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新时代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评价体系的构建
2022-05-30蔡荣坤
蔡荣坤
关于教师评价改革,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指出:“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方面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随着课程改革的步伐加快,充分重视学习过程的考核、重视教学过程中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共识。对于学生而言,课改理念的全面落实使其初步具备了一定的主体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但评价体系的不完整让学生的学习状态起伏不定;对于教师来说,构建与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学生学习能力相符合的评价体系至关重要。从教学发展的角度来看,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仅是获取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也是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情感体验以及正确价值观形成的过程。那么,教学评价作为教学的重要一环,对稳固学生的知识体验、帮助其建立正确的学习观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而教师作为教学中的第一责任人,教师评价体系的构建无疑是教学评价变革的“第一站”。客观地评价一个教师的教学质量,应当是多角度、全力位地进行评价,才能真正起到对学生引导和对自我反思的作用,诸如对教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的评价。建立一套科学的便于操作的教师教学评价体系是各科教学的迫切需要。那么,在教师评价体系构建过程中,一方面,要求教师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思维等方面有明确的导向性,并做到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主动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以达到真正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同时,也需要教师进行有效的自我评价,在评价中进行自我反思,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素养,为更好地开展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当前语文教师评价现状
语文学科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性课程,学好语文,无论是对学生语言能力的提升,还是文化素养的发展都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而课堂作为学习语文知识的基本场所,课堂教学效果的成败取决于整体的教学质量,而教学质量的高低既得益于教师的教学方法,同时,也在于教师的教学评价能否满足学生的学习心理。从当前小学语文评价现状来看,一方面,得益于课程改革的实施,课堂教学评价方式趋于科学化和信息化,这无疑为教学体系的整体构建做好了实质性铺垫;另一方面,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的评价体系建制尚不完整,教师的自我反思、学习能力缺乏有效的监督,课堂教学效果千篇一律,使课堂难以呈现出应有的开放性和灵活性,再加上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的一道天然的“鸿沟”,课堂教学效益难以达到预期。要想改变这一现状,一方面,要基于时代的发展,建立教师职业道德与业务水平相符合的评价体系,使教师有明确的努力方向,并能够不断认识自我;另一方面,也要注重评价的主体多元化,评价过程创新化,以评价促发展,使教师的个性、个人价值以及专业发展的目标始终处于动态上升的过程,为最大化教学效益奠定基础。基于此,笔者将从“评价内容多样化和评价方法创新化”两个方面入手,对此展开具体阐述。
二、评价内容多样化
课程改革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角色也在发生着重要转变,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既是传统的教育者,也是新时代的研究者和学习者;既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也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教师的工作也因此变得极具创造性,所以,促进教师评价体系的变革,不能再以学生的学业成绩为单一的评价标准,而是从教学实际出发,以课程改革为指导,制定具有整体性和多样性的评价内容方案,以满足对教师职业素养的要求。
1. 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评价
教师的职业道德是否符合教师职业的基本素质,诸如是否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终身学习等,具体来说,教师能否在处理好教学问题的同时,积极参加各种教研和培训活动,能否在教学之余处理好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能否为学校的建设出谋划策;是否具有健康的心态和合作精神,能够处理好同事之间的关系。这些评价内容主要是作用于教师自身素质的发展和师德师风的形成。
2. 建立师生之间的新型关系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教学中最重要的一对关系,师生关系发展的高度深深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体验等诸多方面。构建完整而有效的教师评价体系,离不开师生的共同参与,换句话说,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者,师生关系牵动着教学的每一步,决定着最终教学效果的成败。而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也扮演着朋友与监督者的角色。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诉求,能够做到全面研究、评价学生;同时,也要欣然接受来自学生的质疑和监督,形成相互激励、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赢得学生的信任与尊敬。
3. 教学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对教师的能力和素养的评价虽不能完全依赖教学这一个方面,但教学作为教师的主要职责,评价应深深植根于教师教学方案的设计与实施过程中。一方面,要制定统一的判定标准,是否能够依据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确定教学目标,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術,结合校内外一切有利资源,设计教学方案,使之适用于学生的经验、兴趣和知识水平等;另一方面,要善于创造师生共同学习的环境,为学生提供讨论、质疑、探究、合作的机会,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养成良好的探究习惯并具备一定的创新精神。
4. 教学交流和课后反思
教学之间的相互交流时促进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有效途径,有效的教学交流不仅能够让教师在交流中取长补短,积极学习他人的优势,更好地实施教学,而且有助于保持与同事、家长以及其他相关人的良好关系。课后反思是教师的基本素质之一,有效的反思有助于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有效改善,进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构建完整的教师评价体系,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交流和反思能力,一是看教师是否积极主动的与学生、家长、同事之间进行有效沟通;二是看能否对自身的教学理念、方法以及行为进行有效反思,并制定相应的改进计划。
三、评价方法创新化
评价方法的创新与变革是新课改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教师来说,方法的创新源于对教学理念的认同,创新评价方法,首要任务是要革新教学理念。对于学生而言,构建教师评价体系,离不开学生的有效参与,学生对教师的工作进行客观、公正的评议,才是对教师最大的关心。因此,在评价方法上,要深入贯彻发展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法,以教师自我和学生、学校为评价主体,力求在具有成长性和创新性的评价方式中促进教师综合素质的深入发展。
1. 发展性评价
过去的评价观以奖惩甄别为目的,已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评价应该成为教师成长的动力,而不是具有选拔甄别的“筛子”,应该立足于教师的发展。通过发展性评价,能够让被评者产生积极的动力和丰富的体验,使教师能够在坚守本心的同时,敢于开疆拓土,创新教学模式。根据评价的发展性原则,在语文教学中,一方面,教师应进行自我提升,通过不断学习来发现既定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积极改善,以促使自身能力始终处于上升的状态;另一方面,学校可依据教师的个人水平和教学情况,采用提高率来计算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分,让每位教师都觉得有争取的空间,同时又具有挑战性,激发广大教师的教学热情和进取精神,促进教师自觉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2. 过程性评价
过程性评价的“过程”是相对于“结果”而言的,具有导向性,它是指在教学中为了解动态过程的效果,教学者做出及时反馈信息,及时调节,使教学计划和方案不断完善,以便顺利达到预期的目的而进行的评价。重视对教师教学过程的评价是构建教师评价体系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于教师来说,过程性评价不仅适用于对学生的评价上,更应该用于对自我的评价上。一方面,教师应对自身的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的评价和反思,对教学中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手段以及各个教学环节产生的教学效果、学生反应等方面进行有效评价。在此过程中,除了通过对比和反思的手段来达到过程评价的效果外,还应积极发挥学生在评价中的作用,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对教学过程提出自己的意见,并在课堂上进行积极探讨。另一方面,过程性评价要通过有关人员督查跟踪考评,把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给教师,使教师了解自己的不足以便及时纠正;再则通过学科考查数据过程性呈现及通过横、纵向比较和分析,使教师明确自己教学中的优缺点,从而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在此过程中,要重视对教师专业提升过程的跟踪性评价,比如,落实教师听课、评课制度,以语文教学为例,教师之间相互听课,开展教研评比活动,以此来激励教师教学技能的提升和学术水平的提高。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完善教师评价体系的构建,从广泛意义来讲,它符合课程改革理念,为发挥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奠定了有效基础;从具体效果来看,它不仅是对教师教学能力和素养的一次質的提升,而且也是对自我、对学生、对学校负责任的表现。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时代在发展,方法也在不断地创新,如何让教师评价体系彰显时代性的同时,兼顾独特性是一项值得永恒探究的课题。对于教师来说,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是应对一切问题的根本之策。
*本文系2021年度漳州市教师综合评价专项课题《新时代背景下小学教师评价体系建构的研究——基于平和县第三实验小学的思考与探究》(立项批准号:ZJKTZX21131)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