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利视域下国内医学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的现状与发展策略

2022-05-31朱碧纯李运博陈桂金赵丽红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查新医科大学专利申请

朱碧纯,李运博,陈桂金,赵丽红

温州医科大学 图书馆(期刊社),浙江 温州 325035

专利是高校知识产权输出的主要形式。自2008年《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颁布以来,高校知识产权创造水平大幅提升,专利申请量、授权量不断创新高。然而据《2020中国专利调查报告》显示:我国有效发明专利产业化率为34.7%,其中,企业为44.9%,高校仅为3.8%[1]。高校专利工作显现出重数量轻质量、重申请轻实施等问题。近年来,国家知识产权局(以下简称国知局)等部门相继出台相应政策要求加快建设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支撑机构来完善高校的知识产权服务[2]。

2020年,国知局和教育部组织开展国家知识产权试点示范高校建设工作。认定30所国家知识产权示范高校和80所国家知识产权试点示范高校,其中医学高校占2所[3]。此外,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遴选工作正在进行,迄今为止已批准并公布80所[4],含理工类高校15所、农业类高校8所,而医学类高校仅2所,这与我国医学领域专利申请发展较快的态势不符。自2015年起,我国医药年度专利申请数量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申请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5],而医学高校知识产权机构建设薄弱,开展医学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相关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本研究通过调查医学高校专利信息特征以及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建设状况,探索适合医学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建设的有效路径,为促进医学高校更好地开展专利信息服务提供参考。

1 医学高校专利数据分析

1.1 数据来源及检索范围 根据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公布的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选取临床医学学科评估结果在B-以上的医学高等院校作为调查对象共计17所,基本覆盖临床医学领域中等以上水平的高校。利用智慧芽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智慧芽全球专利检索数据库对17所医学高等院校的专利信息进行收集。设置时间范围为2010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以各个高校名称为检索词检索其专利情况。利用“智慧芽”专利评估系统计算专利有效率、专利寿命并筛选出高价值专利进行统计分析。通过访问各单位图书馆网站、百度搜索等方式,对所调查的医学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开展情况进行深入的调查。

1.2 专利申请趋势分析 通过专利申请趋势可以了解医学高校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活跃度以及知识产权保护意识[6]。调查发现医学高校的专利申请呈现以下特点(见图1)。①不同医学高校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相差较大,其中首都医科大学2020年专利申请量是天津医科大学、大连医科大学同年专利申请量的15倍。②大部分医学高校的专利变化趋势与国家发布的知识产权战略调整基本保持一致。2010—2014年,有12所医学高校的专利申请量在100件以下,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强。2015年,国家颁布《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提出专利成果可作为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主要体现方式[7]。自此,专利成果受到各大高校高度重视,申请数量逐渐上涨。截至2018年,专利年申请量大于100件的高校较2014年已翻了一倍,7所高校专利年申请量大于500件。2018年以后,在国家“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或因政策和经费的大力支持,专利申请受到了众多科技工作者的追捧,专利数量迅猛上升。首都医科大学2020年的专利数量比2014年翻了6倍,申请数量达到了质的飞跃。从2021年至今,专利申请数量显示有所下降,可能是由于收录的2021年数据不完整,部分发明专利申请未公开,预计申请量仍在持续攀升。

图1 17所医学高校 2010—2021年度专利申请趋势

1.3 专利申请量和授权率分析 专利授权率是指专利授权数量与专利申请数量的比值,能够从整体上测算专利申请的技术质量[8]。2020年我国发明专利授权率为47.3%。以此为标准,有12所医学高校高于国家发明专利授权的平均水平,可见医学高校专利授权率较高,这可能与医学专业本身科技水平较高有关。

结合专利的申请量和授权率来看(见图2),首都医科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南方医科大学不仅注重专利知识产权保护且撰写专利具有较高水平。空军军医大学虽然申请总量排名第一,但授权率相对较低,仅为35.09%,说明该校具有较强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但大部分的专利都是无效申请,总体质量有待提高。在17所高校中,天津医科大学、大连医科大学在专利申请量和授权率上均处于相对薄弱的位置,表明该校对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强,申请专利主动性不高。

图2 17所医学高校专利申请量和授权率

1.4 专利转化率和高价值率分析 据国知局调查显示中国高校专利转化率极低,约为8.1%[9]。而本次调查中(见图3)仅山西医科大学的转化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领先于同类高校,具有一定的专利转化意识,但与美国医学高校20%~30%的转化率相比仍然差距悬殊。16所医学高校转化率均低于全国高校平均水平,这与发达的医学科技水平并不相符,说明大部分专利权人专利转化意识不强。

图3 17所医学高校专利转化率

此前,国知局和科技部要求高校着力提高专利运营管理能力,全面提升专利质量,创造高价值专利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10]。一般来说,高价值专利在转化率上显著优于普通专利,在技术应用方面也具有更高的关注度,市场价值高。培育高价值专利具有更高的转化率,可使科研成果发挥更大的效益。

然而,当前对于高价值专利界定尚没有统一的国家标准。因此本调查借助智慧芽专利数据库专利市场价值指标,对17所医学高校中价值大于3万美元的专利进行高价值专利统计(见图4)。发现哈尔滨医科大学等6所高校高价值专利比率在10%以上,后继有望在高价值专利的基础上寻找合适的转化途径,从而提高专利转化率。重庆医科大学、昆明医科大学高价值专利比率较低,转化率也低,可能缺乏对专利质量的审核环节,需要加强重关注专利的申请质量。

图4 17所医学高校高价值专利比率

1.5 专利寿命分析 专利寿命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申请人申请专利的动机及专利的价值。就高校申请人而言,可能申报专利的要求只需授权就可以,对专利寿命的需求仅为申请后2~3年[11]。而商业化目的的专利申请,专利权人会根据专利技术价值和市场收益的实际情况来决定是否继续维持专利权力,不可能授权即止。因此,专利权人根据其申请专利的动机来维持专利意愿的强弱很大程度上可以反映专利价值的高低[11]。

调查显示大部分医学高校的授权专利寿命在5年以上,其中中国医科大学70%专利寿命大于5年以上(见图5),说明专利权人对自己的专利有较大的信心。海军军医大学等则在专利寿命上维系时间相对较短,与同类高校比有较大的差距。哈尔滨医科大学有11.25%专利寿命小于3年,远超同类高校,表明专利权人更多的是注重专利授权,对专利有效性的维系时长并不在意。

图5 17所医学高校专利寿命百分率

2 国内医学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调查

2.1 高校图书馆专利信息资源建设情况 专利信息资源是科技工作者了解研究领域创新实力的必备条件,也是高校图书馆提供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的基础。根据17所医学高校专利现有状况对其图书馆专利信息资源进行访问发现,2所高校图书馆的主页无法打开,能打开主页的15所高校基本上仅购买了中国知网和万方的专利基础数据库。北京协和医学院是唯一购买海外专利数据库的高校。58.82%的高校图书馆网站提供国知局专利检索与分析平台、欧洲专利局、日本专利数据库等免费的专利资源链接。调查的17所医学高校中仅首都医科大学、南方医科大学、温州医科大学3所高校购买智慧芽、大为Innojoy、壹专利等专利分析工具。

调查显示资源配置较高的医学高校专利申请量和授权率较高,反观申请专利主动性不高的天津医科大学和大连医科大学,则在专利信息资源建设上也相对欠缺。丰富的专利信息资源建设有利于科技人员迅速地掌握当前研究领域的最新科技状况,同时也会增强自身的专利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2.2 专利信息服务情况 调查发现17所医学高校均开展了专利知识相关的培训或讲座(见表1)。但培训或讲座的内容主要以专利的基本知识、专利检索、专利申报等基础内容为主,可能受专业人才储备不足影响,提供的知识产权信息素养教育较为局限,鲜少以专利转化为专题的讲座报道。因此,大部分高校专利申请人抱有授权即可的观念,转化意识淡薄,这与医学高校专利寿命低,转化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专利特征一致。

在提供专利转化平台体系方面,南京医科大学通过校地合作加入医创星医疗专利培育一站式创新服务平台,提高科技人员创新能力。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通过设计知识产权保护新体系对项目管理、专利确权保护等五个方面提出了具体举措。特别是在项目管理中增设“高价值专利培育项目”来构建高价值专利的培育。空军医科大学通过采购高校知识产权解决方案系统为其量身定制专利信息管理平台。

近年来,南方医科大学和温州医科大学纷纷成立校级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并建设相关服务网站。医学高校的专利信息服务逐渐起步,提高专利转化率和培育高价值专利已纳入新的工作计划中,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有望从扭转学者观念开始,尝试探索适合本土化的促专利转化模式,双策齐下打破高校专利重申请,轻实施的局面。

2.3 专利审核及科技查新开展情况 申报专利的动机对专利质量具有决定性影响。为此对17所医学高校专利申报管理办法进行查阅(见表1),调查科技人员申报专利过程中是否存在专利审核的环节。结果显示中国医科大学明确要求申请专利前需进行查新检索,并由二级机构及学校审核。南京医科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安徽医科大学在专利申报环节均设置了不同层面的专利审核,有效减少了非解决实际问题的专利申请。上述学校专利权人维系专利寿命意愿较高,而未设置专利审核环节的大连医科大学、天津医科大学专利寿命普遍较低,专利审核与否与专利寿命长短存在一定的关系。

表1 医学高校专利审核及科技查新站调查

专利审核与专利科技查新关系密切,我国查新工作起步于申请专利以及评审国家发明奖所需的专利审查[12],科技查新中提倡的“新”借鉴于专利中的“新颖性”,同时专利文献检索是科技查新的主要信息源[13]。专利审核和专利查新均需要对专利技术方案本身进行新颖性判断。因此,对专利进行查新是专利信息服务能力的重要内容且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的遴选也优先考虑有查新资质的高校。在17所医学高校中有5所省部级查新站,另有5所高校图书馆通过与有资质的教育部查新站合作,为师生提供科技查新服务,如昆明医科大学、山西医科大学与科技部西南信息中心查新中心签订科技查新合作协议。大部分医学高校图书馆具备一定的数据分析能力,有资质为学者提供更有针对性的专利信息服务。

调查显示当前专利审核工作主要基于院系审核、科技处审核或委托第三方审核,有8所高校未设置专利审核环节,占比47.06%。专利申报门槛较低可能是近年来专利申报量极速上涨而部分专利维系不长的主要原因。同时,调查发现尚未有一所高校将专利审核工作与图书馆科技查新业务相结合,即使是教育部查新站的图书馆也未受高校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对专利信息服务的重视。如果高校能利用查新站优势将专利查新工作深入到专利审核中去,或是提高专利寿命至关重要的一环。

3 国内医学高校多元化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策略

高校是科技创新的主阵地,每年都会产生大量的专利信息服务需求。通过对国内17所医学高校申请的专利质量进行综合评估,再结合各所医学高校近年来开展的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模式进行深入调查。现对我国医学高校开展专利信息服务提出几点建议。

3.1 加强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建设重视程度 同美国高校每年医药专利转化实施率为20%~30%相比,我国高校医药专利转化实施率不足5%[14]。美国高校在长期的医药专利技术转移实践中已形成较成熟的专利信息服务模式[14]。如美国斯坦福大学技术转移办公室(office of technology licensing, OTL)[14]、美国大学专利商标资源中心(patent and trademark resource centers, PTRC)联盟化服务模式[15]等。而我国知识产权信息服务起步较晚,664所高校图书馆中仅100所高校图书馆提供了专利信息服务,其中能提供专利情报分析服务的仅17 所[16]。当前,全国已有80家高校入选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4]。理工类高校占15所,而医学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仅北京中医药大学、贵州医科大学2所,大部分医学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仅仅在起步阶段。而医学领域专业技术发达,应该更加重视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建设。

调查发现近年来,仅南方医科大学和温州医科大学正式成立校级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并建设相关网站。在数据库资源保障方面,能拥有专利分析工具的高校占极少数,仅北京协和医学院购置国外专利数据库,大部分高校仅提供免费的专利检索链接。参考国内已入选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的高校,如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基本都购置了国外专利数据库,如Derwent Innovations Index(DII)德温特世界专利索引数据库,Innography、IncoPat等专利分析数据库。相较而言,医学高校专利保障资源较为欠缺。丰富的资源配置不仅能为师生在检索专利数据时提供便利,更是开展高水平专利分析、专利挖掘的必要条件。

3.2 将专利查新深入到专利审核环节 现阶段,大部分医学高校图书馆暂未设置专门的信息服务人员,开展的专利信息服务主要是由科技查新人员提供专利查新、专利信息检索等内容为主,鲜见为申请人提供有效的专利信息挖掘等。通常,科技查新人员具有较强的信息获取能力,但一般不具备专业的法学背景,对专利相关的法律政策规则不太熟悉,无法提供有关专利代理、专利运营的帮助。若能每年聘请专利信息服务机构或组织的知识产权专家进行实地培训则会大大提升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有利于开展高质量深层次的专利技术评估、专利规划布局等综合性服务。

此外,通过本次调查发现,专利申报门槛较低,一半的高校不重视专利申报前的专利审核工作,现有的专利审核环节主要基于科技处寻找第三方机构对专利进行审核。若有条件的高校能合理利用本校信息服务资源优势,对申请的专利预先开展专利评估,出具新颖性评价,或能加高申报专利的门槛,完善专利审核的流程,提高专利审核的效率。

3.3 协同创建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模式 高校知识产权中心提供的信息服务可能与申请人为获取专利授权的目的有所出入[17]。因此,部分委托人更倾向于寻求专利代理机构以达到快速申请专利授权的目的。

通过调查发现市场运作下的专利申请确实能带来专利的高授权率,如首都医科大学、南京医科大学等。但由于专利代理人本身缺乏专业的学科背景,同时又基于以商业化的目的追求专利数量,因此可能会在高校中滋生许多非解决实际问题而申报的专利,使得许多高校都出现重申请,轻实施的现象。近年来,国知局高度重视高校专利暴露的种种问题,于近期发布《关于规范申请专利行为的办法》,旨在鼓励真实创新活动,全面提高专利质量[18]。

对此,我们建议高校图书馆可以发挥自身优势,主动出击,以协同互补的模式与专利代理机构共建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由图书馆信息服务人员通过数据库对专利进行新颖性评估,同时联合学科领域专家来预估可能的专利价值,减少没有实际意义的专利申请。对具有实际创新意义的科技成果由专利代理机构协助申请人提高其授权率并寻找合适的专利转化途径,有效促进专利产业化。

3.4 推广知识产权信息素养教育 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开展相对完善的高校如首都医科大学、南方医科大学不仅具有较高的专利授权率,同时授权的专利也具有较高的专利寿命。总体上,医学高校在专利信息服务素养教育方面十分薄弱,可借鉴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等,开设专利学堂,不定期发布专利分析工具讲解微视频,有助于师生更快地掌握专利分析技能。与此同时,除普及专利基础知识外更需要为师生开展国家知识产权发展战略解读,全面提高申请人对专利转化、维系专利寿命的意识,自觉抵制非产业化为目的的专利申请。同时完善知识产权服务中心网站建设,建立高校知识产权教育基地,将其纳入图书馆工作体系,保障知识产权信息服务长久有效地进行。

综上所述,大部分医学高校重视知识产权保护,专利授权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专利权人普遍不具有专利转化意识,对专利寿命维系时长并不在意。究其原因与当前医学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认识不足,整体发展不均衡有关。对此,图书馆作为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的主阵地,应保障数据资源建设,落实完整的专利知识产权服务体系,提高知识产权信息服务能力,将专利查新工作深入到专利审核环节,与专利代理机构协同共建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有望提高医学高校专利整体质量,从而驱动专利强校建设。

猜你喜欢

查新医科大学专利申请
广州医科大学
《遵义医科大学学报》2022年第45卷第2期英文目次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第七届编委会
《建筑结构》开启科技查新新技能
《建筑结构》开启科技查新新技能
《建筑结构》开启科技查新新技能
《建筑结构》开启科技查新新技能
医科大学总医院
专利申请审批流程图
专利申请三步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