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游戏案例:自制跷跷板
2022-05-31李卫清李妹
李卫清 李妹
“安吉游戏”是一场以“让游戏点亮儿童的生命”为信念的游戏革命。围绕“安吉游戏”精神,我园将户外场地进行了改造,长满青草的小山坡成了幼儿快乐的游戏场。最近一段时间,班上几名幼儿特别喜欢在山坡下用轮胎和木板自制成跷跷板,进行各种游戏和探索。
一、跷跷板怎么能放平
在上一次的跷跷板游戏中,幼儿发现跷跷板总是不能保持平衡。这一次,他们决定尝试用不同的方法站在跷跷板上,探索保持跷跷板平衡的方法。游戏开始了,子萱和梓彤站在木板上,横着向两边移动。子萱移动得快,梓彤则弯着身子小心翼翼地慢慢挪,木板虽轻微地晃动,但基本保持平衡。子萱很快到达木板边缘,下边站着观察的莫棋着急地对梓彤喊道:“快点!”梓彤赶紧挪了挪,终于也到达了边缘,两人一上一下地玩起来。莫棋后退一步仔细观察,突然大喊:“停!”莫棋走上前扶住木板,木板出现了平衡静止。但此时子萱突然跳下去,木板瞬间失去平衡。梓彤提议道:“咱们换种方法试试吧。”这一次他们从支点开始背对背向两边走,很快,两人都到达了边缘,木板基本保持平衡。一旁的莫棋用一只脚踩着试了试,然后索性站到了木板中间,她分开腿使劲压住,木板晃动的幅度越来越小,逐渐趋于平衡。这时莫棋跳了下去,边上的梓彤也跟着跳了下去,木板又一次失去了平衡,子萱生气地看向梓彤。
经过多次尝试,幼儿发现在木板中间站人是个好办法,有助于跷跷板保持平衡。根据几次尝试的实际情况,他们调整了位置,梓彤站到中间,子萱和莫棋从中心横着向两边移动,平稳到达边缘后,一上一下地玩了起来。结束时,梓彤朝后跳了下去,子萱和莫棋又小心翼翼地往中间挪动。过程中木板仍能保持平衡,探索成功,他们开心极了。
二、可以安个座位吗
探索成功后,幼儿又有了新的想法。子萱提议:“咱们可以在木板上安个轮胎当座位呀。”于是,他们一起搬来轮胎,并将轮胎固定在木板的两端,做成了新式跷跷板。幼儿们都迫不及待地想坐进去,新加入的梓菡跨坐在木板上将重心向下压,子萱和梓彤迅速将自己放在地面的腿缩进轮胎,莫棋也赶快骑坐在木板中间,四人一起开心地玩起来……
一段时间后,跷跷板上只剩下了梓菡一人,她半蹲在轮胎里努力保持着与另一端的平衡。“你是在称重么?”张扬走过来问,然后坐在梓菡对面的轮胎里,一下就把梓菡翘了起来。梓菡双手扶着轮胎半蹲着上下抖动身体,但还是没能把跷跷板压下去。这时张扬站起来又蹲下,梓菡也学着他的样子,两人开心地哈哈大笑起来,但跷跷板仍未有任何改变……
不一会儿,梓彤和莫棋回来了,梓彤发现跷跷板“坏”掉了,急忙开始修理。她用力把掉到地上的轮胎放到木板上,使劲把木板拉到中心位置保持平衡。轮胎跷跷板修好了,两人迈腿想坐进去,但由于没人帮忙扶着,一起摔倒在地上。教师看到赶紧跑过去扶起他们,并询问道:“怎么样?摔着了吗?”“没有,轮胎一点儿也不稳,来回滑动。”梓彤和莫棋商量后决定将轮胎搬走,跷跷板又变回了最初的样子……
三、怎么把你跷起来
很多幼儿都被跷跷板游戏吸引了过来,他们一起探索怎样才能将对面的人跷起来。紫馨和梓菡骑坐在木板两边,他们发现用脚一蹬就能腾空而起,用力一坐又能重新落地,玩得兴致盎然。突然,张扬坐到梓菡身后,两边人数变成了1:2,跷跷板一下失去平衡,紫馨被高高地翘了起来。于是,她使劲往后挪,坐到最边缘处,用力往下压,想要将他俩压下去……这时,越来越多的幼儿看到并加入了进来,跷跷板上一时间坐满了人。两边人数一会儿变成3:4,一会儿变成1:7,一会儿变成3:3。幼儿们来来回回地变换着位置,感受着人数变化对跷跷板平衡的影响。他们有的骑着坐,有的横着坐,边玩边喊:“驾!驾!”为了将跷跷板压下去,他们想出了各种办法,有的用手按,有的用脚踩,有的甚至直接趴在木板上。幼儿们不时传来兴奋的叫声、笑声……
教师小结
1.自主探究获得发现与解决问题的契机
本次游戏完全由幼儿主动发起,自主探索。案例中幼儿自己寻找材料制作跷跷板,在游戏的过程中想到许多玩法,也遇到了一系列问题。他们在自己寻找解决方案的过程中,推动了游戏的不断升级。
2.自主體验促进幼儿多方面能力的发展游戏中幼儿通过探究获得了丰富的游戏经验,也促进了多种能力的发展。比如,幼儿通过努力保持跷跷板平衡或努力将对方跷起的尝试,发展了平衡协调能力,也对重心、力臂、平衡等科学原理有了初步感知。幼儿在遇到困难时,一遍遍地调整、验证,发展了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培养了专注、投入的学习品质。在游戏过程中,幼儿互相沟通,共同合作,促进了社会性的发展……因此,看似简单的游戏其实促进了幼儿的全面发展。
3.有效支持让幼儿的学习向纵深发展
在以往的游戏中,教师由于担心幼儿失败失误,所以介入干涉过多。在本次游戏中,教师则试着“退后一步”耐心等待,用观察与倾听追随幼儿的脚步,给予幼儿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去猜想、试错、探究、验证与调整。教师通过与幼儿互动,引导他们利用绘画表征等方式助推游戏的不断升级,使学习向纵深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对幼儿虽有支持,但也意识到了对幼儿的解读与支持还是很有限的,尤其是游戏出现停顿的时候不知道该如何支持。
专业点评(山西省学前教育中心 成 莉)
这是一个幼儿主动发起、自主探索的真实游戏案例,从中我们看到了幼儿脸上快乐的笑、眼中探索的光,还有他们不懈的坚持,不禁感慨幼儿是真正的游戏创造者。整体来讲,我对这个案例有三点感受:一是能玩起来的材料就是好材料。在孩子的世界中,他们选择玩具的标准就是“好玩”。在这个案例中,游戏材料虽然简单,但是因为方便移动与组合,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样,变化无穷。二是探索让游戏更具真魅力。案例中孩子们在一次次探索中仔细观察、大胆猜想、小心检验,就像是一个个小科学家,所表现出的智慧与执着令人惊讶。同时,在探索的过程中,他们体验了失败的沮丧和成功的喜悦,获得了弥足珍贵的成长经历和感性经验。三是教师的放手是对孩子默默的支持。案例中教师很少直接干预,但从为幼儿提供好玩多变的游戏材料,到给予幼儿充分自主的游戏空间,再到运用师幼互动和绘画表征等方式支持幼儿的进一步思考,教师始终都在背后默默地关注、支持着幼儿。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教师对于师幼互动的时机与方式、游戏的推进效果等方面还有需要进一步提升的地方。总之,孩子的游戏还在继续,希望教师的关注与支持也能一直持续。
(责任编辑:牛丽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