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经济数学教学模式研究

2022-05-31孙丽娜

南北桥 2022年2期
关键词:数学课程意识高职

[ 作者简介 ]

孙丽娜,女,江苏无锡人,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师范学院,副教授,本科,研究方向:数学教育教学。

[ 摘要 ]

高职院校为我国人才输出做出不少贡献。而经济数学作为高职院校中经济管理专业的重要学科之一,纵然能够提高学生数学应用意识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且有助于将实际生活与相关知识结合,但是在经济数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教师重成绩、轻应用的现象;传统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有影响。基于此,本文针对高职经济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注重教学方式、将教学内容简化、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等策略。

[ 关键词 ]

经济数学;教学模式;数学应用意识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2.02.041

经济数学是高职院校中经济管理专业必修的专业核心科目之一。该科目的教师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数学基础知识和经济理论知识的讲授,使得学生能够在未来面向社会后在经济金融行业获得更长远的发展。经济数学学科首先是一门逻辑性极强的课程,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学习难度还是较强的。如果学生不能掌握正确的学习方式,就会逐渐失去学习经济数学的兴趣。而且学习经济数学并不单单局限于学习数学理论知识,还需要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将所学知识完美地应用于其中,这就在无形中提高了经济数学学科的难度。

1 探索经济数学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1.1 经济数学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能力

经济数学课程主要是为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能力。而所谓的数学应用意识能力主要是利用数学思维和数学理论的知识,有效地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通过构建数学模型或者使用数学工具进行解决。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于经济数学的教学方式也有更高的要求,也对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能力的培养更加注重。

1.2 高职经济管理专业中经济数学是必修科目

经济数学作为高职院校中经济管理的基础必修课之一,不仅对学生的学习质量有较大影响,还对学生的思维品质以及思维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经济数学同时也是經济科学的学习基础,发挥着文化基础教育的作用,同样也是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关键部分。学生对经济数学的学习,一方面能够提高对数学基础知识的理解,从而对本专业的系统有进一步理解;另一方面也能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使数学思维和抽象思维都得到系统化的训练,从而在逻辑运用方面能够更进一步,对于抽象事物的研究能力也得到相应的提升。

1.3 经济数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经济数学课程由于本身就具有极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该课程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同时也能在不断地综合应用下对学生的数学素养能力进行培养。而当学生具备一定的经济数学应用意识能力后,就可以利用构建数学模型,以及通过数理统计计算的方式对工商管理问题进行定量分析。此外,对学生数学应用意识能力的培养也是经济数学中的教学改革重点。

2 高职经济数学教学模式现状

经济数学课程中存在不同分支,例如概率论、导数、数理统计等。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与经济相关的知识的过程中,一方面能够提高思考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培养数学应用意识能力。但是如果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在数学基础方面并不是很扎实,而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又不能及时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则会导致学生在培养数学应用意识能力这一方面受阻。简言之,目前来看经济数学的教学模式的存在以下问题。

2.1 重成绩、轻应用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有一些错误的认知,比如部分学生认为在学习经济数学的过程中只需要会的经济数学的应用题即可,或者是说只要在学期末能够提交满意的答卷就足矣。而当学生出现类似的错误认知后,对于经济数学知识的学习就只是浅尝辄止,使得在后续学习中不能将基础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而由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受到传统教学理念影响,对于学生成绩的重视程度要远远高于实际应用,从而忽略了学生经济数学的具体实践应用,即使教师会采用一些较为新颖的教学方式,但是由于学生的思想意识已经出现偏差,因而并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2.2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无法与当下高职培养目标相互适应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偏向于理论学习的“灌输式”教育,而这种教育方式已经无法与当下的高职学生的学习要求相符合。学生虽然具有一定的数学基本理论知识,但是在具体掌握所学知识和从事与经济有关的工作方面则难以有突出表现。因此对经济数学的学习要以实践为主,强化针对性和实用性。基于此,高职院校的经济数学课程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能力,通过数学定量分析经济原理,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地转化为数学经济模型,同时教师再引导学生使用数学软件对数学经济模型进行求解,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3 学生对于经济数学学习兴趣低下

经济数学由于所包含内容丰富,所学习的知识层面也并不局限于一点,同时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抽象思维以及应用意识都有较高的要求,从而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并不能更好地理解所学的知识,使得学生学习经济数学的兴趣低下,甚至会出现学期末该学科挂科的现象,而这些都会影响高职院校培养复合型人才。基于此,教师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加强学生对该学科中重点知识的理解是目前必须考虑的重点。

3 高职经济数学教学模式研究策略

3.1 以提高人才培养为中心目标,实施模块教学

高职经济数学的学习原则是“以应用为目的,必需、够用为度”。通常在经济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分为三个模块: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基本应用。而基本理论通常都是对数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定理以及定义进行引述介绍,在进行基本理论模块教学的过程中,要重点抓住对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应用,引导学生了解数学文化,从而对数学规则和社会规则有进一步的了解。基本技能则主要是对数学的基本计算进行介绍,如何利用数学软件对微分、导数、积分等的计算,在基本技能这一模块教学中,着重点培养的是学生的计算能力以及对使用数学软件的能力。基本应用模块是模块教学中的重点部分,主要是进行实践应用。学生的计算能力、理论知识达标仅仅只是经济数学的学习基础,而应用到实际中则是重中之重。学生通过对个别较为经典的经济案例进行分析,构建相应的数学模型,同时借助数学工具对模型进行求解,从而获得真实的数学结果。学生通过对基本应用的学习,能够通过数学理论和方法解决定性问题,在强化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的同时,又加强对基础知识的实际应用,由此从根本上提升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

3.2 注重教学方式,将内容逐步简化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面对的是学生,而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也决定了在后续学习中是否能够将其应用到生活中。而数学知识本身具有抽象性,学生在学习理解的过程中会比较困难,特别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通常都不能短时间掌握构建数学模型等的方法。因此教师在讲授经济数学时,先要将烦琐且抽象的内容变得更简易、直观,使得学生能能轻松地理解。例如当教师在讲授经济数学中最为基础的理论模块时,先对该定义、定理以及性质进行简化证明;教授函数的连续性、零点定理以及微分定义时,可以通过数学软件更加直观地让学生对概念、定义以及性质进行学习掌握。例如对建筑成本进行基础评估时,学生对该类问题并没有实际体验,因而在理解过程中就会容易出现偏差,对此教师则可以引导学生将学校塑胶操场作为例子,从而使其产生想象空间,进一步靠近所学习内容,提高对该理论的理解,同时提高对经济数学的学习兴趣。

3.3 教学过程中精选与经济相关的教学内容

马克思曾指出,一种科学只有成功地运用,才算达到了真正完善的地步。因而当人们利用数学工具在对经济问题进行分析后所获得的成功越多,在经济学中所应用的数学方法也会较为明显。例如,当使用导数知识进行最大利润的模型构建时,先要基于经济最优化问题实施最优批量模型构建,然后通过对数学模型和风险决策模型提出对企业有益的合理建议。此外,教师在进行经济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不需要专门对处理方式进行分析,只需要使所呈现的认知规律便于学生的理解即可。如此学生就可以脱离形式学习的负担,将更多的时间应用到知识与实践的融会贯通中。所以,教师先要具备较为丰富的知识储备,且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很好地应用到经济数学的教学中,尽量不采用故事化的问题。与此同时,教师要对数学模型相关知识进行更多的补充,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与数学模型相关的知识,从而强化学生根据实际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4 提高学生学习经济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经济数学的基础点。教师为此可以綜合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特点,向学生讲述关于经济数学的发展史,使其对经济数学有初步的了解。然后通过对一些数学建模的课题探讨,提高经济数学课堂的教学氛围,并拓展学生的数学视野。教师在进行经济数学的教学时,要根据经济数学教学的内容指导学生参与相关的社会活动,让其对各行业的生产模式以及经营模式有初步了解,从而在实践活动中强化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同时教师要仔细钻研经济数学的内容,并引导学生搜集与经济数学相关的资料,然后采用容易理解的方式将燃料转化为数学问题,并通过构建数学模型获得结果。在获得数学结果后,教师要及时组织学生对结果进行详细的分析,同时对结果的实际情况与相符程度进行对比,若结果与实际情况存在误差,教师要指导学生对数学模型进行修正,直至所获得数据与实际情况相符合。学生在通过实践活动不断深入探究的同时也能够了解认识到数学真正的意义与价值,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与能力。而教师在对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可以结合一些软件,使得学生能够通过计算机了解微分方程的解法。如此一来,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对经济数学的知识理解;另一方面,能使得学生对数学发展历史有进一步的了解,同时通过实践活动还可以强化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与能力,使得学生不断开拓新的解题思路,激发学习兴趣,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3.5 积极创新符合当下学生的教学理念

高职院校中经济数学的教学方式要始终贯彻和落实以生为本的原则。因此在经济数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并指导学生积极地将所学内容应用到实践活动中,从而促进学生进一步理解教学内容,成为真正的课堂主体。具体而言,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创设问题情境,通过问题的概述引发学生思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在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将知识点概念同步引入,使其能够更加轻松、灵活地理解理论知识。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自主分析和解决问题,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师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给予学生更多的发挥空间;还可以利用小组学习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共同协作进而解决问题。此外,对于高职经济数学课程考核的方法要进行一定的改革,将闭卷考试与开卷考试相结合,闭卷考试内容主要是对学生的基础知识进行初步考查,而开卷考试则要对学生日常的学习情况进行考查。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出一些数学建模题目,题目的主要内容是经济管理学,让学生自主选择题目,但是教师不能将答案设计得过于死板,而是要综合学生解决题目的方法和过程,以此作为标准答案,从而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同时,高职教师要不断创新,创造出更多的教学方式,例如对比教学法、发现教学法等,但也要根据经济数学课程的教学大纲,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经济数学课程的教学质量。

4 结语

经济数学作为经济管理专业中最重要的课程之一,如何提高教学效率,改革教学模式是高职院校教师必须面对的教学任务。因此在进行经济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强化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能力,从而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更完美地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经济数学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贺学海. 高职教育《经济数学》课程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0(2):20-21.

[2]梁云芳. 影响高中学生物理解题能力的归因分析及对策研究[D]. 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8.

[3]庄学政. 基于项目引导的《经济数学》课程教学改革[J]. 内江科技,2014,35(7):133-134.

[4]陈红均. 关于核心力量训练对提高初三学生体育中考成绩的实践探讨[J]. 中外交流,2019(5):243.

[5]周妍,张然,陈文. 论《机器人技术》公选课教学改革讨[J]. 铜陵学院学报,2012,11(1):118-120.

[6]崔洁. 浅析高效课堂在农村中学美术教育中的实践[D]. 新乡:河南师范大学,2015.

猜你喜欢

数学课程意识高职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让钟表发展史走进数学课程思政课堂
浅谈高中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组合数学课程教学浅探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