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龙舟竞渡小史

2022-05-31陈仲丹

同舟共进 2022年5期
关键词:龙舟竞渡龙舟赛鼓声

陈仲丹

龙舟竞渡又叫赛龙舟,是一项深为我国南方人民喜爱的民间体育活动,也是端午节的重要活动之一。龙舟是把船建造成龙形,画上龙纹。这是传统龙神崇拜的产物,目的是祈求龙神保护。而端午节的起源与纪念古代诗人屈原有关,据说他就是在这一天自沉于湖北汨罗江的。相传在屈原投江后,当地渔民划着船赶来救他,这种划船活动便一直延续了下来,逐渐成为习俗。

南北朝时期,龙舟竞渡活动只在湖北、河南一带流行,以后广为传播,渐成风俗,每年端午节都要举行一次。人们还在汨罗江北岸的玉笋山上修建了招屈亭,作为赛龙舟的终点。东晋葛洪的《抱朴子》载:“屈原没汨罗之日,人并命舟楫以迎之。”这是“端午竞渡是为纪念屈原”最早的记载。

然而,实际上在屈原生活的年代之前,民间就已有赛龙舟的习俗。早在春秋时期,吴、越(今江南一带)两国的水网地区就出现了龙舟竞渡的娱乐活动。只是在传到楚国旧地时,被附会上了纪念屈原的传说,为大家所接受。这反映了古代体育运动中所包含的教育内容——寓教于乐,在热闹的体育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学习古代英雄人物,以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龙舟竞渡到唐代已成为有正式规则的竞技运动。先在起点处拉长绳使参赛的各条船保持平齐,然后用鼓声发令。擂鼓三响,红旗挥动,竞渡船开始划动竞驶。“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水面来。”比赛时,岸上站满观众,锣鼓喧天。龙舟上众人齐心合力,劈波斩浪,舟行如飞。每条船上都有一面鼓,敲鼓者以鼓声协调划船的动作。“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到冲刺阶段,划船速度越快,鼓声越急,岸上的鼓劲呐喊声也随之越响。终点处有一艘小船,船上有人拿一根标杆,标杆上挂的是绸缎锦彩和银碗,这是为获胜者准备的奖品。冲过终点后,获胜船会把锦彩、银碗这些奖品挂在船头,绕着河道划行一圈,接受两岸观众祝贺。现在体育竞赛中所用的锦标、夺标这些词汇便由此而来。

当时,龙舟竞渡不仅在南方各地流行,就是在地处北方关中的京城长安也很风行,唐皇室贵族也很喜爱这项来自民间的竞技活动。

让人料想不到的是,在宋代初年,龙舟竞渡竟一时被禁。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几次下令禁止江南民间的竞渡活动。原因是他在统一全国对南方用兵时曾遭到抵抗,水军的抵抗尤为激烈。而这些水军士兵大多不是正规军人,有不少是由参加竞渡的乡间水手组成的。比如南唐就曾征召各地竞渡的优胜者入伍,组成了一支名为“凌波军”的水军。尽管这种临时征调的水军没能挡得住南下的宋军,但也沉重地打击了对手。

赵匡胤在江南局势未稳时,禁止民间开展竞渡活动。不过这种情况没有延续多久,等到全国统一、社会安定后,朝廷就同意恢复竞渡了,而且还在京城中举行,皇帝亲临现场观看。

北宋的都城在汴梁(今开封),这里不是水网地区,皇帝就下令修建名为“金明池”的人工湖,在池里举行龙舟赛。现存世的一幅画作《金明池争标图》就描绘了当年的盛况。这幅图以水殿为中心,在水殿前的大龙船周围有十只小龙舟。大龙船雕梁画栋,金碧辉煌,庞大笨重,不便于参加竞渡,就由小龙舟在进行了队列表演后,聚集在一起参加夺标竞赛。可见,宋代的竞渡是在朝廷的鼓励和支持下进行的。北宋灭亡后,仍有旧臣记起当年金明池的喧腾:“却忆金明三月天,春风引出大龙船。二十余年成一梦,梦中犹记水秋千。”

明清时代,竞渡是当时民众痴迷的热点活动。“自四月造船,便津津有味,五月划船后,或胜或负,谈至八九月间,沾沾犹未厌也”,形成了每年一度的船迷风潮。船迷们关心自己家乡船队的胜负,一条船获胜会给全村人带来欢乐。“凡船赛,胜则以梢为头,倒转划之”,船上人敲锣打鼓,邻里乡亲奔走相告,第二天还要“结彩于门”,演戏祝贺。

明代温州文人侯一麐写过两首《竞渡曲》,描述龙舟竞渡的场景。其一是:“青烟横拂五云旗,一片洪波倒翠微。顷刻鼓声何处尽,天边遥见六龙飞。”其二是:“新水浮云不见天,画船处处匝龙舟。谁家少妇轻回首,忘却临流落翠钿。”这两首诗把龙舟竞渡过程的各种意境都勾勒了出来,让人心驰神往。

温州地区的永嘉有“两湖竞渡”之俗。明末清初文人张子容对此也有精彩描述:“端阳节前一日至五日,金鼓合作,辐辏湖心,彩旌画楫,炫耀而缤纷者,龙舟也。舟上衣服器杖,红黄苍碧,无相凌杂,各肖其龙之色也。楫动飞舟,争先取胜,夺采波心。龙舟竞也。环岸如堵,万声嘈嘈,震骇千里,观者踊跃而欢呼也。”一幅绚烂、生动的龙舟竞技风俗图跃然纸上。

后来,龙舟竞渡的特点发生了一些变化,有从竞赛向表演演变的趋势。清代人记载当时江南一带的龙舟赛已有不少水嬉表演的内容,比如在南京,每年端午节,龙舟都要集中在城南夫子庙前的泮池中。船上饰有彩亭,外表五彩缤纷。每条船上要选相貌姣好的孩子扮演戏剧人物坐在船头,水手们在船上做各种表演。当龙舟沿着秦淮河驶过时,沿河观看的人向船上扔银角、铜钱。

在杭州也有类似的做法,《杭俗遗风》中载:“西湖有龙舟四、五只,其船长约四、五丈,头尾均高,彩画如龙形。中舱上下两层,首有龙头太子及秋千架,均以小孩装扮。太子立而不动,秋千上下推移。旁列十八般武艺,各式旗帜,内列各枪,中央高低五色彩旗,尾有蜈蚣旗。中舱下层敲打锣鼓,旁坐水手划船。”这种带秋千架的龙舟在竹枝词中被描写为:“龙舟竞渡闹端阳,五色旌旗水上扬。争看秋千天外落,艄婆笑学女儿装。”

而在浙江余杭县蒋村举行的龙舟赛也是如此。每年端午节,附近各乡的龙舟汇集到蒋村的深潭口“竞渡”。它们比的不是速度,而是比锣鼓声,要求激昂而不凌乱;比划桨动作,要求整齐有力;比踩船艄姿势,要求龙头高高翘起。当船头高翘时,被激起的浪花会从雕空的龙嘴中喷吐出来,煞是壮观。清乾隆皇帝每年端午节都要写一首《竞渡》诗,他在诗中也提出要减少竞渡的竞赛意识,如“龙舟竞渡原无竞,宴赏中仍教意存”,主张增加这一活动的赏玩和教育意义。

(作者系南京大学世界历史系教授)

猜你喜欢

龙舟竞渡龙舟赛鼓声
鼓声越千年
龙舟赛
苗鼓声声
挥桨逐浪观音湖 龙舟竞渡展雄风
端午节观龙舟赛
一面鼓
湖南汨罗江龙舟竞渡的发展研究
肚子里的鼓声
01 澳大利亚举行中国新年龙舟赛最后之战
对潮汕传统龙舟竞渡运动发展的审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