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技术的计算机教育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
2022-05-30隋雨薇
关键词:信息技术;计算机;教学;混合式
中图法分类号:TP3-4 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高校开设“计算机基础知识”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习者解题的意识与能力,有着鲜明的实践性特征。由于计算机技术的日益发达,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重视教育观念的变革,并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在该背景下,混合教学模式应运而生。
2信息技术在混合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2.1概述
信息技术主要体现的是如何将量子信息网络、人工智能、移动通信平台等现代新兴学科的应用融合起来,是先进信息技术集成应用水平纵向技术平台再升级的关键。在全国范围内,横向平台可以再次促进国家现代化建设,进一步实现主流信息技术领域之间关键技术的全面融合。在当前国家财政重点支持政策和配套资金引导的背景下,信息技术产业未来发展的总体环境良好。混合式网络信息课程教学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传统教育中,课堂知识体系与现代网络信息课程教学行为体系的完美结合。在现代新框架下合理运用网络教学模式,学生可以在课程实践环境中逐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并在实践以及课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开展该系列实践教学活动时,教师的主要目的是站在学生的角度引导学生,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混合教学模式的广泛应用将极大地促进计算机教学方法的创新。在学习过程中,首先教师应充分了解当代网络发展的特点,有效组织整合课程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方向和各种网络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应用,根据学生的实际使用能力以及自身需要开展有效的课程教学活动,从而成功实现网络教学目标。
2.2特点和优势
混合学习教育课程的主要特点在于内容、形式、工具应用和学习评价。在这些教育和形式问题上,它与现代传统教育形式的本质区别主要在于如何提供教育服务和实施混合教育。传统的基于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教学方法相对陈旧、简单。混合教学还需要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信息等多种信息技术。在学习教育的课程安排中,有必要运用多种学习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更容易、清晰、及时地掌握相关情况,提高自主学习的兴趣。与传统授课制相比,混合授课制大大减少了教师的工作量。混合教育体系为师生提供了更多宝贵的备课、课堂分析和反思时间,使学生不再过于依赖教师,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改善了师生之间的信息沟通条件和课堂互动,调节了师生之间存在的矛盾心理情绪,满足了学生的各种心理需求。运用现代教育科学技术理论和社会最新科学技术知识体系,开展学习型社会实时互动在线学习,可以拓展知识面。混合教学设置的各类课程单元适应了当前社会发展趋势,极大地促进了教育现代化的健康发展[1]。
3信息技术支持下混合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3.1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教学模式的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近年来,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它也必将给一些落后的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操作模式带来极其深远的影响。随着信息技术业务和信息技术教育整合创新的进一步发展,跨界知识融合、深度信息、人机交流合作、自主控制学习成为新的学习点。
目前,相关部门在“国家教育信息化行动计划”中提出了重新定位教师、提高综合素质和提高学生素养的重要目标,具体包括将继续充分利用国内大量教育技术资源优势,构建中国“互联网+”规划背景,因此在教育信息化技术发展和提高教师能力、加强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新形势下,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如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远远不符合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必然要求。
3.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和学生具有较高的学科素养
目前,世界各国继续加快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践,我国基础教育的建设开始引进现代信息技术课程,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综合优势,以提高我国信息技术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然而,许多学校的整体教学水平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许多学校的课堂教学仍然以普通教科书和教师为中心。对于青少年学生来说,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网络信息技术等新的信息资源需要与实践、学习、生活有机结合,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计算机信息技术水平。而单一、传统的封闭式课程教学显然不能满足学生全面、主动地提高自身素质的实际需要,因此在现代教育飞速发展的信息化社会中,引入网络混合教学模式是必然选择,解决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实践教学难题,满足了当代教师对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要求。
4“计算机基础知识”课程教学现状
4.1教学方法相对简单
在对“计算机基础知识”课程教学活动的长期探索中发现,一般听课学生较多,教师的信息技术教学活动具有大众化教育的特点,教学形式以理论操作课为主。在“计算机基础知识”课程中,学生独立操作的教学机会较少。同时,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只会简单地向每个学生介绍一些相对简单易懂的实际操作,学生在综合实践的大部分时间中仍然需要独自解决问题,由于教师不会指出具体的步骤以及做出详细的讲解,导致学生不知道在学习操作过程中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以及学习操作的目的。这种相对单一、僵化的計算机教学方法将难以充分提高每个学生的学习实践的主动性,整体教学应用效果相对较差,这与当前素质教育实践的具体要求背道而驰[2]。
4.2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脱节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存在课时影响以及限制问题,种种原因导致教师会对教学内容进行省略,导致个别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课程的掌握存在一定问题,为学生以后接受计算机课程学习教育埋下巨大隐患。同时,一些教师讲授的理论内容与时代的发展水平不一致,知识体系与应用的脱节情况非常严重,从而直接导致学生不能完全满足未来科技发展的基本需求。
4.3网络模式下的课外学习意识缺失
虽然移动互联网广泛应用于当代人们的日常生活和专业学习领域,但大多数学生都无法充分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上网,不重视也利用不好移动互联网,不能及时掌握和系统地提高学习计算机知识的能力,即不重视合理利用网络时间快速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素质和使用计算机的技能。此外,教师很难控制所有在课后使用互联网进行学习的学生。
5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混合式教学设计原则
混合式教学设计的原则包括四个方面,即主体性原则、可行性原则、系统化原则和个性化学习原则。
(1)主体性原则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混合教育区别于传统教学:一方面是不同的教育主导或中心,另一方面坚持以传统教学师资、课程为主导和中心,而忽略了学习者的主体作用。而本应以学习者为主体的混合式教学,变成了以教师为主体。应该注重培养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对纵向一体化教学的设计与行为则充分考虑学习者的需要与特性。另外,双方教学目标也不同。传统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掌握和积累能力,而信息技术背景下产生的混合式教学应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掌握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2)可行性原则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混合课程设计须充分考虑现实状况是否合理,即不仅要兼顾学习者的身体发展特征与需要、学习者的知识水平与社会接受程度,同时还要兼顾信息技术环境等各种因素。目前,中国高等教育信息化教学更多地集中在东部沿海城市和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而欠发达地方则大多采取了引进和借鉴的方法进行信息化教育。
(3)系统化原则
混合式课程设计是一项具体工程,它不但涉及课程主题、教育媒体和课程分析,而且涉及课程目标、教学策略和课程评估等。在这样一个循环的系统空间中,各个部分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对于在计算机技术支撑下的混合式教学,其设计将贯彻各教育环节信息系统化的原则,而教学的开展也不仅是指面授教育和网上课堂的简单融合,更是指基于知识点累积、课中知识点内化以及课前知识的全面、系统的网络信息化教育平台。
(4)个性化学习原则
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混合课程旨在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并训练和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与信息素养。所以,学校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要全面落实以生命为本的教学宗旨,认真分析并确定对课程目标、内容以及教学策略等的选择,应充分考虑学习者的发展特点;考虑到学习者和接受水平的差异,教师根据个性化学习原则进行精准教学和分层教学,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6信息技术下计算机教育的混合教学模式
6.1明确的教学目标
在探索混合案例教学新模式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尝试在课堂教学结束前与其他学生就课堂学习内容、评估方法和教学方法进行深入讨论。首先,要明确面向每位学生的课程学习设计的主要研究目标、课程类型的特点以及学生在未来的课程学习计划中需要注意的其他方面,从而使所有的学生都可以清楚地定义他们未来可能的专业学习计划方向。第二,教师可以更积极地利用电子信息技术平台以最直观的呈现方式直接向全班学生详细展示本章的教学内容结构和教学时间表,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清晰深刻地理解和学习现状结构体系的知识,加强对课堂重点问题和难点知识体系的理解。
6.2总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师应学会全面、系统地理解学习,合理地分析和讨论学生在应用网络学习过程中容易遇到的各种问题。如果问题的直接来源仍然是教师,必须进一步创新课堂教学,改进课程教学方法,充分引导和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有效学习。学生可以合理利用在线互动学习实践平台和丰富的在线交流信息资源,克服自身学习的不足,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
6.3加强教学互动
在“计算机基础知识”课程教学的培养和实践指导过程中,要重视培养成绩不好的学生,让他们与成绩较好的学生建立良性、有效的互动关系,使广大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同时,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资源,自主高效地进行学习,也可以根据自己在实践或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情况,积极收集和获取各种学习资料,鼓励广大学生积极独立思考,多表达一些对自己学术思想和知识领域感兴趣的观点,提高教育活动的效率。
6.4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许多计算机教师很有能力,但缺乏经验。其中一个关键因素是这些教师长期缺乏实践教学培训。因此,建议鼓励计算机教师向国内外高新技术企业申请挂职锻炼,了解客户的业务需求。企业应加强对计算机教师的教育培训,鼓励教师大力开展基础科学和计算机技术相关的研究和前沿研究活动,从而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发展潜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6.5提供反馈渠道
在实施混合网络教学计划的过程中,应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进行及时反馈和分析。学生在课后在线预习课程和考试内容时,教师应积极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进行监督,并实时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出勤时间和学习结果。然后,可以根据重点内容,设置优化课堂教学实践课程或考试内容。在学生面对面的课堂教学管理的全过程中,教师需倾听学生的意见,并进一步调整教学方法,要强调出勤的重要性,还要提高学生课堂学习过程中网络课程之间互动的积极性,与学生多沟通并鼓励学生课后利用校园网的数据进行网络学习。
在日常课堂教学实践中,积极寻找基于网络的计算机课件相关视频内容、图片内容等,可以尝试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远程监控每个学生的课后实践过程,及时、主动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并总结学生的日常学习活动情况,针对实践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加强讲解辅助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部分[4]。
7结束语
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计算机混合教学中,可以对学生的实际状况有更全面地认识和掌握,针对学生的水平、教学侧重程度和难度的不同,采用适当的基础教学模式,以确保教学内容清晰明了,同时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和问题处理能力,通过科学的混合教育方式,使“计算机基础知识”课程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获得更加突出的教学成效。
作者简介:
隋雨薇(1988—),碩士,研究方向:教学与公共行政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