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能力背景下的职业学校语文教学改革

2022-05-31奚小平

南北桥 2022年2期
关键词:职业语文学校

[ 作者简介 ]

奚小平,男,江苏南京人,南京江宁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机电工程系,讲师,本科,研究方向:中职语文。

[ 摘要 ]

职业学校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人才的培养有着重要贡献。随着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不断发生变化,再加上新课程改革政策和素质教育理念的影响,我国职业学校更加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推进职业能力背景下高等职业院校语文专业教学改革,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提升对职业素养需求以及就业需求的认知,对学生今后的成长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 关键词 ]

职业能力;语文教学;职业学校;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H09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2.02.042

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我国各个层面的改革持续加快,现代社会的发展增加了对技能型人才、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量,这些都是我国职业教育能够实现快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党的十九大以来,在国家与社会的支持下,我国职业教育有了较大发展,无论是资源投入还是人才培养质量、输出数量等方面都较以往有了明显突破,对满足全面深化改革基本需要起到了重要作用。在现代职业教育中,语文学科是基础学科,对学生更好地了解与研究所学技术工艺非常有帮助。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工作开展的主要目的就是在帮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知识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这样才能让学生今后步入社会时可以更好地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随着市场经济的变化,就业竞争压力进一步增加,于是职业学校教学工作重点转变为以职业发展为导向,将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作为教学改革中心思想。语文作为职业学校最基础的文化学科,应当充分发挥学科优势,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提供服务。

1 职业能力背景下语文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所谓职业能力,指的是个体从事某种职业必须具备的各种能力的集合,是人们将所学的知识、技能,以及包括意志力、态度、价值观等非智力因素,在具体职业行为或环境中实现迁移而形成的能力。在现代市场经济环境下,整个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已经从传统的唯学历是从转变为更加注重职业能力,更加关注人才的内在德行修为,只有实现内外兼修,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到青睐,这也为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不仅要关注学生文化知识的培养,还要关注学生职业能力素质的培养,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与职业能力培养目标有着密切联系。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能够利用语文学科的优势,结合学生今后的就业需要以及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来开展语文教学,这样才可以帮助学生在掌握语文基础知识的同时形成良好的学习意识,学生的语言沟通能力、情感思想和思想意识等才可以得到提升,而将这些能力、思维和知识运用到今后工作当中,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工作能力。从大量的社会实践来看,职业学校的学生毕业融入社会后,如果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好,就能够在竞争中获取到更多的优势,将自己掌握的知识技术更加全面地表达出来,彰显出自己与众不同的一面。除此之外,在职业能力背景下对语文教学进行改革还可以转变教师教学思想,使其将职业能力提升作为语文教学目标,进一步提升培养学生个人素质的效果。由于语文这个学科具有较强的德育性,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会涉及非常多的历史文化内容,其中就包含了相当多的正能量,这对于学生而言,都是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能够让其更好地把握自己的人生道路,将职业能力与语文知识相结合,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念,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最终实现综合发展。

2 职业能力背景下的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2.1 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落后

就目前来看,职业学校大多数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仍然比较落后,强调“静态”学习,缺乏“语用”思维,与职业能力培养脱钩。一是语文教学的内容总体上仍在“静态”语文的范围内,如授课资源仍然以经典文本为主,训练内容仍然以字、词、句、语、修、文为主,训练方法仍然以文字性的作业本、练习册为主,与学生迫切需要的职业能力培养无法有效衔接,与普通高中的语文基础教学套路基本一致。二是在教学过程中,依然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语文教学手段缺少创新性,散文阅读大多采用感知课文、合作探讨、教师点拨、拓展延伸等教学范式,诗词阅读通常采用反复诵读、体悟情感、探究表現手法等方法,与现代“动态”语文教学理念存在较大差距,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无法被调动起来,语文课成为放松课。三是忽视写作能力的锻炼和培养。由于没有升学压力,加上大多数教师认为作文教学费时耗力,成本高收益小,职业学校语文课堂上的作文教学日益减少,学生的文字书写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堪忧。不少职业学校虽然每年都会进行语文教学方面的考试测评,但是在实际落实上出现了各种形式的“放水”现象,教师通过各种方式给学生划重点,有针对性向学生讲授可能考到的地方,这种功利性的教学现象严重影响了语文教学的成效,也不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同时,写作课教学效率低下,实际上也是职业学校语文教师观念落后的表现,没有看到写作是语言训练中“语用”方面的重要支点。缺乏这个支点,更难以将语文教学与职业能力培养相结合。据观察,有学生连200字的自我简介、500字的学期小结都不知如何着手,下笔则书写难看、含混啰唆、逻辑不清,学生边写边挠头,用人单位边看边摇头,语文教学逐渐偏离社会实际需要。

2.2 学校缺少明确的语文学科定位

对于职业学校来说,对语文学科教学进行定位比较困难。一是语文学科表面上不能给学校发展的各种加分项起到立竿见影的帮助,除了上级部门举办的基础学科的教学大赛,较少呈现语文学科教学的存在感,即使是语文学科的教学大赛,赛的也是教师,学生充当的是配合和表演的角色。二是语文学科说起来是基础学科,但在哪个部分起到基础支撑作用表现得不是很明显、很必要。正是因为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缺少明确的定位,很容易导致语文教学过程与教学目标的设定存在偏差。例如,一些职业学校语文教学过于关注语文基础知识,而有的学校就过于关注学生的记诵,还有的学校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鉴赏能力,却没有关注到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性。学校缺少明确的语文教学定位的根本原因还是对语文与职业能力培养的关系认识不足。

2.3 语文考评模式缺少创新

职业学校开展语文教学工作应当关注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和运用能力,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考评时过于关注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没有考查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目前对学生的测评除了平时的期中—期末考试外,还有公共科目水平测试。不管是哪种考试,都是用纸质试卷进行考评形式,而且为了照顾水平偏低的学生,学校刻意降低测试标准,缩小测试范围,减小考试难度。有些参加专业课技能大赛的学生,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参加专业训练,甚至缺席语文课堂教学,但是仍能在期中、期末考试中获得与上课学生相差不多的分数。这使得语文考评成了“想不通过都不容易”的测试,无法给出教学的有效反馈,无法成为学生语文训练的激励和引导。简而言之,语文考评模式由于缺少创新性已经无法满足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需要。

3 语文教学对于职业能力培养的价值所在

通常来说,职业能力包括一般职业能力、专业能力、职业综合能力。其中一般职业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主要包括:自我学习和持续学习的能力、一定的运用语言和文字的能力、基本的数学计算能力、一定的手眼协调的能力、一定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协作的能力、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心理抗挫折和承受能力、社交行为能力、自我完善能力和跨领域能力等。中职语文课程教育目标本身包含的内容有文字书写能力、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书面语言表达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建设等,在课程目标中也明确提出“提高科学文化素养,以适应就业和创业的需要”。通常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还包含一定的心理建设、逻辑思维能力锻炼等,涵盖了大部分一般职业能力需求。由此可见,语文教学在中职教育中不是功能含糊的鸡肋学科,而是有待发掘的学科宝库。

4 职业能力背景下的语文教学改革措施

4.1 明确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定位

在职业能力背景下,要想在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就要对语文教学进行明确定位。对于职业学校来说,其人才培养目标就是培养社会发展所需的职业性人才,将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作为导向,开展人才培养工作。所以语文教学工作的开展要与人才培养工作紧密结合,将职业发展相关内容融入语文教学各个环节中。学校要结合自己的专业建设、学科建设,有效融合语文教学资源,让语文教学起到基础性的支撑作用。例如,有的中职学校结合自己财务管理的专业特色,要求语文教学关注学生相关职业素质的培养,如语言表达的严谨性,书写的规范性,熟练掌握字据票据的书写规范,熟练掌握财务管理相关词汇的表达,进行有意识的管理方面的演讲训练,将培养学生相关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应用能力作为教学重点,使语文教学更加具有专业特色,以帮助不同专业的学生实现职业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进而实现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目的。

4.2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优化教学内容

语文作为职业学校的一门基础文化课,要想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提升自身的职业能力,就要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为此,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结合职业背景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要改变静态的字词篇章和语法训练,多做动态的“语用”能力的训练。例如,在语文教学中要转变以往枯燥的讲授式教学模式,多采用交谈、演讲、辩论、说服的方式开展语文教学,这种创新式的教学方式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可使学生语文表达能力得到提升,在职业实践中更易于得到回报。可以在教学中锻炼学生应用类、竞聘类文章的写作能力,方便学生提前熟悉相关问题套路,今后在工作中能更好地撰写此类文章。在语文教学中还可以开展诗歌朗诵活动,着重点不单是要使学生的语文朗读能力得到提升,更在于提供一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熏陶。结合这几个方面对语文教学内容和方式进行调整可以为学生今后工作奠定良好基礎。

4.3 转变教学思想,创新教学方法

职业学校应当注重学生对知识的实践运用能力,这样学生在进入社会后才可以更好地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在职业能力背景下,职业学校语文教师要转变教学思想,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作为重点,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例如,语文教师可以运用实践教学法,在教学中多给予学生自主实践的机会,以便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进行有效结合。此外,教师也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让学生结合某一个具体案例进行分析,在分析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思考,提升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项目教学法同样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利用自己所学知识完成某一项目,提升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4.4 在职业能力背景下开展个性化考核评价

教师通过考核评价可以掌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也可以通过考核评价对今后教学计划进行调整。为此,职业学校语文教师要认识到考核评价的重要性,转变以往单一的语文考核评价的形式,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开展个性化考核评价,这样才可以帮助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在考核中提升自身的职业能力。例如,对于实践运用能力比较差的学生要重点考核他们的实践能力,减少语文理论知识在考核中的占比,让学生可以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职业能力,使学生的劣势逐渐转变为自己的优势。对于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比较好的学生,教师则要在教学中重点关注学生多层次、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提升理论考核和实践考核的深度和广度,帮助学生进一步提升自身的职业能力。

4 结语

在职业能力背景下,语文作为职业学校基础文化课程,对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和素养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要想培养出社会发展所需的人才,提升职业学校学生就业竞争实力,职业学校就要有效利用语文学科优势,将职业能力培养和语文教学进行有效融合,转变语文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优化语文教学内容,创新考核评价方式,使语文教学与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保持一致,提升学生职业能力,为学生今后发展和成长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缪方华. 试论职教语文文言文教学改革[J]. 中国校外教育,2014(17):44.

[2]翟艳青. 关于高职数控加工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构建探讨[J]. 现代职业教育,2021(10):150-151.

[3]石枚梅. 职业学校校园文化与工业文化对接的实践探索[J]. 新疆职业教育研究,2013,4(2):85-88.

[4]赵娜. 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J]. 文渊(高中版),2020(5):636-637.

[5]梁源新. 高中思想政治课堂自主学习要把握几个度[J]. 新课程(中学),2012(3):72-73.

[6]李锦毅. 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师评价体系研究[D]. 河北师范大学,2014.

[7]徐燕. 高等教育管理下大学语文教育的问题与出路探析[J].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20,28(S2):259-261.

[8]裴艳. 中职语文教学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的实践策略研究[D]. 上海:华中师范大学,2016.

猜你喜欢

职业语文学校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我爱的职业
学校推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