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术深入鉴赏的教学研究

2022-06-02王晓梅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2年17期
关键词:艺术品意象美术

王晓梅

美术是人类美学的重要表现形式,所謂艺术,其实质就是以现实生活和世界为蓝本的人类审美活动产物。但鉴赏艺术的审美经验并非人人生而所有,需后天培养方成,因此,对学生审美经验的培养的任务就落在了我们美术教育工作者身上。学生的审美趣味、审美观念、审美理想的培养发展是在教师与其的二向活动中进行的。因此,以发觉艺术的审美特性为核心的美术鉴赏显得尤为重要。本篇,笔者将在直观审美、意象剖析、作者情感、自我感悟四个方面阐释艺术鉴赏的教学活动。

一、 艺术第一感受所带来的直观审美

譬如说,我们评判一盘菜好不好吃,首先我们看到的是它的色泽,我们对艺术的审美活动首先看到的是它的形式、色彩等,这是一种自在的直觉,亦是我们教学活动的第一步。

在教学中,学生往往对表现力更强的近现代西方美术比对传统的东方美术和中世纪的西方美术更感兴趣,这导致他们往往不能很好地去获得对艺术品的恰当审美,于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常将东西方美术以对比的形式呈现到学生面前,通过寻找两艺术品风格形式上的差异来获得较为全面的审美,我们老师再通过传授自己的审美经验来达到对学生的合理引导,促使其对艺术获得更为准确的直观审美。譬如在讲述吴道子《送子天王图》时,笔者会举出《带珍珠耳环的少女》等西方人物作品进行对照,体现东方传统人物画的飘逸笔力,同时也是学生感受到西方写实美术的笔色刻画,从而激发其对绘画作品中意象的深度观察

二、在艺术鉴赏中对意象的深入剖析

不论作诗、写文章还是画画,意象是始终越不过去的一道坎。意象,即有意义的物象。如果说形式是一幅画的骨架,那么意象便是它的血肉,意象是感性的东西,帮助人们进行直观感受,同时我们也通过意象进行对作者的情感进行进一步了解。

学生对于意象的把握是比较容易的,得益于语文等学科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可以做到寻找基本印象并进行初步解读,通常,笔者会让学生自由发言,寻找意象,释读意象,最后由笔者进行统一的串联与讲解。比如说,在进行《洛神赋图》的授课时,“惊鸿”“游龙”、“秋菊”、“春松”等自然物象往往是学生比较好把握的,这些意象以其自然的状态表达出洛神的神姿翩翩,风度不凡。这样的自我探索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融入课堂的学习热情,从而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审美共性,增强群体审美的效果。

三、对艺术审美中作品思想内涵的品鉴

艺术是艺术家表达自我的方式,朱光潜有言:“严格地说,离开人生便无所谓艺术,因为艺术是情趣的表现,而情趣的根源就在人生。”在艺术美的欣赏过程中情感是当之无愧的核心,一个优秀的创作者是可以将自己的情感通过作品打入人心的。因此,学生在艺术鉴赏中对艺术品情感的把握是重中之重。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优秀的艺术品是具有感召力的。学生在鉴赏过程中也是容易被调动情绪的,教师则应该切入其中,与学生共同剖析作者所流露的情感。《梅杜萨之筏》这一作品用色灰暗压抑,人物精确孔武,情结悲凉壮烈,我们先向学生讲解其历史背景:在波旁王朝昏暗统治中,法国海军部对人员任命的不负责与海难发生后权贵的丑恶行径使人民群情激愤。学生便可由此联想到这副画是作者席里科对政府无能的讽刺和对法国资产阶级的控诉,表达其对苦难人民的同情。对于此类作品,进一步激发学生自我完成鉴赏活动的能力。

四、艺术鉴赏后对其精神的自我感悟

一个好的作品是可以穿透骨髓直击灵魂的,人们在完成对艺术作品的鉴赏活动后,往往会在心里留下作品的影子,并对他(她)的生活产生一定影响。笔者认为,艺术鉴赏的教学活动的最后一步便是引导学生使艺术在其内心中留下深刻印象,并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与生活。在进行《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的学习时,纤夫们的吃苦耐干、不被生活压倒的决心,亦或是对人民同情的革命爱人观念,都可以在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中产生其他影响,引导学生健全人格,助长学业,综合发展,这也是艺术培养人的重要作用的具体体现,是理论指导劳动实践的表现。

对艺术的深入鉴赏可以从美学等多个方面对学生产生直接影响,由表入里,其又能对学生的精神情感以至于日常生活产生内化的间接影响。美术教育工作者的作用便是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引导学生完成这种被影响的过程。在美术鉴赏课中学生们探寻了审美的本质,提高了审美能力,拓展了鉴赏眼界,发展了内心精神力量。教人以美,以美育人,使人悟美,使美化人,这就是高中美术教育工作者在艺术鉴赏教学的本质。

猜你喜欢

艺术品意象美术
如果垃圾变成艺术品,你还舍得丢弃吗?
论姜夔词的意象处理方式
抚远意象等
《庄子》中的舞蹈意象
来自林间的风
美术篇
食物也是艺术品
艺术品被盗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
台湾当代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