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聪明的“聪明药”

2022-06-02馒头老妖

科学Fans 2022年5期
关键词:类药物服药受试者

馒头老妖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那些鼓吹“吃了会变聪明”的产品,大部分都是以讹传讹的段子,甚至可能是为了卖假药骗取钱财的小伎俩,如果你遇到有人兜售所谓的“聪明药”,建议直接报告给老师或家长。

不过,科学家们确实针对某些特殊疾病,研究过类似作用的药物,比如莫达非尼和利他林(这是药物的通用名,商品名称可能还会有别的)。

莫达非尼,是一种中枢性的促醒兴奋药物,主要是用于治疗嗜睡病① 的。爱打瞌睡不是什么大问题,但有些人无论睡多久依然犯困,整天都没法打起精神,影响到工作、学习,这就是一种疾病了。针对这种症状,莫达非尼这样的药物能使病患保持合理的清醒时间。

而利他林,则是用于治疗多动症(ADHD)、注意力不集中、学习障碍等疾病。这些药物基本上都局限于治疗儿童注意力缺陷等疾病,极少看到用它作为“聪明药”试验的报道。也就是说,如果你在集中注意力方面并不存在难以克服的困难,是完全用不到的。

这些药物的作用能达到传说中的效果吗?答案是,用处不大。比如针对莫达非尼,美国军方曾做过一个剥夺睡眠的试验:让受试者连续两天熬夜,再让他们去操纵飞行模拟器。此刻,受试者出现操作失误的次数也随之陡然增长。然而,服用了莫达非尼的那组受试者,在试验中的表现明显更好。也就是说,当人处于极度疲惫的状态下,又需要集中精神去干活时,莫達非尼的确起到了“改善人类认知”的积极作用。随后的其他一些试验也在不同方面证实了这种效果,如降低嗜睡感,减少记忆能力的损耗,甚至可以平复“起床气”的影响。

这就意味着,虽然在特殊场合中把莫达非尼当“兴奋剂”使用,可以抵抗疲惫,但它只能帮你消除暂时的睡意,并不会给你额外的智商提升,助你超水平发挥。期待“功力倍增”,那还真是想多了。也有研究指出,受试者的表现变好,也存在接受心理暗示带来的收益。完全不如老老实实、踏踏实实地多休息两小时可靠。

如果只是为了抵抗疲劳、提高学习效果而使用这类药物,更需要谨慎了解它的副作用给学生的身心带来的影响。

首先,成瘾性的风险。莫达非尼是中枢性的神经兴奋药物,会给大脑带来“满足”和“兴奋”的感觉。长期服药后,大脑会越来越适应、越来越依赖这种刺激,哪怕没有学习或工作上的需要,也会主动寻求服用此类药物。这种现象就是所谓“成瘾性”,其形成机制和毒品、精神类药物没有本质区别,治疗起来也非常麻烦。

至于利他林,它的确能让人集中注意力,但效果也存在极大风险。曾有人在服药之后,并没有把注意力集中到眼前的学习或工作上,而是不受控制地盯住了一些毫无意义的琐事,比如窗外的树上有多少片叶子,一盒纸巾到底有多少张纸等。真是专注得让人哭笑不得。

其次,会产生精神、身体上的其他不良反应。前者包括服药后莫名躁狂、突然抑郁,或天马行空的妄想;后者则包括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作用,以及引起皮肤瘙痒等,反而增加了分散注意力的因素。对此,欧洲人用医药产品委员会(CHMP)在2009 年发出公告,限制莫达非尼的临床使用,并特别强调应该在产品说明书中标出“儿童忌用”,毕竟它的安全性还存在不确定性。

总而言之,无论是靠哪一种“聪明药”,它带来的健康风险都是难以预测的,而它带来的收益也是无法考证的。抛开生理和精神上的副作用,服用该类药物在心理上也会受到负面影响,比如不自觉把功劳归功于药物,从而对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产生怀疑,进而丧失自信心。

人类的大脑实在是太复杂了,指望一两种“聪明药”去激发它的潜能,自然得不偿失;相反,它还可能给我们带来身体和心理上的双重伤害,存在极大的安全风险。千万记住,学习没有捷径可走,“聪明药”也不会带来奇迹。

猜你喜欢

类药物服药受试者
被这病赖上得终身服药,变胖还没劲儿?千万别忽视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服药禁忌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警惕服药期间的饮食禁忌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服药先分阴阳
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常见不良反应观察
土家族“七”类药物考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