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智慧学校建设的实践逻辑

2022-06-02吕星宇

教育实践与研究·理论版 2022年4期
关键词:办学模式

吕星宇

摘   要:智慧学校的外在表现是物的智慧性,受技术思维方式支配,其核心是提升学生的智慧水平。智慧学校的建设机制是学校的系统变革。教育主体在围绕育人目标,探索校本化教育、教学变革的具体路径时,需回归教育本质、人的发展、教学变革、学校变革,需注重提供基于数据分析与诊断的决策方向,以实现智慧学校的价值追求。

关键词:智慧学校;办学模式;学校变革;学生智慧性发展

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2)12-0059-03

当今时代,信息技术飞快发展,第六次信息革命扑面而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不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也冲击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学校的育人方式、学校的组织形态。为适应信息技术提出的挑战,2007年,IBM公司提出“智慧地球”概念,之后这一概念迅速延伸至不同的实践领域,如智慧城市、智慧社区、智慧学校等。2017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2018年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面向2035的中国教育现代化》均指出:要大力推进智慧教育。可见,智慧学校成为信息革命背景下学校发展的新趋势。同时,从知网文献中可以发现,2019年智慧学校的研究论文亦出现大幅增长。然而,在建设智慧学校之前,学校创建的是数字校园,因此,许多学校沿袭了数字校园的建设方式,将智慧学校建设看作是信息技术、硬件设备的升级,这就对智慧学校的内涵理解产生了偏颇,不仅没有反映出智慧学校的本质,而且制约了智慧学校的建设。本文将从智慧学校的内涵入手,分析智慧学校建设的实践逻辑。

一、智慧学校的内涵

在教育领域中,几乎每一个重要概念之下都存在一个概念丛林,支配概念丛林的是观念与思想的丛林,智慧学校也不例外。对什么是智慧学校,学者们的立场、视角不同,因此,对智慧学校的界定也就不同。智慧学校是智慧+学校,核心是智慧。下文将以智慧为切入点来界定智慧学校的内涵。

(一)智慧具有双指属性:人的智慧性与物的智慧性

智慧与其他人文概念一样,没有统一的界定。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认为:“智慧是解决一个在复杂文化环境中有意义的问题的能力。”在中文语境中,通常指在解决问题时,决策者根据复杂的条件作出的利于问题解决的决策。可见,智慧是指做出正确决策、正确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英语语境下,智慧是一个既可以指人,又可以指物的双指概念。当智慧主体是人时,指的是人正确决策的能力;当主体是物时,指的是机器设备或者系统能够达到类似于人类做出适应性决策的能力。例如,窗户或线路在出现故障时会通过信息设备发出维修信息。这意味着具有智慧性的设备能在事件发生之前预先感知问题的存在,帮助管理者迅速作出决策。物的智慧性能改变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模式,能提升人的智慧性水平,从而实现物的智慧性为人的智慧性服务。

(二)智慧学校的关键特征

当智慧与学校结合时,形成智慧学校的概念,因此,智慧学校包含人的智慧性和物的智慧性两种属性。物的智慧性是指学校的技术、设施设备像人一样具有了预先感知问题、发布信息、做出决策判断的能力。例如,信息设备可对学生的学业负担做出预警,对学生的作业做出及时反馈等。人的智慧性是指智慧学校的育人目标是培育人的智慧。结合智慧学校物的智慧性和人的智慧性得知,智慧学校是一种通过物的智慧性助力培育人的智慧性的新型办学模式。

1.智慧学校物的智慧性:数据化。智慧学校物的智慧性强调的是数据化,数据化依赖数据信息的反馈与技术分析使物具有适应性决策的能力,从而提高人的决策水平。数据是智慧学校建设的基础因素。2000年,美国安纳伯格学校改革机构提出:“智慧学校要建立一个能够有效支持儿童学习的教育系统,根据儿童及其家庭的差异性需求为他们提供不同的教育支持服务。” 2011年,韩国教育科學技术部指出:“智慧学校是一种智能化、定制化的学习系统。”新加坡政府提出“智慧国2015”,目的是创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环境,实现随时随地的个性化学习。智慧学校需要借助具有感知化、智能化、泛在化的智慧学习环境,采集、记录与分析学生学习的全过程数据,为教育者和学习者提供大量的反馈数据,帮助教育者和学习者提前感知问题的存在,并为他们提供基于数据的决策方向。需要注意的是,数据化与数字化是不同的,数字校园建设强调数字化,数字化是指计算机可以识别的信息,而数据化是以适应性决策为中心的。

2.智慧学校人的智慧性:培育智慧。学校的终极价值追求是育人,智慧学校也是如此。智慧学校的终极目的是培养智慧型人才,离开了育人这一核心,谈智能技术是舍本逐末。有智慧的人能在复杂的情境下做出正确决策,并正确解决问题。同时,逻辑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反省思维能力是问题解决能力的基础,自我效能感、自我认同感是问题解决能力发展的动力来源。因此,“智慧学校就是培养具有批判思维、创新、协作等能力,有自我效能感和自我认同感的智慧型人才。通过智慧培养,引领学习者深层理解自己与世界,从而更好地改造世界。”这是智慧学校建设的出发点和终极目的,是智慧学校建设的本质与内核。

二、智慧学校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智慧学校是在数字校园的基础上转型升级而来的,因而许多学者和实践者都习惯性地沿袭了数字校园建设的思路,对智慧学校的理解大多从智能技术角度出发,突出智能技术运用,强调智慧教室、技术与设备、软件升级、校园网升级改造、信息门户平台建设、管理平台建设等。因此,我们通常将智慧学校建设当作一场信息技术革命,而不是教育革命。

例如,有学者认为:“智慧学校是由各类的软件和硬件系统组成的能够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的信息化平台。”“智慧学校是基于云计算、移动网络、物联网以及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以师生个性化需求为导向构建而成的综合性智慧化信息服务平台。”可见,在此类学者看来,智慧学校能借助物理化的网络互通及智能感知为师生提供智能化服务,它可以时刻支撑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精准分析、全面评价,以及教师教学策略的调整等。同时,还有部分学者认为,“智慧学校以师生个性化的学习或工作需求为出发点,借助于虚拟现实、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将各应用服务系统进行集成、融合与应用。”“智慧学校对综合应用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虚拟现实等技术实现物理环境、师生个性特征及活动情境的智能感知,能够为师生提供个性化服务。”可见,这些学者认为智慧学校本质上就是基于物联网、云计算等智能化技术实现的大型综合应用平台,对智慧学校的理解停留在技术层面。BB8A75E7-F62D-42DF-A471-72D73C5C483D

除此之外,教育教学实践者也有相类似的观点。“以前注重硬件,现在关注软件,如智能化阅卷、智慧课堂、个性化推题等。”“智慧学校需要硬件系统,并且要结合多样的软件系统,如电子班牌系统、选课走班系统、生涯规划软件系统。”可见,在实践中,智慧学校建设在学校发展中所属的版块是信息技术版块,通常由学校信息技术教师负责。在他们看来,智慧学校的关键词就是“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应用”“感知”“互联”。

这是技术思维支配下技术至上的智慧学校建设方向,而聚焦物的智慧性,容易使技术因素与教育本质脱离,造成技术的教育功能发挥不够。在此种方式下建成的智慧教与学系统,实际上并没有改变传统课程与教学体制、机制的本质,其技术仅仅停留在对传统教学的支持层面上,容易造成“智慧学校不智慧”的状况,难以推动学校的教学变革与发展。因此,智慧学校建设不能痴迷于技术的工具价值,必须将培养人才作为最终的落脚点,其建设也需要从以“物”为中心重回“以人为本”,从技术应用回归教育本质,从物的智慧性转向人的智慧性,使物的智慧性与人的智慧性产生高度契合。

三、智慧学校建设的实践逻辑

智慧学校建设中物的智慧性是手段,人的智慧性是终极目的,物的智慧性需为人的智慧性服务。因此,在智慧学校建设中,需注重人的智慧性的体现,而学校建设需从求“知”向寻“智”转变,这对传统学校教育模式是一种挑战。众所周知,传统学校的价值观是知识本位,以考试为导向,教学方式是重知识传授的被动学习方式;智慧學校建设不再将“知识本位”作为学生学习的目标,而是以“智慧本位”,以培养智慧型人才为目的,以主动探究、自主思考、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为核心,注重培养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

智慧学校建设的本质是一场人才观、教育理念与育人方式的更新和变革,同时,学习的价值观、目标内容、整体设计和操作体系等都会发生改变。“智慧学校计划的目标定位是学校教育的整体性、系统性变革。”此外,智慧学校建设要从系统论的层次上对学校进行顶层设计,需要结合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愿景为学校的课程与教学改革提供支持,与学校发展融为一体。需要注意的是,建设智慧学校不是“另起炉灶”,而是要在学校办学的基础上,以智慧学校作为学校发展愿景,以智慧学校引领学校系统变革。智慧学校在于利用智能技术引导传统教育向教育本质回归,在于利用智能技术引导传统育人方式的变革。因此,通过智能技术带动学校系统变革的发生是智慧学校建设的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朱梅萱.新高考背景下芜湖市高中智慧学校建设调查研究[D].合肥:安徽师范大学,2019.

[2]黄瑞钰.智慧校园建设方案与实现[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4.

[3]于长虹.智慧校园的智慧性设计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 2014,(09).

[4]耿   珍.教育信息化的新阶段:从“数字校园”到“智慧校园”[J].计算机时代,2019,(02).BB8A75E7-F62D-42DF-A471-72D73C5C483D

猜你喜欢

办学模式
孔子学院办学模式的第三方介入研究:基于美国的分析
浅谈依托纺织职教集团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探究新时期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双主体”的办学模式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双主体”办学模式探讨
试论高等学校办学模式的改革与发展
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下的教学改革与教师队伍建设初探
坚持市场化办学 推动职业教育健康发展
虚拟工读学校:新常态下探索工读教育办学的新模式
论我国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变革
基于“中德深度校企合作”高职办学模式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