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小学劳动教育与综合实践课程相整合的思考与实践

2022-06-01王颖洁

民族文汇 2022年21期
关键词:实践对策综合实践课程

王颖洁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的多元化发展,在教育观念创新上,必须能够把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最终的教育方向。劳动教育不仅可以赋予学生实现身心健康的多方发展,还可以通过劳动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在自主探索中逐步形成现代劳动理念,使学生热爱劳动,完善劳动德育建设,实现劳动价值的最大化。在小学综合实践课程与劳动教育不断融合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能够找到一个有效的切入点,从而发现问题。劳动教育融入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各个环节,提高学生的劳动素质,形成综合素质和能力。

关键词:小学劳动教育;综合实践课程;实践对策

引言

小学基础教育阶段实现劳动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劳动教育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在劳动教育中,教育观念的滞后制约着劳动教育质量的提高。目前,学校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已有效融入劳动教育,弥补了传统劳动教育的不足,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积累劳动经验,对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具有重要价值。随着小学教育的不断发展,小学劳动教育与综合性社会实践活动的有机结合已成为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因此,立足于劳动教育与综合实践课程整合的可行性,着眼于二者有机整合的实践路径,以进一步促进教育的发展。

一、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劳动教育的异同

1、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劳动教育的不同之处

首先,不同的地位。劳动教育是德、智、体、美、劳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五大教育方向之一,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开展劳动教育的途径之一。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育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新课程教育的改革,劳动教育已成为教育领域关注的焦点。劳动教育的实施需要依赖于课程的实施,因此,小学实践活动特色课程是劳动教育的载体[1]。

其次,教育功能不同。劳动教育的重点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它具有综合性和实用性的特点,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2、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劳动教育的相同点

首先,两者都旨在教育。劳动教育的教育目标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培养学生的劳动素质;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育目标是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获得经验,进而建立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是都以实践活动为主要实施方式,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劳动教育都以实践为重点,实现了在实践中育人的目标。实施后,可以促进学生通过实践增加劳动经验,进而激发学生的劳动激情。

最后,综合实践活动特色课程与劳动教育的内容存在一定的重疊和对应。例如,劳动教育内容中的生产性劳动教育是通过学校课程“设计制作与职业体验”的综合实践活动进行的。因此,具有学校特色的实践活动课程与劳动教育必须相互渗透、相互融合。

3、综合实践课程中加强劳动教育的必要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参与学习活动的综合实践课程,根据学生习惯性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开展与生活和社会现实密切相关的学习活动,在活动中综合运用知识,体现学生的研究和学习能力。综合实践课程项目的主题需要教师多方面思考,而不是依赖以往的教学理念。在选择主题时,需要明确综合实践课程的学习目标,所选学科应与教学目标相一致。实践活动还需要注意情景整合,教师应结合资源的实际使用情况选择主题,以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实施项目活动[2]。此外,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类似的课程主题,以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在疫情这一特殊时期,教师应针对网络家庭学习的现实情况和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利用家庭学习资源、网络学习资源和社会学习资源,协调学习与生命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特殊教育等课程,并在小学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疫情期间,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还需要利用家庭学习资源、网络学习资源、社会学习资源,关注学生的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的劳动素质。

二、小学劳动教育与综合实践课程的整合

综合实践课程是综合教育的多学科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积极融入综合实践活动,不断充分发挥其实践潜力,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作为综合实践课程的课堂教学设计者和实践者,教师需要能够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不断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精心设计综合实践课程的活动环节,不断让学生在活动中积极合作,勇于创新。在以劳动为主要教学模式的综合实践课程整合过程中,提高活动内容的丰富性和教育内容的独特性,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并逐步从综合实践课程的反馈和总结中获益[3]。

(一)发现问题,寻找途径

在推动新的教育形式蓬勃发展的过程中,要重视积极提高学生对劳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在小学开展综合实践课程的过程中,劳动教育存在感严重不足。在开展综合实践课程的过程中,教师流于形式,忽视了学生的劳动过程。在家庭教育环境中,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压力和学习方式,注重文化学科的教育成果,忽视了劳动教育的实施,逐渐导致学生对劳动教育产生负面思想,不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和综合实践素质的提高。在综合实践活动与劳动教育相结合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创造多种形式的主题性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运用知识,提高实践能力。在创造性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不断遇到劳动教育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劳动能力,跟踪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综合实践活动与劳动教育整合的必要性

在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的环境下,劳动教育需要充分发挥教育价值,让学生丰富自己的劳动经验,不断掌握有效的劳动能力,逐步将学生从错误的劳动观念转变为全面的创造性劳动实践,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成为社会发展的个体,连接社会发展的各种因素,逐步提高劳动教育的自主性和创新性,让学生深化自主劳动和合作劳动的综合实践经验,融合各学科的共同发展,引导学生学会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在实际劳动中的独立实践能力[4]。综合实践活动与劳动教育的融合是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不断将劳动教育融入综合实践课程的各个环节,提高学生的劳动水平,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三)劳动教育是新综合实践活动的学习领域

在大多数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开展是不合理的。根据《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中小学每周组织3小时的课堂进行实践活动,但许多学校在组织教学计划时将劳动课程的课堂时间定义为1小时。过去劳动教育是以课程的形式进行的,但在当前整体课程发展的趋势下,劳动教育必须顺应改革的趋势,展现其完整性,才能构建灵活的目标体系。目前,劳动教育已从一门独立的学科转向一个学习领域,在实际操作中没有对具体课时做出统一规定。即使在通常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学校,分配给劳动教育的课时也非常有限。许多综合实践活动没有将劳动教育融入其中,导致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失去应有的教育地位。

很多人都认为,劳动教育是一门实践性的课程;一些教师认为,劳动教育就是组织学生参加公益劳动。特别是学生在家里被宠坏了,很少参加劳动。因此,适当的劳动是必要的。此外,开展劳动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自理能力,还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观。

劳动教育和科技教育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在培养学生的技能或技术,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得操作经验,提高技能。然而,两者之间也存在着差异,即劳动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科技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在新课程理念下,劳动教育包括传统劳动教育和技术教育,是劳动与技术教育的有机结合。我们必须突出劳动教育的技术性,把培养学生的技术思维和技术能力作为劳动教育的主要目标。

三、基于小学劳动教育与综合实践课程相整合的实践策略

1、立足劳动教育,融入综合实践课程理念

为了实现小学劳动教育与综合实践课程的有机融合,必须将活动课程的理念合理融入义务劳动教育课程,确立统一的教育教学目标,促进二者的顺利融合,顺应学生内在发展需求,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将研究性学习渗透到小学劳动教育劳动中,使学生热爱劳动,有开展创造性劳动的动机和热情。其次,通过劳动设计、社会服务等实践活动,丰富劳动教育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劳动过程中感受到劳动带来的成就感,理解劳动的意义,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最后,确立明确的教学目标[5]。小学劳动教师要充分普及文化背景,不断巩固学生的劳动知识,引导学生认识劳动活动的先进意义;一方面,要帮助学生掌握劳动技能;另一方面,要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稳定发展。

例如,在种植劳动方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收集有关种植技术的信息,寻求家长的帮助,利用互联网收集信息,或者去图书馆收集信息,让学生以积极的学习态度掌握种植技术和要点。同时,结合环境建设的意义,帮助学生认识到劳动的价值,提高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进而逐步形成劳动习惯,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夯实小学基础,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

2、利用劳动教育深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自2001年以来,劳动教育被纳入綜合实践活动计划,实现了劳动教育综合实践活动全面教育。因此,在整合小学劳动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时,我们应该将两者的教育教学内容结合起来,坚持价值体系的根本目标,加强价值观培养,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计划的内容,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的优势,实现两种教育内容和教育内容的有机融合,提高劳动教育的质量。教师在开展实际劳动教育活动时,应制定反映劳动活动多样性的教育主题内容,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掌握劳动教育的相关知识,确保劳动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的一致性。例如,在进行手工制作劳动时,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实施具有明确实践教育主题教育内容,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掌握知识,促进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塑造团结协作意识,确保学习目标的有效实施,促进劳动教育与综合实践课程教育内容的有机结合。

3、统筹规划课程体系,加强实践

扎实的课程体系是保证小学劳动教育与综合实践课程整合的基础。因此,应该进行总体规划,全面开展劳动教育。具体来说,应严格按照有关意见的要求,结合学校管理理念,突出劳动教育理念,合理设计劳动时间,规划生产劳动、生活劳动和服务劳动。如果条件允许,开展跨学科教育,然后以丰富的劳动实践活动的形式落实劳动教育的益处。该课程体系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在劳动中的自主性和开放性,满足劳动教育的目标,有效提高学生的劳动素养。此外,在完善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开展劳动项目实践,加强实践教育,开展以实际问题为导向的劳动实践学习活动,使学生能够以劳动项目为核心学习和应用知识。例如,教师可以适当地将权力下放给学生,通过制定明确的劳动实践主题,让学生围绕主题设计劳动内容和项目方案,并在需要时提供指导和帮助,让学生根据劳动经验开展主题实践活动,为后续实践反思提供良好基础,提高劳动活动的价值和意义。

4、综合实践活动的创新性,提高劳动素养

在参与活动课程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已成为综合实践课程教学的良好开端,不断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使学生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社会知识。在融入现代环境的过程中,突出学生的独立劳动能力。

在构建完整综合实践课程主题的过程中,教师应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逐步建立良好的情感基础,整合德育内容和实践创新策略,使学生在劳动教育过程中形成创新理念,不断融入现代劳动,融入家庭教育环境,提高学生在劳动过程中的情感表达。随着家庭教育劳动理念的转变,教师应丰富学生的劳动教育模式,建立系统的劳动共享资源,提高实践课程与劳动教育相结合的有效性。例如,在学习木制手工课程时,教师应积极让学生发挥想象力,整合实践技能,从劳动技能中吸取教训,并在探索中合作。在欣赏木工成品时,学生会获得成功的劳动乐趣。

结束语

在新时代教育背景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应充分利用课程优势,将劳动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劳动教育真正扎根,促进信息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冯光国.综合实践活动框架下中小学劳动教育区域实践——以济南市历城区为例[J].现代教育,2019(10).

[2]王艳英.基于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与德育教育的整合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20(15).

[3]曹培英.发散式思维在小学劳动教学中的应用探究[].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新干线,2016,21(10).

[4]周颖.谈小学低年级综合实践课程中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策略研究[J].新课程,2020(26).

[5]唐红.基于立德树人的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09):136.

猜你喜欢

实践对策综合实践课程
建筑暖通空调节能优化设计实践与思考
中职院校教育学实践教学探究
浅谈高中美术教学现状及其实践对策
高校人事管理转变为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探索与尝试
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教学现状及社区实践分析
有目标自主学学会学
以课程基地领跑学校发展
论高职行政管理专业综合实践课的开设
简论“研究性学习”特色课程开发
优化初中生物教学措施,打造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