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微课教学优势 促线上教学发展
2022-05-30陈泽妮
陈泽妮
近年来,国家一直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从2003年起开始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到《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和《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等一系列重要规划深入实施,在信息化的驱动下,教育理念更新和模式变革不断深化,为支撑教育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微课程”的概念起源于美国,在国内由佛山市教育局的胡铁生率先提出。微课是以视频为主要载体,通常时长为5到8分钟左右。其最主要的特点是教学的时间较短、教学主题突出。相较于传统的课堂教学而言,微课拥有其独特的教学优势,它通过将教学重难点等有意义的问题录制成教学视频在课前、课中以及课后呈现的教学方式为学生营造出高效的教学。本文将简要介绍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些应用优势。
一、充分展现了信息化时代的教育特点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2021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的贺信中指出,数字技术正以新理念、新业态和新模式全面融入人类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各领域和全过程,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信息化时代是当今整个世界发展的趋势,重点是创造、开发知识。以前人们用笔、纸记录知识,通过书本让知识得以流传,当世界进入信息化时代后,知识的传播速度变快,信息量增大,教育方式也逐渐开始产生变化。微课以视频为展现形式,是一种教育革新,它最显著的特点是让学生的学习场所变得灵活起来,学生能够将想要学习的课程下载到各种移动设备上随时随地进行学习,使学习变得方便、快速,有效合理利用了时间。“微课”教学时间不长,一节微课一般只讲解一个知识点,省去繁冗和无用的部分,一刀切入重点,从而达到知识的有效传递。“微课”正是通过现代技术手段将传统的教育方式进行了革新,体现了信息化时代的教育特点。
1. 课堂变得生动有趣,符合学生学习特点
一般情况下,学生的注意力随着教师讲课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讲课开始时,学生的注意力逐步增强,中间有一段时间学生的注意力保持较为理想的状态,随后学生的注意力开始分散。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是小学生的学习特点,一般低年段的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只有20分钟。小学生由于年龄小,还处于形象思维的阶段,对形直观象、色彩鲜明的事物有着非常强烈的愿望。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微课手段将课本的抽象知识变得形象,利于小学生去注意、去理解。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微课”利用图文、声音等立体展示手法为学生带来了生动、形象、直观的知识讲解,符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
2. 节约课堂教学时间,灵活教学空间的特点
教师录制好的预习微课可以让学生在课前提前进行预习思考,节约了课堂上宝贵的时间。当课堂上出现重难点需要讲解时,如果学生无法一下子就理解,那么教学效率就降低了,微课的出现恰恰解决了这个问题。教师将本课难以理解的知识点理清楚,举出恰当的例子提前录制好,有利于学生充分地理解重难点。传统教学都是局限于课堂,“微课” 打破了传统课堂教育的框架,“微视频”的方式方便学生随时随地通过网络下载或点播,让学生不仅在课堂上能学习,课后也能进行学习。学生在课堂上没掌握好的知识点,课后能重复学习,相较于传统的学习方式“微课”的利用率高,打破了时空的限制。同时,微课也为家长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家长可以先行学习,再将知识传递给孩子们。有了教育教学的新模式,学习就变得简单了。
二、充分贯穿语文课堂的课前、课中、课后
1. 助力课前预习
预习作为一项课前作业有其不可替代的重要性,提前预习是一个很好的学习习惯。预习可以让学生知道自己知识的薄弱环节在哪里、在上课过程中应该重点关注教师讲解的哪些内容。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提到过:学生通过预习,自己阅读课文,得到理解,当讨论的时候,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的结果相吻合,就有了成功的快感。微课的短小、精炼使其在课前预习中占据足够的优势。学习课文前,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有利于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特别是在古诗文教学中,只有充分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才能感悟诗歌深层次的情感,生发感动。
例如教学五年级上册《古诗三首》中的宋代陆游的《示儿》、宋代林升的《题临安邸》和清代龚自珍的《己亥杂诗》时,课前让学生利用微课了解《示儿》及《题临安邸》的历史背景,微课中讲述了宋朝历史背景的有关资料,学生通过微课了解了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朝代,分为北宋、南宋两个阶段。《示儿》和《题临安邸》就是在北宋灭亡、南宋偏安的期间写的。提前通过微课预习这一段历史故事,学生就更容易体会到诗人的情感了。第三首《己亥杂诗》的历史背景则与前两首不同,《己亥杂诗》是针对清朝统治下笼罩九州的沉闷、迟滞的政治局面有感而作的。前两句诗表达了看不到祖国统一的悲愤和遗憾;后两句诗则寄希望于子孙后代能统一祖国,表达了诗人至死都渴望统一祖国的迫切心情。
除了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有利于学习课文外,了解作者本人也有助于学习。例如在教学语文部编版三年级上册《古诗三首》中的《望天门山》时,课前笔者让学生预习了微课。学生了解了诗仙李白的性格特点,他豪迈乐观,好美酒、功名、任侠、英雄。不仅如此,他还是一个豁达不羁的人,当他在政治上遭受打击时,放情山水。他追求自由、蔑视世间一切。学生对李白的生平、性格等信息有了深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去理解诗句“两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感悟作者乘坐一叶小舟乘风破浪向天门山驶来的浪漫主义情怀。这样的浪漫主义情怀,只有诗仙李白拥有!
2. 课中重点讲解
在低年级段学习中识字教学是重中之重,学生只有掌握足够的汉字才能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固的基础。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低年级段的学生上课注意集中时间短,可持续学习时间不长,导致在语文课堂上识字效率低,识字量少,识字遗忘率高。尽管字词的讲解是非常重要的,但想要完全讲解透彻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因此在进行语文识字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就应该充分利用微课的优势,扎实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例如教学“鼓”字时,笔者通过制作微课将“鼓”字的演变过程展现出来,使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在微课的开始我在图片上展示打鼓的图画,接着展示第一个字是甲骨文的“鼓”,第二个为金文的“鼓”,第三个为小篆的“鼓”,第四个是楷书的“鼓”。再告诉学生甲骨文的鼓左边部分中间是鼓面,上面是饰品,下边是支架;右边表示的则是手持鼓槌打鼓的样子,显示出古人打鼓的场景。然后介绍鼓字的本义是敲鼓,击鼓。如一鼓作气。古时候鼓常用于战场,激发士气,为鼓足勇气的来由。故引申为激发,使振作,可以组词“鼓舞”。由敲鼓又引申泛指敲击、拍弹。因此可以组词“鼓掌”等。
当学生迈入中段学习,习作对于他们来说又是“一根难啃的骨头”。习作要做到表情达意,又要体现一个人的语文综合表达能力,掌握习作技巧,让学生能够以写作为乐趣,将会为以后的习作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教学 《富饶的西沙群岛》时利用微课着重引导孩子关注如何围绕一句话把一段话写具体。通过教学第五自然段引导孩子锁定中心句,“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便是这句话的中心句。接着引导孩子“找出中心词”。我们可以发现,“鸟的天下”是这个中心句的中心词,也就是说明鸟多。那么应围绕“鸟多”这一特点进行描写。接着分析通过哪些具体的例子能够突出“鸟多”这一特点呢?作者通过写海岛上的各种鸟类、遍地的鸟蛋、厚厚的鸟粪来突出鸟儿的“多”。在微课中我们还要引导学生明白仅仅简单地写出体现特点的例子是不够的,我们可以在句子中采用拟人、比喻、排比等方法使句子显得更加生动有趣。课堂上的时间较短,学生若来不及消化,课后还可反复观看微课。
3. 课后巩固复习
课后及时巩固才能将知识内化,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利用微课在课下完成互动交流,针对上课注意力不够集中的学生以及课后想加强巩固的学生,微课是个得力的助手。教师将课堂上重难点知识制作成短小的微课,使得学生能够在复习的过程中可以反复观、暂停思考,由此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探究的能力。例如教学“前后照应”的写作方法时,通过微课讲解课文《山沟里的孩子》前面四个自然段。可以看出,时间相对应,寫到了上学时和放学时景物的变化;孩子们上学的路线也是相对应的,上学时从这座山到那座山,放学时从那座山到这座山;路上的景物相对应,孩子们的行为也相对应。上学时“远远近近,脚步匆匆”,放学时“远远近近,说说笑笑”。前后的描写都是为了表现孩子们上学路途的遥远和艰辛。它们一段在前,一段在后。这就是前后照应。再让学生明确一篇文章中,前面写到的,中间或结尾要有交代;后面提到的,前面要有所铺垫。前后照应的写法会使文章的主题更加突出,增强了文章的内在联系,使文章的结构更严谨。通过微课学习激发了兴趣,接下来学生就能大显身手了。请学生按照要求写一写学校下课铃和上课铃响后的操场、楼道、走廊各自的变化,使两段话形成前后照应的关系。微课使习作教学方式发生改变,化繁为简。学生通过观看视频,习得写作方法。这种结合微视频的教学方式能有效深入讲解重难点、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在课堂上无法一次就理解的习作方法,课下通过反复观看微课进行补充学习,效果将会更显著。
传统教学中,形式较单一,一般都是以教师为主体在课堂上讲授,学生被动接受,这样的课堂容易枯燥,课堂效率低下。利用微课可以更好地进行教学,让师生之间有更多的互动时间。特别在疫情期间可以做到开放课堂的要求,让学生按需学习。“微课”打破了常规教学,保留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使学生对知识的关注度更专一,增强了对知识点的理解能力。在语文教材中,课文丰富多彩,知识面广,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微课”能将多方面的知识点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展示出来,使学生的知识面得到扩展,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我国的教育教学要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微课”等新型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传统教育注入新的活力,让“微课”在小学教学中真正得到有效地运用,让崭新的教育手段在现代小学教育中发出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