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在临床医学内分泌与代谢病教学中的应用研讨

2022-05-31夏文清陈宇辰单婷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2年10期
关键词:实验组互联网+微信

夏文清 陈宇辰 单婷

内科学是临床医学专业中必修的一门重要课程,其与病理生理学以及药理学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学习内容较多、难度较大,需要多学科的融会贯通。其中内分泌学又是一门具有较强专业性的学科,学生学习过程中普遍反馈书本内容跳跃、理解较困难且脱离临床实践。显然,传统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现阶段医学生的需求。与传统的课堂讲授方式不同,互联网技术联合传统的课堂学习可以提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多种模式的学习体验[1]。作为临床医学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互联网+”通过对微博、微信等手机软件相关的网络技术进行适当合理的应用,并以此为媒介开展教学活动,不再受制于时间和地点的桎梏,更能激发当代医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习需求,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为学生之后的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2]。本研究将“互联网+”引入临床医学医学本科生的内分泌与代谢性疾病教学中,探索其与传统教学相比的优势及不足。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研究时间为2020 年10 月—2021 年1 月,随机选择2017 级南京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的2 个班级,共包括60 名学生。实验组班级有30 名学生,其中男生13 名,女生17 名,平均年龄(22.00±0.83)岁:对照组班级有30 名学生,其中男生14 名,女生16 名,平均年龄(22.17±0.79)岁。两组学生在性别、年龄和大学本科前三年成绩等一般资料方面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参与学生均通过知情同意后纳入本研究。

1.2 方法

所有学生均由同一教师授课,选用人卫出版社第9版《内科学》,两组间理论、实验学时数相同,课堂授课所用PPT 内容相同。

对照组班级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即教师按照课本及课程大纲的安排,在课堂传授系统的理论知识,并布置课后作业。

实验组班级则采用“互联网+”教学模式:(1)教师的准备:根据授课内容,针对各类疾病的重难点,尤其是既往学生反映较难理解的问题,制作教案、课件。微信由于其兼具沟通高效、互动方式多样等特点,大量教育者已将其引入到教学活动当中[3-4]。微信群及微信公众号可以满足文字、视频、图片、语音等多种教学相关活动的要求。因此,基于微信公众号构建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教学平台,其中包含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教学视频、病历资料及试题题库等多项内容。教师通过微信群向学生介绍“互联网+”模式,且保证学生能够熟悉该课程的内容、形式、学习目标、考核等内容。(2)学生的准备:每班级学生以5 名一组,共分为6组,各小组独立查找资料,进行课前预习。该过程中可通过微信群随时向教师提问,教师可根据提问情况有针对性的改进课堂教学内容。(3)课后的复习:教师通过微信群对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遗留的问题进行详细解答,了解学生需求,弥补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同时通过网络试题库检测教学效果,为后续课程准备提供方向。

1.3 评价指标

(1)学生真实的学习效果测评:采用随堂测试及章节总测评,使用内容相同的试卷对实验组及对照组学生进行4 次测试,每次测试满分100 分。(2)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体验评价:使用问卷调查法,内容包括:学习兴趣、理论知识理解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及知识的掌握度,各项评分范围分别为0~100 分。全部课程结束后共发放问卷60 份,全部有效回收。

1.4 统计学方法

整理数据后使用SPSS 20.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及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学生基本情况

两组学生的性别、年龄和大学三年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参与学生的一般情况

2.2 成绩比较

实验组学生的随堂测试及章节总测评成绩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学生测试成绩比较(分,)

表2 学生测试成绩比较(分,)

2.3 学习效果评价

实验组学生的对教学模式在学习兴趣及知识的掌握度方面的评价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学生的对教学模式在理论知识理解能力及临床思维能力方面的评价虽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学生对授课方式的评价比较(分,)

表3 学生对授课方式的评价比较(分,)

3 讨论

在内分泌与代谢性疾病的教学中,因涉及基础理论知识多、发病机制复杂、累及多器官系统病变等因素,知识点相对晦涩难懂,致使临床教学具有一定难度。因此教学模式的选择十分重要,不同的教学方法对教学效果的影响也显而易见[5]。传统的课堂讲授式教学方式内容枯燥单一,无法真正吸引到医学生的兴趣,从而影响教学效果,学生下课后容易对所学内容迅速遗忘,针对考试的突击复习也往往流于知识点表面,而无法真正达到深刻理解、融会贯通的程度。同时,因课程时间的限制,传统教学往往着重介绍基础理论知识,无法与前期所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等重要的相关基础内容形成融会贯通,对学生理解造成难以逾越的困难,更无法避免因缺少足够真实临床病例的讲解,使学生对疾病的理解流于文字表面而脱离实践。

在医学院的骨科教学中,曾有教育者采用多元化教学,借助多媒体手段对知识点进行讲解,以图文、视频等作为传统教学方式的补充,让学生通过网络数据库收集资料,进行阅读思考后再行互相交流体会,结果发现实验组学生的考核分数高于参照组,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也显著高于对照组[6]。既往在生理学教学中的探索中已经证实,“互联网+”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自主搜索网络资源,通过独立思考和分组合作,潜移默化中提高了解决案例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全面系统的理解和掌握知识模块,并能够进一步灵活运用,促使学生在课后能够根据自己的需求随时随地学习,从而帮助解决目前临床教学中所面临的问题[7]。类似的,有研究将“互联网+”思维融入到在胸外科护理带教中,也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不仅提高了临床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学水平,还使得实习护理学生的各项成绩得到明显提高,提高了实习护理学生的工作胜任力[8]。而在大学医学英语的教学中尝试“互联网+”教学模式,有学者指出智能设备虽然提供了便利的学习条件,但学生亦容易在网络的学习上“走神”,学习高度依赖于学生的自我约束。虽然有多种学习痕迹检测方式,如学习时间、线上练习等,但建立科学、合理、有效的教学评价方式需要更多理论和实践的探索[9]。

本次将基于“互联网+”的新型教学模式应用于内分泌与代谢性疾病的教学中,发现试验组学生的随堂及总测评成绩均比对照组显著提高,同时对课程的评价也较对照组有增高趋势或显著的提升,提示基于“互联网+”的新型教学模式在内分泌与代谢性疾病教学中的应用有助于提升医学生的考核成绩及对课程的满意程度。我们认为,究其原因取决于“互联网+”教学方式的多方面优势:(1)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丰富的网络内容经过教师的筛选,为学生提供了最精华的学习资源,可供学生反复使用,重难点可被学生反复学习并理解,减少教师反复备课,重复讲解的问题,大大提高教学效率,间接促进了高等医学教育公平及均衡化[10-11]。(2)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互联网+”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第二课堂”[12],医学生可在课余时间通过电脑或手机进行随时随地的碎片化学习,在有限的注意力集中时间段内进行高效的学习[13-14]。同时,网络的丰富资源,包括病例资料、临床技能操作等视频和文本的反复学习,有助于对课堂理论知识的重新理解及吸收[15-16]。(3)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依托于制作精良的多种视频教学资源及线上讨论等新型教学模式,易使学生产生“聚焦”的学习体验,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是这样”,还让学生知道“为什么是这样”“临床实际病例中其实不总是这样”等,基础理论结合临床病例,彻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规避了传统带教方法被动、单一、固定等不足,从而提高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学习的兴趣度[17]。(4)突出重点、强化难点:传统教学模式形式单一,普遍容易出现“听了都懂,下课全忘”的尴尬局面,更加不利于学生对重难点的掌握;而互联网+通过线上及线下多种模式的教学活动,反复多次的加强重难点的教授,使重点突出,难点易于突破,很好的解决了学生对知识把握度不够的难题[18-19],精准把握知识要点。(5)增进师生之间及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可充分利用计算机及微信平台导入大量文本、图片、视频及图片资料、病例资料,提出问题并展开讨论,学生也可自发讨论。该模式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度,注重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还可利用网络教学平台中提供的试题进行查漏补缺,从而巩固知识点[20-21]。学生之间也可通过网络互相讨论,通过自学查阅资料,探寻答案,实现知识共享[22]。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保证“互联网+”教学模式的质量,我们认为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注重网络视频资源的质量:视频资源的选择及制作应注重精炼及准确的特点,适应碎片化的教学需要。教学内容应结合课程特点,整合学生前三年所学的相关基础学科内容,实现思维的连贯性,还可以尝试英文视频资料的引入,使晦涩难懂的知识点深入浅出,增加课程的趣味性,便于学生学习理解、掌握及记忆。(2)重视形成性评价:教学过程中为了解学生的理解情况,及时的发现教学中的问题而进行的评价称为形成性评价。本研究中的形成性评价主要包括通过网络测试检测学习效果和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课程的体验两部分,为后续课程的改进提供方向。(3)保证师生的有效沟通:因学生在学习线上资料过程中难以避免收到互联网上其余不相干信息的干扰,因此需要教师及时进行正确引导,以提高学生专注性及课堂参与度。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也应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然,“互联网+”的教学应用中也存在潜在不足,如少数学生可能对网络资料过度依赖从而轻视了课堂的理论知识学习,造成基本功的不扎实;某些知识点的讲授可能会因系统性及连贯性欠佳而不利于知识体系的完整构建;个别学生可能在线上学习过程中受到无关网络信息的干扰,迷失在网络中却中断学习,影响学习效果。为了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充分发挥“互联网+”教学模式的优势,规避其不足,仍需大量的研究进一步探索。

猜你喜欢

实验组互联网+微信
遮光处理对微藻繁殖及其水质指标的影响
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效果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趣味 “课课练”对城镇小学四年级肥胖男生的体重和BMI的影响
微信
微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