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宅一生:从不追随潮流

2022-05-30李乃清倪瑜遥

南方人物周刊 2022年25期
关键词:三宅设计

李乃清 倪瑜遥

1977年左右,三宅一生在日本东京。图/视觉中国

“我不做时尚,我制作衣裳。”

设计师三宅一生(Issey Miyake)曾被描述为“时尚界的毕加索”,对此,他不以为然,并且表示,自己不喜欢被称作“艺术家”,也不愿被贴上“日本”时尚设计师的标签,尽管在西方人眼里,他两者皆是。

三宅认为,刻板印象会禁锢设计的各种可能,而他的一生,就是要突破种种边界限制。8月9日,大师溘然长逝,享年84岁。

“我认为服装是布料与身体之间的空间,经过手工折叠,我们才能创造一种全新的、不规则的、起伏的空间。”

同为日本时装界闻名全球的“战后一代”新浪潮设计师,山本耀司“反叛”,川久保玲“另类”,三宅更像一位隐士,他的“酷”内化而颇具禅味。基于“一块布”(A-POC,即A Piece of Cloth)、“一生褶”(Pleats,Please)的设计理念,三宅并不刻意勾勒人体曲线,而让极具可塑性的面料去穿戴不同的身体,于无形中打造最具个性的自由态,在每条褶皱间刻下光影流变与记忆波纹……

无论是小野洋子标志性的黑色礼帽,还是乔布斯“流水的发布会,铁打的黑色高领毛衣”,诸多审美严苛的公众人物都曾为三宅的设计代言。至于街巷随处可见的菱格包、褶皱裙、“一生之水”淡香水,早已让全球消费者见识了三宅时尚帝国的辐射威力。

三宅去世后,他的团队发布公开声明:“三宅一生从不追随潮流,他充满活力的精神,源于不懈的好奇心与通过设计传达快乐的愿望。他一辈子都是先驱,既拥抱传统手工艺,也期待下一个解决方案:研发迭代的最新技术。三宅从未放弃过自己毕生所爱——设计与创造。他的乐观、力与美之精神,将由下一代继续传承。”

亲历“毁灭”,投身“创造”

“每个人都会经历困难时期,好像干什么都没有希望,但就算一切努力都像在浪费时间,我相信我们仍有一线希望,这就是我所追求的。”

将希望投射于自己的设计,与三宅的成长经历有关。

1938年4月22日,三宅生于日本广岛。1945年美军投下原子弹时,年仅7岁的他正骑车去上学,他的母亲在灾难中重度烧伤,没熬过3年就去世了。成为遗孤的三宅,10岁时腿脚得了骨髓疾病,由此一生跛行,但他鲜少提及这段伤痛,“谈论广岛很重要,但对我来说并非易事。”

2009年奥巴马提出“无核世界”倡议后,三宅向《纽约时报》投稿,首次公开讲述了自己亲历广岛原子弹爆炸的创伤,“现在闭上眼睛,我还能看到红色的闪光,紧接着是蘑菇云,四处逃窜的人们……我全都记得。”

历史遗留心头的阴翳,偶尔会出现在三宅的策展或设计中。1985年在伦敦举办展览Bodyworks,三宅将假人悬于布满黑色粘稠物的水池之上,唤醒了人们对于40年前那场灾难的惊恐记忆;1995年巴黎秋冬时装秀,三宅的一百多名助理身穿印有和平鸽的白色T恤,以此纪念广岛事件50周年;在摄影师欧文·佩恩(Irving Penn)的镜头里,三宅设计的衣服被简化成扁平的纯粹几何形状,关于人性的所有痕迹似乎都被去除了……

1975年1月,日本东京,三宅一生(中)与朋友和同事在办公室里共进晚餐。图/视觉中国

但更多时候,三宅希望自己的设计能为世人“带来惊悦与希望”。“我更愿意去想那些可以创造而不是毁灭的东西,那些能带来美丽和快乐的东西。我被吸引到服装设计领域,部分原因是,它是一种现代而又乐观的创意形式。”

关于母亲,三宅最深的记忆是,儿时的节日盛装都是她亲手缝制的,当时物资匮乏,母亲用渔人的旗帜为年幼的三宅做了条斑斓彩裤,她的心灵手巧和对儿子的疼爱都体现在那些别出心裁的衣服上。

读高中时,三宅每天上学都会经过广岛和平纪念公园与野口勇设计的和平桥,独自观赏大桥令他勇气倍增。“我对野口勇先生一直怀着敬意。当我看到和平桥时,就对自己说,我也要做这样的设计,造型新颖又赏心悦目。这两座桥如今都不见了,其中一座名叫YUKU,意为‘引渡,野口勇先生设计成一艘船的形状,寓意那些在原子弹爆炸中逝去的灵魂将被引渡到彼岸;另一座桥形似充满生命力的太阳,名叫TSUKURU,意为‘创造。”

除了和平桥,路上经过的一家裁缝店也深深影响了三宅,店主是位移居夏威夷的广岛人,回到家乡开起了这爿小店。“这是一家很特别的裁缝店,我总是被它吸引,经过时,我常停下自行车,在橱窗前长久驻足。有一次,我在玻璃窗里看到了自己的倒影,突然明白这就是我的兴趣。”

高中毕业后,三宅搬到东京学习平面设计,求学期间他也喜欢研究新材料和新科技对设计的影响。1964年自东京多摩美术大学毕业后,三宅前往时尚之都巴黎,进入巴黎时装工会下属的巴黎时装学院深造,还曾在纪梵希门下当过学徒,每天为他画50至100张草图,其中有些上色后被送给了温莎公爵夫人和奥黛丽·赫本等名流。上世纪60年代中期,豪华的高级定制时装被视作时尚界翘楚,但到了60年代末期,为大众而生的流行成衣风尚兴起。三宅欣赏和尊重纪梵希的技术,但刻板的高定無法吸引他。“面对法国上流社会的沉重传统,我无法忍受。我曾经每个月都逃去伦敦放松一下,那里有很棒的百货商店,还有看不完的音乐剧。”

1969年三宅又去了纽约,在那里结识了劳森伯格等当代艺术家,他们向他“展示了另一种审视世界的方式”。在纽约大半年,三宅夜晚进修英语,白天去第七大道,在杰弗里·比恩(Geoffre Beene)手下工作,比恩朴实、简约的风格对他日后的设计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宅在巴黎亲历了“五月风暴”,在纽约又受到嬉皮运动自由平等精神的感染,这些都让他下定决心,要设计出突破社会阶层、更民主化的“普世着装”。“我认为创作体现了一种对时代的愤怒和拷问,要相信别人做不到这样,只有自己能表达这种思考。”

1982年3月26日,法国巴黎,三宅一生秋冬系列时装秀。图/视覺中国

1984年3月21日,法国巴黎,三宅一生(左)与设计师尚塔尔·托马斯和高田贤三参加文化部午宴。图/视觉中国

一块布,千道褶,自由与惊悦

1970年,31岁的三宅回到正在举办世博会的东京,城市的活跃气氛令他深受感染,原打算回纽约的他,用仅有的8000美元创建了“三宅设计工作室”。半个多世纪后,这里成为多彩、实用与创新设计的代名词。

“我刚开始回日本工作时,日本人对外国商品过度崇拜,当时的社会对服装还抱有固定观念,我想改变日本人长期遵循的僵化的服装公式。”

在三宅看来,巴黎的高定时装专属精英,“充满压迫性”,而日本的传统服饰则太紧,无论东西方哪种时装文化,都不能满足他的设计渴望。他决心改良日本传统工艺,也拒绝将模特的身体限制在西方审美主流充满性暗示的沙漏型框架中。

看似“一块布”,经由皱褶设计变成一件衣服,这种后来被称作“一生褶”的技艺,可谓三宅服装设计的基础理念,给人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自由体验。三宅认为,衣服的形态不是他设计的,而是穿者自己创造的,“当我看到衣服被人穿在身上,我们的交流就完成了。”

当巴黎高定自缚于丝绸之茧时,三宅已开始探索聚酯纤维的妙用,致力于开发舒适又不易变形的新型褶皱面料。1971年1月,他将处女作带到纽约,其中一件作品由聚酯面料制成,整个“大口袋”仅一个尺寸,都是手工制作,这在当时极具革新意味。纽约一家高档百货商店立即给了他一个柜台小角落,三宅展出了他后来常被谈论的作品《文身》:一条浅棕色针织连衣裙,用日本传统技法将吉他大师吉米·亨德里克斯和摇滚女歌手詹尼斯·乔普林的形象印在背部,以此向嬉皮运动的精神领袖致敬。

1972年,三宅提出新概念“第二层皮肤”:衣服是身体的延伸,身体是衣服的轮廓。次年,他带着自己的作品出现在巴黎时装周上,“一块布”的设计惊艳全场。作为最早打破时尚界西方垄断局面的日本设计师,三宅自1973年起成了巴黎时装周的常客。

三宅和他的团队讨论创意,桌上找不到设计稿,只有些折纸作品,很难想象他们是在设计服装。他们先想办法把“一块布”折成衣服的样子,再设计图样,用熨烫和少量缝合制造折叠效果。三宅将传统的染色、披垂、褶皱、包裹等技术运用于设计,也将古老的扎染和折纸等艺术形式重新融入现代服饰中。

“和他一起工作就像是进行一场关于‘禅的对话。有天他突然想要‘冬天里的白,那是冰雪的白、盐池的白还是朝鲜李氏的白色青瓷?我花了一年时间想这件事。”据三宅的面料设计总监回忆,每块面料从设计到投入使用,工作室通常都要花上两到三年时间。有一次,三宅甚至提出要求——“给我做出一种看上去像毒药的布料。”

1998年,巴黎,三宅一生 Making Things展览。图/The Miyake Issey Foundation,摄影:Raymond Meier

A-POC系列,三宅一生作品展,2016年,日本东京国立新美术馆。图/The Miyake Issey Foundation,摄影:Masaya Yoshimura

2022年6月23日,模特在法国巴黎男装周上展示三宅一生品牌的2023春夏新款服装。图/新华社

经过数年“折腾”,三宅终于在1989年研发出了使用至今的褶皱面料,4年后,他的“一生褶”成为一个独立完整的系列。1993年发布会上,那些以锐利褶皱为特色的鲜艳作品,成为三宅那时最知名的造型。

对于时装周半年一更新的高频率,三宅曾表示抗议。“每6个月一更换真是疯狂,这等于让设计师去自杀!难怪现在的时装设计总在回望过去。人们在电视上看时装秀,挺有意思的,但也就这样,之后他们会忘了这一切。”

在东京的首个展览现场,三宅曾特别设置了一场半小时的时装秀,没有背景音乐,以一套造声系统取代,一个女孩穿着无数层衣服出场,脱掉鞋子扔下台,再一件件脱下衣服抛到地上,直至一丝不挂收场……当时的赞助商央求三宅赶紧停止这场闹剧,但无人能阻止这位愤怒的“抗议者”。

三宅的秀场T台上,常会出现非典型模特。早在1976年,他就与当时一众新兴设计师共同邀请了12位黑人模特登场,其中包括牙买加裔的葛蕾丝·琼斯,她强悍狂野的风格,与当时主流审美的模特迥然不同;1995年秋冬时装展,三宅邀请了一群八十多岁的老太太登台,“我的设计面向所有女性:年轻、年长、矮小、高挑……她们是永恒的,我希望孕妇也可以在厨房里穿着我的衣服。”

直至近年的几场秀,三宅仍会邀请舞者和杂技演员来展示他设计的服装,还原设计在现实生活中的场景。“创作中要有生活的元素,那是一种生命力。”

蜡纸夹克、完全由竹藤编制的紧身胸衣、彩虹色氯丁橡胶一体式外套……偶尔,三宅也会拿出这样几件略显挑衅的作品。“有时我的设计也会很大胆、极具挑战性,但我总是尝试,不怕做出改变。”

年过古稀的三宅,常常提醒教导后生,“我们将愤怒抒发成对这个世界的叛逆,是为了在这个过程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这完全可以容忍,尽管你先表达了愤怒,但在作品中必须有一种力量,让人们确信你的设计言之有物,所以,其中还必须表现出喜悦,那是一种深邃的东西,让人们相信,确实如此。”

(参考:纪录片《三宅一生:为设计而生》《三宅一生:MOVES》;书籍《日本时装设计师:三宅一生、山本耀司和川久保玲的作品及影响》等)

猜你喜欢

三宅设计
三宅一生:“反时尚”的时尚先锋
拆掉思维里的墙
何为设计的守护之道?
《丰收的喜悦展示设计》
三宅一生:构建新的语言大厦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二次元美少女
三宅一生:来自东瀛的服饰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