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史教育融入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路径研究

2022-05-31谭萍孔鑫宇

南北桥 2022年2期
关键词:党史中国共产党红色

谭萍 孔鑫宇

[ 作者简介 ]

谭萍,女,辽宁大连人,沈阳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孔鑫宇,女,辽宁大连人,沈阳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 基金项目 ]

本文章是2021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资助项目成果(项目名称:《微党课进小学 红色基因永传承——基于沈阳市沈北新区道义第二小学的线上线下一体化党史教育志愿服务活动》,项目编号:202110166011)。

[ 摘要 ]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中小学教育中,加强对学生的党史学习教育,让他们深刻了解中国共产党艰苦奋斗的光荣历史和伟大历程,坚定不移跟着中国共产党走,是时代和形势的要求。分析在中小学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育人作用与意义,分析目前中小学党史学习的现状与特点,通过提升理论素养、打造精品活动、家校合理推动等方式探索将党史教育融入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径、新方法,能帮助学生继承和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

[ 关键词 ]

党史教育;中小学;创新路径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2.02.018

1 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育人作用与现实意义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其核心要义就是要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能够服务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民族复兴同向同行、立志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加强中小学的党史学习教育,则是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也是当前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我们要充分发挥党史教育的育人功能,把红色传统、红色记忆、红色基因牢牢植入青少年的心灵,引导广大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育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1.1 育人作用

1.1.1 筑牢理想信念,锤炼思想品德

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前进动力。中国共产党由弱小发展到强大,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对理想信念的坚定执着、矢志不渝。在中小学教育中融入党史学习教育,让青少年筑牢理想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扶正思想之帆,为实现崇高理想努力奋斗,扣好人生的第一粒纽扣。

1.1.2 坚定政治立场,明晰发展真理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提出,“全党同志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在这四个目标中,明理是基础。明理的内涵是丰富的,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是最基本的三个方面。明理是青少年筑牢思想源的切实抓手。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生动地阐明了这个发展真理。从新民主主义建设时期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从改革开放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性飞跃,走出了一条特色之路。将党史学习与中小学教育相结合,在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中促进青少年坚定政治立场,领悟思想精髓。

1.1.3 增强自信姿态,培养综合素质

百年征程是一部中国共产党人浴血拼搏的奋斗史,在百年历史中汲取奋进力量,坚定四个自信。正如学者所言:道路自信属于对国家前途与人民福祉的追问与探究,承载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的发展方向的自信;理论自信指向对社会发展实践的概括与表达,蕴含着理论自信的不可替代性;制度自信是推进中国发展进步的保障标识,彰显着社会主义制度的时代性和优越性;文化自信散发社会主义深厚的文化底蕴,涵盖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光芒。青少年在党史教育中不断更正自我,将个人理想与民族理想相融合,真正成為新时代的逐梦青年。

1.2 现实意义

1.2.1 学习党史将更好地继承与发扬党的成功经验和优良传统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从建党之初仅有五十多名党员发展成为拥有九千多万党员的世界第一大党,成为全国各族人民的主心骨和领导核心力量,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强大的敌人,克服了无数艰难险阻。在中小学中普及党史教育,通过全面、系统、准确地回顾和认识党史,让青少年在三观逐渐形成中领悟党在成长历程中所经历的坎坷,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继承发扬党的成功经验与优良传统。

1.2.2 学习党史将更好地坚定党的领导,增强理想信念

党的历史证明,坚定的信念是战胜困难的动力。让学生总结学习党的历史,提高对党的方针的正确理解,对党取得的历史地位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进而增加对党的认同感,从而坚定拥挤党的领导。通过党史教育,更进一步地深刻理解“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句话的真谛。通过党史学习教育,让学生在革命先辈们的光荣事迹中汲取榜样力量,激发学生的奋斗精神,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磨炼意志,增强理想信念。

1.2.3 学习党史将更好地拓宽学生视野,指引未来发展

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提高青少年历史思维能力,树立正确党史观,以宏阔的视野从历史长河、时代浪潮、全球风云中去理解历史表象背后深层次的内在机理。学校教育能够系统、完整地总结党的成长发展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从而让学生获得启发,对现在的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的理解与认识上的局限性及偏差予以纠正。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在学习党史的过程中,使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对知识与科学认只得更全面、系统,更好地指引学生未来的发展。

2 中小学党史学习的现状与特点

2.1 现状

抓好青少年党史教育很有必要,但是在党史教育推进中小学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首先,中小学教材中党史教育资源数量少。中小学教育中,目前仅依托“语文”和“道德与法治”两门课程进行党史和红色文化教育。例如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教材《道德与法治》中,仅在五年级下册中含有6篇文章。其次,党史教育师资力量薄弱。小学的“道德与法治”课一般由班主任或语文老师担任,而教师在教学中更关注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并未充分把相关党史事件和人物的意义以及红色文化融入课程讲述中。在中学教育中,虽然有专门的政治教师进行讲授,但中学生面临升学压力,很多学校占用政治课资源,认为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好升学的学科,不重视政治课对学生的思想引领作用。最后,家校教育中党史教育缺失。从家校教育的内容来看,大部分家长更关注作业完成情况和成绩,不会有意识地向中小学生传授党史知识,学校更重视学生在家的基本课业完成情况,并不重视家庭党史教育。

2.2 特点

2.2.1 形式单一,地区差异

就目前整体形式而言,党史学习更多的是通过理论教育、课堂讲授、视频等形式进行教育,学生体验感较差。多数地区红色文化教育资源少,无法开展实地教育,不能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导致党史教育内容枯燥,学生产生厌烦心理。就地区发展而言,城市党史教育力度与效度远远高于乡镇地区,经济发展是重要因素,城市不仅红色资源充足,在推进党史教育的过程中,教师综合素质较高,家长更加配合多元的校园文化活动,而乡镇地区受经济因素影响,党史教育稍显落后。

2.2.2 理论为主,忽视主体

党史学习教育是教师与学生双向互动的过程。但在实际教育过程中,仍然以教师理论教育为主,忽视了学生主体地位。多数学校在推行党史教育学习中,没有真正做到从学生出发,更多的是为了完成党史学习教育的“任务”,灌输式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不仅影响教学效果,还会学生使产生抗拒心理,结果也适得其反。党史教育是一个庞大的知识体系,对于中小学教育而言,不能贸然地将深奥的意义直接灌输给学生,而是要循循善诱,引导学生,由浅入深,不能将党史教育肤浅化。

2.2.3 时效较短,流于表面

学习党史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在中小学教育中开展党史学习的最直接目的是使青少年全面了解党的百年奋斗历史,感悟中国共产党人的坚毅勇敢、不屈不挠的爱国精神,为青少年的党性意识、理想信念与思想品质构筑坚实保障。从党的历史中汲取思想的力量、信仰的力量、道德的力量、实践的力量,打好青少年的思想基础。但当下党史教育的效果参差不齐,多数学校仅仅把党史教育看做是短时期的活动,学生没有形成系统的党史学习思维,对党史的学习只有短时效应,流于表面。

3 新时期加强党史教育融入中小学思政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3.1 提升理论素养,增强学生对红色精神的价值认同

3.1.1 做好学生基本素质教育

在学习中,将党史教育与专业课程教学相融合,在社会实践和课程教学中引领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基本认识,从红色基因中汲取砥砺奋进的力量,不断发扬求真务实、笃学践行、无私奉献的精神。

在学习专业内容时,教师应该不断挖掘学生的兴趣点,向学生传递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革命主义精神,树立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信念。赓续党的精神,原汁原味讲好党史,对于推进中小学生党史教育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通过加强学生对党史的学习,推进党史教育融入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做好学生的基本素质建设,为新时代培养综合型素质人才的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3.1.2 帮助学生传承党的精神

要想在新时代背景下帮助学生传承党的精神、传播红色文化,就必须为中小学生提供一个学习与探究的大氛围,将中国共产党所发扬的思想深入学生内心,使红色革命精神成为学生进步与发展的向前推动力。一方面,改变过去传统的党史教育模式,积极采用现代化、符合新时代中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方式,增强学习红色文化的趣味性,实现红色资源的有效宣传。同时,在宣传过程中应把学生熟知的地方革命史融入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的大背景下,向学生传播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建党精神。另一方面,利用学科融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积极开发党史的校本课程。在课堂教学中,以语文、历史、政治等学科的课程思想为主要载体,结合党史,根据各个学科的自身特色发展,指导中小学生学习党史,以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作为自身学习与发展的先进榜样,不断培养综合型素质人才。将中小学学科课程教学与党史教育相联系。将党史融入学科教学,加深学生对历史革命的研究兴趣,使学生理解党史,接过奋斗的接力棒向更高目标奋进。

3.2 打造精品活动,提升学生对红色精神的情感共鸣

3.2.1 以生为本,创新党史教育活动形式

党史教育不仅在课堂、教室内进行,还应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摒弃“重理论、轻实践”的错误想法。学习党史是每一个中小学生了解与认识中国共产党的主要途径之一,创新党史教育主题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进取心,对于提高中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一定作用。创新党史教育的方式方法,全方位、多渠道、多角度地用好用活红色资源,讲好党的故事、英雄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比如,在中小学教育课程中加入党史教育内容,在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中融入党史元素,开展“红色主题朗诵比赛”“红色影片觀赏”“红领巾广播站”等实践活动,通过贴近学生的视角讲述蕴藏于他们身上的伟大精神,向学生传输红色精神文化,丰富红色基因的时代内涵。

3.2.2 借助课堂,将党史元素融入课程中

在现代化教育制度下,不断将党史教育融于课堂教学中,鼓励中小学生不断学习党的知识,向中小学生全面宣传党史,教师应坚持用党的百年历程中的伟大成就来激发中小学生的情感共鸣和能力发展,坚持用党的优良传统来优化传统教学模式,用党史来启迪中小学生。充分将党史元素融入课堂中,发挥党史以史育人、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作用。例如,在讲授语文课程中的 “红军长征”“抗日战争”“五四运动”等相关主题时,将课程内容与党史教育紧密结合,教师在课堂中为学生们讲解红军长征的原因、历程与意义,抗日战争的经过与伟大成就,“五四”运动的精神与核心,结合党史将课程内容具体化、生动化、时代化,使学生对课程内容产生更加深刻的印象。用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成就激励学生自主思考与学习,不断感悟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成就和伟大精神,在日常生活与学习当中更好地发展自身能力,不断培养个人全方位的能力。

3.3 家校合力推动,筑牢学生对红色精神的信仰根基

3.3.1 党员家长树榜样

在学生的日常生活方面,家长还应扎实推进对学生的党史学习教育。对学生进行党史教育,宣扬中国共产党的伟大革命精神,不断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与思想高度,为新时代培养出更多新鲜血液。家长要从自身做起,在生活当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在日常生活当中以党史精神为指引,加大德育教育。结合自身的工作经历和身边的优秀党员事迹,鼓励孩子好好学习,刻苦锻炼;用亲身经历来讲述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来多方面的变化与发展,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党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在假期带领学生参观党史遗址,将党史教育融入生活中。在学习与生活中,家长可以将自身的党史教育经验分享给学生,对于自己参加的各种 “重温红色经典”“重游改革故地”等活动,以讲故事的方式叙述给学生,将自身的心得感悟传递给学生,使他们对党史有进一步的深刻了解。

3.3.2 培养小小宣讲员

学习党史、了解中国共产党的相关知识,已成为当前中小学思想教育发展的新方向。为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历史,将党史教育深入学生内心、引发共鸣,各学校可建立“党史小小宣讲员”队伍,学生以“亲身讲述”的方式向英雄模范人物学习,读懂中国共产党为民族解放而做出的不懈努力,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做到学以致用,释放“党史小小宣讲员”的正能量。小小宣讲员们通过站上讲台、走出校园讲解的体验方式,传承和弘扬革命文化,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厚植青少年家国情怀,将红色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坚定理想信念,坚定文化自信,矢志不渝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参考文献

[1]尹鑫,陈含笑,徐洁. 青少年党史教育的意义、困境与对策[J]. 教学与管理,2021(25):10-12.

[2]黎展毅,苏庆. “ 四个自信”与青少年思想教育[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9(18):43-45.

猜你喜欢

党史中国共产党红色
第一次学党史
红色是什么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党史上的今天
红色在哪里?
追忆红色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