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间故事在传统文化教育中的应用刍议

2022-05-31余润禾

教育界·A 2022年7期
关键词:民间故事传统文化教学策略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是历经几千年的社会变革和发展而形成的一种意识思想和知识系统。民间故事中蕴含着中国古圣先贤的智慧,對国家和个人的发展均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其中优秀的思想成分有着不可忽视的积极的借鉴作用[1]。小学传统文化教育教学目标应该以道德素养提高为目标,可适当引入民间故事。民间故事内容有积极正面的,也会有消极负面的。虽然消极负面的民间故事内容有助于思辨能力的发展,但是小学阶段的教学内容还是应该以宣传积极正面的内容为主。此外,小学阶段的教学活动要站好儿童立场,避免枯燥说教。

【关键词】民间故事;教学策略;传统文化

作者简介:余润禾(1987—),女,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金鸡湖学校。

不同地区的民间故事会有不同的内容,但不同地区的民间故事作为地域文化中长期发展的结晶,在传统文化的教育和传承中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小学阶段的传统文化教育,应该适当选择一些通俗易懂、耳熟能详的民间故事,为学生讲述不一样的世界,让学生能够通过多样化的民间故事学习更加深刻的传统文化,发展个人的文化素养。

一、民间故事在传统文化教育中的重要价值

民间故事作为民间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是需要社会各界重点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故事不仅包含虚拟的故事成分,还通过对生活中各个角落的写照呈现丰富的历史知识及民族情感。民间故事中蕴含的艺术魅力是无处不在的,它能通过多样化的故事内容带来广阔的想象空间,通过故事在群众中广为流传,给人带来鼓舞、带来激励、带来知识、带来希望。长久的历史发展,让民间故事逐渐成为广大人民群众自我教育、自我愉悦的重要手段,民间故事能够为人民群众带来妙趣横生的生活体验。

民间故事蕴含着中国古圣先贤的智慧,对国家和个人的发展均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小学教育阶段是学生个人思维和世界观、价值观发展的初始阶段,更是培养良好思维习惯、良好阅读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教师在小学阶段的教育中运用民间故事,对学生加以引导,有利于学生良好文化素养、道德修养的培养。

第一,民间故事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从古至今,各种各样的民间故事在社会中广为流传,它们贴近我们的生活。而不同时代的民间故事,都有着独特的时代特点和人文特征,有着当时最贴近人们生活的文化印记。比如《田螺姑娘》讲述了古代劳动人民农耕生活的繁忙,以及男女的典型分工。传统文化就是社会文明在不断演化中汇集而成的,正是因为有了过去劳动人民的生活,才有了我们中华传统文化。

第二,民间故事具有重要文学价值。在民间蕴藏着丰富的民间故事资源,一个弄堂、一块青石板、一条小河;或是一个台门等,里面都极可能包含一个动人的故事。民间故事来源于人们的真实生活,是人们根据当时的历史发展进程以及社会环境创造出来的。这些以生活题材为核心的民间故事,既包括的民间的幻想故事,也包括了在民间流传的笑话、语言、生活故事、童话等多种多样的形式,以独特的语言魅力吸引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目光,并且还有一些故事中充满曲折离奇的幻想,展现了人民群众内心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口头语言进行传播的民间故事,在口口相传的过程中不断地修改与提升,其中所采用的象征与夸张的形式更是展现出人民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做出了重要的超越。由此可以看出民间故事在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文学价值。在民间故事中,挖掘中国古代历史的优秀传统文化,也是体会社会发展过程中我们中华民族对真善美的追求。以《田螺姑娘》为例,对勤劳、善良和学会感恩的品格的追求是这个故事主要传递的价值观,也反映了从古至今我们中华民族价值观的变化历程。

二、小学传统文化教育中民间故事的应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时代的发展赋予了基础阶段的教育全新的方向,同时也为小学阶段的传统文化教学带来了新的目标及核心的内容。教学模式的改革将传统文化教育逐渐推进,我们应注意到民间文化在传统文化教学中的重要意义。有很多民间故事学生都耳熟能详,教师用这些民间故事开展传统文化的教学,能让学生在熟悉的感觉中实现对知识的理解,以及实现个人情感态度和精神世界的丰富。

同样需要注意的是,民间故事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内容,在实际教育教学环节中引入需要教师精心筛选,教师要能够收集到更多广为流传的民间故事,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有更多的收获。然而,现阶段,民间故事在发展过程中遭遇到的最为严重的阻碍就是其传承现状十分堪忧。因为民间故事以口口相传为主要文学形式,所以民间故事的传承存在内容不详实、故事种类缩减、缺少讲故事的人等问题。

虽然,当前民间故事在传统文化教育中屡见不鲜,但是普遍采用民间故事传播方式的传统文化教育的效率却并不高,而且没有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这是因为大部分教师在选择民间故事时都存在选择不当的问题,而且在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时也没能将文化内容讲解透彻,存在浮于表面、流于形式等问题,淡化了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也没能充分地发挥民间故事在传统文化教育中的影响力。而且,现代科技的发展带来了更形象生动的影视、游戏作品,这些作品吸引了很多青少年儿童。这导致很多学生对民间故事缺乏兴趣,民间故事的传承存在挑战,亟待我们更好地保护与传承。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而且具有非常丰富的文化表现形式。在我国当前的基础教育阶段,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人才的培养有着重要意义。然而,文化的传授并不只是简单、机械、程序化地呈现全文,不能只是单纯的灌输,要让学生在脑袋里沉淀文化素养,教师应该保持一种理性的态度看待传统文化,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2]。我们应该重新审视民间故事的价值和特点,用好这些教学资源。之所以选择传统文化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是因为传统文化对人的精神熏陶会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能够改变当前小学阶段德育教育的形式,为学生带来全新的学习和成长体验。民间故事主要是以日常生活为题材,以现实中的人物为主角的散文类民间口头文学,而一些教师运用民间故事时常脱离现实,没有发挥其对于现实的指导作用。

三、在传统文化教育中运用民间故事的教学策略

民间故事就像是当前在民间各个角落遗留的一颗又一颗璀璨的珍珠,如果我們能够通过有效的保护活动,进行民间故事的整理挖掘与收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也有重要的作用。同时,通过对民间故事的收集以及教学,可以让学生了解到丰富的民间文化,让学生感受到具有不同气息的人间烟火。

1.目标制订,重道德素养提高

从教育中的儿童立场出发,我们认为小学阶段的传统文化教育应该定位为提升儿童的素养的教育,而非知识化的取向的教育。对小学生而言,知识化取向的传统文化教育与他们的发展阶段并不匹配。所以在教学民间故事的时候,我们不能要求孩子记住这些民间故事的情节内容、主人公的名字,而应该以文化精神涵养儿童思想。因此,我们在传统文化教育中要侧重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要侧重传统文化对儿童生活的整体性影响。

比如,学生阅读与历史人物有关的民间故事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梳理人物的不同性格特点和品质,如勤奋上进的鲁班、公正清廉的包拯、机智博学的徐文长等。这些故事也许不是完全遵循历史真实,而是人们有意把很多美好的品质集中在人物身上,通过口口相传形成的,但都寄托了人们对这些人物的喜爱。

教师把良好美德投射在生动有趣的故事中,更能激发学生的体、认、感、悟。如《田螺姑娘》中的年轻人因为勤劳和田螺姑娘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三兄弟牵金牛》中的三兄弟因为齐心协力牵到了金牛,最终却因各怀心思失去了金牛。

2.内容选择,以积极内容为主

传统文化纷繁复杂,有精华也有糟粕。教师选择积极的传统文化内容,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选择消极的传统文化内容则有利于学生批判意识的培养。不过按照小学生的年龄特征还是以积极内容为主,消极内容为辅。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一般而言对理解能力较低的人应侧重正面教育,而对于理解能力较高的人可侧重正面和反面结合教育。

所以,教师选择民间故事要以积极内容为主,消极内容为辅,两相并举,传递中华传统文化真实而包容的精神。其实,我们的民间故事也有消极的一面,比如王母娘娘的蛮不讲理、万喜良筑造长城的苦难、封建思想对女性价值的否认等,但还是侧重表现真善美,突出人们朴素而美好的愿望。

以积极内容为主的民间故事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很多经典作品口耳相传至今,仍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和感染力。如讲解“热热闹闹过春节”一课的时候,教师以年兽的故事作为素材,让学生感受人们驱散年兽欢庆春节、期盼新年吉祥的美好氛围。教师设计小组活动,探究“过年”的原因,学生在理解驱赶年兽原因的同时,认识到年兽危害人间,是真善美的对立面。

3.课堂活动,站好儿童的立场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学生认知能力的提高,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授课方式显然已经满足不了现代学生的心理需求。教师应该站好儿童立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儿童立场上的传统文化教育,应该考虑从学生感兴趣的,以及从他们的真实生活经验出发。比如,在“美丽的中秋”这节班会课中,教师以学生熟悉的月亮姐姐和美丽的月亮图片作为导入,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地吸引住了,随后又播放“嫦娥奔月”的视频,让学生了解更加形象生动的知识。在讲解“龟兔赛跑”一课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兔子和乌龟,戴上相应的头饰在课堂上进行表演,感受两者之间心理变化的差异,体验民间故事的乐趣,自然而然地将勤奋的品德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一个民族的凝聚力来源于对文化的认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了中华民族的道德文明。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瑰宝,亟待我们去挖掘整理和传承。把我们的民间故事挖掘出来,保护起来,传承下去,让课堂充满“童言童语”,让传统文化扎根于学生心田,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

4.讲述故事,了解故事的特点

作为民间文化中文学发展的重要分支,民间故事有着非常独特的文本特点,有些故事甚至已经流传了上千年,教师在讲述的过程中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其中不同的生活观、爱情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等。而且有很多民间故事都与劳动有关,教师通过讲述,可以让学生对劳动人民产生更深刻的认识。在应用民间故事进行传统文化教学时,教师面对的是天真又烂漫的学生,他们在长期的语文学习中已经有了一定的语言基础,听到民间故事当中趣味盎然、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学生更能深刻地领悟其中的人物形象。教师也可引导学生复述民间故事,民间故事复述的过程对学生个人语言表达能力也有重要的帮助。从文化传承的角度来讲,教师如果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能够站在讲述者的位置上对传统文化在民间故事中的体现进行学习与传承,就更能让学生理清故事的主线和主要的发展情节,学生在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故事的复述时,也能激发内在的阅读欲望和创造欲望。

例如,《牛郎织女》是学生耳熟能详的故事,教师在教学之前,学生就了解了这个故事,在课文的结尾部分,教师完全可以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对该故事的后续进行创造性地讲述,只要学生能够保证原来的故事情节的框架不变,而且沿用民间故事中生动朴素的语言,同样可以让故事表现出不同的精彩。这个民间故事的学习首先需要学生通读之后了解其中的人物关系,并且对故事的梗概进行简要的概括。接下来的任务就是让学生够通过文中质朴的语言了解其中角色对美好生活的强烈追求与向往。教师可以给学生设计一种情景的对话,让学生通过朗读以及对故事的复述和创造性的概括来领会文中老百姓的幸福观。

民间故事这种特殊的体裁在传统文化传承教学中的广泛运用,对学生个人的发展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影响。“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借助民间故事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我们持之以恒,更需要我们更新教育理念。希望每一位教师都能够把握民间故事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应用的有效方法,选择更适合学生学习并符合学生个人兴趣爱好及语言积累特点的民间故事,带领学生品读故事当中的人生百态,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形成有利于学生发展的传统文化教育,才能让民间故事作为传承中华文化的载体,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赖学显.体验教学与新课程改革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2005(04).82-84.

[2] 张超梅.民间故事在对外汉语教材中的应用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6.

猜你喜欢

民间故事传统文化教学策略
友谊使者讲述的民间故事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让民间故事成为培养幼儿文学想象力的沃土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十只金鸡(彝族民间故事)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