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理标志如何促进农村产业发展

2022-06-01福建省龙岩市市场监管局课题组

中国质量监管 2022年2期
关键词:龙岩市标志农产品

福建省龙岩市 市场监管局课题组

乡村振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的一个至为关键的课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等重要文件相继规定保护地理标志农产品,加强农产品商标及地理标志商标的注册和保护。目前,我国地理标志产品的相关产值超过1万亿元,已经成为促进区域特色经济发展的有效载体,推进乡村振兴的有力支撑,推动外贸经济的重要领域。

那么,站在“十四五”规划的新起点,如何最大化发挥特产资源价值,培育和保护好地理标志,既是各级政府和各个部门当仁不让的职责和使命,也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扶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和切入点。

一、龙岩市地理标志发展现状

近年来,龙岩市立足闽西实际,政府引领,部门推动,企业、协会共同发力,有效保护龙岩市优质特色产品,促进特色产业发展壮大,培育地方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一)地理标志实现全覆盖。全市现有地理标志88件,其中地理标志商标84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4件。地理标志商标在龙岩市各县(市、区)的覆盖率已实现100%,在全省85个县(市、区)有效地理标志商标前十位中,长汀、永定、武平位列其中。这两年新增地理标志数居全省第1位,累计有效地理标志注册量居全省第3位。

(二)促进了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全市现有地理标志88件,除永定万应茶、长汀玉扣纸、连城连史纸外,其余都属于涉农地理标志,比重达96.59%。我国地理标志保护是带有明显涉农的工作。实践证明,地理标志工作很好地促进了地方特色农副产品附加值的提升和区域经济的发展。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这些地理标志产品产值大约41.59亿元,十三五期间产值达大约117.72亿元,增长了183.05%。

(三)提升了闽西的地域形象。地理标志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犹如点点繁星,为闽西增添了耀眼的光芒。地理标志产生的品牌效应日益凸显:连城县被评为“中国红心地瓜干之乡”、“中国连城白鸭(白鹜鸭)之乡”、“中国兰花名镇”、“中国兰花文化之乡”和“世界兰花之乡”;漳平市有“水仙茶之乡”、“杜鹃花之乡”的美誉等。

二、发展的主要瓶颈和问题

近几年,龙岩市地理标志产品工作虽然取得可喜的成绩,但由于产品科技含量低、高品质产品少,优势特色发掘不足、标准偏低,范围控制不严格、不规范,影响力和公信力弱,质量标准体系及质量追溯机制缺失、地理标志产品运营能力弱等原因,品牌优势未能充分转化经济发展优势。

(一)产品结构单一,产业延伸难。农业产业集群“低、小、散、弱”问题比较突出,有些产业规模较小,如葛平花生;一些农产品属于周期性的作物,只能季节性销售,如金橘、油柰。同时,由于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基本上都是指某一特定农产品,受农户的观念意识和科技水平的限制,很多农产品地理标志不存在衍生产品,产品品种单一,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不高,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导致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宣传推广成本过高,品牌宣传不延续,消费者易遗忘,从而影响了品牌价值。

(二)意识不强,管理不规范。因不少人对地理标志的概念、发展潜力、经济效应的认知还不全面、不深刻,对培育地标产品的资金、精力投入不足,对获取专有使用权缺乏积极性。同时,一些行业协会对地标的规范管理意识不强,未建立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一部分地理标志持有人为了获取短期的利益,缺乏应有的质量控制和管理,产品品质良莠不齐。在生产、销售环节以及商标的申请、印刷和使用上不严谨、不规范,存在滥用和随意使用的现象。

(三)网络平台监管难,品牌价值低。在电子商务环境下,龙岩市部分区域采取“农户+合作社+平台”的综合电子商务模式。由于地理标志农产品具有鲜明的区域特点,国内监管体系难以进行即时有效地监管。部分不良电商以次充好,假冒地理标志农产品进行销售,频繁产生的假货问题以及消费者信用危机,影响了他们对这种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的认知和评价,负面影响大。

(五)龙头企业规模小,竞争能力不强。龙头企业的牵动能力直接决定着以地理标志产业发展的规模和成效。产业化龙头企业是品牌创建主体和关键,而龙岩市地理标志的规模偏小,企业结构有待优化,相当多的地理标志龙头企业不突出、作用不强,小企业众多。

三、主要措施和对策建议

地理标志产业,没有政府主导,产业难以形成聚集合力;没有部门推动、企业主营,政府主导落不到实处。所以,政府、职能部门、龙头企业和协会三架马车同驱动,才能促进地理标志农产品快速发展壮大。要坚持“政府主导、部门指导、协会和涉农企业唱主角、市场运作”的总体工作思路,按照“申报一批、扶持一批、储备一批”及“培育、推广两条路一起走”的发展规划有序进行,增量提质增效益,最终实现地理标志引领下的产业链延伸,助力农村农业发展。

(一)政策引领,高位推动

强化政府服务,变“引导”为“主导”,要将地理标志培育工作列入地方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从政策、项目、资金上给予支持。一是健全组织机构。建议成立全市性的地理标志工作推进协调机构,加强规划引领和制度建设,协调解决工作推进中的问题。建议在县级以上政府建立政府主导、市场监管牵头、部门协作的地理标志工作机制,由市场监管、农业、民政、文化、商务、旅游、地方志等相关部门参加。二是加大政策支持。建议地方政府设立“地理标志”工作专项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用于培育、培训、指导“地理标志”企业商标注册、创品牌,宣传、参展、推介“地理标志”产品,打品牌,闯市场,提升“地理标志”产品品牌效应。出台对列入推广示范名单的地理标志商标注册人的奖励办法,在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和维权援助方面给予援助。

(二)通力协作,共同推进

地理标志产品申报保护工作涉及市场监管总局,市、区市场监管局和市、区、乡镇地方政府及其所属相关部门等不同级别、不同系统多个单位的协调联动。申报程序严格、申报周期较长、申报资料较多,每个环节缺一不可,需要建立多方协调合作机制。如在市级层面建立联席会制度,定期研究协调统筹农产品品牌建设工作,落实全市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发展规划。在区级层面,组织市场监管、区志办、种植业发展服务、气象、专业合作社等单位建立工作机构,集中办理相关事项,整合力量,实现信息、资源、人才共享。建议县级政府应将地标产品保护工作纳入有关乡镇(街道)、有关部门考核范围,鼓励具有不可复制性和较高知名度的传统品牌及时申请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对创建主体给予一定的资金奖励。

(三)标准先行,规范品质

标准先行,注重品质提升,将地理标志商标和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与标准化工作有机结合,推动地理标志产品的标准化建设。要制定地理标志产品标准化管控方案,强化地理标志的规范使用,做到注册一个,规范使用一个。从生产源头抓好地理标志产品的品质管理,全面加强源头管控,确保地理标志产品品质。认真做好地理标志产品的升级换代,推动建立“地理标志产品+龙头企业+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推动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生产日趋规范化、标准化,延伸产业链条,进一步凸显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品牌价值。加强对拥有地理标志的行业协会的指导,突出资格审查、使用管理和质量管理这三个重点,在地理标志注册人中推行“统一品牌、统一标准、统一包装、统一经营、统一监管”的“五统一”地理标志管理制度,使消费者形成“地标产品意味着高品质、有特色”的认知。

(四)培育龙头,示范推动

每个地理标志产品选择具有发展潜力的生产企业作为重点扶持对象,给予优惠政策和资金、金融上的支持。建立县领导、部门联系企业工作制度,对被列为重点扶持的企业加强服务指导,帮助企业协调解决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困难和问题,指导企业品牌创建工作,使之成为行业品牌创建龙头企业,发挥规模效应。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是在龙岩市已获登记保护的农产品地理标志中,重点选择若干产业特色鲜明、发展规模适度、市场潜力大、品牌影响广的地理标志农产品进行示范,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发展地理标志农产品,从而带动农户增收。

(五)智慧监管,保护品牌

坚持发展与保护并重,不断加大地理标志产品的保护力度,建议整合全市的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地理标志商标信息,探索建立“龙岩市地理标志运用平台”,为龙岩市地理标志注册培育、使用管理、保护维权及宣传推广提供数据支持,实现地理标志智慧监管。不断增强监管力度,强化地理标志保护工作,严厉打击侵犯地理标志商标专用权和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使用权的违法行为。尤其是针对假冒地理标志商标产品网上售卖,特有资源和品质优势受冲击等问题,依法大力维权,借鉴漳州市创建地理标志互联网监管平台,运用大数据监测手段,对电商销售和授权信息进行自动筛查,保护地理标志商标专用权。

猜你喜欢

龙岩市标志农产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当代标志设计的创意构思和发展趋势
多功能标志杆的使用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龙岩市妇联打造社会服务“心品牌”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龙岩市社前村天后宫山门舞楼及舞台题记考述
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社前村天后宫山门舞楼
首都的标志是只熊
对“学生惧怕阅读理解题”现象的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