矫正,实现预定的操作目标,这对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学科综合素质有很大帮助。

三、以竞争机制推动动手操作

学生对游戏、竞赛、展示、表演等活动最感兴趣,教师对此需要有理性设计,并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在互动交流中锻炼动手能力,在比拼讨论中建立学科认知。如此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思维,激发学生的操作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如果教师能够组織学生开展信息技术创造性设计,这势必能为学生带来更多学习挑战,进而可促进其学科认知内化。

教师组织的一些竞赛性学习活动,学生参与的主动性与其他相比更高,其训练效果也更值得期待。例如在讲授“探究绘制图像的方法”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先组织学生观看微视频,让学生对“绘制葡萄”的过程进行详细观摩,然后教师可推出竞赛项目——视频中的葡萄都是半透明的,这个效果是如何实现的呢?现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然后共同完成“绘制葡萄”的操作任务,并参与班级评选活动。学生听说有比赛活动,都表现出很强烈的参与欲望,如此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开展教学,可为学生创造更多进行探索操作的机会。从学生的学习表现可以看出,教师组织学生集体绘制葡萄的活动是比较成功的。学生进入集体之中,能够形成团队合力,其助学效果也十分丰富。

四、以实践应用培养动手能力

信息技术是学习其他学科的重要辅助手段,其实践应用非常普遍。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有关信息技术的实践操作,可为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创造良好条件,也能够顺利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结合学生的学习现状,组织学生开展相关延伸性训练,并将其与生活对接进行实践应用,如此能够创造一些操作机会,并带来更多内化契机。

例如在讲授“用拼图创作数字故事”这部分内容时,教师设计了集体操作任务——我们对手机拍照的美颜处理比较熟悉,现在利用其他软件也能够完成“自动抠图巧换背景”的操作,对个人照片进行美化处理,现以小组为单位,先进行现场拍照,小组组长负责组织,然后每一个人将自己的照片进行美化处理,并提交到小组进行集体评价,最终评选出最佳美化作品。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深入到学习小组之中,观察学生的操作情况,并及时做出指导。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设置操作任务,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评价活动,借助集体力量开展互动学习,如此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学习效果也更好。

教师要做好教学调研,并针对学生的学习需要设计和组织动手实践任务,以指导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完成学习认知的构建。学生对任务驱动、游戏竞赛、实践应用等学习任务有很高的认同感,教师要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开展教学设计,如此能够帮助学生顺利进入到学习的核心环节,进而可使其在主动探索体验中建立学科认知基础。

参考文献:

[1]倪大庆.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开展探讨[J].教育界,2020,(46):83~84.

[2]丁树刚.例谈初中信息技术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21,(10):53~54.

[3]沈萍强.微视频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上的运用[J].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22,(03):66~69.

【责任编辑 韩梁彦】

猜你喜欢

动手能力培养策略信息技术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动手能力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培养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