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幼儿班本化课程的创设与实施
2022-05-31陈丽清
陈丽清
一、捕捉兴趣指向,创设班本课程
传统的预设课程强调培养幼儿兴趣,要将幼儿的注意力导向教师已设计好的方向。创设班本课程则要求捕捉幼儿已存在的兴趣指向,然后根据兴趣创设课程。“乌龟来了”活动建立在幼儿的兴趣基础上,是适时生成的结果。
进入大班后,幼儿在自然角的一个小箱子里发现了几名“新朋友”——几枚白白的蛋,看起来比普通的鸡蛋和鸭蛋更细长。问过教师后,幼儿得知这是乌龟蛋,便提出了许多问题:“小乌龟长什么样?”“小乌龟吃什么?”“乌龟能长到多大?”幼儿的兴趣十分浓厚,而且有很强的目标感,活动“乌龟来了”便应运而生。
二、追随生命成长,开展多样活动
张雪门曾说过:“生活就是教育,五六岁的孩子们在幼稚园生活的实践,就是行为课程。”在班本课程中,幼儿的实践活动与课程本身是相融的。在“乌龟来了”课程中,幼儿追随生命成长的轨迹,开展了多种多样的活动。
(一)细心观察,守候乌龟诞生
幼儿想要见证乌龟从蛋中孵出的那一刻,每天来园的第一件事就是奔向自然角的孵化箱,观察乌龟蛋的状态。起初,乌龟蛋毫无变化,但幼儿通过观察孵化箱,也收获了一些知识。如幼儿注意到孵化箱里用的基质和黄豆发芽时用的基质是一样的,都是蛭石,便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得知,原来蛭石比较保湿,能够保障孵化箱内的湿度,而且蛭石非常轻,可以防止压伤或碰伤刚出生的小乌龟。经过一段时间的守候,乌龟蛋逐个孵化,往往是先裂开小缝,然后乌龟宝宝再慢慢挣脱蛋壳。幼儿在守候乌龟诞生的过程中,提升了观察力、专注力和求知欲,培养了珍惜生命、热爱生命的情感认知。
(二)养护乌龟,提升生活力
陶行知先生在《教学做合一下之教科书》中详细列出了70种生活力,其中包括“养蚕”“养鸡”“养鱼”“养鸟”,可见养护动物的能力是生活力的一部分。通过养护动物,幼儿可了解那些支撑生命生长的现象,积累劳动经验,同时收获美好的情感体验。在“乌龟来了”班本课程中,教师引导幼儿根据乌龟的生活习性照料它们。在乌龟蛋出现第一条裂缝时,幼儿通过谈话活动了解了照顾乌龟的方法,如要在乌龟将卵黄吸收后才能将它搬离,饲养箱内要放置晒背台,及时清理吃不完的食物以免污染水质等。在这些知识性经验的支持下,幼儿坚持定期投食、换水,为小生命的成长负责任,同时也提升了自身的生活能力。
(三)放飛想象,构建游戏场地
起初,养龟用的容器是一个塑料龟缸。不久,幼儿就发现乌龟总有“外逃”冲动,于是提出要给乌龟建游乐场,扩大活动范围。幼儿产生这个想法后,教师鼓励幼儿通过交流合作解决问题。最后,幼儿用木头栅栏充当围栏,划定了一块比较大的活动范围,将原来的龟缸放在挖好的坑中,与地面相平,让乌龟可以随时进出。此外,幼儿还在场地中放置了太阳伞、鹅卵石等,融入了童趣。这项活动提升了幼儿的想象力,也让幼儿对生命更加爱护。
(四)适时拓展,开展自主探究
在“乌龟来了”课程中,养护和照料乌龟是基本活动。在此过程中,幼儿近距离观察乌龟,提出了更多的问题。因此,活动的全过程都伴随着各种各样的生成性探究活动。如:有的幼儿想知道是仓鼠重还是乌龟重,便在教师的帮助下给仓鼠和乌龟称重对比,从中习得了初步的测量经验;有的幼儿发现乌龟爬得很慢、游得很快,想知道是为什么,于是仔细观察乌龟的身体构造,发现乌龟的脚和鸭子一样有蹼,很方便游泳……幼儿个个变身“小小科学家”,积累了科学探究经验。
三、反思活动过程,总结教育经验
回顾和反思“乌龟来了”活动实施的过程,可以从中总结如下几点关于实施班本课程的经验。
(一)优化环境,激活学习力
本次活动的主题从幼儿对环境的感知中生成,幼儿在环境中接触到新现象,才会产生探索的兴趣。幼儿在活动中使用的各种材料,也来自环境。因此教师要重视创设适宜而丰富的环境,以激活幼儿的学习能力,促进班本课程的生成。
(二)以问为引,开展真实践
在班本课程的实施中,每个活动都来自生活中客观存在的问题,幼儿自身就是问题的发现者和解决者,从解决问题中获得的经验,则能反过来迁移运用到其他的生活情境下。教师在教育实践中要遵循“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原则,让幼儿在“真实践”的过程中快乐成长。
(三)关注过程,突显主体性
幼儿的成长主要得益于过程,教师要重视活动过程对幼儿发展的价值,突显出幼儿的主体性。教师对每个问题都要给予幼儿足够的自主揣摩时间,并支持幼儿实践偶发性的想法,让幼儿放飞个性,自主成长。
“乌龟来了”班本课程给幼儿带来了多方面提升,使幼儿在内在动力的牵引下持续实践和探究,体验到了活动的乐趣。在今后的教育实践中,我们将继续注重从幼儿的主体兴趣中生成班本课程,让幼儿在自主活动中实现学习与发展。
(责任编辑:郭凯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