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眼无声胜有声
2022-06-01詹建妹
詹建妹
【教材解读】
《青山处处埋忠骨》是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课文通过对毛主席眉眼的细致描写,把文章内容串联起来,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毛主席艰难抉择的过程,凸显了他既是父亲,又是国家领导的双重身份,体现了大悲无言、大爱无声。
紧锁眉头:爱子牺牲疑非真。当毛主席得知爱子的噩耗后无比悲痛。文章用寥寥数语描写人物的神态,传递真实的情感。“紧锁的眉头”是毛主席难以接受爱子去世,内心悲痛欲绝的外在表现,其背后是对岸英与自己一次次分离又相聚的深情回忆,是白发人送黑发人的身心俱裂。
眷恋目光:遗骨不归痛强忍。当面临是否把爱子的遗骨运回国的抉择时,“毛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一个“仰”,一个“望”,是毛主席极度克制自己情绪,不让泪水溢流的表现,但其内心最深处的情感在眼睛中涌动。这真是“情到深处难自禁,眷恋目光传深情”。
黯然目光:慈父爱子永相隔。当毛主席站在国家领导人的角度,艰难做出让爱子遗骨留在朝鲜的决定后,他“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这一描写深深传达出作为父亲的万般不舍与无限愧疚。一个黯然的眼神,一种无声又内敛的表达方式,一位再也见不到儿子、情绪低落的父亲,就这样深深触动着读者的心。
枕中泪水:千古名句慰忠魂。泪眼描将易,悲肠写出难。“被泪水打湿的枕巾”这一间接描写极具张力。在这个不眠之夜,毛主席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文本留给读者无穷的想象空间。“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主席把爱子情深藏于人后,用这样的千古名句安慰自己,也安慰爱子。把国家摆在首位的伟人形象也在读者心中变得更加高大。
【教学目标】
1.借助三封电报,提取关键信息,借助情节导图,概括课文各部分的内容。
2.聚焦描写毛主席眉眼的句子,运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联系课外资料的“三联系”方法,开展朗读、批注、想象、练笔等学习活动,一步步深入体会毛主席的内心。
3.链接生活与习作,尝试聚焦眉眼,描写身边人物的内心。
【教学过程】
一、绘情节导图,梳理内容
1.寻内容:默读课文,圈画文中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三封电报和一份批示的具体内容。
2.提信息:学习第一封电报,提取关键信息(岸英牺牲)。
3.绘导图:默读课文,绘制情节导图(如图1)。
4.探秘妙:发现课文结构的独特之处,用小标题“惊闻噩耗”“艰难抉择”把文章分为两部分。
二、寻眉眼描写,串珠成线
1.寻:眼睛是心灵的窗口,难以言表之情于眉眼处显端倪。请对照三封电报、一份批示的内容,寻找直接或间接描写毛主席眉眼的句子。
2.理:交流所画的句子,并概括梳理信息,完成鱼骨图(如图2)。
3.思:四处对眉眼的描寫与散落在课文中的语言、动作描写有什么不同?
根据学生的反馈展开交流:第一,它们与三封电报、一份批示的内容是相对应的;第二,它们的描写是不间断、有层次的;第三,它们是课文的情感线索,串联起了课文的内容;第四,它们是课文表现人物内心最独特、做到无声胜有声的一种描写方法。)
三、悟满眼衷情,体会内心
1.回顾单元篇章页,明确本课的重点为通过课文中的神态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
2.教师领学“紧锁的眉头”。
(1)联系生活,理解“眉头紧锁”是万分痛苦之时的神态。
(2)联系上下文,体会“紧锁的眉头”的背后是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这体现了他内心难以接受噩耗,悲痛欲绝。
(3)拓展毛岸英的资料,体会“紧锁的眉头”背后是毛主席对岸英的深情回忆。
①通过两分钟的视频展示毛主席与岸英数次分离的经历。
②图片展示毛主席写给岸英的一封信、一份书单以及送给岸英的两件旧呢子大衣。(资料来源于北京卫视《档案》节目)
(4)品读“喃喃”,说说“喃喃”的意思。聚焦“这次怎么会……‘岸英!岸英!”中的省略号与叹号,想象毛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什么。
(5)配乐朗读,回归课文,深层体会毛主席的内心。
(6)小结:在学习课文第一部分时,我们抓住神态描写“紧锁的眉头”,运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联系课外资料等方法,加上想象与朗读,一步步深入体会毛主席的内心。
3.小组助学“眷恋的目光”“黯然的目光”。
(1)独立学习:默读课文第二部分,完成体现毛主席艰难抉择的思维导图(如图3)。
(2)朗读展示摘录的句子。
(3)小组交流:运用“三联系”方法,用批注的方式呈现对毛主席内心的解读。
(4)班级交流:各小组朗读和展示批注。预设内容如表1。
四、书不眠之夜,表现内心
聚焦“枕中的泪水”,走进人物内心,想象说话。
1.播放自制视频。内容为毛主席与爱子的合影以及《跨过鸭绿江》中毛主席得知毛岸英牺牲的片段。
2.镜头定格在毛主席与爱子的合影、被泪水打湿的枕巾上。
引导学生思考:夜深人静时,彻夜未眠、泪湿枕巾的毛主席会做些什么?想些什么?
3.学生口头交流。
五、仿眉眼描写,表达内心
1.联系生活:我们的生活中,谁陶醉、生气、伤心……的样子让你印象深刻?
2.星级任务:一星,写一句描写眼神的句子,表现某一个人的内心情感;两星,通过对眼神的描写,表现一个人不同的内心活动;三星,写两到三句描写眼神的句子,表现某一个人的内心情感。
3.交流分享。
【板书设计】
【教学思考】
本教学设计追求文本立场、教材立场、学生立场的交融,让文本的巧解读转化为教学的巧设计,最终达成学生巧习得的目标。
一、文本立场:紧抓眉眼描写
教师解读文本的高度决定了课堂教学的高度。要想达到一定的高度,就要对文本的语言与结构进行有效解读。毫无疑问,本课独特的文本内涵体现在通过眉眼描写,既把文章内容串珠成线,又巧妙地刻画了毛主席的内心活动。教学设计舍弃了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神态进行面面俱到的品味,紧抓“紧锁的眉头、眷恋的目光、黯然的目光、枕中的泪水”等描写,随着情节的发展,引导学生逐层聚焦品味文字,逐渐获得情感体验。
二、教材立场:紧扣语文要素
要想充分发挥文本的教育教学价值,充分体现教材的编写立场,就必须紧扣语文要素。本课所在单元的语文要素要求学生体会人物的感情,感受人物的心理变化。教学设计聚焦描写毛主席眉眼的句子,通过“语言的品味—资料的链接—内心的补白”这三个螺旋上升的环节,引导学生先一步步深入体会毛主席的内心,再尝试运用眉眼描写表达身边人物的内心。从阅读到写作,立足一课,着眼单元,语文要素得到落实。
三、学生立场:紧靠多元链接
感受战争年代的伟人常情,从中得到思想教育,是本课教学的难点。教学设计直视学生的困难,通过三张思维导图,借助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联系课外资料等“三联系”方法,巧妙铺设学习支架,给予方法上的指导,凸显词句与人物内心的关联,搭建学生与伟人情感共鸣的桥梁,将思想教育渗透在语言文字的教学过程中。这样,把“教课文”转变成“用课文教”,形成开放多元的学习链接,为深度阅读、读写结合搭建了阶梯。
(浙江省衢州市龙游县实验小学 324400)06465D8B-A45B-438C-9C12-0AA6B8678FC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