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旅游经济区域差异与协调
2022-06-01陈习琼
陈习琼
(曲靖师范学院 文化旅游学院,云南 曲靖 655011)
近年来,云南省凭借其丰富的旅游资源、悠久的历史文化以及各具特色的民族风情,积极发展旅游业,旅游产业作为云南省五大支柱产业之一,是其他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云南旅游业发展势头强劲、发展前景广阔,在带动区域经济增长,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中有着重要的贡献.
由于受到自然和经济社会资源禀赋条件、地理位置、外部环境和资源配置能力等因素的影响,云南省区域旅游经济发展时间和空间差异显著.对此,本研究利用定量分析方法,对云南省旅游经济发展的时间演进、空间差异进行实证分解研究.在此基础上,正确把握云南省旅游经济发展的时序、区域差异程度和现状特征,并结合目前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提出相应的协调对策,以此促进云南省旅游产业的可持续性增长,推动区域旅游经济协调、高质量发展.
1 云南旅游总收入现状分析
1.1 总体状况
从2008年到2019年,云南省旅游总收入逐年不断增加,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见图1.由2008年的663亿元[1]增加到2019年的11 035.2亿元[2]309,12年间,增加了10 372.2亿元,增加了15.64倍,平均每年增加864.35亿元,增长8.33%.
图1 2008—2019年云南省旅游总收入(亿元)
1.2 地区状况
到2019年,云南省旅游总收入最多的地区是昆明市,达到2 733.61亿元,其次是丽江市、大理州和红河州,旅游总收入最少的地区是怒江州,为68.75亿元,其次是迪庆州,为265.76亿元[2]309.2008年,旅游总收入最高的昆明市和最低的迪庆州相差586.2亿元,相差16.55倍,到了2019年,旅游总收入最高的昆明市和最低的怒江州相差2664.86亿元,相差39.76倍,由此表明,无论是从绝对差异还是相对差异上来看,云南省旅游总收入水平地区差异显著,极端情况严重,见图2.
图2 2019年云南省16个地州市旅游总收入(亿元)
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区域划分
为了便于分析和进行结构分解,本研究根据旅游地空间近邻和地理行政区划相结合的原则,把云南省16个地州市划分为滇中(昆明、玉溪、楚雄)、滇西北(大理、怒江、保山、丽江、迪庆)、滇西南(文山、红河、普洱、版纳、德宏、临沧)和滇东北(曲靖、昭通)四个区域.
2.2 指标选取
测度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差异度的核心指标是旅游总收入(亿元). 实证分析差异的成因,运算过程中应用到的指标有:(1)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类因子,包括人均GDP(元/人)、第三产业构成(%)、第三产业生产总值(亿元)和公路通车里程(公里).(2)旅游消费者规模因子,包括国内旅游人数(万人次)和海外旅游人数(万人次).(3)旅游经济收入类因子,包括旅游外汇收入(亿美元).(4)旅游服务设施建设类因子,包括客房数(万间)和年末餐饮营业面积(万平方米).
2.3 数据来源
本研究涉及到的数据有各年份的旅游总收入(亿元)和总人口(万人),分析的时间序列是从2008年到2019年,12年全部数据来源于2009—2020年《云南省统计年鉴》旅游业部分之各州市旅游业发展情况数据资料.其他实证分析应用到的9个指标来源于云南统计年鉴2020[2]55-430.
2.4 研究方法
2.4.1 泰尔指数分析法
采用泰尔指数分析法对旅游经济发展水平时空差异进行测度,该指数是用来测量收入差距的,又被广泛用于测量区域间差异[3].可以分析区域差异形成的驱动机制,还可以进行区域差异分解[4],进而比较组内和组间差异对整体差异的贡献大小[3].泰尔指数越大,说明差异越大,泰尔指数越小,表明差异越小.基于该分析方法,把旅游经济区域差异分解为滇中、滇西南、滇西北和滇东北四大区域间、区域内差异.区域内、区域间和子区域贡献率分别反映各自对总体差异的影响,采用设定的计算公式为[5]:
2.4.2 灰色关联分析法
灰色关联度是指因素之间发展趋势的相似或相异程度[5].该值越大,说明与旅游经济区域差异关联度越密切.该方法的计算步骤为[6-7]:
第一,确定分析数列.在所有选取的因素中,确定一个因变量因素,由因变量所组成的序列为灰色关联分析的参考序列,记作x0,x0= {x0(1) ,x0(2) ,…,x0(n) },其余为自变量因素,由自变量所组成的序列为灰色关联分析比较序列,记作xi,x1= {x1(1) ,x1(2) ,…,x1(n) },x2= {x2(1) ,x2(2) ,…,x2(n) } ,…,xi= {xi(1) ,xi(2) ,…,xi(n) }.
第二,采用均值化处理方法对变量数列进行无量纲化数据处理.
第三,求极差数据中的最大值、最小值.差序列计算公式为:Δi(k)=|X0(k)-Xi(k)|.
两级最小差a和两级最大差b分别为:
第四,计算系统的相关灰色关联系数.关联系数计算公式为:
.
上式中,θ为分辨系数,取值范围(0,1),一般θ=0.5.
2.4.3 主成分分析法
主成分分析是把具有一定相关性的所有变量用尽可能少的相关性低的新变量代替,达到简化分析,是一种具有降维思想的统计分析方法[6].
3 结果分析
3.1 差异度分析
3.1.1 旅游总收入总体差异度
从总体泰尔指数来看,结果见表1.总体差异从2008年的42.935%下降到2019年的23.407%,下降了19.528个百分点,表明,在此期间,云南省旅游总收入总体差异明显减小.
从2008—2019年云南省旅游总收入区域差异泰尔指数趋势分布图(图3)也可以看出:从2008年到2019年12年间,总体差异呈下降趋势,2008年到2010年期间下降趋势缓慢,2011年到2015年期间呈现缓慢上升,下降,再上升的态势,2015年为拐点,呈现明显下降趋势,2016年以后开始快速下降.
3.1.2 旅游总收入区域差异度
从各个地区泰尔指数(见表1)来看,从2008年到2019年,滇中内部泰尔指数从2008年的17.412%下降到2019年的4.788%,下降了12.624个百分点,滇东北内部泰尔指数由10.367%下降到1.402%,下降了8.965个百分点,滇西南内部泰尔指数由31.424%下降到18.900%,下降了12.524个百分点,滇西北内部差异度由33.941%下降到21.428%,下降了12.513个百分点,说明子区域内部旅游总收入区域差异缩小明显.从2008—2019年云南省旅游总收入区域差异泰尔指数趋势分布图(图3)来看,滇中地区差异总体呈平稳下降态势,以2016年为拐点,之后迅速下降.滇东北地区差异,2008到2012年间下降较快,以2012年为拐点,之后呈缓慢下降、上升的不连续变动态势.滇西南地区差异,在2008到2016年期间,呈缓慢上升、下降的波动态势,以2016年为拐点,呈急剧下降趋势.滇西北地区差异,在2017年之前有缓慢下降,再上升的态势,从2017年以后,出现明显的下降态势.总体上,各个区域差异度均呈下降趋势.
从区域内和区域间差异(见表1)来看,无论是区域内差异还是区域间差异,都呈下降趋势,区域内差异度从2008年的25.797%下降到2019年的13.241%,下降了12.556个百分点,区域间由17.138%下降到10.166%,下降了6.972个百分点,表明旅游总收入区域内差异和区域间差异都在缩小.从2008—2019年云南省旅游总收入区域差异度(见图3)来看,无论是区域内差异还是区域间差异,都以2015年为拐点,呈明显的下降和收敛趋势.总体差异、滇西南内部差异、滇西北内部差异和区域内差异为云南旅游经济发展差异的主体,滇东北内部差异较小.
表1 2008—2019年云南省旅游总收入区域差异泰尔指数(%)
图3 2008—2019年云南省旅游总收入区域差异泰尔指数趋势分布(%)
3.2 贡献度分析
2008—2019年云南省旅游总收入区域差异贡献率,见表2.从云南省旅游总收入区域差异贡献率变化图(见图4)来看,从2008年到2019年,除了滇西南和滇西北地区的贡献度变化幅度略有起伏外,总体趋势变化幅度较小.区域内差异的贡献度最大,其次是区域间差异的,在四大区域中,滇西北地区差异的贡献度最大,其次是滇西南地区的,贡献度最小的是滇东北地区的.从区域内、区域间以及各大子区域贡献度均值来看,区域内最高,达到58.65%,其次是区域间,为41.35%,再次是滇西北、滇西南、滇中和滇东北地区,分别为26.90%,22.78%,8.52%和0.46%.同样说明,区域内差异、滇西北、滇西南地区差异对总体差异的贡献度最大,滇东北地区差异对总体差异的贡献度最小,其次是滇中地区差异.由此可见,从2008年到2019年,区域内差异一直占据着旅游经济区域差异的主体,对总体差异的影响最为显著,滇东北内部差异对总体差异的影响最小.
表2 2008—2019年云南省旅游总收入区域差异贡献率(%)
图4 2008—2019年云南省旅游总收入区域差异贡献率变化图
3.3 离散程度分析
再利用2008—2019年各个地区的数据计算出期间云南省每万人旅游收入比的均值、标准差和变异系数.该系数是反映总体各研究单元指标值的离散程度,系数值越大,差异越大[8].计算公式为:
从2008—2019年间云南省每万人旅游收入比的均值和标准差(见图3)来看,均值从2008年的0.23增加到2019年的2.96,标准差从2008年的0.30上升到2019年的2.38,普遍呈上升趋势.从离散系数变动趋势(见图5)来看,2008—2015年间离散系数值相差较小,变动幅度不大,表明该期间差异较小,从2015年以后,总体下降趋势明显,表明2015年以后,旅游经济发展差异水平开始急剧缩小.
表3 2008—2019年云南省每万人旅游收入比离散程度
图5 2008—2019年云南省每万人旅游收入比趋势分布
3.4 成因分析
3.4.1 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
通过灰色关联分析,分析结果见表4.灰色关联度最大的是国内旅游人数(万人次),达到0.879,其次是年末餐饮营业面积(万平方米)、第三产业生产总值(亿元)、人均GDP(元/人),最小的是旅游外汇收入(亿美元),为0.717,9个因子的关联度均大于0.5,表明对云南省旅游总收入区域差异都有影响.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类因子灰色关联系数均值为0.779,旅游消费者规模因子为0.817,旅游经济收入类因子为0.717,旅游服务设施建设类因子为0.799,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旅游者人数、旅游外汇收入以及旅游服务设施建设等因素均对云南省旅游总收入的地区差异产生影响.
表4 云南省旅游总收入区域差异影响因子灰色关联分析结果
3.4.2 主成分分析结果
主成分分析结果见表5.前四个成分的特征值分别为5.636、2.059、0.642和0.304,其贡献率分别为62.622%、22.880%、7.136%和3.378,累积贡献率达到96.017%,符合分析要求,进而得到主成分载荷矩阵,见表6.
表5 特征值和贡献率
表6 主成分荷载矩阵
从主成分荷载矩阵的分析结果显示,在第1主成分中,客房数(万间)所占载荷值最大,达到0.923,其次是年末餐饮营业面积(万平方米)、第三产业生产总值(亿元)和国内旅游人数(万人次),分别为0.904、0.903和0.872.在第2主成分中,旅游外汇收入(亿美元)所占载荷值最大,达到0.960,其次是海外旅游人数(万人次)和第三产业构成(%),分别为0.903和0.702.在第3主成分中,公路通车里程(公里)所占载荷值最大,达到0.888.在第4主成分中,人均GDP(元/人)所占载荷值最大,达到0.847.再通过计算,得出第1、第2、第3和第4主成分的灰色关联度分别为0.808、0.755和0.689和和0.779,该值越大,表明对云南省旅游总收入区域差异影响越显著.可见区域旅游服务设施建设规模、经济发展水平、海外旅游者规模和交通条件四类因素对云南省旅游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影响较大.
4 结论与讨论
研究表明,从2008年到2019年12年间,云南省旅游总收入总体差异、各子区域差异、区域内和区域间差异都呈显著下降趋势.总体差异、滇西南内部差异、滇西北内部差异和区域内差异为云南旅游经济发展差异的主体,对总体差异贡献度较大,影响较为明显,滇东北内部差异较小,对总体差异影响较小.云南省旅游服务设施建设规模和水平、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旅游消费者数量和交通条件等因素均对云南省旅游经济区域发展差异产生影响.对此,结合目前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以此促进云南省旅游经济协调发展和旅游产业可持续增长.
4.1 进一步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积极完善旅游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区域合作旅游交通、住宿、餐饮、购物、休闲娱乐等发展条件、规模和等级,增强各个大小景点的社会、经济、制度和地理的可进入性.
4.2 创新旅游产品开发模式和营销方式
改变传统单一的旅游活动内容和旅游设计路线,创新旅游开发项目和营销策略,丰富旅游开发路线,创新旅游促销方式[9],通过大力宣传,做好旅游开发项目内容的精细包装,增加新、奇、特等活动内容,因地制宜开发区域特色旅游[10],强化参与性、体验感和吸引力,大力提升知名度和美誉度,努力提高旅游服务档次和服务水平,吸引更多国内外的旅游消费者前往消费.充分挖掘特色旅游产品的文化特质,提供真正具有民族特色和名族风情的新型旅游产品和优质的旅游消费体验.
4.3 加强旅游地环境保护
重视当地旅游环境的开发、保护,加大环境治理投入力度,提高旅游地环境质量,确保旅游地环境质量的原生态和优质.
4.4 重视旅游市场管理
加强宏观调控,促进区域公平[11],应遵循市场规律的同时,还要大力提升政府的市场经济管理能力,加大对各旅游市场的监管和治理力度,努力培育高效、优质的旅游市场发展条件,确保旅游消费市场的规范、有序、公平与自由,以此提供高质量的旅游服务,提升旅游消费的满意度,增加回头客,巩固和扩大旅游消费市场规模,增加旅游经济收入.
4.5 开展旅游发展区域合作
云南省各个区域应该充分利用各自旅游资源禀赋条件和优势,广泛开展旅游发展区域合作,统一采取联合行动,消除区域间无效竞争,通过市场机制,推动各个区域之间相互开放市场,形成统一的旅游市场体系[12].政府应通过区域互助、政策扶持和生态补偿相结合的方式[12],鼓励各区域旅游要素跨区域流动,旅游企业跨区域发展,援助旅游开发规划滞后区域大力改善旅游发展条件,充分发挥区域旅游增长极辐射作用[10],滇中、滇西北和滇西南地区可以通过极化、扩散和乘数效应带动周边地区旅游业的发展,以此提高周边各个区域自我发展能力和经济发展水平,在加快自身旅游经济发展步伐的同时,推动云南省旅游经济持续发展,最终实现各个地区旅游经济的协调、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