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重在拨动审美之弦
2022-06-01吴雅倩
在语文课堂教学当中,词语的生动美丽、语言意象的引人入胜、艺术结构的独特、抒情色彩的强烈浓重等,都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所以,我们在开展阅读教学的过程当中,应注重对课程资料的充分、科学运用,促使学生对课程中传达出的美加以理解与感悟,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一、阅读教学要注重审美体验
审美能力是指人对社会审美事物的一种欣赏能力,而审美观教学则是指通过教学來训练学生对社会审美事物的感受能力、欣赏意识和创造性。在小学阶段语文课程的阅读中,教师在审美观教学的开展上具有相当大的优越性,教师能够挖掘课程当中的多种元素,使学生得到更广泛的审美观熏陶。小学语文阅读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训练学生在读书方面的基本才能和良好的读书习惯,并在对学生进行读书训练的同时,让学生在不经意之间受到爱国陶冶,从而培养优秀的品德和审美情趣,进一步建立合理的审美情趣和高雅的审美艺术情操。所以,在学校语文读写教学中加入了审美观教学这一课程,以培育小学生的审美观才能和审美情趣,重点就是训练学生对审美主体的感受能力、欣赏意识、创作才能,以及对阅读文本内容的直观感受,和在阅读过程中伴随的强烈感情色彩。
二、拨动审美之弦的策略
1.创设审美意境
在课堂阅读教学中,一个精彩且生动活泼的导语是很重要的,往往能在瞬间触及学生情感的琴弦,调动起他们的学习激情。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利用一定的节奏和韵律,渲染氛围,创造情景,促使学生的审美情感达到比较好的状态,再经过教师有效的诱导与启发,学生就会进行丰富的想象,在脑海中就会出现许多栩栩如生的景象,从而能够欣赏课本中许多美的因素,增进其对课文的认识,同时也让他们受到美德的感化、美的熏陶与精神情感的滋养。
如,在教学部编版三年级《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时,教师可导入新课:“祖国土地广袤,风景美不胜收,小兴安岭便是其中之一”。随即使用多媒体教学,放映小兴安岭的录像、照片,于是,学生的注意力被完全吸引,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跟随着教师的节奏进入到小兴安岭的美景当中。因此,一堂语文课并不是仅仅开篇就采用了导语就完事,而应当在各个环节中,努力做到转换自由、连接严密。因此,要重视在教学环节间的导语引入,并运用美妙的描述性语句,给学生创设出审美意境。
2.重视美读体验
情感感受,成为课堂教学中最不能忽略的心理部分,是对学生实施审美育人的一条途径,而美读则是感受作家真挚情感的最有效方式之一。所说美读,是将作家的情意于读的时间传达出来,不仅知道作家在说些什么,还同时与作家的灵魂相沟通了。叶圣陶先生曾说:“美读可以体悟文情,传情达意。”因为美读能够将读书材料中无声的文章变成有声的语句,将作品中静止的思想感情变成真意实感,既能知道作品要表达些什么,也能实现与作品的灵魂相感通,从而没有阻碍地完成对阅读内容的感染熏陶。所以,美读是了解教材的最主要方法,是掌握材质内涵、锻炼学生性格的最主要渠道。
同样以《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为例,教师通过让学生反复诵读感受文山中学的美丽,让学生更富有感情。而学生充满感情的诵读,正是进入作者所细致描绘的情景中的体现。本文描绘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景色,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渐渐地从“春、夏、秋、冬”中感受到了小兴安岭每个季节的独特美。然后让学生们自己去品尝语言文字的滋味。这时,学生们富有了思想感情,走进了文中的意象,受到了美的陶冶,也获得了美的升华。
3.深化审美感悟
首先,教师可在对比中深化学生的审美感悟。学生只有对课文内容及含义进行了更深刻的认识,方可在此基础上作出更深入的审美。教师应引导学生去寻找文章中的美与丑,并加以比较,在学生不断的比较与思考进程中,会慢慢领悟到美。
比如,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西门豹治邺》这篇课文中,就出现了人物的强烈对照。教师还可指导学生把西门豹和巫婆两个形象加以对比,从而提炼不同的个性和特点,从而判断美和丑。通过采用借鉴与对比的方法,学生就能够更进一步地认识美与丑、善与恶之间的差异,进而产生更为强大的审美力量。
又如,在部编版六年级《少年闰土》这篇课文中,也出现了两种很明显的比较:“满怀梦想渴望好奇”的少年闰土和“一无所知”的少爷公子。通过这两处的对比,学生便不难看出,闰土是一位积极向上且充满阳光的少年,反观少爷公子,则略显目光短浅。作品正是利用了强烈的角色反差,在学生心目中建立了少年闰土的良好形象。所以教师应该采取不同方法去指导学生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与主观的比较,使学生利用自己的认知方法去了解作品要表达的美感,进而培养其审美能力。
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想象中深化审美感悟。小学生对事物的认识与了解较为肤浅,更缺乏审美鉴赏能力。这时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并教会学生如何想象,在想象中不断去深化自己的审美感悟力。基于此,教师可在进行阅读教学时,针对课程自身所存在的特征加以充分提炼,并利用学生比较熟悉的场景让学生自由展开想象,从而进行合理的推断,在此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例如,部编版二年级的《望庐山瀑布》中,李白就通过用“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借景抒情,把自己的思想情感全部寄托于眼前的景物之中,用这个方式直接反映了当时的艺术情境。教师要想借此开发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可让学生将自己当作诗人本人,并通过诗歌描述的情境,不断想象当时诗人所处的环境,亲身感受当时的意境。在这过程中,由教师再稍微指点迷津,指导学生如何开展想象。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们掌握了如何想象的方法,对诗歌、对文章都有了原始意象的认识和创作。同时,对于不同个性特点的小学生而言也能产生出不同的想象画面,于他们而言,想象犹如身临其境,进而实现在想象中深化审美感悟。
综上所述,在当前素质教育的逐步深入下,审美教育在课堂教学当中的地位也得到了显著性的提高,而语文教师则在审美教育上也具有了相当大的优越性。审美教育是教师在课堂当中需要长期深入研究的课题。在语文课堂教学当中,教师们就能够发现课文当中的美感因素,并不断地进行对审美教学的渗透,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更好地享受美、认识美,从而建立健康的鉴赏能力与审美,并促使学生对自身能力进行更为综合和全方位的提高和发展。
(吴雅倩 盐城市楼王小学)88BE0778-88A2-4018-9D86-1309C66DC97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