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文化在初中生物课程中的渗透研究

2022-06-01苏松

关键词:成语生物传统

苏松

摘 要:将传统文化渗透在初中生物课程的教学环节之中,是为了学生能够在学习生物知识的同时不被课程内容局限,一方面利用生物知识的具体内容优化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使学生得到自身文化素养的提高,另一方面则利用传统文化中与生物教学知识相关的内容,为学生的生物学习提供新的支点,促使学生实现学习效率的提高。因此教师在初中生物课程的素质改革教育中,应该切实做好在课程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实践以及具体教研方向的工作,并从传统资源挖掘与开发方面制定具体的教学策略,以此推动传统文化深入落实在初中生物课程之中,真正为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打下重要基础。

关键词:传统文化 初中生物 实践策略 教研方向 教学策略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2.05.030

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沉淀下了无数优秀的传统文化,这些传统文化是我国当前源源不断地发展与创新的重要基石,随着素质教育改革实践的不断深化,广大教育工作者逐渐重视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致力于寻求课程与传统文化之间真正的契合点,注重推动传统文化在课程中的渗透与融合。这不仅能够使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通过知识框架深化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使其更好地承担起弘扬与发展传统文化的任务,更能够利用传统文化的具体内容使得学生优化对知识的理解。要想传统文化真正有效地渗透在课程之中,初中生物教师应切实做好系统的教研工作,在素质教育改革背景下真正制定具体教学策略,指导后续课程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

在素质教育改革背景下推动传统文化在初中生物课程中的融合,将极大地提高课程的教学有效性,使学生不仅仅在学习效率方面得到极大提高,更真正实现文化素养的提升,使其真正在知识技能优化的同时更好地肩负起弘扬与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任务,为我国未来的发展与建设提供重要的精神文化动力支撑。

一、初中生物课程中渗透传统文化的价值

1.丰富课程资源,激发生物学习兴趣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采用的教育方法具有较强的功利性,在课程中一味地引导学生对教材中既定的内容进行学习,这导致学生的学习过程十分机械化。这虽然能够很大程度促进学生卷面成绩的提升,但难以使学生得到综合素养的发展,与现阶段所提倡的素质教育理念是完全相悖的。在初中生物课程中巧妙地渗透传统文化资源,将能够以传统文化资源与生物课程结合的方式,打破应试教育模式固定化的特点,极大地丰富课程的教学资源,使课程不再局限于固定的知识内容,以更丰富的知识强化教学活动的灵活性,以此真正实现激发学生生物学习兴趣的教学目标。

2.突出文化内涵,强化传统文化认知

以往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下,的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只能接触到固定的学科知识,这使得学生仅仅能够得到学习成绩的提升,却少有接触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空间。尤其是在初中生物这种理科性质的课程之中,学生更是缺乏接触传统文化内容的环境,这导致现阶段大部分学生对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知之甚少,长此以往将不利于传统文化的弘扬与发展。而在素质教育改革实践中推动传统文化在初中生物中的有效渗透,则能够在教学中以对应的生物知识突出特定的文化,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深刻地体会文化内涵,强化其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以此使其真正成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与继承者,在强大的文化自信基础上推动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有效实现。

二、初中生物课程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教研方向

1.针对性挖掘传统文化资源

想要使传统文化真正渗透在初中生物课程之中,教师应做好深入的教研工作,找准传统文化与生物教学活动之间的契合点,以此为实际策略的制定打下重要的基础。为此,教师首先应该有针对性地挖掘传统文化资源内容,首先确定符合生物教学活动的传统文化选择方向,使后续课程中传统文化知识的调用更加灵活,与教学内容表现出更强的匹配性。

为此,教师在课程中应该以开放性的眼光看待传统资源,在我国多种形式的传统文化中选取合适的内容运用在课程中。这种针对性应该体现在传统文化内容与知识的融合程度之上,选择最为契合的内容有效地融合课程与文化内容,最终促成学生对知识理解的有效深化,真正促进学生文化素养的提高与生物水平的提升。

2.系统化融入传统文化内容

传统文化所涵盖的形式十分广泛,在做好传统文化资源的针对性选择之后,教师还应进一步思考如何将其与对应的生物教学环节相融合,使传统文化资源能够以最佳的形式渗透在课程之中,体现出其本身的教育价值,与生物教学内容形成相辅相成的关系,以此促进学生文化素养与学习效率的同步提高。为此,教师不仅需要加强自身对传统文化的了解,还需要进一步对课程内容进行分析,在对教学结构建立深刻了解的基础之上,从教学逻辑中找到对应传统文化的渗透切入点,推动传统文化真正有效地落实在课程之中。

为此,教师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应缜密地分析生物课程结构,在导入环节、授课环节以及实验等多个环节分析传统文化可行的融合角度,分析每一课程环节的教学属性,以此确保传统文化真正渗透在课程的每一个环节之中,真正发挥出文化与知识相辅相成的作用,最大化地促进学生学习素养的提高。

3.创新式打造传统文化课程

除了做好对传统文化渗透内容的选择,以及传统文化在課堂中系统融合的实践活动,教师还应在课程体系中进一步创新课程体系,打造符合学生当前发展需求的课程平台,使学生在创新模式的课程中最大化地体验传统文化与生物知识。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融合新颖的数字化技术,并融入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以多种形式为教学活动注入新的活力,真正打造多元化的传统文化课程,促进学生学习素养的最大化提升。

三、初中生物课程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具体策略

1.以传统文化故事为引设置悬念

我国民间流传着较多的神话故事、历史故事,这些故事情节十分丰富,人物形象立体,是我国历史长河中人民群众口口相传而流传至今的传统文化形式,这些传统文化故事具有较强的趣味性,能够在课程中很好地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一节课程的起始阶段正是学生与教学内容初步接触的阶段,这一阶段中教师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简单处理,在使学生建立起对教学内容基础认知的同时,产生对教学内容的学习兴趣,从而更为积极地参与后续的课程学习活动。因此教师可以将传统文化故事资源融入初中生物课程的导入环节之中,使故事内容成为引导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的重要资源,以故事设下教学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其真正积极地参与,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有效性。

例如,在《哺乳动物》这一课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将传统文化故事《九色鹿》带入课堂,利用课堂中的媒体工具为学生做好传统文化故事的演示。教师用短视频形式将这一故事进行具象化演示,学生能够真正对鹿这一哺乳动物形成较为深刻的印象,并对哺乳动物的概念产生积极的学习兴趣,这将使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后续的学习活动,真正促进学生课堂学习效率的提高。同时,数字化演示形式之下传统文化故事生动地展示在了学生的面前,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故事的情节与内容,真正丰富学生对传统文化故事形式的理解,这同时也将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故事进行搜集的兴趣,将为学生不断深化对传统文化故事内容的理解打下重要基础。

2.以成语激趣,提高课堂活力

初中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自我管理能力较差,往往容易被个人的兴趣左右,表现出较强的主观性。教师需要在课程中准确地分析学生的兴趣需求,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以较强的主观能动性参与课堂学习活动,以此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为此,教师可以尝试将成语融入课堂,利用成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成语是传统文化中相对常见的内容,无论是在课程学习还是人们的生活实践中,学生都能够接触到较多的成语典故。初中学生对成语知识并不陌生,因此这种生活化的应用形式能够有效地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提高课堂教学的活力。这将从学生积极参与的体验以及形成的良好教学环境两方面实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标,为学生课堂学习有效性的提高打下重要的主观基础。

例如,在《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这一章节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程中引导学生开展与生物知识联系的成语接龙游戏,要求学生在课程中依次说出与植物有关的成语,形成接龙关系。这充分考验了学生的成语储备,学生积极答出“花红柳绿”“昙花一现”等多个成语,真正参与到课堂活动之中,真正激发出个人的学习兴趣,并带动起活跃的课堂氛围。课程中的活动还极大地优化了学生的成语认知,丰富了学生的成语储备,使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进一步提高。

3.以古诗词设问,建立趣味情境

情境教学法是素质教育改革进程中出现的一种全新教学方法,通过教师在课程中构建多元化教学情境的方式,学生能够以情境框架为自主探究知识的支点。这种方法强化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性,使学生真正建立主动学习体验,促使其个人学习素养得到有效提升。而古诗词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体系中瑰丽的文化形式,不仅有着重要的文学价值,更在内容层次上有着传承价值,教师将其渗透在课程之中,不仅能使学生感受文学的魅力,还能通过引导学生对诗词内容进行探究的方式,促进学生生物知识的理解。为此,在初中生物课程的教学情境创设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对传统诗词进行开发,使其成为问题情境搭建的主体,使学生能够通过对诗词内容的剖析,深化对生物知识的理解,极大地优化学生的学习体验。

例如,在《动物细胞》这一课的教学活动中,为了使学生了解“动物细胞具有能量”这一知识,教师在课程中可以将诗句“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作为核心,构建课堂中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对诗词中萤火虫发光的生物现象进行探究,从而聚焦于动物细胞的相关知识,从诗词中了解特定的生物概念。通过对诗词内容的分析,学生进一步了解了古诗词在形式上富有特殊的文学魅力,还在科学等领域有着文化的传承价值,学生进一步深化了对我国诗词文化的理解,强化了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为学生未来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打下重要基础。

4.以传统文化艺术为延伸,丰富文化认知

素质教育改革要求教师不再一味地以提升学生的卷面成绩,而是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养,使学生在具体的学科学习活动中真正得到学科素养上的发展,以此使其更加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成为社会所需的学习型人才。为此,教师在初中生物教学中不能够一味地以讲解生物知识,还应该在渗透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以知识为框架,推动学生对传统文化进行理解,使学生真正实现文化认知的丰富。

例如,在《开花和结果》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课程知识内容引入我国优秀的水墨画作品,使学生在课程中对水墨画上面表现的植物花开与结果进行了解。这不仅能够帮助初中学生深化对知识内容的理解,还将以课程中具体的知识为助力,辅助学生对水墨画中对植物细节的勾勒形成更深刻的理解,以此极大地提高学生的文化认知,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更好地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切实促进学生的文化素养的提高。

5.以传统文化游戏为辅,创新活动模式

初中阶段的学生好奇心非常强,这是其主要的身心特点,而在课堂教学当中运用游戏教学的形式,能够更好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能够结合游戏竞赛的方式,激发其竞争意识,使其在不断的游戏竞争中加深对所学内容的印象,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要想实现传统文化与初中生物的有效结合,教师也要结合传统游戏来开展教育实践,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落实教学的实践性与引导性,让学生在不断的探究中认识传统文化和应用生物意识,真正促进其多元化成长。

投壶是一种拥有悠久历史的游戏,在初中生物教育实践当中,教师也可以结合投壶这一传统游戲,开展生物知识竞赛的活动。首先,教师要在讲台的开阔面上放置一个桶,让学生准备好一根铅笔。在此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学号为顺序或者是座位顺序站到离桶两米远的距离,将手中的笔投入到桶中。若是投进,学生可以指定其他学生回答问题,此时回答问题的学生回答正确则加一分,回答错误则减一分;若是没有投进,学生则回答教师提的问题,答错减一分,回答正确加一分。通过这样的方式将生物内容与传统游戏相结合,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时期,在竞争实践当中了解生物,也能够在传统游戏过程中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进而实现生物与传统文化的有效融合。

参考文献:

[1] 孙朝晖《传统文化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20年第32期。

[2] 薛梓瑜、曹佳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渗透》,《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21年第4期。

[3] 陈鑫华《谈传统文化在生物教学中的渗透》,《教育艺术》2020年第9期。

[4] 陈启渝《中国传统文化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探析》,《读天下(综合)》2020年第23期。

猜你喜欢

成语生物传统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
第12话 完美生物
生物趣多多
拼成语
少年力斗传统
猜成语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