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扶贫产业可持续发展和地域特色品牌培育探讨
——以康乐县为例

2022-12-17汤罺文卢海燕

现代农业科技 2022年10期
关键词:少数民族发展

汤罺文 卢海燕

(华北电力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北京 102206)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是我国开展扶贫工作的重点区域,脱贫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在脱贫攻坚战中,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扶贫产业快速发展,很多地域已形成各自的特色产业,逐步成为该地域新的经济增长极,如乡村旅游、养殖、手工艺品、民族服饰、花卉、苗木、皮革等。本文对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扶贫产业可持续发展和地域特色品牌培育进行探讨。

1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扶贫产业发展现状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扶贫产业发展与中东部地区扶贫产业发展有明显的差异。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地域特点和科技应用现状是扶贫产业发展的软肋。同时,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基础落后于中东部地区,人口分布较中东部地区更分散,交通运输的便利性落后于中东部地区。

以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康乐县为例,该地区现有旅游、肉牛养殖、中药种植、劳务、育苗五大特色扶贫产业,这几大产业目前发展趋势各有不同,具体分析如下。旅游业凭借其关联度高、带动性强等优点成为我国精准扶贫的主要方式,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特点。邱硕立[1]研究表明,西部民族地区的旅游资源优势明显,旅游资源价值巨大,旅游业在推动产业结构优化的同时能带动当地就业,为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但是,西部少数民族地区远离人口密集的东南地区,现代化交通落后,如机场、高铁分布零散,远离景点。同时,高寒、高海拔、风沙以及冬季时间长、气候干燥等环境条件导致客源极不稳定。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畜牧业资源优势、环境优势和政策优势,能促进养殖业发展。何生武等[2]对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康乐县肉牛产业的发展现状、发展优势、存在的问题等做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分析了一些问题,并提出了对策。但是,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养殖产业劳动力外流、资金缺乏、畜产品深加工能力较弱、畜产品销售渠道不宽、缺乏集团规模龙头企业、没有形成专业的国内国际交易专业市场,导致市场占有率不高。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种植业具有土地资源丰富的优势,如新疆的棉花种植。王林忠[3]对康乐县中药材种植生产的基本情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改进建议。中药种植作为收益较为可观的产业,很多地区一直有计划实施大规模种植,但是近年来中药种植行业内竞争压力过大、中药材价格不稳定、产品流通不畅、中草药深加工成本逐渐上涨、价格竞争加剧,造成很多地域中药种植产业萎缩。育苗产业虽然是临夏回族自治州的特色产业,但是因为临夏回族自治州地处西北,自然条件比较艰苦、生态环境脆弱、交通运输条件不便、育苗工作群众支持度低、资金有限,所以育苗产业发展受限。潘小峰等[4]分析了康乐县育苗产业发展现状及面临的问题,提出了林木育苗与工程造林相结合的对策。调查显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劳务输出用工逐年减少,主要是因为随着当地区域经济的发展,劳动力已经回归当地就业,尤其受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扶贫劳务输出量大幅缩减。

2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扶贫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地域品牌特色不够鲜明

部分地区虽然形成了一些地域品牌,且这些地域品牌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但是这些品牌的地域特色不够,市场占有率、知名度、美誉度不高,如横山羊肉、若尔盖县藏系绵羊肉、祁连藏系羊肉、怀仁羔羊肉、岢岚柏籽羊肉、四子王旗杜蒙羊肉、山丹羊肉、东乡手抓羊肉、同心滩羊肉和西旗羊肉。

2.2 不同扶贫产业发展规模有较大的差异

康乐县食用菌种植产业目前已形成较大规模,但其他产业如肉牛养殖、育苗、旅游、中药材种植等依旧呈现零散、分布不均匀的特点。扶贫产业发展既要合理地扩大产业规模,更重要的是完善各个产业的产业链、提高产业链协同化发展的综合效益,实现产品深加工,增加产业发展边际收益[5]。

2.3 绿色发展理念和现代农业产业相结合有待加强

在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扶贫产业发展中,现代农业产业已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绿色发展理念还有待进一步挖掘,现代化农业基础设施的现代化、智能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6]。此外,对太阳能、风能等零碳环保新能源的利用还不充分。如使用太阳能集热系统、风力发电系统、水力发电系统来实现设施农业的生产用电、用水,可以有效减少化石能源利用,从而减少有害气体排放。

2.4 缺乏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

近年来,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扶贫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但在农业技术研究方面还存在不足。尤其在种植业、养殖业方面,对品种优化、新品种培育、科学繁育等提供的技术引领和科技保障还不够。如西部少数民族地区肉牛、肉羊养殖产业都是以农户为单位进行养殖,肉质很难得到保障,市场标准难以统一。

3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扶贫产业可持续发展对策

3.1 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政府要建设现代农产品生产基地,大力培育大型特色品牌龙头企业,突出加强基地的专业化、区域化、规模化建设,打破地域限制,全面提高产业聚集度,提升企业现代化水平,延伸产业链。以政府为主导,完善区域基础设施,加强农业产业集群的高标准建设[7],包括构建快捷、通畅的立体交通体系,规划建设区域大型物流中心、现代物流园区和服务功能齐全的专业市场。

3.2 加大地域品牌宣传力度

充分利用互联网和电子商务平台等现代化营销手段。通过组织国内国际农博会、农产品贸易洽谈会、招商会,举办地域品牌推介会、交易会,统一进行地域品牌整合,动员农产品生产企业参加各种品牌宣传活动。企业要着眼国内和国际市场,积极参加各种地域品牌推广活动,共同提升地域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3.3 打造地域强势品牌

适应市场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建立扶贫特色产业核心竞争力;构筑地域强势品牌,打造精品,扩大知名企业的示范引领作用,以点带面,形成可持续全面发展态势;要培育新型主体,提升地域品牌价值内涵;加强地域品牌质量认证体系建设,扩大国内国际市场份额。

3.4 注重产业发展人才储配,提升从业人员的素质

现代企业以人为本,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是增强行业竞争力、促进行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注重吸收有文化、有素质的年轻人才,并对其进行系统综合培训,以提高其文化素质、管理水平,尤其是要对行业发展有引领作用的管理人员进行深层次的教育、培训。

3.5 加大对产业科技研发、技术推广和环境治理等方面的投入

加强农业科技应用推广,提升新产品的创新开发力度,促进农产品质量提高及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加强产业关键技术研发,围绕重点方向开展长期攻关;推广应用绿色健康技术,支撑产业绿色化转型;保护好区域内的大气、水源、土壤,掌控各类污染源,严格控制和消除污染。

4 培育地域特色品牌

地域品牌是特定地域内生产经营者使用的具有一定市场影响力的公共品牌标志,如“阳澄湖大闸蟹”“山西老陈醋”“兰州牛肉面”“绍兴黄酒”等。地域品牌以特色化、规模化的产品地域集聚为特色,在质量、售价等方面占据市场竞争优势,达到促进地域产业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地域品牌具有地域性和品牌效应2个要素,带有很强的地域特色,其产品具有较其他产地产品更好的质量和品质。地域品牌的演化需要时间和市场双重考验才能形成口碑,同时还需要产业聚集才能获得聚集效应和市场影响力。建立地域特色品牌是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扶贫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是实现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扶贫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笔者认为打造地域特色品牌需要做到以下4个方面。

首先,考虑地域特点,坚持独特性、优势性、创造性的原则[8]。如武威的莫高葡萄酒,因为武威是国际上公认的酿造葡萄种植黄金地带,与国际著名葡萄酒产区——法国波尔多梅多克、意大利托斯卡纳、美国加州纳帕山谷位于同一纬度线。临夏回族自治州应该注重开发具有西部民族地域特色和突出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特色产业项目,如适合康乐县自然条件的食用菌种植、高原夏菜种植、肉牛养殖等。同时,为地域品牌申请本地域集体公共商标和原产地域保护,如安吉白茶、库尔勒香梨、承德露露、新疆葡萄干。为防止区域外企业或个人恶意侵占或共享地域品牌,非法获益,可建立地域品牌的有偿使用许可制度,分级别合理收费,杜绝地方保护主义、企业保护主义、个人保护主义的欺行霸市行为。其次,建立以当地行业协会为主导、政府职能部门为监管的地域品牌管理组织,发挥政府的统筹协调能力,防止行业协会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行业协会负责联系产业企业,维护地域品牌利益、开发地域品牌市场、规范地域品牌经营、维护地域品牌形象,不断提高地域品牌无形资产价值。政府职能部门要加大对地域品牌的推广、投资力度,制定好地域品牌定位、价值塑造、产品销售、权益保护、广告宣传等一系列环节的规范化、系统化运作模式,建设信用体系,健全和维护市场交易规则和秩序;建立地域品牌危机预警机制,完善行业企业与保险公司的业务关系,明确保险范围,强化保险支撑,解除农户后顾之忧;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创新经营模式,为企业增效、农户增收。再次,明确地域品牌特色形象定位,制定产业集群地域品牌发展规划。注重突出民族地区的农业产业发展特色,挖掘民族地区的产业历史文化内涵,结合现代市场需求,改良农业产品的品种。在科技上加大投入,做到地域品牌“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奇”。地方政府积极借鉴国内外地域品牌建设方面的先进经验,结合当地民族地区的农产品销售现状,制定科学的农业产业集群地域品牌发展战略[9]。政府加大扶持力度,激活发展活力,努力培育壮大市场主体,不断实现产业融合发展,建立以“园、区、企业、农户”为辐射点的特色产业发展模式,带动区域农村经济、文化、人文、环境全面整合发展。拓宽市场销售渠道,增强集群规模龙头企业带动性,建立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线上线下营销方式,扩大外贸市场窗口。最后,建立以地域和民族特色品牌文化内涵为基础的产业形象,突出企业产品的个性和特点。形成产品既统一又有区分性的品牌层次,兼顾不同消费者的购买能力、文化背景和审美情趣,防止产品单一、市场需求满足度低、抗风险能力不足[10]。例如,白酒类企业将白酒分成不同年份,形成价格差异;将普洱茶分成生、熟不同的类型。

5 结语

发展地域品牌是贫困地区摆脱贫困、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现代产业可以留住更多年轻有文化的高素质人才,增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活力。加快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扶贫产业升级,推动地域品牌特色化、规模化发展,实现扶贫产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成为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让农民富起来的重要渠道和手段。

猜你喜欢

少数民族发展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国企发展如何提高“质感”——以陕汽党建引领发展为例
少数民族的服装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少数民族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