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怎样引导学生阅读科普类说明文

2022-05-31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中旬 2022年8期
关键词:科学知识科学生命

科学素养涵盖科学兴趣、知识、方法、思想、精神等方面的内容,需要从这几个角度出发,推动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文章以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三Unit 4阅读How Life Began on The Earth的教学为例,分别采取几种策略,开展阅读教学,以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习得科学知识、领会科学方法、培养科学精神,以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一、借助视频,激发兴趣

英语科普文是传播自然科学知识、原理,或解释社会现象的说明文,内容客观、真实、较严肃。纯粹依靠文本不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因此,视频的引入,能够从视觉、听觉等感官诱发学生追问、探究信息的好奇心。教师可于课前播放相关视频,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猜测,从而激发学生探索求知的科学兴趣。

教学片段一:

课堂伊始,教师播放了介绍八大行星的视频,并提出问题:(1)What information do you get from the video?(2)Do you know how the earth came into being?视频中浩瀚且神秘的宇宙太空将学生带入了一个充满未知且又有无限可能的世界。学生对宇宙大爆炸、天体的形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其中以地球如何形成为关注点,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发表自己的看法,并结合文本的主题,对语篇内容进行猜测:文本很可能是介绍生命起源的相关内容。同时产生了很多疑问:生命的起源与地球形成过程的关系?为什么生命是最后才登场?火星上真的有生命存在过吗?适宜人类居住吗?未来人类可以移居到火星吗?这些问题点燃了学生继续探究的热情,为后续阅读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础。此外,有的学生还补充了冥王星被踢出九大行星演變为八大行星的知识,其原因是行星轨道不能与其它行星交叉,而研究发现冥王星与海王星有交叉,故将其踢出行星行列。这也体现出尊重客观事实,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

教师借助与文本内容相关的视频导入新课,直观、生动,又不失科学性,为学生求知探索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对天体以及生命起源的相关知识,在其它科目中有所了解,今以英语的形式再现,易于激活学生原有认知,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更高阶、更具有深度的问题,形成认知冲突,吸引学生继续探究,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利用插图,深度阅读

科普文中的插图是对文本内容的补充和修正,通过文本和插图向学生传递科学知识,辅助学生理解科学知识和原理。这些知识和原理是帮助学生解释科学现象的关键。基于此,教师可借助文本中的插图,客观呈现与科学知识相关的内容,辅助学生理解科学知识,使其在阅读中挖掘相关的科学原理,习得知识,深化对阅读内容的理解。

教学片段二:

教师呈现文中的插图,要求学生思考如下问题:(1)What is the principle of the earth?(2)How does life come into being?(3)Explain the process of biological evolution in combination with picture 2?学生围绕这些问题,仔细阅读文本。根据问题(1)结合插图1将内容定位到原文的第一段,即阐述了地球的形成源于宇宙大爆炸理论,原子形成并结合形成各种天体或行星。问题(2)对应原文的第二段,岩浆的出现,形成大气层,之后出现了水,为生命的出现提供了最关键的条件。问题(3)则要求学生结合文本,按照插图,对生物的进化进行阐述。即插图2是按照年代的顺序呈现了各种生命出现的次序。学生在阐述的过程中,也按照这种时间顺序掌握了生命产生和生物进化相关的知识。同时也会对学生原有的知识进行补充和修正,帮助学生纠正不科学的认知,习得科学知识,强化科学意识。

教师借助文中的插图呈现生命起源进化的过程,并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以时间为轴,阐述每一个阶段生命发展的情况,并掌握进化所需要的条件,了解进化的原理。其间,教师还会针对相应的内容进行补充,丰富学生的认知结构,进一步调动学生探究生命进化过程的热情,以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

三、小组讨论,拓展探究

科普说明文中蕴含着某种科学探究的过程,需要学生在阅读时通过前后的关联与归纳,提炼出类似科学探究的一般的方法。这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科学意识的强化,使其在解释科学现象时更严谨、更客观。基于此,教师可通过设置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对科学探究的方法、步骤和程序进行归纳,以提升其思维品质。

教学片段三:

教师提出如下问题,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和交流:(1)How do scientists explore the origin of life?(2)How can scientists detect the changes in each stage of life?(3)What methods can scientists use to speculate on future biological evolution?这些问题层层递进,均指向科学探究的方法、步骤等。问题(1)要求学生结合文本,提炼有关生命起源探究的顺序和方法,问题(2)则是对每个时间段生物进化探究的方法。问题(3)则是依据现有的科学方法,对未来生物进化进行科学展望。学生围绕这些问题,从文中探寻研究的方法,表达自己的观点。有的小组认为,文中并没有明确描述研究科学知识的方法,而是对生命起源的过程按照时间的顺序进行了阐述,仅仅知道是科学家研究的结果。有的小组认为生命起源问题跨越上亿年,并非一代人所能为,其研究方法肯定会借助查阅科学历史典籍、实验监测、理论推理等方法进行探究。还有的小组认为,文本提出的大爆炸理论就是探究的方法。

此次教学,教师以指向探究方法的问题引导学生对文本信息进行提取,并在讨论中交换彼此的观点。无论是哪种观点,学生在表达中都遵循了客观、尊重事实、有理有据的原则,发表自己的看法,无形中是对学生思维的一种锻炼与提升,将科学方法内化于心。

四、迁移运用,培养科学精神

创新意识是科学精神的重要内容,即运用科学知识或方法,通过不断地探究,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科学探索永无止境,在每一个阶段既有其较前人突破的地方,又会存在时代的局限性,这种局限为后人继续探究提供了新的基点。教师可以文中科学知识的创新运用,作为创新思维的激发点,引发学生进行探究,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升创新精神。

教学片段四:

文中的结尾提出过多的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层中,使地球的热能不能释放到太空中去,这样会导致地表温度升高,很可能在未来不适宜生物的生存。教师借此让学生思考:What measures can be taken to reduce the content of carbon dioxide?学生探究热情高涨,纷纷表达自己的设想:多植树造林、采取绿色环保措施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绿色出行、节约能源等。这些措施是目前极力倡导并付诸到实际中的做法,很多国家都在为环保做着各种各样的努力。除此之外,有的学生还提出通过提高农作物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来减少二氧化碳的释放。如在农作物中加一些碎石粉末,通过强化岩石风化反应将二氧化碳锁住,达到吸收二氧化碳的目的。通过铺撒碎石屑改善土壤PH值来吸收二氧化碳。

在教学中,教师以研究中存在的局限性为激发点,组织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案。在讨论中,学生提出的方案很多都是已经实施或正在实施的,还有的是从权威期刊中获取的还未实施的方案,这些都体现出学生借鉴、迁移运用的好习惯,推动学生在科学探索的思维上更进一步,更深一层。

总之,英语科普文蕴含大量的科学知识和技能。阅读此类文章有助于学生信息提取、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可以促进学生科学思维品质的发展,提升科学素养。教师除了利用视频、插图、小组合作学习、创新迁移活动等策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外,还可通过跨学科学习、参与科学实验、查阅科学资料等方式,强化科学意识,掌握科学方法,提升其科学综合素养。

猜你喜欢

科学知识科学生命
蜗牛看牙医
点击科学
基于科学知识图谱的滑雪运动研究可视化分析
科学大爆炸
2000-2017国外关系从句研究动态的科学知识图谱分析
社会化知识及其客观性探析——兼议朗基诺的科学知识观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科学拔牙
衰落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