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理念”下智慧社区居家医养融合养老模式路径研究

2022-05-31卢伟丽高滑杨嘉笙

南北桥 2022年2期
关键词:医养居家养老

卢伟丽 高滑 杨嘉笙

[ 作者简介 ]

卢伟丽,女,河南商丘人,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教育教学、社会学。

杨嘉笙,男,河南获嘉人,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社会学。

高滑,女,河南滑县人,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教育学。

[ 基金项目 ]

本文系新乡市社科联 2021年度立项课题“云理念”下智慧社区居家医养融合养老模式路径研究(编号:2021-438);2021年度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编号:SQ2021YQJH06)

[ 摘要 ]

本文对“云理念”下智慧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探析,并分析了“云理念”下的智慧社区居家医养融合养老现状,然后根据“云理念”下智慧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最后,对“云理念”下智慧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 关键词 ]

云理念;智慧社区;居家医养融合模式

随着人口老齡化的加剧,老年人身体疾病以及养老问题日益突出,2019 年国家发改委会同民政部、卫生健康委共同制定了《城企联动普惠养老专项行动实施方案(试行)》。该专项行动正式启动以来,已有 31 个省(市、区)约62 个城市正式参与。通过政府支持和社会运营,到2022年,已形成支持社会力量发展普惠养老的有效合作新模式。激发社会资本参与养老服务的积极性,推动养老产业高质量发展,争取早日实现专业的“云”+医疗设备技术与老年人日常起居相融合的以医疗保障为支撑,边医边养的新模式,最终实现“全天候,没有围墙的养老院”,使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至“家”。

1 智慧社区及居家医养融合养老模式的内涵及运用

1.1 智慧社区的内涵及应用领域

智慧社区是智慧城市最小的组成单位,是实现智慧城市的最后一公里。从对智慧社区的理解来看,它是经济迅速发展背景下社区建设的全新理念,是实现社区“个性化、差异化、人文化、信息化、智能化”的重要途经。智慧社区以构建为主要导向,以互联网技术为主要手段,并整合社会各类资源,达到社区居民、企事业单位、社会各组织的管理需求。从另一方面来看,智慧社区是政府实现社会治理新手段,依托于智能平台实现创新化治理,从而促进基层工作科学化、信息化、精准化、规范化。智慧社区实现了创新服务新模式,提供人文化、多元化、社会化的公共服务,体现了“全响应”的智慧状态,使“寓”管理于智能化服务之中,在服务中体现社区管理目标。

从上面智慧社区的内涵可知,该模式可运用于社区智能化服务,主要应用范围有:智慧社区综合服务平台、居民健康服务健康电子信息卡、健康综合管理平台。在社区治理中主要的应用方面有:门禁管理、志愿者管理、党员 e 家等;智慧养老方面有:智能化医疗养老服务管理、“居家宝”安防、智慧养老云平台等。

1.2 “云理念”下居家医养融合养老模式的内涵及发展

养老行业最传统的养老方式是以机构养老为主的,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社会对养老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及挑战。养老服务更加趋向于“智能化,个性化,多元化”等方向。在老龄化日趋严重的情况下,传统养老服务模式逐渐被更新,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智慧城市出现了。关于智慧城市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 1990年以“The Technopolis phenomenon:smart cities,fastsystems,global networks.”为主题的国际学术会议上,这次会议探寻了城市通过信息技术聚合“智慧”以形成可持续的城市竞争力的成功经验,成为关于智慧城市研究的最早文献,同时促进了智慧社区的出现。从智慧社区的应用领域可知,云技术出现在居家医疗养老的领域,也预示着“云理念”下智慧社区居家医养融合养老模式出现。

“云理念”下智慧社区居家医养融合养老模式是依托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并结合云平台整合社会医疗资源实现居家养老新模式。“云理念”下智慧社区居家医养融合养老模式实现了紧急呼救、线上会诊、平台健康检测以及疾病知识推广等功能。对此,实现了科学智慧化养老,为老人群体提供“人文型”医养服务。

2 “云理念”下的智慧社区居家医养融合养老现状分析

传统的医养结合模式是老人在养老机构或是医疗机构可以享受专业的医疗服务,而现阶段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老年人慢性病的人数也在不断上升,从社会层面来讲,养老需求也随之发生变化。同时,养老机构的压力也在变大,为解决机构养老的问题,社区居家养老迫在眉睫。信息技术不断完善,为更好地实现智慧社区居家医养融合,应把信息技术与养老充分融合,进而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2.1 社会需求层面

国家统计局发布了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结果显示,人口老龄化加剧,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5.44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4.63个百分点。从以上数据可见,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日益突出,给社会养老问题带来一定困难。同时,老人对养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从基本生活到医疗服务都有不同的要求和见解。对此,“云理念”下智慧社区医养结合的居家养老方式,更加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更加符合人性化养老观念。

2.2 国家政策层面

国家政策的支持是推进智慧化社区居家医养的有力武器。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为养老行业的发展指出新的发展方向。对此,应依托国家养老政策的支持,充分将互联网技术与养老、医疗、护理等融入社会需求中去,促进社会资源的整理与利用,一定程度上促进 “云理念”下智慧社区居家医养融合养老模式的发展。由于国家对养老事业的支持以及随着国家经济的进步与发展,互联网技术的进步,智慧养老无疑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成为新的养老方向。

2.3 技术发展层面

“云理念”下的智慧社区居家医养结合的模式充分利用“互联网+”的技术,把居家养老智能化、个性化、差异化。通过互联网技术老年人群体可以在家享受专业的医疗技术,例如,紧急呼叫、预约挂号、远程会诊就医、日常用药指导、日常健康监测及管理、疾病防控知识线上宣传等项目。通过云平台充分整合社会资源,让这些服务于民,让社区智慧化,使养老个性化。

3 “云理念”下的智慧社区居家医养融合养老存在的问题分析

3.1 “云理念”下智慧社区居家医养融合养老定位不明晰

受传统养老模式的影响,无论从政府层面还是社会层面对智慧社区居家医养融合如何运行定位不够清晰。首先,在技术层面,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政府如何推进技术平台的运用仍是难题。例如,不注重大数据的建立和信息共享,不能科学地把老人的基础信息与医疗平台进行融合。由于现阶段智慧养老的信息主要依托养老机构获取,对老人的基本信息的了解程度较低,或是社区陈旧的简单记录,不能代表老人最新的健康状况的描述,导致大数据的建立不够精确,导致云平台的信息不够精确,即老人的健康数据不准确,导致信息孤岛。对此,云平台的认知是模糊的,没有注重信息平台的运用。

3.2 老年群体对“云”+医养信任度较低

由于云平台的运用涉及相关软件需安装至老年人或其家人的手机中。但老人对手机以及云平台的认识有限,对智慧社区所涉及的软件存在一定质疑,认为会泄露个人信息,导致出现网络诈骗等现象。同时,老人认为,“云端”看病缺乏真实性,认为人从线上诊治是不科学的行为。还有的老人认为个人信息的上传没有保障性,没有相关法律的保护等。基于以上现象,可以看出老人群体对智慧社区“云”+医养信任度较低。

3.3 “云”+医养模式的资金来源相对匮乏

养老行业具有一定的公益性,同时加上云平台以及互联网技术等的利用会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及财力,这种情况需要国家财政的大力支撑,才能够促进智慧化医养融合的发展。例如,日常云平台的建设、运用以及日常维护等均需要物资的投入,相对于传统的养老行业,智慧化养老需要资金的投入更大。

3.4 “云”+医养模式人才数量不足且质量不高

据民政部、国家卫健委等部门统计,截至 2019年底,我国有2.49亿老年人,其中失能和部分失能老年人超过4000万,但养老护理员仅有30万,专业护理人员短缺是构建养老照护体系的瓶颈问题,很大程度上阻碍了长期护理保险的发展。相比于传统的养老模式,智慧养老的新模式对人才的要求更加严格,不仅需要了解专业的养老知识,还需要掌握互联网技术,再加上养老本身需要耐心、细心,对此,智慧养老需要复合型行人才。从本地养老服务人才的输出情况来看,远远达不到本地的实际需求。同时,由于养老行业对人才要求高,但是工资较低,在职人员转岗的现象十分普遍。因而,养老人才队伍的建设是智慧养老道路上一大挑战。

4 “云理念”下智慧社区居家医养融合养老模式对策优化

4.1 明确“云理念”下智慧社区居家医养融合在服务体系中的定位

政府应明确“云理念”下智慧社区居家医养融合在服务体系中的定位。在云平台的运用过程中,涉及大数据平台以及数据规范的问题,政府应明确医养结合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性,以“居家”为主,依托社区进行医养结合的养老新模式,应在传统养老基础之上,真正做到平台为民,服务为民。对此,政府应加大“云理念”下智慧社区居家医养融合养老模式的发展力度,引入更多社会资本,促进智慧社区的迅速成长。

同时,政府应统一“云理念”下智慧社区居家医养融合养老模式的运行标准,制定个性化及多元化的医疗养老服务,满足不同家庭的需求,还必须设立相应的法律法规保障老年群体的切身利益。

4.2 树立“人文型”“云”+医养的理念

智慧社区应建立“人文型”氛围,从而提升老人群体对“云”+医养的信任度。要充分从老人群体的角度考虑,建立老人需要的云服务平台以及專业的医疗服务平台。大数据平台的数据虽是客观存在的数据记录,但是政府的支持力度以及养老团队的耐心却是有“温度”的记录,加大老人群体对云平台的支持,从而促进“云理念”下智慧社区居家医养融合养老模式的运用以及推广。只有注重“人文型”,才能使养老问题更加“柔和化”,老人群体才会更加信任云平台。

4.3 充分发挥政府在智能养老技术及医学人才培养上的投入

应加大政府在智能养老技术及医学人才培养上的精力以及资金的投入,培养更多的专业性强的复合型养老人才。政府应引导跨学科人才的培养,例如医疗及护理人才的交互培养。首先,应注重互联网技术人才的培养,当地正注重养老人才的招生工作,增加养老行业人才的数量,还应注重养老人才“质”的要求。为该模式云平台的发展提高专业技术水平,从而加强云技术平台的科学化发展。其次,当地政府应注重跨学科培养养老建设性人才,做到医疗人才、护理人才等多元化培养。最后,提升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养老服务质量,增加老年人对平台的信任度。

4.4 云技术应适用老龄化过程中不同生命周期的阶段

云技术应适用于老龄化的不同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才能促进“云理念”下智慧社区居家医养融合养老模式的发展。云平台的运用应根据老龄化不同阶段的实践情况,设置不同的需求,促进云理念的“人文性”。例如:老龄化初期阶段,应注重慢性疾病的预防知识的学习,在身体方面应注重身体体征的检测并及时上传,使老人对自身身体指标有合理的定位;进入中期阶段,应实时分析老人群体的身体状况,遇见突发状况应及时发现干预。

5 结语

基于人口结构的变化,满足老人群体养老问题迫在眉睫,传统养老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随着社会信息技术不断发展进步,“云理念”下的养老模式更能够适应当今社会对养老服务的要求,同时不断整合社会资源,将优质医疗资源融入养老行业。本文利用“云理念”推动社会医养资源共享,以整合社会医疗、护理、养老医疗资源为基础,构建智慧社区居家养老信息系统平台,在此基础之上构建服务体系,增强老人群体对大数据平台的信任度,促进“人文型”居家养老模式的构建与推广。同时注重养老人才队伍跨学科建设,并针对老龄化人口的生命周期制定不同的养老措施,实现科学养老,努力促进健康老龄化。

参考文献

[1]纪江明,葛羽屏. 基于“三网一云”理念的上海智慧社区发展策略研究[J]. 城市研究发展,2016(8):119-124.

[3]原新,金牛. 中国老龄社会:形态演变、问题特征与治理建构[J].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20(5).

[4]杨莉.医养结合的运营模式探究——以武汉市“互联网+居家养老”为例[J].学习与实践,2019(11):101-108.

[5]朱文佩,林义. 日本“医养结合”社区养老模式构建及对我国的启示——基于制度分析视角[J]. 西南金融,2022(1):76-87.

[6]吴铖铖,张璐,张云瀚,孙鑫,赵德坤. “互联网+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J]. 科技创业月刊,2021,34(9):38-41.

[7]杨亚丽.需求导向视角下医养结合的推进机制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8.

猜你喜欢

医养居家养老
医养当兴
为您的居家健康生活 撑起一把保护绿伞
staycation居家假期
养生不是养老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医养结合 我们这么做
养老之要在于“安”
医养结合真的难操作?
医养结合 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