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美术与传统文化手拉手

2022-06-01盖海燕

关键词:美术作品美术传统

盖海燕

摘 要: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丰富的艺术内容,可以帮助小学美术教师充实课程,进而激发小学生的美术知识学习兴趣,培养其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小学美术教学改革稳步推进,为传统文化的渗透提供了不同的切入点。本文探讨了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分析教学中有待解决的问题,深入探索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旨在提高小学生的创造、想象、审美能力,培养其成长为全能型人才。

关键词:小学美术 传统文化 教学策略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2.05.032

小学美术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实践技能,而在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则可以强化学生的文化传承意识,使之从美术作品中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现阶段小学美术教学中的问题比较突出,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应当认识到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细致分析问题成因,从而采取针对性措施来改善教学现状,不断提高小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和归属感,使之在日常美术学习中开拓创新,将来能够肩负起传承民族文化的重任。

一、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1.提升教学趣味性

小学美术教学的主要形式是理论知识讲解和美术创作,在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不仅可以改善教学效果,而且能够提升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小学生的美术知识学习和创作积极性。教师将传统文化中的民俗内容与美术理论相融合,契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能够增加美术教学的深度,使学生在学习中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继而产生美术创作兴趣,在教师的指导下,高效完成学习任务。在美术教学活动中融入不同的传统文化知识,可以显著提升教学的趣味性,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之能够受到文化浸润,有效提升理解、感知、想象能力,有助于促进其综合素质发展。

2.强化学生认同感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能够反映出人们对现实生活的认知和体验,丰富多彩的人文内容,可以作为经验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可以强化学生的认同感,让其利用不蕴含同文化的载体來进行创作,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从而树立民族文化自信心,在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和掌握美术知识与技能。

3.塑造健全的人格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含丰富的艺术遗产,典型的美术作品也是不同历史时期人物、群体的生活写照。通过在美术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从而为其塑造健全的人格。由于小学生正处于思想价值观念的形成时期,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其品味美术作品,解读其中的不同文化知识,可以培养小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从而帮助其找准学习方向,使之能够在欣赏美术作品的同时,了解、感受、积累不同的传统文化知识,在脑海中刻画生动的形象,从而在意识形态领域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形成健全的人格。

4.弘扬和保护文化

经过历史的洗礼和数千年之久的积淀,代代流传的中华传统文化熠熠生辉,影响着当代人们的学习、生活。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可以作为一种精神基因,代表民族的独特精神标识,为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国家壮大提供丰厚的养分,因此,弘扬和保护传统文化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可以使学生明白传统文化是国家、民族发展的根本和精神命脉。在不同形式的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品味传统文化,可以在其心里埋下传播、传承传统文化的种子,使之能够不断丰厚自己的思想内涵,发扬优良传统,自觉肩负起弘扬和保护传统文化的重任。

二、小学美术教学中有待解决的问题

1.学生学习注意力转移

小学生正处于思维过渡期,其形象思维逐渐向抽象思维发展,在学习抽象美术知识时,会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而转移注意力,较弱的自我控制能力很难让小学生集中精神听讲,由此影响了学习效率和质量。在讲解美术知识时,部分教师过度强调理论学习,未能结合实践活动来进行授课,以至于学生在长时间被动听课的过程中,出现学习注意力转移的现象,导致教学质量下降。

2.作品欣赏方向不明确

美术作品欣赏是培养小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但受制于思维发展的阶段性和不平衡性影响,小学生的作品欣赏方向不明确,很难体会作品之中的内涵。在欣赏教学中,美术教师发挥着重要的引导者角色,可以带领学生深入解析不同的美术文化,然而,有些教师未能重视学习引导,而是长时间让学生按照固定的方式来进行欣赏,久而久之,小学生容易形成消极的思维定式,不利于创新发展。

3.美术材料使用不规范

实践活动是培养小学生美术学习能力和审美技能的重要方式,小学生可以在实践中运用不同的美术材料来进行创作,从而运用所学知识来创新美术作品,促进自我创新能力提升。但是,有些学生没有掌握美术材料的正确使用方法,导致学习效果大打折扣,部分教师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会草草结束实践活动,导致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得不到满足,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热情逐渐降低,不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4.自主学习意识不强烈

小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能够在美术创作中开阔思维,用画笔来呈现自己的将所思所想。但一些教师过度主导课堂,未能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导致学生对教师产生了学习依赖性,很难自主完成美术创作活动,长此以往,小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逐渐减弱,无法独立完成创作任务,学习的效率也会逐渐降低,不利于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三、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

1.笔墨飞舞,发掘传统文化元素

不同的传统文化元素能够充实美术课程,充分挖掘并发挥文化元素优势来提升美术课程的趣味性,可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作兴趣。小学美术教师要认识到美术学科的人文精神教育优势,从而引导学生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进行创作,集中精神,增强自我控制能力。

例如,在人美版教材《画中的线条》部分内容的讲解过程中,教师首先鼓励学生在纸上画出不同形式的线条,在笔墨飞舞间引申出传统美术山水画中的线条搭配,让学生开阔眼界。此时,讲解线条的重要作用,使学生明白线条是一种绘画语言,传统山水画中富含大量的线条,构成了不同的景色格局。其次,以探究学习的方式来引申出生活中、自然界中的线条,鼓励学生画出生活中的“车辆、食物、衣物、植物”,激发其创作的积极性。在学生创作的过程中,教师要列举不同艺术品中的线条,解读艺术家在山水画中用折线画“山”、用波浪线画“水”、用直线画“风”,在不同的山水画中挖掘传统文化资源,使学生了解我国壮丽、峻峭的大好河山,产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最后,展示《八十七神仙卷》《放牧图》《海景》等美术作品,让学生通过临摹来感受不同线条的用法,并在学生创作时解读美术作品中蕴含的不同文化元素,使学生能够集中精神听讲,将注意力集中至美术创作上,不断开阔学习眼界,丰富既有认知。

在笔墨飞舞之中,小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被充分激发,教师也能够在不同的教学环节渗透传统文化,与学生共同发掘美术知识中的文化元素,从学生创作的作品中解读文化根源,增加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发展小学生的审美素养。

2.艺术欣赏,感受传统文化特色

欣赏教学并非单纯追求技巧训练和强调知识背记,而是为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其良好的审美能力,使之能够明确美术作品的欣赏方向,提高自己的艺术欣赏能力。教师应当立足学生的全面发展,落实美术课程标准要求,科学指引学生鉴赏美术作品,使之深入感受传统文化特色,强化传统文化自信心,提高审美能力,丰厚艺术底蕴。

例如,在人美版教材中《四季的色彩》部分内容的讲解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讨论自己最喜欢的季节,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生活经验,选出能够代表春、夏、秋、冬季节的四个颜色,教师加以总结和完善,引申出冷暖色调基础知识,让学生通过联想,体会不同色调能够代表季节的原因,使之提高联想能力,初步了解色彩搭配的知识。其次,让学生观察五星红旗、橘子、阳光、草地、黑板等事物,从颜色角度分析自我感受,使之能够从色彩的角度来阐述自己的观察影响,初步了解艺术欣赏的注意事项。再讲解色彩的冷暖、轻重关系,引申出传统美术作品中的常见色彩搭配形式,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与传统美术作品联系起来,根据暖色联想到春天、夏天,根据冷色联想到秋天、冬天,真切感受传统美术作品之中的文化特色。最后,引导学生鉴赏《春树秋霜图》《清明上河图》《向日葵》《星空》等作品,指导学生从冷暖色调入手进行欣赏,同时解读不同形式的传统文化,让学生在对比中感受文化特色,提高艺术欣赏水平。

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够体现出人的艺术境界和思想水平,教师指导小学生从传统文化的角度进行欣赏,可以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完善知识体系,积累学习经验,为日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稳固根基。

3.实践探索,探索传统文化根源

在实践中探索美术真谛,能够启发小学生的思维,继而培养其实践精神,有效提升其创新思维意识。教师应当从基础美术知识出发,科学引导学生在实践中验证论知识,规范使用美术材料来进行创作,以此提高其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在学生动手实践时,教师需要在实践活动中融入不同形式的文化知识,利用不同形式的传统文化内容,帮助学生探寻文化根源。

例如,在人美版教材中《中国龙》部分内容的讲解过程中,首先教师从中国龙的文化历史角度入手,引导学生利用工具书、课外资料,搜索有关龙的象征意义,使之能够在实践探索中,体会有关“龙”外形的传统文化内容,从而对中华民族精神有深入的了解,懂得“中国龙”是传统文化的根源体现。其次,教师抓住龙的造型、特点、气势,引导学生通过剪纸的方式来制作手工艺品,讲解水彩笔、油画棒、剪刀等美术材料的使用方法,使学生能够规范使用美术材料进行创作。在学生实践探索的过程中,教师要为其提供不同形式的传统文化资料,引导学生高效完成剪纸创作的同时,让其从文化资料中探索“中国龙”的根源,对“中国龙”产生崇敬之情。最后,从“龙文化”的角度来解读学生的手工剪纸作品,使学生能够从细节和整体两个角度入手,分析龙在古代和现代的象征,明白古代天子以“龙”自誉,现代的“中国龙”成为代表炎黄子孙的文化符号。

在实践中进行探索,可以增强小学生的实践意识,从而引发其思考的兴趣,教师趁机引入不同的传统文化内容,能够帮助小学生探寻文化根源,使之消化所学习的美术知识,深入理解实践意义,从而高效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不断增强美术实践能力。

4.合作交流,体悟传统文化内涵

小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不强,教师需要按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开展合作教学,鼓励学生在合作中交流,适时渗透不同形式的传统文化内容,为学生的合作交流提供素材,使之能够体悟传统文化内涵。教师应当立足实际课程目标,将美术知识划分为不同的模块,指导学生按照合作交流的方式讨论知识模块,不断提高教学效率,为传统文化的渗透创造条件。

例如,在人美版教材中《建筑艺术的美》部分内容的讲解过程中,教师首先呈现《故宫》《天坛》《卢浮宫》《红场》等建筑艺术作品图,让学生比较古今中外代表性建筑,通过合作交流分析建筑艺术的美。教师介绍中国宫殿建筑与西方教堂建筑的不同风格,引导学生体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使学生能够总结中外建筑材质、造型的异同,产生民族自豪感。其次,从颜色、花纹、结构等角度分析中国故宫和西方宫殿建筑,与学生探讨更具古朴、庄严之美建筑,激发学生的思考热情。再展示“榫卯”,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能工巧匠的智慧,从美术角度来分析建筑艺术的美,体悟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中的人文内涵,对比西方宫殿建筑来欣赏造型丰富、灵活多变的中式建筑。最后,以“该不该保护传统建筑”为主题,引导学生学生进行辩论,使之能够在合作交流中闡述自己的想法,体会建筑艺术“凝固的音乐”这一称号的内涵;在感受建筑之美的同时,了解中外建筑特点,认识不同的风格的宏伟艺术品,深入体会传统文化内涵,提高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小学生在合作交流中能够提高美术学习兴趣,继而高效开展实践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体悟传统文化内涵,体会合作学习的乐趣,强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增强文化自信心和认感同,促进综合素质能力不断发展,为日后的学习积累经验。

综上所述,小学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能够大限度提升教学效果,提高小学生的文化传承意识。教师采用笔墨飞舞、艺术欣赏、实践探索、合作交流等策略,在小学美术教学的不同环节渗透传统文化,可以让小学生在学习美术知识的过程中,深度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提升学习能力的同时,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参考文献:

[1] 雷娜《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渗透》,《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年第43期。

[2] 李俊《民族色彩在小学美术设计教学中的运用》,《美术教育研究》2020年第3期。

[3] 张丽洁《小学美术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西部素质教育》2020年第4期。

[4] 包珊珊《运用情境教学法提高小学美术教学实效》,《农家参谋》2020年第21期。

[5] 胡文婧《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应用中华传统文化的问题与对策》,《美术教育研究》2020年第18期。

[6] 李清媛《赏国画,学传统——小学美术课国画教学研究》,《美术教育研究》2020年第21期。

[7] 马静《小学美术教学中民族元素的渗透对策》,《美术教育研究》2019年第12期。

[8] 漆宇晶《传统文化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渗透》,《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年第10期。

[9] 江智丹《传统文化在小学美术中的渗透探究》,《文化产业》2019年第13期。

[10] 蔡佳佳《小学美术传统文化的渗透研究》,《美术教育研究》2018年第18期。

猜你喜欢

美术作品美术传统
美术篇
美术作品
少年力斗传统
美术作品
美术作品
美术作品
清明节的传统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
台湾当代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