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与德育的融合策略微探
2022-06-02孙志斌
【摘要】《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提出,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重视课堂教学作用的发挥,应明确课堂教学是实现学校“立德树人”目标的主要渠道,由此延伸出要将学校学科知识教育与德育融合。在教学实践中,各个学科均承担着德育任务,文章将“立德树人”作为研究背景,将促进学科德育工作的有序、有效开展作为研究目的,围绕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与德育,从融合点、融合策略两个角度开展研究,以期文章的研究内容能够为一线教育教学工作者提供有利的教学理论参考。
【关键词】数学教学;立德树人;德育;融合
作者简介:孙志斌(1973—),男,浙江省杭州市临平区临平第二中学。
通过归纳现有的文献资料,总结我国数学学科德育现状,笔者发现当前我国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效果并不理想。但数学学科教学中应当承担的德育责任是毋庸置疑的,应当实施的德育任务也是不容推卸的。总体来看,教师的课堂德育意识缺失、德育目标模糊以及德育方式缺乏创新是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存在的主要问题,而文章所研究的主题,即学科知识教学与德育融合,在一定程度上可帮助一线教师丰富德育方式,强化教师的德育意识,使教师进一步明确德育目标,提升数学教学与德育融合的效果。
一、数学教学中学科知识的教学与德育的融合点
(一)辩证唯物主义和理想信念
初中數学教材中关于理想信念的德育资源主要涉及辩证唯物主义和理想信念。本节结合数学学科知识对这两个融合点进行简要分析。
例1:教师在教学“有理数减法法则”中的相关内容时,可向学生渗透辩证唯物主义中的“对立统一”的观点,“对立统一”主要是指事物的本身包含矛盾,而矛盾的双方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有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式本质上属于矛盾的两个对立面,即加法与减法是对立的关系,但在有理数运算的过程中引入了负数,那么减去某一个负数就意味着加上这个负数的相反数,有理数减法运算可转换为加法运算,即加减双方的统一关系。如2-(-5)与2+5的运算方式和结果均是统一的。
例2:教师在教学“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相关教学内容时,可向学生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中的“质量互变”观点,即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会引发质变,产生新质,在新质的基础上又开始新一轮“质量互变”,所以“质量互变”是一个持续循环的过程。教材中直线与圆相交、相切、相离时d与r的关系,按照顺序分别为d
例3:教师在教学“图形全等”概念时可引入国旗向学生渗透红色教育,在教学实践中呈现中国国旗,并围绕国旗中的五角星图形向学生介绍“图形全等”的概念,即形状相同且能够完全重合的或图形相似比为1的两个图形为全等图形。待概念引出后教师可用2~3分钟的时间开展红色教育,探讨内容主要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红色象征革命。旗上的五颗五角星及其相互关系象征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大团结。五角星用黄色是代表光明,四颗小五角星各有一尖正对着大星的中心点,体现人民围绕着一个中心而团结的理想信念。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初中数学教材中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德育资源主要涉及爱国主义教育以及民族团结教育等方面,本节结合数学学科知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融合点进行简要分析。
例4:关于“求倾斜角”的问题:国内某市政府在城市建设环节中开展天桥两端斜道建设项目,该项目能够为区域内的市民推自行车过天桥提供极大的便利,题目中给出的已知条件为斜道长40米,天桥高10米。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借助该问题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但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之前,教师需把握该问题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契合之处。市政府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关注人民福祉,为百姓修建天桥斜道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
例5:在“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教学实践中,教师可借助蒙古包图片,将其作为一种历史文化资源对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使学生在了解蒙古族人民生活习性的基础上,能够尊重和欣赏蒙古族的历史文化。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这一融合点也需要教师立足教学实践,借助相应的问题渗透德育。
例6:在“样本与数据分析”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开展社会公德教育。如创设公交车让位的问题情境:当你乘坐公交车时,会主动给老、弱、病、残、孕让座吗?教师用资料柱状图呈现不同调查指标的人数,让学生求参与调查总人数和某项指标占比。问题情境中体现的尊老爱幼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教师开展社会公德教育的契机。
(四)生态文明教育
初中数学教学中关于生态文明的德育资源主要涉及环境保护、节约资源等方面,本节结合数学学科教学实践对生态文明教育这一融合点进行简要分析。
例7:在“样本与数据分析”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利用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废旧电池污染水资源等问题情境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如让学生探究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占总水量的比例,我国淡水资源占地球淡水资源的比例,我国人均淡水为多少立方米等问题。教师通过设计淡水资源问题情境,使学生通过数据分析后树立节水意识。再如,已知一粒废旧的纽扣型电池可污染约60万升水,如果本班每名学生丢弃一枚纽扣型电池,求共污染多少升水。教师通过设计水资源污染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强化环境保护意识。
(五)思维品质教育
数学学科德育中的思维品质教育主要侧重于思维严谨和求真务实两点。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通过让学生反复推理和论证渗透思维品质教育。本节结合数学学科教学实践对思维品质教育融合点进行简要分析。
例8:在“平行线的判定”教学实践中,教材或练习册中的习题给出了平行线图形,但若想证明两条直线平行则需要开展一系列的论证,并规范地呈现出整个论证过程。教师让学生规范论证,能使学生的数学逻辑性、思维严谨性得到提升。而求真务实的思维品质的培养,教师可立足于每一节课的参与、每一次数学作业的完成等方面,引导学生在日常的数学学习中养成一丝不苟和认真专注的习惯。
(六)理性精神教育
理性精神主要是指人在面对重大事件时能不被个人情绪或外部环境所左右的一种能力,也指人运用理智的能力。理性精神在数学学科中主要体现为学生能够利用以往所学习的知识和所积累的经验挖掘出题目中的隐藏条件和诱导条件,或能总结出一定的规律进行解题。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运用数学公式的教学强化学生的规则意识,分类讨论函数中动点的位置和不等式的运算,应用数学结合法或换元法等转化思想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使学生能够从感性学习转变为理性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
(七)审美教育
审美是人理解世界的一种能力,在数学学科中,曲线、图形、符号、对称以及旋转等均体现着数学的美。因此学科知识教学与审美教育的融合点相对较多,教师可从黄金分割、平移旋转、图形绘制等多个方面渗透审美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需注意,虽然数学的美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审美本身附带了主观感受,所以审美教育应立足于学生的参与与感悟。
以徒手画圆为例,教师能够将大拇指作为圆心,其他两个手指夹住粉笔在黑板上徒手画圆,那么在课余时间,教师可以鼓励班级学生应用此种方法在黑板上练习徒手画圆,学生在反复练习的过程中,审美能力得到了提升。对于审美教育渗透,教师应该将侧重点放在日常的“教”与“学”中,审美本身的主观感受相对较强,教师无须刻意开展审美教育,仅需要帮助学生创设一个能感知数学美的环境即可。
二、初中数学学科知识教学与德育融合的策略
(一)挖掘资源,整合利用
数学教材中有较多的德育资源能够作为教师开展德育的素材,所以教师在数学学科知识教学与德育融合的过程中要重视德育资源的挖掘,从而发挥学科知识的德育价值。在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方面,教师可利用有理数相关法则、开平方的概念以及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等知识进行教育。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传统文化教育方面,教师可利用教材中的数学史或习题中所蕴含的文化资源,如剪纸、象棋等进行教育。在挖掘德育资源的过程中,教师还应考量学科知识的非数学意义,教材中的材料大多以文字或图片的形式呈现,材料的目的大多为解决问题或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如上文中的例3,五星红旗图片的呈现,其数学意义为全等图形概念的学习,而非数学意义则为理想信念教育。
(二)把握知识,优化方法
第一,教师应强化数学史教育,数学史作为一项重要的德育资源,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情感与学习兴趣。例如在“探索勾股定理”的教学中,教师应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为班级学生呈现赵爽弦图,并用简洁的语言为学生讲解赵爽弦图背后的故事,以此种方式引出勾股定理。然后再组织班级学生动手测量并计算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感。
第二,教师应重视德育方法的优化,数学学科德育需要一定的载体,同时也依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利用情境教学法,以多媒体情境创设或问题情境创设的方式为学科知识与德育内容之间搭建一座桥梁。与此同时,教师还应积极总结以往的教学经验,构建完整的德育方法体系,文章以思维严谨为例构建德育方法体系,如图1所示。
第三,教师应制定学科德育体系,用以指导学科德育的有序、有效开展,文章所设计的学科德育体系如图2所示。
图2的德育体系框架从三个层面拟定了初中数学学科德育的主要方向,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以图1为基础,细分每一项德育内容。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例,在认知层面上,教师可借助国内科学家对数学领域的贡献以及数学领域优秀的人物开展爱国主义认知教育;在情感层面上,教师可从忧患危机感、国家荣誉感和公民责任感三个方面开展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在意志层面上,教师可从理性爱国与职业规划两个方面开展爱国主义意志教育。
(三)数学作文,德育评价
数学作文是近年来在数学学科教学实践中产生的一种新兴的课后作业,主要是指学生将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感悟用“数字+文字”的形式表达。这一方式为教师进一步掌握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提供了资料支撑,为教师实施教学评价创造了契机。同时教师通过批阅学生的数学作文,能够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教学指导,帮助学生迅速突破学习难点。所以在学科德育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尝试应用此种方式开展德育教学实践评价。
结语
通过研究,教师明确了在数学学科教学实践中德育融合點的把握,德育资源的挖掘,以及德育方法体系的优化等均是促进学科德育高效、有序开展的关键,同时明确了德育目标对数学学科德育的开展的主导作用。
【参考文献】
[1]冯晓强.让德育教育的种子植入初中数学课堂[J].清风,2021(04):49.
[2]李强.让德育教育融入初中数学课堂[J].求知导刊,2020(34):87-88.
[3]张华.探究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有效渗透[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0(23):11-12.
[4]邓永胜.浅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读写算,2020(1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