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惠民 幸福“加码”

2022-05-31陈贤凤

四川党的建设 2022年10期
关键词:院坝加码泸州市

陈贤凤

“因为阅读,我爱上了配音;因为阅读,我更加自信……”4月22日,广元市朝天区朝闻社区书店内,“声扬青春·礼赞百年”配音大赛的参赛选手声情并茂地表演着短视频配音;4月23日,在遂宁市图书馆古籍修复体验区,四川省古籍保护中心的专家们演绎着古籍修复技艺,吸引不少读者驻足;5月9日,巴中市通江县红军广场,一场精彩纷呈的文化惠民演出让夜色下的红军城热闹非凡。

近年来,四川省推出一项项文化惠民工程,让一朵朵鲜艳夺目的文明之花竞相绽放,老百姓在参与文化活动、享受文化服务中提升幸福指数,为幸福生活“加码”。

书香氤氲润人心

5月11日,走进泸州市龙马潭区万富金街“这有光”24小时城市书房,管理员正在将刚送到的新书分类、上架,群众或坐在阅览室翻看书籍,或漫步长廊,在书香中乐享惬意时光。

“自1月28日开馆以来,‘这有光’24小时城市书房共组织开展阅读活动38场,服务读者2.7万余人。”泸州市图书馆宣传教育和活动策划科负责人、少儿服务科科长张翠介绍,“这有光”24小时城市书房是泸州市建成投用的第20个城市书房,与传统图书馆和实体书店相比,既保留了公益属性,又扩大了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是推动全民阅读的有效载体,也是传承和宣传泸州文化的又一重要窗口和阵地。

“书籍陈列墙设计新颖、别致,这是我体验过的最漂亮的城市书房。”就读于泸州职业技术学院的路薇说。藏书丰富、环境清幽的“这有光”24小时城市書房是一处理想的阅读空间,每逢周末,很多市民都喜欢到这里阅读打卡。

在泸州,城市书房已经成为市民阅读的新空间。近年来,泸州市通过探索“书房+社区”“书房+公园”“书房+酒店”“书房+机场”等模式,着力打造群众身边不打烊的城市书房,构建小而美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张翠说:“泸州市现已建成24小时城市书房20个,从城市到镇街再到社区,市民在家门口就可享受‘精神盛宴’,高品质的阅读体验悄然提升着市民的文化生活品质。”

城市有书房,乡村亦有书屋。随着全民阅读服务网越织越密,一座座农家书屋在泸州乡村遍地开花。在泸州市江阳区蓝田街道石岭村农家书屋,不大的书屋里桌子、凳子、书架等一应俱全,一排排涵盖政经、少儿、农业等类别的书籍摆放得整齐有序。

“过去农闲没地方去,我们只能看电视、打牌。自从村里有了农家书屋,我们每天可以到这里挑选感兴趣的书籍‘充电’,生活面貌大变样。”说起农家书屋对农村文化环境的改善,村民们纷纷竖起了大拇指。

“石岭村农家书屋是泸州首个智能化、自助化农家书屋,在这里,农村群众能够‘随时想看随时借、随时想购随时买、此网点借彼网点还’,享受与城市居民无差别的公共文化服务。”石岭村农家书屋管理员赵孟霞介绍,为大力推进农家书屋这项惠民工程,2016年,石岭村与新华文轩泸州公司签订合作协议,投入16万元建成四川省首个智能化“读读书吧”,购置设备自助借还系统、自助借还机、桌椅设备等,完善现代书屋的运行服务模式,全面实现个人身份证通借通还、数据查询、网上图书浏览及书屋智能化管理。

随着各类阅读阵地高质量、高标准建设和阅读活动广泛开展,如今,“爱读书、好读书、善读书”的泸州人随处可见。书香,俨然已成为酒香之外的另一种城市味道。

泸州24小时城市书房和农家书屋建设是我省全面增强公共文化服务的鲜活写照。截至目前,四川省已建成公共图书馆207个、文化馆206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4089个、村(社区)综合文化室3.38万个,新型公共文化空间698个,省、市、县、乡、村五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正不断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

文化大餐惠民生

1月28日,在成都市成华区二仙桥街道文化活动中心,第五届天府院坝群众春晚活动成功举行,让市民享受了一道精彩绝伦的文化大餐。活动中,无论是热情洋溢的《天府成都》歌舞表演,还是意境十足的《锦城》琵琶弹唱、旗袍秀,都赢得现场观众的阵阵喝彩。

“现在的日子可真好,文化活动一场接一场,我们在家门口就能看到精彩纷呈的演出,还能参与演出当‘明星’。”说起现在的生活,二仙桥街道东华社区居民王先生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天府院坝群众春晚是以政府搭台、专业引领、企业助力、群众唱戏为模式的独特文化品牌,本着让群众‘自编、自演’的初衷,‘谁去演’由群众自己选,‘演什么’让群众自己想,动作编排和节目衔接优化交给专业团队完成,旨在打造百姓舞台,提升群众文化艺术,让群众共享文化盛宴。”院坝文化执行总监袁旦介绍,2017年首届天府院坝群众春晚启动,目前已成功举办5届,3000余支群众文化队伍参与,观看人数突破100万人次。

现在,天府院坝群众春晚已经成为充满四川地域特色的文化名片和基层民心文化工程,四川院坝文化也成了四川天府文化“持续输出”的窗口。

近日,凉山州会理县彰冠镇富乐村的文化坝子上,电影放映员手脚麻利地架起放映机,为村民播放起公益电影。看着电影,村民时而欢声笑语,时而互相交流。

“现在电视节目虽然精彩,但大家聚在一起看露天电影更有意思,还能增进邻里间的感情。”富乐村村民张大爷开心地说。

惠民电影放映是四川省推出的一项文化下乡惠民活动。村里点播、政府买单,老百姓享受视觉大餐,这样既能丰富辖区居民精神文化生活,又能增进邻里之间的了解,让居民共同感受精神文明建设成果。

“文化大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群众文化繁荣发展,需要更贴近群众生活、更接地气的表演、更加实际的参与。”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四川省围绕广大群众的文化需求,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推动文化活动向基层延伸,让文化发展成果惠及广大群众,打造了四川省乡村艺术节、少数民族艺术节、巴蜀合唱节、乡村“春晚”等品牌活动,在全省推动开展了“百舟竞渡迎端午”“千龙千狮闹新春”“万人赏月诵中秋”等传统节日文化活动,让群众享受到的公共文化服务更加丰富、更合口味。

如今,在天府大地,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文化惠民活动已成为一道道风景线,群众生活更加绚丽多彩。(责编/范吴瑕)

【记者手记】

“腹有诗书气自华”,人是如此,城市亦然。记者在采访中深深体会到:百姓生活品质高不高,与这个城市里的公共文化设施与公共文化服务息息相关。文化惠民工程,是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是党和政府“执政为民”理念在文化上的具体反映。这些年,四川以文兴城强自信、文化惠民沁人心,让文化之花在天府大地绚丽绽放,让“诗”和“远方”融为一体,绽放出四川独特的多彩人文之韵。

猜你喜欢

院坝加码泸州市
泸州市人民医院
泸州市人民医院
平台加码,一波轻喜剧“来袭”
泸州市人民医院
泸州市人民医院
“专业照护”为失能人员幸福生活“加码”
川北院坝
新时代如何创新群众工作方法
玫琳凯 加码中国市场
卜算子·院坝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