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黔东苗语颜色词的构成及语义特征

2022-06-01顾晓凤

凯里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黔东苗语语素

顾晓凤

(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院,北京 100081)

一、引言

1666年,牛顿通过科学的三棱镜太阳光实验,发现了七色光带。此后,引发了西方诸多人类学家、哲学家对色彩的批判性思考和研究;1810 年,歌德在《色彩论》(Zur Farbenlehre)中批判了牛顿的色彩观,提出叙述色彩体验要带着自己的主观感觉,具有人文价值。[1]在此后的百年中,西方人类学家、认知语言学家广泛地调查了世界上其他民族的色彩,并总结出了它们的共性与个性。

1955 年,康克林(Harold C.Conklin)提出菲律宾哈努诺人的色彩分类是根据亮度、干燥度、彩度的三基准来进行。[1]1969年,Berlin&Kay 提出,按照颜色的发展阶段的规律,世界任一种语言基本颜色词的分布都符合以下序列[2]:

关于苗语颜色词的研究并不多,李锦平(2002)指出了黔东苗语的“红”“黄”“蓝、绿”“黑”“白”“紫”分别具有“贫穷、光秃秃”“衣衫褴褛”“丰足”“华丽”“懒惰”“歹毒”等文化义[3]。冀芳(2012)认为黔东苗语颜色词的语义范围具有模糊性和差异性,用丰富的重叠曲折形式表达颜色程度等特点[4]。范国祖、石德富(2015)从生态环境、生产生活、宗教信仰三方面探析了黔东南苗族崇青尚绿、忌红恶黄的审美取向[5]。除以上文章,还有一些对苗族服饰的研究,也体现了苗族对颜色的丰富运用。杨正文(1998)总结前人学者依据服饰将苗族划分为“白苗、花苗、黑苗、青苗”的观点,并指出清水江型多以红、蓝、黑、藏青色为主,还配以淡黄、天蓝、深蓝、紫红等颜色[6]。李亚洁(2010)提出,在黔东苗族配色中,“存在黑红、黑红白、黑白、青黄、黑蓝、红黄等对比色”,过渡色是其常用的配色规律。[7]陆晓云(2010)分析了苗族服饰色彩具有历史(迁徙)、自然环境、文化(民族信仰、哲学思想)等意蕴。[8]赵燕、孙宁从宗教信仰、民族性格、红色原料丰富三方面分析了苗族人民服饰尚红的原因。[9]

本文以《苗汉词典(黔东方言)》[10]为蓝本,在此基础上,利用色卡①见https://color.uisdc.com/;https://m.fontke.com/tool/rgb/d6ecf0/。作为调查提纲对发音合作人②杨兴应,女,苗族,1970年6月出生,半文盲,母语是黔东苗语脚高话。进行访问,获得补充语料。为了更科学、更准确地表述色彩,笔者利用HSL(Hue 色相、Saturation饱和度、Lightness亮度)色彩模式对调查到的颜色词进行描述。

二、苗语颜色词

(一)核心颜色词

在苗语中,没有“颜色”这一总称,只有“tɕa33(本义为药)”来表达“颜色”之义,可见苗语中的颜色源于自然植物“tɕa33药”。王辅世曾归纳黔东苗语有6 个颜色词:ɬu33白、ɬɛ33黑、ɕo53红、faŋ55黄、no55绿、no55蓝。[11]194《苗瑶语方言词汇集》中提到黔东苗语有ɕo53红、faŋ55黄、no55绿、no55蓝白、黑、l。ə13紫色,ɕʰaŋ44血色、ni55兰靛等9 个颜色词。[12]除以上几个颜色词外,张永祥等还总结出ɕʰu35灰(色)、lioŋ11紫色、ni55蓝靛,共计11个颜色词。[10]基于前人的研究,我们可以确定,苗语的颜色基本词有6 个,即ɬu33白、ɬɛ33黑、ɕo53红、no55绿和蓝、faŋ55黄、ɬəu13紫。综观前人时贤的相关论述,苗语中的no55包含了“蓝、绿”之意。由此,我们可将苗语基本颜色词排列如下:

(二)其他颜色词

除生活中常见的颜色词外,随现代颜色词的扩展、丰富,黔东苗语颜色词也更加多样。参照色卡,笔者调查得到的苗语颜色如下:

三、苗语颜色词的构成

(一)单纯词

单纯词,是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13]211苗语中由单纯词构成的颜色词主要有:ɬu33白、ɬɛ33黑、ɕo53红、no55绿或蓝、faŋ55黄、ɬəu13紫、phoŋ33灰色、ɕʰaŋ44赤(深)红色、ni55兰靛。其中,“ɬu33白”“ɬɛ33黑”“faŋ55黄”“ni55兰靛”是苗语固有词,在苗语三大方言中为同源词[12]28-104;“ɕo53红”“ɬəu13紫”[12]102-124在苗语中,黔东方言和湘西方言同源,和川黔滇方言不同源,应是苗语固有词;“蓝”[12]88黔东方言和川黔滇方言同源,和湘西方言不同源,应为苗语固有词;深红色[12]128黔东方言与其他两个方言区不同源,可能为汉语借词(汉语的入声字到苗语支大多数变成去声字)[14];phoŋ33灰色在苗语其他方言中未发现同源词,在苗语黔东方言南部土语中为phəu33,在侗语中为pha3234,在水语中为pha312,由此可见,phoŋ33或为黔东苗语固有词,或借自周边的壮侗语。

(二)合成词

合成词,是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语素构成的词。[13]212苗语颜色词的合成词为复合式。

1.AB式

(1)表物语素加表物语素

黔东南汉语方言中,存在不少用“桃花”“草木灰”“旱烟”等常见的客观具体事物来表述颜色的词,苗语也利用这些事物本身来表示颜色,丰富了黔东苗语的颜色词。

(2)表色语素加表色语素

这是通过基本颜色语素叠加的方式,形成第三种颜色,在语义上相对于基本颜色词要更精确一些。

(3)表色语素加表性状语素

通过“niə44生的”“ɣaŋ44嫩的”“lə11老的”等具有限定作用的性状语素对表色语素进行修饰,使语义具有更为精确的特点。

(4)表色语素加表性状的状词词素

黔东苗语中状词丰富,状词不仅可以表示事物的状态,还可以表示颜色的深浅程度。[15]用状词语素来修饰、限定基本颜色语素“ɬɛ33、ɬə33、no55、faŋ55、ɕo31”,使得语义更加具体。

这些表色语素加上具有修饰限定作用的状词,从上到下依次可体现出颜色程度的深浅,也表现出颜色是否纯正,同时,语义还带有说话人的主观情感色彩。比如,“ɬɛ33ken11men11黑不溜秋”比“ɬɛ33kə33mə33黑糊糊”黑的程度更深一些;“ɬə33ki33vi33雪白”比“ɬə33vi33洁白”更白一些,而且会引发人们的一种舒适心理。“ɬɛ33ken11nin11”则是黑得使人畏惧,让人害怕。“faŋ55qo55ka13la13”黄得令人恶心,使人心里有厌恶感。

2.ABC式

黔东苗语选用“蛋壳、叶子、桃花”等存在于客观世界的具体事物本身的颜色信息来修饰、限定基本颜色语素“no55、faŋ55、ɬɛ33tʰo33”,使语义更具准确性,也让说话者能把自身独特的色彩感知准确表现出来。该格式存在“表物语素+表物语素+表色语素表色语素”和“表色语素表色语素+表物语素+表物语素”两种语序,如:

3.ABAC式

4.AABB式

四、苗语颜色词的语义特征

颜色词形象地体现了苗语母语者对自然界的认识,不仅表达出人们内心的感情色彩,也充分体现了颜色词与他们日常生活的亲密关系。

1034 Effect of blood pressure bundle management on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 after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一)模糊性

黔东苗语中有6 个基本颜色词,即“ɬu33白、ɬɛ33黑、ɕo53红、no55绿和蓝、faŋ55黄、ɬəu13紫”,其中,“ɕo53、no55、faŋ55、ɬəu13”这四个词,无论其内涵还是外延都与汉语有较大差异,这四个颜色词的所表达的范围比汉语中的更宽泛。苗语的“ɕo53”可表示常见的一切红色,包括大红色、深红色、浅红色;“no55”可表示蓝色、青色、绿色,在一定语境下也可表示黑色;鸭黄、鹅黄等统一称为“faŋ55”;“ɬəu13”既可表示紫色,也可表示黑色,有时候也可以表示褐色。由此可见,苗语基本颜色词所概括的范围没有明确的界限,只包括一个大致的范围。由此,可看出苗语基本颜色词具有模糊性。

(二)多样性

苗语颜色词具有模糊性特点,其语义也更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同一种颜色在不同的语境下,所表现出的意义是不一样的,但有些只能用在特殊语境里。

ɬɛ33ka11ha11:(天色)漆黑,只能用于表达天色。如:

no55:绿、蓝、兰,只有在用于形容一个人特别生气时,才体现出“黑(脸)”的意思,如下例(2):

ɕo31:红色,在表现物体颜色状态时,一般体现出的是好的一面;但在表示人的状况时,会有“贫穷、薄命”等不吉利之义,如下例句:

(三)主观性

当基本颜色词语素被状词修饰、限定后,原本不具备褒贬含义的词会带上褒贬的情感色彩。例如:

通过对以上的五组颜色词的对比,我们可知黔东苗语颜色词具有褒贬义情感色彩。如下例(9)中的faŋ55qo55ka13la13的意思为“黄得令人恶心”,体现出因看到某种黄色而引起的一种厌恶心理。

再如,下例(11)的no55kəu35səu35意思为“绿得刺眼”[10]P132,表达看到某种绿色心里感到不适,绿得使人难受。

下例(12)的“ɕo31ka22lia22”意思为“红得难看”,表示由于看到某种红色而引起的心理的担忧、不适,红得不正常,使人难受。

五、苗语颜色词的文化内涵

(一)ɕo31红色

红色在汉语中象征着乐观、喜庆、富贵、热情、吉祥,如“红红火火、红包、红灯笼、红润”等词都具有褒义情感色彩。表示生意做得好用“红红火火”,过年要挂红灯笼送红包以象征吉祥如意,“她的脸色红润”中用“红润”表示身体很好。但在黔东苗语中,ɕo31红色表达的是不吉利、贫穷、光秃秃等消极的文化义。

ɕo31用于叙述家庭情况时,表达“贫穷”之义,如:

ɕo31用于说明山野等环境状况时,则表达了“光秃秃”之义,其中ɕo31ɣaŋ55ɕo31pi22(红岭红坡),可汉译为“光山秃岭”,如:

ɕo31的该类消极义的引申可能与苗族的自然居住环境相关。黔东苗族多居住在依山傍水、一年四季青木环绕的环境中,只有在发生树木被烧毁时,才会出现ɕo31ɣaŋ55(光岭)的情况,[5]因此ɕo31“红”在苗语中预示着灾难,灾难发生则会导致农民颗粒无收,由此又引申出“贫穷”的含义。

(二)faŋ55黄色

黄色在汉语传统中象征着尊贵、神圣、权威。如黄袍(皇帝穿的衣服)、飞黄腾达(升官发财)、衣紫腰黄(做大官)。但现代汉语中的“黄”也被引申为没有完成或实现,如“这件事情黄了”。此外,“黄”还用来象征腐化堕落,特指色情,如黄色书籍、黄色电影和扫黄(指扫除淫秽色情、封建迷信等危害人们身心健康、污染社会文化环境的文化垃圾)等。黔东苗语中的faŋ55黄色用来描述稻子的颜色时象征丰收,如下例句(15)中的faŋ55有“成熟、丰收”之义;faŋ55用于说明身体情况时,则用来描述脸色或肤色,表“生病”之义,如下例(16);faŋ55用来描述人的着装时,则又有“衣衫褴褛”的意思,如下例(17)。

(三)no55蓝、绿

在汉语中,蓝的本义为“像晴天天空一样的颜色”;绿色象征生机勃勃的春天,大自然。在现代汉语中,“绿”还可表示允许通行,如“红灯停,绿灯行”;其次,绿也有贬义用法,如“戴绿帽”(表示妻子有外遇)。黔东苗语的no55则寓意美好,如下列分析。

黔东苗语中,no55的本义是蓝色或者绿色,例句(18)(19)(20)则体现出大自然的勃勃生机。

例(18)描绘了清澈见底的河流,例(19)书写了长势喜人的小麦,例(20)则表达了天气的晴朗,表现出自然万物的生机与美好。

此外,no55象征着富足、华丽。如nau55ɕaŋ35nau35no55表达的意思是“吃饱穿暖”。又如情诗:

作为常见的染料的“ni55蓝靛”很早以前就被苗族人们用来制作衣服,黔东苗族群众常以穿蓝戴黑为美,能穿蓝衣也就说明生活还比较富裕,因而,no55“蓝、绿”也被引申出华丽、富足的文化义。

(四)ɬɛ33黑

汉语中的“黑色”含义丰富,但其语义多含贬义色彩,如黑心(心肠歹毒),黑市(未取得合法销售资格的市场),黑户(没有取得出生、居住证明的人)等等。黔东苗语的“ɬɛ33黑”的文化义与汉语的大不相同。黔东苗族尚黑,从清朝开始,居住在清水江沿岸的黔东苗族这一支系就被称为“青苗”或“黑苗”[6]26。

与苗语中的no55一样,ɬɛ33黑象征着高贵、华丽。如下例(22)中的苗语谚语:

此外,ɬɛ33在形容人时,则表示不高兴的意思,如例句(22)ɬɛ33maŋ11ɬɛ33mɛ13黑脸(意为很生气,板着脸),如:

(五)ɬu33白

汉语中,“白”的文化义丰富,可表示高洁、光明,如洁白如雪;其次,“白”也可引申为“清楚”之义,如真相大白,“白”还有“徒然”之意,白费功夫。在黔东苗语中,ɬu33在描述人做事方面,表示“一无所获”,如下例句(24);也有“懒惰”之义,如下例句(25)。

(六)ɬəu13紫

汉语中,“紫色”象征富贵、祥瑞,如紫禁城(皇帝居住的地方)、衣紫腰黄(做大官)、紫气东来(比喻吉祥的征兆)。黔东苗语的ɬəu13有表示“傻”的含义,“ɬəu13qo44”直译为“紫头”,实义为“愚蠢”,如下例(26):

六、结语

综上所述,苗语颜色词构词形式多样,极具表现力,也彰显出苗族文化的独特之处。其他颜色是在ɬu33白、ɬɛ33黑、ɕo53红、no55绿和蓝、faŋ55黄、ɬəu13紫色6个基本颜色词的基础上的扩展。黔东苗语用客观世界中常见具体的事物颜色指代颜色,丰富了苗语颜色词汇;此外,“后加状词限定”和“对基本颜色词语素进行附加修饰”的方式可以构成其他表义更详细的颜色词,不仅可表示颜色的深浅,还可以表达人的主观心理情感,这反映了苗语母语者独特的思维模式和文化特征。

猜你喜欢

黔东苗语语素
明清时期黔东手工纸技术的传播
苗语典型存在动词初探
黔东南地区苗语的使用现状及其保护传承
——以凯里地区为例
《最低入门等级音节、汉字、词汇表》语素和语素义分析
多义语素识别及教学探讨
——针对对外汉语语素教学构想
苗语汉语互译工具设计与实现
语素的判定、分类及语法单位关系研究述评
因果复合词
我打算这样过寒假
黔东地区反季节黄瓜大棚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