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与传统文化有效结合的策略研究

2022-06-01宋述娟

关键词:中华传统英语教学

宋述娟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改革与发展,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朝着素质教育方向迈进,这就对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英语较其他学科,学习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颇高,教学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四大能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之魂,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将传统文化与小学英语教学有机融合,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使学生知识面更广;中西文化相结合,能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拓展学生的英语思维。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有效策略进行了分析,以期帮助学生实现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英语 课堂教学 传统文化 有机结合 教学策略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2.05.017

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应当创新思路,以全新的模式打開新局面。不难发现,当前小学英语教材中有大量内容涉及西方文化,而当前的教育思潮则是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强调弘扬民族精神,以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将传统文化与英语教学全面融合,结合教材中的知识来渗透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深刻体会民族文化内涵,对中西文化进行对比,从多角度、多方面来获得素质提升,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和文化素养。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含义

文化指的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当中所形成的习惯和共同遵守的习惯,包括经过长期的演进之后固定下来的思想、意识模式或者物质性载体。我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经历数千年流传下来的智慧,在历史的长河中源远流长,汲取了各种文明成果之精华,是当代中国人民族文化自信的源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历了几千年的洗礼和沉淀,成为中华民族之魂,凝聚着民族精神。厚重的传统文化底蕴和坚实的文化基因,是当代国家文化建设的根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资源。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对于新时期的我们来说仍然有巨大的借鉴意义。英语教师在教育工作当中有必要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有效提升教学活动的实效性,不断提升学生的思想认知水平和学科素养,促进学生今后的健康成长与发展。可以说,在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英语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传统文化的渗透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充分起到积极引导的作用;使英语课堂更加丰富多样、新颖有趣;使学生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学生搭建文化互动的平台,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增强学生民族文化自信心,激发起内心的自豪感和使命感。

二、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各个阶段的教育教学对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度越来越高,弘扬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品格,在当前教学中占据至高的地位。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代,英语作为搭建中西方交流平台的工具,其意义不仅局限于语言,学习英语是学生接触西方社会、西方文化的窗口,英语教育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认知和格局。

由于小学生年龄尚小,心智、思维尚未成熟,学习一门国外的语言,如果长时间内教师始终围绕西方文化对学生们进行讲授,容易让学生们形成一种理解误区,即对中国传统文化过于忽视,甚至崇洋媚外,对自己国家的传统文化视而不见,这当然不利于小学生今后成长与发展。因此,小学英语教师应当在日常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多元化创设,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讲具有“中国风”的英语课,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知识的同时学习中国文化,加强学生的爱国意识,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使英语课堂教学变得更加有活力、有生命力。

三、小学英语课堂中进行中华传统文化渗透的不利因素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跨文化学习、跨文化交流。而交流是一种互通的形式,外语课程是双向学习,并不是单方面学习,不能只针对外国文化一方面。在学习英语这门课程时,学生除了要学习英语这门语言之外,还要了解西方国家的社会风俗,体会西方文化的内涵,才能对这门语言有深入的认知;将来与外国友人进行交流沟通时,才可以减少阻碍。

但是,我们能够发现,英语教材中涉及西方文化的内容居多,而很少涉及中国传统文化。其实,并不是学习西方语言就要脱离中国文化;反之,学习语言,还会牵涉更广泛的知识面,当然包括传统文化知识。

由于种种原因,英语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普遍忽视中华传统文化的渗透,没有利用英语表达方式来陈述中国文化,渗透传统文化的力度不够。因此,一些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不够了解,甚至滋生出“崇洋媚外”的思想倾向,过于关注国外文化、追求国外信仰,却对中国文化漠不关心,“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这绝不可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在教学中合理融入,能够将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从而纠正上述的不良思想。

四、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有效策略

1.创设情境教学,体会文化内涵

小学生年龄尚小,心智定力不足,在课上的专注力不佳,对英语知识接收起来比较吃力,学习上存在一定的难度和深度。因此,小学英语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结合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性格特征、心理需求、思想认知、兴趣爱好等多方面因素,进行全面分析,创设符合小学生特点和需求的教学情境。通过多元化情境创设,在课堂上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他们就能快速找到语感,并能够对英语知识加深理解和记忆。同时,在情境模式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学习英语知识的基础上,还能提高学生的思想认知和文化素养,增长学生的见识。对于小学生而言,英语学习中情境创设非常重要,感受到西方文化和中华传统文化的不同魅力,学生才能体会两种不同的文化背景,才能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英语是一门语言,需要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沟通才能学好,所以学习英语最好的方法就是大胆地说、大量地交流。在英语课堂上,教师创设传统文化为背景的情境模式,不仅能够让学生们了解民族文化,还能够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兴趣,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话可说、有事可做。

例如,教师可以从中华传统节日文化这方面来入手。无论西方还是中国,传统节日都比较多,因此教师可以创建一个以中国传统节日为主体的教学情境,比如让学生们共同参与到英语交流中,介绍一下自己了解的中国节日。在开展节日主题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提前让学生收集一些关于中西方节日的资料,用英语复述和概括这些节日的特色和风俗。在课上,教师要让学生始终保持兴奋,保持热情饱满的学习状态,由以往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积极展示自己收集的成果。在笔者的课上,有学生讲述关于中秋节的由来,中秋佳节阖家团圆,介绍赏月、吟诗、吃月饼等节日的风俗,分享中秋节的传说……其他学生听得非常着迷。总之,在课堂上学生要畅所欲言、轻松愉悦。

又如,可以将西方和东方的重大节日进行对比,比如西方的圣诞节和东方的春节,教师让学生出两个节日的不同之处以及各自的特色。尤其是说到中国的春节时,学生的热情十分高涨。春节是中国的重要节日,也是家家团圆的日子,人们会在春节穿新衣、戴新帽,让自己有一个全新的精神面貌,同时还要放鞭炮庆祝,走亲访友拜年问好……可说的东西有很多。学生用英语说中国春节的风俗以及文化背景,也能够发现在这些文化中蕴藏着尊老爱幼、勤劳善良、朴实无华的传统美德,进一步认识到传统文化的价值。

2.小组合作学习,相互交流讨论

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模式在英语教学活动中有十分显著的效果,英语学习主要是围绕听、说、读、写这四大方面的能力近现代,这每一方面都能引入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手段。小组合作一方面能够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学生之间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沟通,还有动手实践的机会,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另一方面,通过合理分组,根据学生的性格特征、学习能力等方面形成平衡,每个组的组员之间差异性均衡,学生之间彼此互补、相互进取,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目前,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手段运用于各个学科的教学之中,在小学阶段英语教学中应用得也十分广泛,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是一种具有科学性、针对性、综合性的创新模式。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下,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这能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空间,营造积极乐观的学习氛围。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扮演倾听者、合作者、指导者的角色,帮助学生们缓解学习压力,解决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使学生在学习知识过程中能够不断探索和思考,与素质教育的理念不谋而合。

由于小学生年龄尚小,缺乏自律性,心智尚未成熟,不具备分辨是非的能力,在课上专注力不集中也是常见的。当老师的都知道,有的学生在课堂上看似好像认真听讲,实则心思早已飘到九霄云外,眼睛盯着黑板却在想其他的事情,缺乏定力和专注力,导致难以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时间一长,知识漏洞也就越来越多。对此,教师在教学中就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手段,让学生之间相互促进、相互监督,集中精力地学习;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的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依据传统文化知识,结合英语教学提出讨论主题,引导学生透过问题进一步分析思考,并运用所学表达看法。团队合作并不一定顺利,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或困难,这就需要学生积极面对,可以培养学生不畏惧、坚持不懈、迎难而上的学习态度。

例如,“Culture time”这一知识点中包含了american jeans等服飾方面的知识内容,不难发现,这节课程的内容涉及范围比较广泛。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方式展开交流讨论,同时鼓励学生在课下收集相关的资料和信息,包括一些中国民族传统服饰的图片等,以及我国传统的“汉服”文化、少数民族服饰文化等。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深刻体会我国古代服饰之美、民族文化之多元,让学生们感受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精致美。条件允许的话,还可以让学生动手制作民族服饰,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其感受团队合作的力量,培养学生协作能力和艺术审美能力。这也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

3.开展实践活动,口语表达文化

学生要想学好英语、说出一口流利的英语,就要通过实践活动来加深对英语知识的记忆,不断巩固练习,才能提高英语口语技能。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开展关于英语口语的实践活动,可以通过建立英语口语社团将学生们汇集到一起,开展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对英语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要多给学生创造自我发挥的机会,带动英语基础较弱的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有些对英语感兴趣,并且有英语天赋的学生在每日一课的学习中,能够展开无限的想象力,用流利的口语来表达某个话题。但是一节课的时间毕竟有限,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有时不得不打断学生的表达。因此,英语口语社团的建立,可以让那些对英语学习非常感兴趣的学生有一个口语交流的平台,给他们创造自我表现的机会,同时还能带动英语基础较弱的学生。口语社团活动在多种形式下进行训练,使学生的口语技能、思维能力得到一定的提升,积极参加社团组织的活动,能够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积极品质。

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一些英语故事绘本。学生通过绘本中生动逼真的图片、色彩斑斓的画面感,投入到阅读的世界。这种图文并茂的阅读效果,能够大大提升学生对英语阅读的兴趣,专心致志地进行阅读。在阅读的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参与角色扮演,比如可以根据《孔融让梨》《司马光砸缸》等中国寓言故事情节来进行设计和表演,让学生们深入角色,揣摩人物中思想情感,而用英语表达、表演时也要力求自然、流畅。

综上所述,小学英语教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融合,对课堂教学以及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教师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通过创设多元化教学模式,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和道德观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全新的认知。借此,可以促进学生提升学习知识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自主的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并使学生把握传统文化的精髓,进而切实增强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万琰《教材视角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英语教学的思考》,《小学教学设计》2021年第30期。

[2] 沈佳《融入传统文化,英语教学更精彩》,《启迪与智慧》2021年第10期。

[3] 赵统香《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内容》,《知识窗(教师版)》2021年第9期。

[4] 顾亚芬《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学生英语核心素养》《小学教学参考》2021年第27期。

[5] 杨晓娜《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融入》,《名师在线》2021年第25期。

猜你喜欢

中华传统英语教学
英语教学中对任务的几点思考
Cultivation of independent learning ability in English teaching英语教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
少年力斗传统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