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缆隧道人员疏散仿真分析研究

2022-05-31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中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吴高波但京民肖明杰吴庆华

电力设备管理 2022年7期
关键词:爬梯防火门电缆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中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吴高波 但京民 肖明杰 李 健 吴庆华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 戴玉飞

引言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迅速推进电力在工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电力传输安全问题也引起人们高度重视。国内长距离输电主要靠电缆隧道,而电缆隧道火灾频繁发生由于电缆隧道环境恶劣、火灾扑救困难、易复燃、扑救时间长、损失大。目前,国内电缆隧道火灾研究工作开展较少。

本文采用Pathfinder 软件对电缆隧道人员疏散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防火分区长度设置、人员数量、火源位置、防火门宽度对人员疏散的影响,为电缆隧道防火设计及人员疏散提供一定依据。

研究结果表明:防火分区长度越长、越不利于电缆隧道运维人员疏散;在最不利情况下,起火位置越靠近端部、越不利于人员疏散;人员数量越多、越不利于人群疏散;在满足设计要求前提下应尽量增加防火门宽度。

1 人员安全疏散分析方法

人员能否安全疏散取决于两个特征时间:可用安全疏散时间(Available Safety Egress Time,ASET)与必需安全疏散时间(Required Safety Egress Time,RSET),火灾人员安全判据如图1所示。

图1 火灾人员安全判据示意图

可用安全疏散时间主要由灾害演化过程决定,可通过火灾仿真分析结合人员耐受极限判据综合分析得到。必需安全疏散时间RSET 是指从起火时刻起到人员疏散到安全区域的时间。紧急情况下的RSET 包括火灾探测时间(Talarm)、预动作时间(Tpre)和人员疏散运动时间(Tmove),预动作时间又包括认识时间(Treg)和反应时间(Tresp)两部分,即RSET=talarm+tresp+αtmove,α 为安全系数,工程上通常取为1.5。其中,人员疏散运动时间可通过人员疏散仿真获得。

人员耐受极限标准参照美国消防协会NFPA 标准、日本工程部《关于安全疏散和结构耐火性能的“性能化”评估方法》和澳大利亚《消防工程指南》,设计选取人员耐受极限标准如下:能见度方面。安全高度以下能见度小于10m;对流热方面。安全高度以下气体温度达到60℃;有害燃烧产物方面。安全高度以下的气体中CO 浓度达到1400ppm[1]。

2 电缆隧道仿真模型及疏散模型构建

2.1 疏散仿真分析方法选取

用于人员疏散数值仿真的软件工具很多,常用的有EXODUS、Pathfinder、AnyLogic、STEPS、Simulex、EVACNET 等。本文对开展实际使用的软件Pathfinder 进行介绍。Pathfinder 是由美国TE 公司开发的以人物为基础的模拟软件。通过定义每人员的参数(人员数量,行走速度,以及距离的距离)来实现模拟过程中的各自的逃生路径和时间模拟,配合实际层面的建设模式。Pathfinder 在本文中以Agent-based 为基础,建立连续的物理空间和模型,模型中人物以实际工程维护人员能力相匹配,人与人、人与隧道管廊墙壁之间设置完整的处理机制,还原实际情景较为真实。

Pathfinder 通过导入电力管廊的FDS 模型,建立包括SFPE 模式和STE 模式的人员运动模式。SFPE 模式以流量为基础,人员仿真时会自动移向就近的安全出口。人员间不存在相互拥挤推搡,但列队将是以SFPE 假设为前提。该模式的工程指南是以人类行为为基础,利用隧道内人员密度确定人员移动速度。

STE 模式则侧重于路径规划和引导体系,拥堵处理结合工程委会人员的运动。如果工程维护人员间的距离和最近点的路径超过特定阀值,可规划新的套型规划路径,以适应形势变化。软件利用独有的图形建模、仿真以及人员模型技术,对工程维护人员群体中的个体运动都进行可视化的模拟演练,可准确规划个体临灾时最佳疏散路径和逃生时间[2]。

Pathfinder 在此项目研究中有以下优点:根据电缆隧道多参量进行建模组合;灾难场景的可视化动画展示,便于过程理解和场景还原;软件建模工作井和电缆隧道展示人员逃生路线;确定个体和区域在灾难发生时逃生路径和逃生时间。

2.2 电缆隧道仿真模型

本文选取圆形截面隧道为直径3.0m、长度为200m、电缆回路数6回路,以此构建典型电缆隧道模型,此外构建长度400m、600m 电缆隧道模型,利用FDS 构建电缆隧道1:1仿真模型,如图2所示。仿真模型主要包括电缆隧道主体(内含电力电缆、电缆桥架、电缆槽盒等)及连通工作井。本文选取的工作井底下共两层结构,其中负二层距离地面约14.4m,负一层据地面约5.3m,地面处出入口尺寸为1.0m(长)×1.0m(宽),经适当简化构建工作井仿真模型。

图2 电缆隧道仿真模型

2.3 电缆隧道疏散模型构建

基于火灾仿真模型(Pyrosim)构建人员疏散平面模型,并添加楼梯、爬梯、门、出口等,具体如图3所示,在本研究中由于隧道坡度小于千分之五,忽略坡度的影响。

图3 电缆隧道模型和人员疏散平面模

2.4 疏散仿真参数设置

经过文献调研,结合SFPE《消防安全手册》,针对于电缆隧道疏散场景,通常情况下进入电缆隧道内的人员均为专业技术人员,考虑为青壮年男性,因此设置疏散人员模型肩宽0.45±0.05m,紧急情况下步速1.5±0.2m/s,肩宽和步速仿真时通过计算机随机选取,概率均服从正态分布,人数为2、4或6人。

3 疏散仿真工况设计

设计共9组疏散仿真工况,如表1所示。

表1 人员疏散仿真工况

工况设计考虑圆形隧道(直径3m)内发生火灾后人员疏散,疏散人数分别为2、4、6人,隧道防火分区长度200m、400m、600m,疏散出口间间距为200m、400m、600m,起火位置为隧道中部、端部,竖向疏散通道为爬梯形式,隧道内无其它防火门(墙)及防火门宽度为600mm、800mm、1000m 情况下9组仿真工况,考虑最不利情况,人员疏散初始位置为隧道中部并向同一侧疏散。隧道内设计火灾探测器类型为感烟火灾探测器,且每次仿真时都默认隧道内无烟雾,以保证探测器响应时间基本一致。

4 疏散仿真结果

疏散模拟中将人的疏散速度设为一定范围内的随机量,故在本报告中对每种工况下仿真参数进行三次随机模拟,在三次仿真结束后取平均值得出最终疏散时间。因篇幅关系在本报告每种工况选取一次的模拟结果进行展示[3]。

在本研究中,为确定火灾探测时间,设置了相同条件下的电缆通道进行模拟,以10m 间隔布设火灾探测器,得出探测器的响应时间为18s。下面以工况1为例,阐述该工况下必须逃生时间计算方法,工况2至工况9计算方法相同,下文不再赘述。

工况1考虑圆形隧道(直径3m)内发生火灾后人员疏散,疏散人数2人,隧道防火分区长度200m、疏散出口间间距为200m,起火位置为隧道中部,竖向疏散通道为爬梯形式,隧道内无其它防火门(墙),考虑最不利情况,人员疏散初始位置为隧道中部并向同一侧疏散。

通过三组模拟数据计算,第一个疏散人员平均在68.83s 左右从隧道中部疏散至工作井,平均在90.5s 左右疏散至地面,考虑3段爬梯共14.4m 高,参考文献《城市综合管廊电缆舱室火灾特性及人员疏散研究》成人男性爬上3m 爬梯所用时间为7s,则通过14.4m 爬梯所用时间为33.6s,因此第一个疏散人员平均疏散运动时间为124.1s(Pathfinder 无法模拟人员通过爬梯的过程);第二个疏散人员平均在75s 左右疏散至工作井,平均在100s 左右疏散至地面,加上爬梯时间,则第二个疏散人员平均疏散运动时间为133.6s。综上所述,所有人员完成疏散的运动时间为133.6s。

疏散工况1中,由于人员疏散运动时间为133.6s,火灾探测时间为18s(以10m 间隔布设火灾探测器时的探测时间),人员响应时间设为5s,安全系数取为1.5,则疏散工况1必需安全疏散时间RSE T=talarm+tresp+αtmove=223.4s。

特别地,若只考虑水平疏散,由于第二个疏散人员平均在75s 左右疏散至工作井,则水平段疏散工况1必需安全疏散时间RSET=talarm+tresp+αt move=135.5s。

汇总疏散工况1至疏散工况9的数据结果得到如下疏散工况数据,见表2。

表2 疏散工况数据(单位:s)

5 结论与建议

综合对比疏散工况数据,可初步得出以下结论及建议:

对比工况1、2、3不难得出,随着防火分区长度增加,必需安全疏散时间RSET 也随之增加,因此防火分区长度越长、越不利于电缆隧道运维人员疏散。

对比工况1、4、5可以发现,当疏散人员从2人分别增加到4人、6人,必需安全疏散时间RSET 也从223.1s、249.1s、266.1s,因此人员数量越多,越不利于人群疏散。

对比工况1、6发现,起火位置在中部和端部时,必需安全疏散时间RSET 分别为223.4s 和325.1s,因此在最不利情况下,起火位置越靠近端部越不利于人员疏散。

对比工况7、8、9可以看出,随着防火门宽度从600mm 增加至800mm、1000mm,必需安全疏散时间RSET 在相应减少,因此在满足设计要求前提下应尽量增加防火门宽度。

电缆隧道发生火灾人员疏散时,应遵循背火、逆风、就近疏散。

猜你喜欢

爬梯防火门电缆
浅析防火门在消防监督检查中的问题与管理策略
海中“透视眼”快速定位海底电缆故障
浅析民用建筑电气防火设计中电缆的应用
半挂车机械爬梯装置的设计与研究
输电线路上落导线稳固式爬梯的研制
浅谈防火门
西安问题电缆有太多“?”要回答
谈电缆线路保护接地的重要性
会平爬梯车
一种客车内部爬梯固定放置设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