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汉语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与应用研究

2022-06-01王巧明郭春霞

凯里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现代汉语语言文字教学内容

王巧明,郭春霞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广西崇左 532200)

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战略举措,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要求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1]

一、现代汉语课程思政的基础

现代汉语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高等学校的课程思政是一个有机融合的系统,公共课、专业课、实践课等不同类型的课程在系统中承担的角色各不相同,各有侧重。《纲要》对专业教育课程的要求是:“要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的特色和优势,深入研究不同专业的育人目标,深度挖掘提炼专业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科学合理拓展专业课程的广度、深度和温度,从课程所涉专业、行业、国家、国际、文化、历史等角度,增加课程的知识性、人文性,提升引领性、时代性和开放性。”

不同类型的专业课程涉及的课程思政元素各不相同。现代汉语课程是一门文史哲类课程。《纲要》根据学科特点,提出文史哲类课程的重点是:“要在课程教学中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等维度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结合专业知识教育引导学生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是课程思政教学的第一环,是实施其他教学环节的基础。要在课程目标设计、教学大纲修订、教案课件编写、课堂授课、教学研讨、实验实训、作业论文等环节中融入课程思政,首先得明确本课程中有哪些课程思政元素可以融入。

自《纲要》发布以来,学者们积极探索现代汉语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如周芸、陈晓梅(2021)[2]探讨了课程思政背景下现代汉语教学体系的构建。刘志芳(2021)[3]、姜珍婷(2021)[4]等从语音、词汇、语法、文字、修辞等内容中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冯凯云(2021)[5]、安俊丽、李乃东(2021)[6]探讨了现代汉语课程思政教育的实现路径。这些研究着眼于课程体系、实现路径、思政元素等多个方面,为我们从微观角度根据教学内容逐一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提供了基础。

现代汉语课程中的思政元素需要通过研究进行挖掘。文史哲类课程天然蕴含课程思政元素,现代汉语课程也不例外。但现代汉语课程是一门理论课程,课堂教学是主要的教学形式,现代汉语教材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托,当前的教材多以解释现代汉语的理论知识为主,只有少量显性的课程思政元素。大量隐性的课程思政元素,需要通过研究进行挖掘,并补充材料进行阐释。

我们通过两条途径来挖掘现代汉语课程的思政元素:第一,从《纲要》提出的课程思政的主要内容出发,审视现代汉语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打破其体系,把能体现同一课程思政内容的教学内容聚合到一起,并对教材上陈旧和语焉不详的地方进行更新和补充。第二,从现代汉语的主要教学内容从发,不打破其体系性的同时,融入课程思政内容。

二、以课程思政元素为线索补充教学内容

《纲要》提出了课程思政的重点内容,经典现代汉语教材未能及时全面更新,需要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进行更新和补充。通过研究,我们认为现代汉语课程应重点补充下列几方面的内容,使课程思政内容更加彰显。

(一)了解语言世情国情党情民情

《纲要》指出应引导学生了解世情国情党情民情。具体到现代汉语课程,我们应引导学生了解语言方面的世情国情党情民情。

了解语言世情,现代汉语课程应补充介绍世界主要国家和组织的语言现状和语言政策,了解现代汉语在世界众多语言中所处的位置,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既从中国看世界,学习世界各国语言治理的经验和教训;也从世界看中国,了解我国语言制度的合理性和优越性。比如,20 世纪50年代印度宪法把印地语定为“官方”语言,引起了使用其他“非官方”语言国民的不满,掀起了声势浩大、旷日持久的“语言邦运动”,从20 世纪50 至60 年代直到2014 年,给国家造成了动荡。我们不确立“官方”语言,也就没有与之对立的“非官方”语言,普通话和规范汉字是全国通用的语言文字,其余的语言文字只是特定区域范围内使用,就全国范围而言没有地位的高低区别,就不会引发民族矛盾。通过对比,可以提高学生对我国通用语言文字政策法规的合理性和优越性的理解与认同,增强对党和国家决策的信心。

了解语言国情党情民情,现代汉语课程应补充介绍中国的语言现状和现阶段国家的语言政策。重点介绍现阶段我国语言工作的几大重点任务:大力推广和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进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加强语言文字社会应用监督检查和服务;提高国民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弘扬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加强语言文字法制建设。全面介绍这些重要语言工作任务,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的国家,有130多种语言和难以计数的方言土语,不少语言正处于濒危和消亡阶段,国家正开展“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保存和抢救这些濒危语言。对这些国家语言工作内容和意义的了解,将增强学生对党和国家语言政策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坚定学生对我国语言治理的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立志为国家的语言治理贡献力量。

(二)热爱祖国语言文字

《纲要》指出要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引导教育学生传承中华文脉,富有中国心、饱含中国情、充满中国味。现代汉语课程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即是对《纲要》这一内容的积极响应。

现代汉语教材大多在绪论部分介绍现代汉语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特点。此时,学生还没有理论基础,对现代汉语的这些特点理解不透,即使理解了,也是干巴巴的几句理论总结,如:音节整齐简洁,广泛运用词根复合法构词,语序和虚词是主要的语法手段等。我们认为汉语的这些特点恰好就是价值很高的课程思政元素,应通过课程教学深入挖掘并大力彰显,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语言文化自信,进而更加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我们以上文提到的现代汉语的特点,从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各举一例来进行探讨。

语音特点产生音乐美。现代汉语音节整齐简洁,一个音节对应一个汉字,一个汉字对应一个音节。这就使得我们追求语言形式上的整齐美、对称美成为可能。历代以来,汉语文献中的大量的对联、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是极具民族特色的文化艺术瑰宝。我们从小就可以诵读“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等整齐匀称的古代诗文,把整齐美、对称美融进汉文化传统的血脉里,这是其他音节不简洁、不匀称的语言做不到的。

构词特点形成逻辑美。现代汉语构词广泛运用词根复合法,这就使得汉语从构词开始就讲究理据性,大大减轻了词汇记忆的负担。外国人经常提及汉字难学难写,英语学习者只需要学26个简单的字母就可以了,而我们要学3 500 个以上的常用字才行。这其实是个错误的对比,汉字是形音义的结合体,是词或构词语素,已经处于词汇层面,而英文字母是表音还不完全确定的记音符号,还不是词或构词语素,繁重的记忆任务在词汇层面。请看下表:

表1 汉英词汇构成对比举例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汉语学习者只需学习“羊、牛、鸡、公、母、小、肉”7 个语素,通过简单的推理就可以记住其余的12个词,还可以继续扩展到其他动物。英语学习者需要识记18个以上语音和语义毫无逻辑联系的词,词内的音节之间无理可推,词与词之间的关系也无理可推,只能死记,如果扩展到其他动物,需要死记的词就更多,记忆负担更重。由此可知,汉语广泛运用词根构词法,大大减轻了词汇记忆负担。

语法特点蕴含简洁美。现代汉语以语序和虚词作为主要的语法手段,基本不用形态变化,使得汉语的语法规则简单明了,易学易记。形态变化多的语言语法规则繁复,难学难记。以梵语为例:梵语名词有3 种性、3 种数及8 个格;动词变位包括3 个数、3 个人称、6 种时,3 种态,4 种式;语尾还有他位和自位2种位[7]。

现代汉语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等方面的特点,正是汉语音乐美、图画美、人情美、逻辑美、简洁等美产生的源泉。我们结合实例把汉语之美展现给学生,促使他们因汉语之美而爱祖国的语言文字,爱得更加深刻、自然、自信。

(三)树立工匠精神

《纲要》指出要深化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现代汉语课程应补充以敬业、精益、创新为核心内容的工匠精神教育,来回应《纲要》的要求。

敬业、精益是工匠精神的核心要素。大学生需要“敬”的“业”包括两部分,一是现在的学业,二是将来的职业。从现代汉语的学习来看,不少学生是缺少工匠精神的。比如,一些学生认为普通话是交际工具,其基本任务是顺利完成交流。语音不太标准的普通话也能够完成正常交流,这部分同学对提高普通话的发音水平持消极态度,对自己发音中已经“石化”的错误或有缺陷的发音没有纠正的热情。一些同学认为文字是用来表达思想的,如果思想得以顺利表达,用字错误也就不必大惊小怪。由于学生多用拼音输入法来打字,提笔忘字和同音替代的现象比较普遍,笔顺错误更是习以为常。校园网站上的文章,大多是学生的作品,这些作品中存在不少文字、词汇、语法、修辞等各种语言问题。上述这些语言问题正是我们精益的对象,也是现代汉语课程思政教学的好材料。

精益是一种思想意识,这种意识要在行动的过程中进行实践。我们可以用项目式学习方式来树立学生的工匠精神。比如,我们让学生成立项目小组,小组成员之间先找出各自普通话发音存在的“石化”问题,在学期初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录音保存,继而小组成员研讨训练方案,按照方案组织训练,期末的时候再一次进行录音,将两份录音进行比较,看大家精进的效果。又如,学生组成项目小组,对学校网站上的文章进行研读,每个小组找出100 处左右的语言问题,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危害,提出修改意见,反馈给这些文章的责任人。

守正创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工匠精神的重要组成要素。解决问题是创新的重要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要促使学生形成问题意识。创新包括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两个部分。

应充分利用教材启发学生的理论创新意识。教材上是系统化的语言知识,需要教师启发、引导他们发现问题,把悬而未决的问题摆在他们面前,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比如,复合式合成词的构成方式能不能概括汉语所有的复合式合成词?汉语的词类之间纠葛如此之多,是不是分类标准存在问题?现代的汉语语法分析系统存在这么多问题,是不是不符合汉语的语言事实?

激发学生的实践创新热情,要鼓励他们用现代汉语知识解决生活中的语言问题。比如,讨论网络新词产生的原因,预测并跟踪网络新词新语的命运,对不规范的新词新语提供规范政策和建议。又如,收集城市标语,分析其优缺点;为学校各类活动拟宣传标语或对联等。

(四)开展宪法法制教育

《纲要》指出要深入开展宪法法治教育。教育学生在语言生活中遵守语言法律法规,使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是现代汉语课程思政教学的重要任务。

现代汉语教材主要介绍语言知识,涉及宪法法律的内容较少。教材比较详细地介绍了语音、文字、词汇规范化的主要内容,但对国家语言管理机构的构成和运作介绍比较简单,这不利于学生依法开展语言活动和治理语言生活意识的形成。现代汉语课程应该补充宪法法律和语言生活治理的相关内容。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条、第十九条、第一百二十一条、第一百三十九条规定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并保障公民的语言权利。依据宪法,国家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语言文字法》,这是一部语言文字专门法。《教育法》《民族区域自治法》《居民身份证法》等均有语言文字相关条文。我们应该专门用一节课左右的时间组织学生学习这些语言法律知识,了解国家通过立法保证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作为全国性通用语言文字,也保护各民族使用本民族语言的权利,保障语言的多样性,从而树立依法开展语言活动和治理语言生活的意识。

我国有成熟高效的语言管理机构。国家层面设有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和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隶属于教育部。除了国家层面的语言管理机构,地方各级政府也都设有专门的管理机构或兼职部门,在全国基本形成了功能比较健全的语言生活管理体系。教育部、国家语委制定语言政策、分配工作任务,各层机构协同参与,这样就能在全国形成上下联动,较好地贯彻保障政策,顺利完成任务。以“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为例,该项目是世界上最大的语言资源保护项目,由国家语委下达任务,各省级语委办公室遴选专家,各市县语委办公室负责宣传并寻找发音合作人供专家参考和选用,专家负责调查和整理语言材料,省级语委办公室和国家语委负责对材料进行审核,整个过程形成上下联动,几年时间就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三、以教学内容为线索挖掘思政元素

现代汉语课程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教材中显性的思政元素不多。如果“为思政而思政”,为了增加思政内容在课程中的分量,把教学内容割裂开来,以生搬硬套或机械灌输的方式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活动,可能收不到应有的效果,甚至可能引起学生反感。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保持知识体系的完整性,以教学内容为主线,采用润物无声的方式进行课程思政教学。这就需要教师把教学内容和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合在一起,在知识传授或实践环节中适当引导展开,让课程思政教学产生画龙点睛的效果。通过研究,我们从现代汉语的教学内容挖掘出如下一些思政元素。

表2 教学内容与思政元素融合对照表

上述教学内容与思政元素,有些是天然地融合在一起的,比如修改语音、词汇、句法、修辞错误,就蕴含着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这不能光靠讲授,应通过老师和学生的切身实践来完成。有些则需要点拨和拓展,比如学习《汉语拼音方案》,在了解拼音方案的构成和作用后,可以补充注音方式发展的艰难历程,经历几千年的探索,也没有形成比较完善而又简单方便的注音方式。通过向使用表音文字的外国人学习,结合汉语的语言实际,我们很快就制定出了方便易学的《汉语拼音方案》。由此可见,长久地保持一种开放的学习心态,不妄自尊大,不闭关锁国,是十分必要的。

现代汉语语料分析是课程思政元素展现的一个重要手段。现代汉语课程包括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等教学内容,其中语法部分理论性较强,比较枯燥,以阐发或拓展的方式来融入课程思政元素比较困难。但语法理论是从语料中归纳总结而来的,我们可以通过精选蕴含课程思政内容的语料作为语法规律总结或语法分析的材料。这样,既可以紧跟时代的发展,提高课程的趣味性,又有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比如,学习短语的基本结构类型,就可以从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选取例子来进行分析,如“初心使命(联合)、伟大复兴(定中)、科学执政(状中)、崇尚正义(动宾)、奋斗百年(动补)、国家蒙难(主谓)”等。同样,我们进行词类分析、句法成分分析、短语层次分析、复句关系分析都可以从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材料中选取经典语句作为语料。

教学内容与思政元素的结合并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一个教学内容可以挖掘出多个思政元素,比如,新词的滥用,可以从词语规范化的角度拓展,可以融入宪法法制观念教育;对新词新语涌现的原因的探索,可以融入与时俱进的思想;对新词新语使用态度的考察,可以融入开放包容的观念等。表中的课程思政元素只是为现代汉语任课教师们提供一些融合点,不应机械地将一个教学内容对应一个思政元素去开展教学活动,也不应就某一内容四面出击,面面俱到,应该根据学生学情特点、专业特点,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地选择内容。

本文从两条路线出发挖掘现代汉语课程思政元素。先以《纲要》为主线,考察现代汉语教材的内容,应该在现代汉语教学中补充和凸显语言世情国情、激发学生热爱中国语言文字、树立工匠精神、培养宪法法治观念等。再以现代汉语教学内容为主线,在保持系统完整性的基础上,探索并提出可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教学内容点38个。

课程思政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既涉及学校管理又涉及课程教学,既涉及专业类别又涉及课程类型,既涉及学生的学,又涉及老师的教。本文只是挖掘了现代汉语课程中的部分可结合的思政元素,难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挂一漏万。宏观上应该如何配合教学管理、适应专业特点,中观上应该如何适应学生需求,微观上如何就某一个具体内容设计教学,都是值得继续深入探讨的问题。

猜你喜欢

现代汉语语言文字教学内容
语言文字运用专项练习
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变与不变
小题精练(四) 语言文字运用
小题精练(三) 语言文字运用
现代汉语位移终点标记“往”
“楞”“愣”关系及“楞”在现代汉语中的地位
现代汉语反饰修辞格新探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现代汉语中词汇性的性范畴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