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温州医科大学2011—2020年SCI论文知识图谱分析

2022-05-31高超凡吴强曾为众孙发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发文图谱论文

高超凡,吴强,曾为众,孙发

温州医科大学 图书馆(期刊社),浙江 温州 325035

2022年2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若干意见》。新一轮“双一流”建设的一个明显特征是不区分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这释放了引导各高校在各具特色的优势领域和方向上建设世界一流学科的明确信号[1]。高校如何立足实际情况,发挥优势学科的特长,提升学科建设水平,成为当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科研工作是高校学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而论文又是评价机构科研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2-3]。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 SCI)有完整的引证检索系统,能真实客观地反映论文的水平,可以计量评价某个研究机构的科研绩效[4]。知识图谱通过可视化技术展示论文之间的相互关 系[5],可直观揭示某研究机构的动态发展态势。为此,本研究选取温州医科大学(下文简称温医大)2011—2020年被Web of Science数据库收录的论文为研究对象,利用Bibexcel、Pajek等可视化分析工具,对其进行多角度的知识图谱分析,从而进一步了解温医大科研状况,以期为温医大学科建设提供参考。

1 数据来源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在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对SCI-Expanded引文范围进行检索,检索式为“地址:[(Wenzhou Medical University) or (Wenzhou Medical College)] or 机构扩展: (Wenzhou Medical University)”,文献类型为“Article or Review”,出版年为2011—2020年,共检索出15 111篇文章(检索日期为2021年9月24日)。笔者将所有文献的题录以全记录格式(包含参考文献)全部下载,对数据中乱码、缺失等问题进行适当清理,生成用于研究分析的数据合集。

1.2 研究工具 本研究所采用的分析工具为 Bibexcel、Pajek。Bibexcel是由瑞典科学家开发的一款用于数据清洗与文献计量的软件,对理解科学计量及知识单元共现的方法和原理很有帮助[6-7]。 Pajek是由荷兰学者开发的专门用于处理大型数据集合的知识网络分析软件,具有强大的数据可视化功能[8-9]。

1.3 研究方法 从SCI论文整体概况、年代分布、学科分布、期刊分布、作者及作者合作网络、第一作者与通信作者、机构及机构合作网络、文献共被引、共词分析[10-12]等角度进行知识图谱分析。其 中,文献共被引是指两篇或多篇文献共同被后来的一篇或多篇文献引用,共被引网络中频次较高的参考文献是具有较高影响力的关键文献[9,13]。共词分析法是指以文献中出现的高频关键词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层聚类方法揭示词与词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趋势,能从更微观的角度揭示学科主题演化规律[14-15]。

根据上述知识图谱分析角度,在Bibexcel中将数据合集的来源字段SO、作者全名字段AF、地址字段C1、参考文献字段CD、作者关键词字段DE作为提取字段,对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并将生成数据分别导入Pajek,形成共现知识图谱。

2 结果与分析

2.1 研究整体概况 温医大于2011—2020年共发表了15 111篇SCI论文,总被引频次为276 350次,篇均被引次数为18.29次。其中,被引次数最多的论文为2020年温医大检验医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的谭文杰发表在Lancet上题名为“Genomic characterisation and epidemiology of 2019 novel coronavirus∶ implications for virus origins and receptor binding”的论文,被引次数高达4 537次[16]。

温医大年度发文量逐年增长,且增长速率较为稳定,见图1。考虑到引文统计数据的滞后性,总体来看,温医大发表的SCI论文被引频次随年度呈上升趋势。

图1 温医大2011—2020年SCI论文数量及被引频次年度分布

2.2 学科分布 2011—2020年温医大的作者发表的SCI论文涉及25个学科。限于篇幅,表1只列举了论文数大于500的学科。由表1可见,温医大发文量最大的学科是肿瘤学(Oncology),其余发文量超过1 000篇的学科还有医学实验研究、药理学、细胞生物学与分子生物学,主要与临床医学、药学等专业相关,这两个专业同时也是温医大的优势专业。由表1还可看出温医大的论文学科分布不均衡,发文量超过500篇的11个学科发文数占总发文数的78.69%,与优势专业相比,温医大的其他专业发展还较为缓慢。

表1 温医大2011—2020年SCI论文学科分布

2.3 期刊分析 2011—2020年温医大的作者共在2 301种期刊上发表过SCI论文,主要集中在药学、眼科学等医学学科,见表2。其中2020年JCR分区为Q1、Q2的期刊共有11种,占55%;2021年中科院大类分区2区的期刊有3种,仅占15%,没有一本期刊入围1区。温医大发文量最多的期刊是PLoS One,共发文437篇,占总发文数的2.89%,但该刊2021年在中科院所属学科中仅属于3区。从发文量前20的期刊来看,温医大作者发表在普通刊物上的论文较多,发表在权威期刊上的文章数量还较少,发文期刊的质量还有待提高。

表2 温医大2011—2020年SCI论文来源期刊

2.4 作者及作者合作网络分析 2011—2020年温医大发表SCI论文的作者共有19 129名,表3列举了总发文量排名前10的署名作者(包含第一作者、通信作者和合作作者),表4、表5分别列举了发文量排名前10的第一作者(排名第一的作者)与通信作者(排名最后的作者)。温医大发文量较高的作者主要集中在药学院、眼视光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和附属第二医院。总发文量最多的署名作者为药学院的李校堃,发文达289篇。作为第一作者发表论文最多的作者是眼视光学院的陈浩,发文24篇,他也是作为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发表论文合计最多的作者,发文87篇;作为通信作者发表论文最多的是附属第二医院的葛仁山,发文80篇。

表3 温医大2011—2020年SCI论文署名作者总发文量

表4 温医大2011—2020年SCI论文第一作者发文量

表5 温医大2011—2020年SCI论文通信作者发文量

对总发文量排名前20的署名作者绘制高产作者合作知识网络图,见图2。其中节点代表作者,节点越大,代表该作者的论文产出量越多,在合作网络中的地位越重要。两个节点之间的连线代表作者合作的关联程度,连线越粗,代表两名作者之间的研究合作越多、研究方向更相关。从图2可见5个聚集的合作团队:①以李校堃为核心的药学院团队,其成员有肖健、梁广等,主要研究方向为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②以瞿佳为核心的眼视光团队,其成员有吕帆、陈浩等,主要研究方向为近视的发病机制、眼科疾病及肿瘤等。③以高基民、吕建新为核心的检验医学院(生命科学院)团队,主要研究方向为肿瘤等重大疾病的免疫学诊断及治疗。④以蔡露、谭毅为核心的药学院团队,主要研究方向为生长因子与糖尿病、心血管病的机制研究。⑤王贤亲、温从丛团队,主要研究方向为动物模型研究与药理学。另外,朱雪琼与其他作者未有深度合作,故未出现在合作网络图中。总体来看,温医大高产作者的研究方向互有交叉,有开展不同程度的跨学科合作,合作网络中的流通性较强,团队之间的合作较为紧密。

图2 温医大高产作者合作网络知识图谱

2.5 机构及机构合作网络分析 2011—2020年温医大与10 588所国内外机构合作发表SCI论文,分别选取国内外与温医大合作发表论文数量排名前10的机构,同时绘制机构合作网络图,见表6、图3。其中节点表示机构,节点越大,代表与该节点机构合作的其他机构越多。节点之间的连线表示两个机构共同发表论文的数量,连线越粗,代表共同发表的论文越多。由图3和表6可见,最大节点为温医大,处于合作网络的核心。国内合作较多的机构为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等国内双一流高校和科研机构。温医大与国外机构开展了广泛的交流合作,其中与美国机构合作尤为密切,美国路易斯维尔大学是温医大合作最多的国外机构。但与国内机构相比,温医大与国外机构合作发表的论文数量还较少,国际合作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图3 温医大机构合作网络知识图谱

表6 温医大国内外合作机构

2.6 文献共被引分析 2011—2020年温医大发表的SCI论文共引用了403 161篇参考文献,对其中引用次数排名前20的参考文献进行分析,生成共被引网络知识图谱,节点为引文,节点越大,代表该文章被引频次越高;节点间连线表示引文的共被引关系,连线越粗,代表两篇文献之间的共同被引次数越多,见图4。温医大近十年来影响力较大的共引文献最早发表在1986年,最近的是发表于2019年的文献。共被引次数最多的是由LIVAK等于2001年发表的篇名为“Analysis of relative gene expression data using 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 and the 2-ΔΔCTmethod”的论文,其主要阐述了2-ΔΔCT方法的推导、假设和应用以及两种变体的推导和应用,为实时荧光定量PCR数据分析提供了很大的参考价值。另外EGGER M与ZHANG Q W分别在1997年、2014年发表的文献也为共被引网络的核心节点,对温医大作者具有重要影响。

图4 温医大共被引网络知识图谱

2.7 研究热点分析 2011—2020年温医大发表的SCI论文中的作者关键词共有23 913个,选择词频排名前50的关键词,生成共词网络知识图谱,见图5。排除prognosis、inflammation等医学实验通用词汇,高频关键词主要为肿瘤(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gastric cancer, colorectal cancer等),药物(pharmacokinetics, curcumin等),中风(stroke, ischemic stroke等),涉及癌症治疗、疾病诊断、药物研究等主题,与临床医学、药学等专业比较相关。图5还反映出高频关键词之间的共现关系,可归纳温医大作者主要的研究热点为以下六大方面:①肿瘤、中风等疾病的Meta分析、系统综述;②肺癌、乳腺癌、胃癌等肿瘤的诊断、预后技术;③癌症的转移、扩散等风险因素的研究;④疾病的动物药物动力学实验以及质谱分析;⑤糖尿病、帕金森综合征等疾病的细胞凋亡、自噬研究;⑥COVID- 19的死亡率、风险因素、患者心理等方面的研究。

图5 温医大共词网络知识图谱

3 总结及研究展望

温医大2011—2020年发表的SCI论文数量逐年增长,论文被引频次也呈现上升趋势。发文量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药学等优势学科。发表在权威期刊上的论文还较少,发文期刊级别有待提高。温医大团队之间的合作较为紧密,但在国际合作方面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癌症治疗、疾病诊断、药物研究等主题是温医大作者的研究热点。

面对“双一流”建设的机遇与挑战,温医大应把握机遇,提升学科建设水平。为此,笔者根据上述研究结果提出以下几点建议:①推进学科高原筑峰,优化学科布局。温医大可以加快优势特色学科发展,保障临床医学、药学等优势学科的发展,支持优势学科率先成为世界一流学科。除了保证优势学科的持续发展,温医大还应重视其他学科的发展,优化学科结构布局,深化学科交叉融合,加强学科间的密切结合,推动学科建设。②深化国际国内合作,加速成果产出。出台政策激励校内外合作,特别是深化国际交流合作,构建全球合作网络,重视与世界一流学科的高校、机构开展合作交流,实现重大科研成果的产出。③改革评价制度,完善奖励机制。鼓励科研人员在高水平、高质量期刊上发表科研成果。破除单一的以论文数量、影响因子为主的科研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综合科研投入、科研数量产出以及科研质量产出三个指标的科研评价指标体系[18],并完善相应的奖励机制。支持政策向重大平台、项目倾斜,加速高水平成果的产出。

猜你喜欢

发文图谱论文
绘一张成长图谱
10条具体举措! 山东发文做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校园拾趣
爷孙趣事
以牙还牙
补肾强身片UPLC指纹图谱
主动对接你思维的知识图谱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