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联合痛点、心俞放血治疗颈肩肌筋膜炎的临床观察
2022-05-31钱虹
钱 虹
(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广东 佛山 528200)
颈肩肌筋膜炎指发生于颈肩部肌肉、筋膜的一种无菌性炎症,以颈肩部肌肉僵硬、酸、胀、痛,甚者活动受限为主要临床表现[1-2]。现代社会人们大多长期低头办公或使用手机,使颈肩肌筋膜炎发病率逐年增加。针灸治疗该病疗效确切,其中针刺结合放血疗法是临床最常用的疗法之一,但目前多数研究均是选取激痛点放血[3]。笔者根据自身临床经验,采用电针结合痛点、心俞放血治疗颈肩肌筋膜炎,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12月在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针灸门诊就诊的颈肩肌筋膜炎患者6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男10例,女20例;年龄24~54岁,平均(34.63±9.90)岁;病程1~3年,平均(1.84±0.76)年。治疗组男9例,女21例;年龄23~56岁,平均(35.40±8.79)岁;病程1~4年,平均(1.90±0.81)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的相关伦理要求。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拟定:既往有外感风寒或慢性劳损史;颈肩部酸、胀、痛,自觉肌肉有僵硬感;颈肩部肌肉压痛(+),放射痛(-),局部可触及硬结;X线提示无明显阳性征[4]。
1.3 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年龄18~65岁,性别不限;入组前1周未行与该病相关的治疗;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合并颈椎病或其他脊柱相关疾病;合并有肿瘤、造血系统疾病或严重肝、肾、心功能不全等;妊娠期或合并精神障碍性疾病;体质虚弱不能耐受针灸、放血等治疗。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采用电针配合痛点放血治疗。患者取俯卧位,穴位选取双侧风池、颈夹脊、肩井、肩外俞、天宗、秉风。穴位常规消毒,取环球牌一次性无菌毫针(0.25 mm×25 mm,0.22 mm×40 mm)快速进针,于风池向鼻尖方向斜刺约20 mm,于颈夹脊直刺15~20 mm,于肩井直刺7~10 mm,于肩外俞向外斜刺15~20 mm,于秉风、天宗直刺约20 mm,在风池与颈夹脊、肩井与肩外俞、秉风与天宗连接华谊牌低频电子脉冲治疗仪(型号:G6805-2)进行电针,给予连续波,频率2 Hz,刺激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度,留针25 min。出针后,在患者颈肩部寻找压痛点1~2个,常规消毒,用一次性无菌注射针头(0.45 m×16 mm)迅速点刺数下,点刺深度约3 mm,再将一次性无菌塑料罐迅速吸附在放血部位,留罐6~8 min后取罐,局部皮肤消毒,嘱患者注意放血局部勿受凉。电针疗法隔日1次,每周3次,共治疗2周。放血疗法在第1次和第4次电针后执行。
2.2 治疗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心俞放血治疗。在双侧心俞进行放血治疗,放血及电针操作方法、疗程均同对照组。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 治疗前、治疗2周后进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分值为0~10分,0分为无痛,10分为最痛,患者根据自己情况选择对应分数。
3.2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拟定。治愈:颈肩部疼痛消失,活动自如,无复发;好转:颈肩部疼痛较前减轻,活动时稍有不适;未愈:症状较前无改善。总有效率=(治愈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100%。
3.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4 结果
(1)VAS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颈肩肌筋膜炎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颈肩肌筋膜炎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比较(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评分 治疗后评分治疗组 30 5.73±0.52 1.93±0.91△▲对照组 30 5.40±0.97 2.47±1.04△
(2)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颈肩肌筋膜炎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4 讨论
颈肩肌筋膜炎是针灸科最常见的病种之一,结合人们的生活特点,多数患者因长期低头工作或使用手机导致肌肉慢性劳损而发病;或长期处于空调房,湿冷刺激易导致颈肩部肌肉紧张收缩,久之微血管受挤,局部微循环障碍,引起缺血缺氧,同时代谢产物难以排出,使受累软组织进一步出现炎性渗出和纤维化改变,最终导致疼痛症状,受累肌肉条索样改变[5]。西医治疗该病主要从解决肌肉紧张、改善局部代谢、减轻炎性反应入手,目前常用疗法为口服非甾体抗炎药、肌松药及运动疗法、物理治疗等,但药物存在不良反应,尤其是有消化道疾病、心脏基础病者应用受限,而运动疗法、物理治疗费用较高,同时单独使用短时间内疗效有限。
颈肩肌筋膜炎属于中医“痹证”范畴,多因外感风寒湿邪或劳损外伤,导致局部经脉痹阻,不通则痛,如《杂病源流犀烛》载:“三气杂至,壅蔽经络,血气不行……久而为痹。”《证治准绳》指出:“颈痛头晕……亦有由挫闪及久坐而致颈项不可转移者。”故从中医不通则痛的病机出发,治当疏通经络、活血止痛。针刺治病的基本原理即疏通经络,艾灸以其温热之性可透诸经,推拿能有效松解肌筋膜的粘连、通调气血,拔罐的负压刺激可促进局部循环加快,放血疗法有活血化瘀止痛之功,上述疗法治疗该病均有一定疗效,相关临床报道也较多[6-10]。本研究中两组患者均采用电针联合放血疗法,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但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80.00%,说明电针联合痛点、心俞放血治疗颈肩肌筋膜炎疗效显著,优于电针联合单纯痛点放血。电针刺激能有效松解颈肩部紧张的筋膜、肌肉,改善局部代谢,还可调控中枢神经递质的释放,以达镇痛效果[11-12]。手太阳小肠经“出肩解,绕肩胛,交肩上”,经脉病候包括“肩似拔,臑似折……颈、颌、肩、臑、肘臂外后廉痛”,故本研究取小肠经的肩外俞、天宗、秉风;风池为胆经与阳维脉在颈部的交会穴,有祛风通络之功;颈夹脊和肩井是治疗颈肩痹痛的要穴,电针刺激以上穴位对疏通颈肩部经络、缓解痹痛疗效显著。在压痛点处点刺放血则能进一步降低筋膜张力,同时改善微循环,增加代谢,减轻炎性刺激,从而减轻疼痛[13-14]。《黄帝内经》病机19条载:“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即对痛、痒、疮等病证可从心论治,一方面,心主血脉,心气推动血液运行,能濡养全身脏腑、肢体、肌肉、皮毛,经脉通畅,通则不痛。另一方面,心藏神,乃五脏六腑之大主,不仅能统帅全身生理活动还主司心理活动。疼痛属于一种自觉症状,受心神影响[15]。有学者指出,人体可对疼痛引起的负面情绪形成记忆,这种记忆又可加重疼痛,从而进一步引发情绪障碍[16]。还有学者提出,抑郁症与慢性疼痛具有共病性,二者可相互影响,加重病情[17]。总之,改善情志有助于缓解疼痛,心藏神,故加用心俞放血不仅能促进气血输布,濡养全身,还能起到调神止痛的功效。
综上所述,电针联合痛点、心俞放血治疗颈肩肌筋膜炎疗效显著,优于电针联合单纯痛点放血。但本研究样本量偏小,而且没有进行随访,故今后可通过大样本研究,并且进行多角度、多环节临床观察,以进一步证实该疗法的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