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农村集体经济薄弱村产业发展问题研究
2022-05-30王丽红
摘要:推动农村集体经济薄弱村振兴是实现首都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文章分析了北京市农村集体经济薄弱村的基本情况、农村集体经济薄弱村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原因,提出了北京市农村集体经济薄弱村产业发展的四点建议:一是坚持整体思维,紧扣首都“四个中心”的城市战略定位,将集体经济发展纳入新发展格局之中。二是推进改革创新,营造有利于农村集体经济薄弱村产业发展的制度环境;三是以需求为导向,促进集体经济薄弱村产业与城市融合发展;四是整合资源优势,培育一批独具首都特色的文化生态智慧乡村集体产业,形成集体经济薄弱村可持续发展新动力。
关键词:集体经济薄弱村;产业发展;新发展格局;需求导向;资源优势
北京市集体经济薄弱村是指集体经济年经营收入低于10万元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集体经济薄弱村是首都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短板,是“十四五”时期首都乡村振兴的重要突破口。推动农村集体经济薄弱村产业振兴是解决首都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的牛鼻子,是实现首都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实现首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物质基础和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保证。
一、北京市集体经济薄弱村的现状与特征
2018年11月中共中央组织部、财政部、农业农村部印发《关于坚持和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通知》,2019年6月农业农村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贫困地区集体经济薄弱村发展提升工作的通知》要求,非贫困地区也要对本地区集体经济薄弱村发展提升进行指导和扶持。2019年7月北京市委组织部、市委农工委、市财政局、市农业农村局印发《关于坚持和加强农村基层组织领导 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意见》和《关于开展扶持壮大集体经济试点工作的通知》,提出到2022年底前实现全市村级集体经济组织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超过50万元,同时,从2018年集体经营性收入低于10万元的900个村集体经济组织中选取了93个村开展试点工作,为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提供了经验。“十四五”时期,北京市将基本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
北京市农村集体经济薄弱村的消除与再生是动态变化的。2019年北京市农业农村局根据北京市农村“三资”监管平台中2018年数据,划定农村集体经济薄弱村900个,2019年有483个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超过10万元,然而2019年又新增了508个农村集体经营收入小于10万元的村。2020年根据北京市农村“三资”监管平台中2019年数据,北京市有834个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性收入低于10万元。2020年,又有227个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超过了10万元,然而又新增了211个村。由于2019年和2020年北京市农村集体经济薄弱村的确定是根据上一年度农村“三资”监管平台统计的年经营收入低于10万元的集体经济组织数量进行确定的,据调研,这样确定的薄弱村中包括了事实上的薄弱村、因统计口径原因导致的“薄弱村”和因“村账乡管”制度导致的“薄弱村”。有鉴于此,2021年北京市对“十四五”时期需要帮扶的集体经济薄弱村进行重新精准识别,初步确定了590个。
根据2020年确定集体经济薄弱村情况,北京市集体经济薄弱村的总量和分布情况呈现出“二八八”的特征。一是两成左右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年经营性收入低于10万元。2020年,在北京市3944个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有834个村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低于10万元,占全市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21%。二是八成左右的集体经济薄弱村年集体经营性收入低于5万元。2020年北京市集体经济薄弱村集体经营性收入低于5万元的达到664个,占全市集体经济薄弱村的80%。三是八成左右集体经济薄弱村分布在生态涵养区。昌平区、门头沟、房山、平谷、怀柔、密云、延庆7个区的集体经济薄弱村数量达到682个,占全市集体经济薄弱村总数的82%。其中,密云区有集体经济薄弱村205个,占密云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62%,占全市集体经济薄弱村的24.6%,占生态涵养区集体经济薄弱村的30%。
二、集体经济薄弱村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原因
(一)集体经济薄弱村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1. 集体企业发展十分滞后
从生态涵养区集体企业资产总额可以看到,北京市集体经济薄弱村的集体企业发展十分滞后。2019年,北京市生态涵养区中,门头沟集体企业资产总额为6.7亿元,占该区农村集体资产总额的6.1%,平谷区集体企业资产总额为3.93亿元,占该区农村集体资产总额的5.4%;怀柔区村级集体企业资产总额为0.85亿元,占该区农村集体资产总额的2.2%;延庆区村级集体企业资产总额为0.35亿元,占该区农村集体资产总额的0.5%;密云区村级集体企业资产总额为-0.4亿元。
2. 集体产业发展十分薄弱
2019年,北京市集体经济收入中的主营业务收入占比为52.4%,然而,昌平、平谷、怀柔、密云、延庆的集体经济收入中主营业务收入占比分别为6.7%、6.9%、5.1%、2.8%和1.3%,其他業务收入分别达到57.8%、35.0%、45.1%、28.5%和49.1%,营业外收入占比分别达到21.2%、47.7%、48.3%、68.7%和47.9%。门头沟和房山区集体主营业务收入占比相对较高,分别为49.5%、79.6%,但门头沟区集体经济薄弱村发展产业以种植业和乡村旅游业为主,种植业面临着高成本低产出的发展瓶颈,乡村旅游业受到疫情影响较大。房山区集体经济薄弱村部分经营收入主要来源于一次性收取的租赁费用,缺乏收入来源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3. 产业融合度十分欠缺
一是集体经济薄弱村产业发展的融合度还不够高,主要集中于传统的种植业或者简单的资源对外租赁,或者简单的观光休闲和乡村旅游业。二是集体经济薄弱村产业发展与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还有较大差距。三是集体经济薄弱村没有将首都乡村特有的资源优势进行优化配置。
(二)成因分析
从内因和外因两个层面来看,当前集体经济薄弱村产业发展难的主要成因有两个方面:
1. 集体经济薄弱村的集体产业发展受到较强的体制机制制约
一是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仍然不到位,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仍然缺乏市场主体地位,集体经济组织的相对封闭性与市场的开放性之间的矛盾制约了集体经济薄弱村资源要素与社会人才、资本的有效流动。二是生态涵养区政策不够完善,补偿资金使用不够科学,效益发挥不充分。在生态涵养区保护政策的硬约束下,生态涵养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一直没有找到政策允许的产业发展方向。三是乡村地区将作为建设用地减量的重点区域,对发展观光休闲、农产品加工等二三产业所需建设用地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约束。
2. 集体经济薄弱村内在发展动力和能力不足
一是长久以来的各类补贴政策,使很多集体经济薄弱村形成了“等、靠、要”的思维定式,缺乏自力更生、谋求自身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二是近年来部分农民生活富裕与集体经济发展明显脱钩,出现了“富了和尚,穷了庙”的现象,村庄治理经费主要依靠“张口饭”,村集体经济在共同富裕和乡村治理的经济基础作用受到挑战,农户和村两委发展集体经济的内生动力不足。三是多数集体经济薄弱村发展缺少领头羊,村干部老龄化、受教育水平相对较低,有的不会用电脑、不会用微信,很难适应现代市场竞争的要求,更缺乏现代经营理念和经营能力。第一书记在推进集体经济薄弱村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利用其政策资源优势为村集体经济组织争取了多方支持,然而这种支持仍然是外来的、暂时的、不可持续的。
三、北京市集体经济薄弱村产业发展路径的对策建议
集体经济薄弱村产业发展需要紧扣首都“四个中心”的城市战略定位,围绕承接非首都功能,优化集体经济薄弱村产业发展制度环境,围绕服务超大城市居民消费需求,挖掘首都集体经济薄弱村独特的文化、生态、政治、科技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地培育集体经济薄弱村的新产业新业态,形成集体经济薄弱村可持续发展的新根基新动力。
(一)坚持整体思维,将集体经济发展纳入新发展格局之中
思路决定出路,认识决定高度。一是在思想认识上,应重新认识集体经济在全市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各级党委和政府应从指导思想上做到对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建设的硬重视而不是软重视,从根本上认识到推动京郊集体经济组织振兴和新型集体经济发展对北京市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构建“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重大意义。二是在发展战略上,应将发展集体经济纳入到率先探索构建新发展格局有效路径之中。当前,北京市已经在率先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紧要处布好“子”,京郊集体经济应在首都高质量发展的总体战略部署中抓住新发展机遇,共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政策红利,推动集体经济乘势而上,加快“换鸟”步伐。三是在具体战术上,应充分尊重市场发展规律,发挥首都城乡要素双向流动、资源互补、城乡互动对集体经济带动作用。通过市属宣传部门及影响力大的媒体单位,宣传推广集体经济薄弱村的产业特色、资源要素优势、发展需求等进行对外宣传,推动有帮扶任务的企事业单位与乡村经济集体经济组织自由结对,提高项目合作匹配度。以乡(镇)联社为主体,推动乡村集体经济薄弱村与乡镇域内其他集体经济组织联合发展,在保持集体经济薄弱村控股的前提下,允许薄弱村集体经济组织与结对帮扶的龙头企业开展股份合作,成立新型市场经营主体,使之成为人才进入集体经济组织的入口。
(二)推动改革创新,优化集体经济薄弱村产业发展的制度环境
良法是善治的基础,好的制度环境是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石。建议从以下五个方面优化集体经济薄弱村产业发展的制度环境:一是深化集体经济薄弱村的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适度放宽“村账乡管”制度,给予集体经济组织市场主体地位,加快完善新型集体经济组织的法人治理结构,完善集体资产股权权能,逐步兑现成员在参与管理、退出、继承、抵押等方面的权能,推进乡村集体经济组织股份分红,完善集体经济产业发展的利益共享机制。二是创新解决集体经济薄弱村产业发展用地需求。通过规划预留建设用地指标、点状供地等途径,拓展生态控制区和限制建设区集体经济发展空间。三是建立优秀人才到农村集体经济薄弱村的集体经济组织和集体企业就业创业的激励机制。在集体经济薄弱村试点建立集体经济组织吸引人才机制,在集体经济组织和乡村集体企业实行开放式用人制度,加快建立健全职业经理人聘任机制和激励与约束机制,形成科学合理的薪酬制度,推行合同制,吸引人才,促进人力资源向集体经济组织合理流动。四是创造留住人才的社会保障制度,推动城乡就业、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制度接轨,使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乡村集体企业就业创业人员能够享受到与在国有企业就业创业人员同等的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待遇。五是建立支持集体经济薄弱村发展的长效财政金融支持制度。着眼乡村振兴发展需要,坚持把集体经济薄弱村作为重点保障领域,优化生态补偿机制,加大支持力度,创新投融资机制,加快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合理确定投资规模、筹资渠道、负债水平,形成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三)以需求为导向,促进农村集体经济薄弱村产业与城市融合发展
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新需求。首都农村集体经济薄弱村产业发展的供给侧要细分需求市场,在满足个性化需求上做文章。针对特定消费群体对教育、体育、健康、医疗、养老、亲子等多层面的新需求,大力推动农村集体产业与市民生活需求深度融合,推进农村一三产业深度融合,创造乡村消费新场景,将京郊乡村变成首都市民的御用后花园。一是大力发展教育农园。弘扬“耕读传家”的传统农耕文明,鼓励集体经济薄弱村与高校、各类型教育机构合作,发展中小学生科普基地、體验式菜田、耕读教育学堂等融合型产业。二是推动集体经济薄弱村扩大医疗健康产品供给,创建中医农业示范区,支持集体经济薄弱村发展基础好、有特色、比较优势显著的中医农业及相关延伸产业。三是满足老年市民回归田园的需求,充分利用集体经济薄弱村闲置农宅,发展田园养老、乡村旅居养老产业。四是围绕市民的体育、健康和亲子活动的需求,依托集体经济薄弱村的特色资源,打破观光休闲和乡村旅游对季节依赖过强的瓶颈,发展以体育娱乐、亲子游戏、乡村美食相融合的娱乐型乡村旅游新业态,将户外拓展、攀岩、越野等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融入乡村民宿产业发展之中。
(四)整合优势资源,形成集体经济薄弱村产业发展新动力
打铁还需自身硬,做实做强集体产业基础,才能行稳致远。集体经济薄弱村产业发展需要整合首都乡村所独有的生态资源、文化资源、科技资源、政治资源,将这些资源优势融会贯通到乡村特色产业中,推动形成一批独具首都特色的文化生态智慧特色乡村集体产业。一是充分发挥乡村生态优势,促进集体经济薄弱村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转变。借鉴浙江、福建等地经验,构建一套具有首都特点的、行之有效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制度体系,打造集农田、湖泊、河流、湿地、森林等多种自然生态要素于一体的生态价值实现空间布局,以集体经济组织与社会经营主体合作的方式,构建生态资源管理、开发和运营的平台。二是激活乡村文化资源,推动知本、资本与乡村文化资源、乡村集体产业有机结合,将没有激活的文化要素转化为可以支撑当地村集体经济特色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融入乡村集体产业发展的全产业链。三是围绕“国际交往中心”建设,优先推动集体经济薄弱村的景区化建设,整体提升集体经济薄弱村承办国际交往活动的能力,发展具有国际标准接待能力的国际乡村精品文化旅游业。四是依托首都科技创新中心优势,优先在集体经济薄弱村布局新基建,推动乡村集体产业数字化,将数字经济注入乡村集体产业。
参考文献:
[1]曹四发.本市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刍议[J].北京人大,2020(07):47-49.
[2]曹四发,张英洪,王丽红.首都乡村集体经济组织振兴路径研究[R].北京:北京市农村经济研究中心,2020.
[3]熊文武.关于坚持和发展郊区农村集体经济的思考——写在市农研中心成立三十周年之际[R].北京:北京市农村经济研究中心,2020.
[4]张英洪,刘雯,缐佳鑫,李元元,毕珊.北京市怀柔区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路径研究[J].农村经营管理,2021(02):33-35.
(作者单位:北京市农村经济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