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南省农村青年信仰教育的策略研究

2022-05-31许昌斌

现代青年·精英版 2022年4期
关键词:信仰教育策略

许昌斌

摘要:

农村青年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作为社会结构维系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对始终坚定社会主义的信仰,助力乡村变革起着关键的作用。作者对2144名农村青年的信仰及信仰内容和程度、爱国主义情感的程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信仰或者认同的程度、对乡村振兴的态度(程度)等开展专项调研,发现农村青年信仰存在主流信仰意识容易被网络化稀释;部分青年也出现了信仰的世俗化、功利化以及精神文化需求空虚;信仰教育不到位,家庭、学校和社会的脱节等问题。作者提出要创新强化信仰的方式;面对来自市场经济高度发达背景下的各种诱惑,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要加强相关政策的宣传,为青年返乡创业提供资金等支持,从而提高其返乡创业以及学习专业技能的积极性,让信仰真正践行于实践等举措。

关键词:农村青年、信仰教育、策略

基金项目:2020年海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青年骨干队伍建设项目阶段性成果;2021年共青团海南省委青年思想引领专委会课题组研究成果。

引言

信仰属于意识层面的范畴。与一般意义的精神存在不同,它是人们获得慰藉,渴望成长的自我状态。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肩负着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正如習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广大青年要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胸怀理想、志存高远,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并为之终生奋斗。”因此,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要始终坚定社会主义的信仰。而当前,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农村青年作为社会结构维系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其在进一步助力乡村变革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成为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力量。因此,研究农村青年的信仰问题,对于认识和总结相关经验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与借鉴意义。

本次调研地点覆盖海南省全域农村。海南是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具有实施全面深化改革和试验最高水平开放政策的独特优势。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分步骤、分阶段建立自由贸易港政策和制度体系,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改革开放重大举措,是党中央着眼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深入研究、统筹考虑、科学谋划做出的战略决策。而海南60%以上的人口是农民,80%的土地在农村。因此,海南自贸港的设立相当于推动了农村实现现代化建设的步伐。也就是说,海南要加快自贸港的建设,就必须高度重视的对农村的发展。可见,海南自贸港建设的政策优势对于提高全域范围内农村的发展与进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近年来,随着国家资源的大量下乡,农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吸引着青年人不断返乡创业。因此,此次调研为深入分析和认识海南农村青年的思想状况与现实状况提供了现实依据,也能够进一步研究青年人在乡村振兴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具体机制。

一、海南农村青年信仰的现状分析

本次调研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展开,共发2144份问卷,收回2144份问卷,有效问卷为2144份。问卷的内容包括五个部分:基本情况、信仰及信仰内容和程度、爱国主义情感的程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信仰或者认同的程度、对乡村振兴的态度(程度)。通过分析调研数据,此次涉及对象以14岁-35岁的农村青年为主,男性占51.35%,女性占48.65%,其中本科以上学历占了60.88%,并以中共党员和共青团员为主。从收入情况来看,整体占总数73.23%的人认为自己收入一般甚至紧张。具体的信仰现状表现为以下几个特征:

(一)海南农村青年有较强的信仰感,信仰主流积极健康,能够以海南自贸港建设为己任,积极提升思想觉悟和文化水平,深化信仰意识的不断觉醒。

习近平总书记说:“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理想信念就是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或者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信仰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信仰的滑坡也是最危险的滑坡。百年中国共产党信仰的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英勇奋斗,开拓向前。同样,乡村振兴战略能否实现,关键取决于农村青年是否有正确的信仰,对未来是否有理性的认识和清晰的目标。根据我们对海南省全域农村青年信仰基本情况的数据分析得出,67.68%的青年有社会主义的理想,这表明大部分农村青年都能够树立正确的信仰观,并以身作则,积极投身和践行社会主义实践。同时,他们信仰的深度和广度都有不同层次的提高。主要原因是:一方面,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他们接受了完整的文化教育熏陶。比如数据显示占47.53%的为本科生,还有1.35%的是研究生。可见,其文化程度普遍较高,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和建设自贸港的意义理解得更为深刻,具有长远的发展目标,所以,能够始终坚持社会主义的信仰。另一方面,乡村振兴政策的落地,三农问题的优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海南自贸港建设的规划,都给农村青年开拓了更广阔的生存空间,一定程度上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潜在地强化了当代农村青年在思想和行动上的与时俱进。比如,数据显示,青年们通过各种渠道和手段来加强学习和思想提升,43.33%的人通过网络媒体的形式了解新政策,有超过半数比例的人参加各类教育培训和普法培训,47.15%的人进行专业技能深造等。这其中,针对党建理论知识和自贸港相关理论政策的教育培训分别占比达到46.55%和40.3%。而且他们对海南自贸港的政策都有一定的前期了解,并有强烈的意愿为自贸港建设贡献力量,这些都说明了农村青年信仰意识的日渐觉醒和提高。

(二)海南农村青年有强烈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能够始终以情感和奉献为依托,坚定理想信念,筑牢信仰根基。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农业作为中国第一产业,始终是国民经济不可动摇的基础。当今社会,如何盘活和治理好農村这个“小家”,保全国家这个“大家”,是摆在14亿多中国人面前的最大实际问题。农村税费改革以来,国家对农村逐渐由汲取型功能转向了服务型功能。尤其在当前资源大量下乡的背景下,如何有效动员建设村庄的积极力量,整合各种社会资源,成为当前推动乡村振兴的关键一环。动员积极有为青年参与乡村治理,最根本的就是要从思想上使其认识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意义,核心就是坚定理想信仰。一方面,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社会生产力得到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与质量也大大提高。作为在改革开放时代成长起来的青年,他们看到了农村实实在在的变化与发展,也享受到了农村的红利。因此,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指导下的发展政策与方针具有高度的认同感,尤其在脱贫攻坚取得胜利的基础上,国家对乡村振兴的大力支持,政策的落地与实践,都大大地推动了“三农”的发展。根据数据显示,有59.42%的人认为,我们有能力也有实力实现共同富裕。此外,村庄行政化的面向越来越强,也进一步加强了对村庄治理的影响。国家大量资源在下乡的同时强化了治理和监督的功能。这就使得,村庄实质上已被纳入行政的管理体制,成为真正的行政体制末梢。所以,国家的意志就通过资源或者各种服务的形式无形之中灌输于乡村治理的过程中,并与村庄本身的自主性相结合,巩固了社会主义信仰在农村的发展。另一方面,这种信仰内化的爱国主义情感也在潜移默化中落地生根,它是激励农村青年自强不息、不懈奋斗的精神支撑。调查显示,77.29% 的农村青年表示看到五星红旗升起时会特别激动,73.37%的人发现他人有辱骂中国、毁坏国旗等不尊重祖国的行为时,有主动制止的意愿。72.29% 的农村青年表示愿意加入中国共产党,大部分农村青年认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对自己有很强的吸引力,对乡村振兴的伟大战略有巨大期待。由此可见,大部分农村青年始终拥护党的领导,有家国情怀,愿付出懂奉献,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有十足的信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旋律、正能量的坚定支持者。

(三)海南农村青年有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导向,以自贸港建设为参照,以时代新人培育为要求,不断融合信仰与价值的有机统一。

海南农村青年认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信仰的正向效应。大部分人都比较清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占比为52.57%。而且有55.41%的农村青年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自身时代新人的培养有重要意义,这也集中说明了社会主义价值观在海南自贸港建设的影响下更加凸显了积极正面的效用。从国家层面上看,数据分析了海南农村青年在当代中国情境下应该选择什么样的爱国情操问题,大部分人选择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只有23.23%的人选择了个人主义。同时,在为了集体利益而放弃个人利益的意愿选择时,基本上大家都表达了集体主义是优于个人主义的。从社会和个人层面上看,围绕海南农村青年的吃苦耐劳精神、创新创业精神,消费观,处理人际关系等问题展开,农村青年都给予了正面回应。以上可以充分说明,海南农村青年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是内化于心和外化于行的。基于海南自贸港建设的要求,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海南全域进行乡村振兴的战略是与自贸港建设同频共振的,农村青年在核心价值观的指引下,在基本教育和价值观教育的双向并轨中,一定会为海南农村青年的信仰教育增光添彩。同时,两者融会贯通,不断推进海南乡村建设向更高更远更深层次发展。

(四)海南农村青年有责任担当,务实有为,能够基于自身信仰,积极投身返乡创业,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从问卷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农村青年对于返乡就业有着较为强烈的愿望,并且一般也具备相应的农业发展技术。而他们为什么愿意返乡?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主观能动性基于现实情况的选择。农村青年有着社会主义的信仰,他们对于返乡创业具有积极的主动性。一方面,能够了解相应的政策红利,抓住发展机遇,积极投身于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中。另一方面,本身作为中共党员或者共青团员,有着政治性与先进性。党员是身份的象征,它能够自身形成连带效应,对村庄治理起到积极作用,实现自上而下的制度供给与自下而上的组织载体的对接。当前,乡村治理存在着诸多复杂问题,党建成为解决各种矛盾,动员群众自治的主要抓手。党员能够在乡村治理共同体中实现政治的逻辑转向本土化逻辑。因此,秉持社会主义信仰对于青年返乡创业具有重要的思想指导意义。

二、海南农村青年信仰存在的问题

(一)在网络信息海量化时代,农村青年主流信仰意识容易被网络化稀释。农村青年的大部分生活都在借助互联网互通传达,而网络充斥着形形色色的意识形态“高地”,农村青年很容易被功利化、实用主义等牵引和毒害。通过分析调查问卷,我们发现,有一半的农村青年在依靠网络进行信仰的认识与强化。网络中存在着各种负面的言论,造成了青年人对社会主义的不恰当认识。比如,在调查问卷中普遍存在羡慕贫困户受援机制的现象,这是一种资本性的面向,而且有人认为自己的贫困是由缺乏资金所导致的。因此,要避免途径单一化的趋势,创新发展多元化个人信仰教育的方式。

(二)部分青年也出现了信仰的世俗化、功利化以及精神文化需求空虚的问题。一些自媒体通过小视频等方式大肆宣传追求物质生活享受的错误言论,使得有人甚至为了追求物质利益而不惜损害他人、集体和国家的利益。在价值体验方面,出现了严重的感官化倾向,忽视了精神世界的真正需求,造成了社会主义信仰的淡化。在调查问卷中还存在个人梦想与社会主义信仰不符的现象。比如,信仰社会主义的青年占了67.68%,而怀有个人梦想比例达93.8%,两者相差将近30%。并且在信仰程度上,农村青年也存在意志不坚定的现象。问卷显示绝大多数人对当下生活的信心是一般的,是一种偏消极的状态。

(三)农村青年信仰教育不到位,突出表现为家庭、学校和社会的脱节。从调查问卷可以反映农村青年的信仰缺位问题,比如,家庭教育中的家训问题,竟然有32.42%的青年没有听过,13.62%的青年表示记忆模糊。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元,是道德培养的基点。作为社会公德建设的关键一环,家庭的作用不可小觑。同时,社会教育同样出现错位问题,当问到农村青年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的原则时,有43.89%的青年选择了互利互惠原则,而选择利于社会原则的不到30%,可以说,我们的社会教育出现了严重的不良导向问题,应该引起大家的共鸣和反思。

最后,在共同富裕追求中,农村青年的主流观念仍然是城市化模式,其对社会主义建设的信仰未能实化。在问卷中,受访者愿意留在乡村创业的比例有三分之一;与此同时,农村青年群体普遍都不熟悉农业相关技术知识,十分熟悉的人群只有四分之一左右。如何在乡村青年群体普遍“去农业化”知识背景下推进共同富裕应该是需要认真思索的迫切问题。

三、加强海南农村青年信仰教育的举措

(一)要创新强化信仰的方式。比如,在实践层面,积极从乡村发展的增收增益中进行社会主义信仰的教育。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要加强意识形态的教育必须从实践出发。当前,国家政策与资金高度倾斜于农村,这就为农村致富提供了制度和经济的保障,使得农村的发展在相对较短时间内见效,从而实现发展成果惠及全体村民。因此,可以通过具体的实践效益让农村青年深切感受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从而更加坚定对社会主义的信仰。比如,有学者提到:“要重视他们要求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的强烈愿望,支持、鼓励和引导他们通过多种有效渠道增加收入,为农村青年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准确的市场信息和充分的资金扶助。”当然,还要通过积极少数感染大多数的中间群众,从而形成高度的思想一致性。在农村,党员作为精英群体本身有责任与义务影响周围群众积极投身于乡村治理中。而村干部作为重要的群体,直接影响到农村青年的认识与选择,理应起到带头作用。因此,要不断强化党员村干部的觉悟,提高他们的素质,树立正能量的形象,使其深刻认识到村干部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服务农民,为人民谋利益是村干部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以此为农村青年提供榜样的力量,从而团结更多的农村青年为乡村振兴贡献智慧与力量。此外,也要加强对农村青年信仰理论方面的教育。比如,通过创新理论宣传的内容与方式调动大部分人参与其中的积极性。在内容上,不仅要对农村青年进行相关专业技术的宣传,也要不断提升他们的科学文化水平,充实农村青年社会主义教育信仰的内容,帮助农村青年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引导他们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惠及农村的相关政策,使广大农村青年进一步加强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克服某些腐朽的错误思想,深刻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所在,不断坚定社会主义的信仰。

(二)面对来自市场经济高度发达背景下的各种诱惑,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海南作为开放的前沿,在受益于各种政策便利的前提下,应该充分认识到其负面的影响,比如市场高度開放下产生的不正当盈利渠道等问题。而农村青年是当前发展乡村经济的主力军,基于海南当前整体的发展水平还有待提高,所以必须加强农村青年群体的信仰教育。只有正面积极引导与反向教育相结合才能守住农村发展的重要“红线”,即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的重要性。也就是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思想,不仅进村,而且进户。同时,让农村青年参与到乡村治理的方方面面,使其有获得感与成就感,从而抵御各种错误思想的影响。

(三)要加强相关政策的宣传,为青年返乡创业提供资金等支持,从而提高其返乡创业以及学习专业技能的积极性,让信仰真正践行于实践。农村青年虽然对共同富裕普遍持有很强的信心,但愿意返乡创业的人还是较少,而且青年对于农业专业技术的掌握也较父辈匮乏。乡村空心化是当前乡村普遍存在的问题,大部分青年以留在城市发展为主要追求,而乡村留给青年人的大多也只是某种乡愁。因此,要动员青年群体返乡创业就应该让其感受到获利与成长的预期。在海南,为了进一步盘活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农村宅基地实施可以转让给个体经营户的政策,这就为返乡青年创业提供了政策便利与支持。因此,要对相关政策进行宣传和解释,使广大青年充分了解和认识到乡村振兴政策下的各种致富途径,从而提高其服务农村建设的意愿。

猜你喜欢

信仰教育策略
基于“选—练—评”一体化的二轮复习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增强“马克思主义原理课”信仰教育的思考
思想政治课中加强大学生信仰教育的路径探究
加强新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意识研究
信仰教育在哲学教育中的地位、作用与实现途径
网络时代大学生信仰教育问题探析
鲁南地区青年大学生信仰现状及信仰教育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