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地区油茶良种引种栽培试验
2022-06-01敏邓荫伟杜忠李吉文
张 敏邓荫伟杜 忠李吉文
(1桂林市林业科学研究所,广西桂林 541004;2广西师范大学,广西桂林 541004)
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为山茶科山茶属植物,为常绿小乔木或乔木,是我国南方重要的经济林木[1],主要集中分布在湖南、广西、江西、浙江等15个省(自治区)400多个县[2]。近年来,油茶产业在秦岭淮河以南的南方丘陵地区发展较快,目前,全国油茶栽培面积已逾450万hm2,产油量达60万t,为特困地区脱贫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全国油茶发展中仍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特别是在油茶栽培品种上选择不当,造成油茶产业未能完全达到预期产量目标和经济效益。油茶前期投入大,投入时间长,如果品种选择不当,即使更换品种,至少需要8年以上才能产生经济效益,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因此,正确选择油茶栽培品种至关重要。
桂林地区油茶种植历史悠久,在龙胜、资源、灌阳、全州等10个县及荔浦市均有油茶林分布。自2009年以来,桂林市油茶种植发展迅速,种植面积已逾4万hm2,但低产低效林面积比重大,油茶产业对良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3-5]。良种均有最适范围,不同油茶品种的丰产性和稳产性在不同区域表现不一致,很多品种没能完成严格区域化试验,开展区域化的时间不足、布点不全。一些省份认定的品种很多,没有足够的大面积试验和区域试验证明其丰产性。因此,有必要开展引种驯化试验,才能保障新造林的良种化水平和丰产稳产性能。桂林市林业科学研究所于2017年开始引进广西壮族自治区及全国油茶产区的部分优良品种进行栽培试验,筛选出适合本地栽培的优良品种,以期尽快提升本地区油茶良种化水平,从根本上解决桂北地区油茶在良种选育、品种遗传改良、栽培技术升级、综合开发利用、油茶产量和质量以及新产品的开发等方面技术相对落后的状况。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桂林市林业科学研究所位于桂林市尧山路,地跨桂林市叠彩区大河乡和七星区朝阳乡,地理位置为东经 110°21′07″、北纬 25°18′23″,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以喀斯特地貌为主,丘陵、山地和平川兼而有之,海拔为160 m左右,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具有冬短夏长、冬冷夏热、冬干夏湿、热量丰富、雨水丰沛、雨量集中的气候特点。年平均日照时数1 500 h,全年平均气温20℃,极端最高气温41℃、最低气温-5℃,年平均≥10℃的积温6 000℃,年平均降水量1 400~2 000 mm,3月中下旬至 7月中上旬为雨季,9—11月为干秋,空气相对湿度75%,无霜期达320 d[6]。土壤微酸性,pH值在6.5左右,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较高,自然肥力较强。
1.2 试验材料
参试油茶品种共10个,具体来源如表1所示。苗木为二年生芽苗砧嫁接苗,地径0.5 cm,苗高30 cm左右,均为优良无性系苗。
表1 参试品种编号及选育单位
1.3 试验设计
试验设10个处理,即每个品种为一个处理,随机区组设计。造林前对试验地进行带状整地,2017年3月定植,种植穴规格为60 cm×60 cm×40 cm,株行距为2 m×3 m。造林当年对油茶品种进行成活率调查,2017年对死株进行补植。苗木定植后按常规管理,每年施肥3次、除草2次。2020年12月冬季树木停止生长后,用钢卷尺、游标卡尺测量试验小组区内每个品种的树高、冠幅、地径,并记录开花、结果株数情况。
2 结果与分析
2.1 造林成活率及保存率
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是说明林木引种是否适合本地区生长的主要因素。从表2可以看出,定植3年后,10个参试油茶品种的造林成活率及保存率平均分别为92.5%、90.2%。表明所引进的优良油茶系列品种在本地区地理环境条件下生长良好。
表2 不同油茶品种造林成活率及保存率比较 单位:%
2.2 品种生长量
从表3可以看出,各参试品种中,平均树高、平均地径、平均冠幅最高的均是岑软3号,分别为125.8 cm、28.5 mm、1.29 m2;平均树高、平均地径、平均冠幅最低的是华鑫,分别为71.7 cm、17.8 mm、0.42 m2。经方差分析及显著性检验,不同品种的树高、地径、冠幅的平均值达显著差异(表4)。
表3 不同油茶品种生长量比较
表4 不同油茶品种树高、地径、冠幅生长指标方差分析
由表5可知,各参试品种树高生长量表现为岑软3号>长林4号>长林40号>岑软11号>岑软24号>岑软22号>长林53号>华硕>华金>华鑫。岑软3号树高生长量最大,平均树高达125.8 cm,与长林4号、长林40号、岑软11号、岑软24号、岑软22号、长林53号差异不显著,与华硕、华金、华鑫差异极显著;长林4号平均树高123.3 cm,与长林40号、岑软11号、岑软24号、岑软22号、长林53号差异不显著,与华硕、华金、华鑫差异极显著;长林40号平均树高122.5 cm,与岑软11号、岑软24号、岑软22号、长林53号差异不显著,与华硕、华金、华鑫差异极显著;岑软11号平均树高113.3 cm,与岑软24号、岑软22号、长林53号差异不显著,与华硕、华金、华鑫差异极显著;岑软24号平均树高111.3 cm,与岑软22号、长林53号差异不显著,与华硕、华金、华鑫差异极显著;岑软22号平均树高110.7 cm,与长林53号差异不显著,与华硕、华金、华鑫差异极显著。
表5 不同油茶品种树高生长量多重比较 单位:cm
由表6可知,各参试品种地径生长量表现为岑软 3号>长林 4号>长林 40号>岑软 24号>岑软11号>长林53号>岑软22号>华鑫>华硕>华金。岑软3号地径生长量最大,平均地径达28.5 mm,与长林 4号、长林 40号、岑软 24号、岑软11号、长林53号差异不显著或显著,与华金、华硕、华鑫、岑软22号差异极显著;长林4号平均地径27.3 mm,与长林40号、岑软24号、岑软11号、长林53号、岑软22号差异不显著或显著,与华金、华硕、华鑫差异极显著;长林40号平均地径26.2 mm,与岑软24号、岑软 11号、长林 53号、岑软 22号差异不显著,与华金、华硕、华鑫差异极显著;岑软24号平均地径22.9 mm,与岑软11号、长林53号、岑软22号、华鑫差异不显著,与华金、华硕差异极显著;岑软11号平均地径22.8 mm,与长林53号、岑软22号、华鑫差异不显著,与华金、华硕差异极显著;长林53号平均地径22.6 mm,与岑软22号、华鑫、华硕差异不显著或显著,与华金差异极显著。
表6 不同油茶品种地径生长量多重比较 单位:mm
由表7可知,各参试品种冠幅生长量表现为岑软3号>长林4号>长林 40号>长林 53号>岑软24号>岑软22号>岑软11号>华金>华硕>华鑫。岑软3号冠幅最大,平均冠幅达1.29 m2,与长林4号、长林40号、长林53号、岑软24号差异不显著,与华金、华硕、华鑫差异极显著;长林4号平均冠幅1.20 m2,与长林40号、长林53号、岑软24号、岑软22号、岑软11号差异不显著,与华金、华硕、华鑫差异极显著;长林40号平均冠幅1.18 m2,与长林53号、岑软24号、岑软22号、岑软11号差异不显著,与华金、华硕、华鑫差异极显著;长林53号平均冠幅1.09 m2,与岑软24号、岑软22号、岑软11号差异不显著,与华金、华硕、华鑫差异极显著或显著。
表7 不同油茶品种冠幅生长量多重比较 单位:m2
3 结论与讨论
引进的10个油茶良种,在相同的地理条件和管理方法下,品种间的树高、地径、幅冠生长量差异显著或极显著。经综合分析,岑软3号、长林4号、长林40号、长林53号树体生长量高,适应性强,表现优秀,可作为本地主推品种;岑软24号、岑软11号适应性较强,生长好,表现次之,可作为配栽品种栽植[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