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体系建设研究综述

2022-05-30苏雷王利锋

现代商贸工业 2022年24期
关键词:育人机制文化品牌文化育人

苏雷 王利锋

摘要:文化是高职院校及其专业持续保持“高水平”的原动力。依托校园文化建设,构建独特的文化育人体系,能够帮助高职院校体现独特魅力,彰显校园“个性”。挑选79所“双高”计划高职院校的文化育人建设方案进行文献分析,归纳了基于载体选择、机制健全、品牌塑造三个方面的文化育人体系建设思路,得出结合高水平专业建设遴选文化育人载体、立足高水平院校治理健全文化育人机制、紧扣高水平育人宗旨培育文化育人品牌等三方面启示,并结合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实际,从文化育人载体、机制、品牌三方面提出具有苏经院特色的文化育人体系建设对策。

关键词:文化育人;育人载体;育人机制;文化品牌

中图分类号:F2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24.047

高水平的高职院校和专业,有利于催生高水平的校园文化;反之,高水平的文化育人体系,也对高水平高职院校和专业的建设具有正向激励作用。教育部、团中央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就明确提出: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应有之义,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内容,因此,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中,国家要求“双高”计划高职院校在加强党的建设、提升学校治理水平、提升国际化水平等10个方面进行改革发展,注重文化传承,一体化构建高等职业教育文化育人体系。

1“双高”计划高职院校文化育人建设方案分析

“双高”计划的建设必须遵循国家对职业院校的建设导向,在建设与申报中体现出大量规律性,这些都是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和专业之间的“共性”,但为了体现高职院校的独特魅力,彰显校园的“个性”,必须依赖校园文化建设,构建独特的文化育人体系,这是高职院校及其专业能够持续保持“高水平”的原动力。

综述以“文化”为关键词,针对全国202所申报“双高”计划高职院校的建设方案进行关键词搜索,全面探寻申报院校在文化育人方面的举措,最终确定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合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等79所在文化育人体系建设方面卓有成效的高职院校作为研究样本,针对文化育人体系建设进行系统研究,归纳出文化育人体系建设在载体选择、机制健全和品牌培育三方面内容分析如下。

1.1文化育人的载体选择

在上述79所样本院校中,有25所高职院校选择特定的人或事作为文化育人载体,将载体所展示的精神内涵进行扩展,融入学校建设各方面工作。本研究认为,之所以需要确定文化育人的载体,是因为“载体”具有历史悠久性、广泛接受性和文化传承性,通过具象的载体,让校园文化的精神实质能够以更易于理解记忆和传播的方式,在师生的文化熏陶中入脑入心。

全国25所高职院校的文化育人载体如表1所示。

从上表中各高职院校文化育人载体选择来看,各大高职院校结合专业特色和历史沿革,在载体的挑选中主要存在以下类型:

第一,深入酝酿优秀代表人物,借人颂文。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选择“铁人”王进喜为代表人物,打造以“‘铁人精神和工匠精神”为核心的特色校园文化,用“铁人”精神铸魂育人,让“铁人精神”融入学生学习和活动之中,浸润青年学子的精神世界,着力打造“工匠摇篮”,通过实践教学环节的“师徒相授”“手把手教学”模式,将学生技艺传授和思想教育相结合,融入“師道”与“术道”。

第二,精心挑选独具风格物品,以物崇文。

酒泉职业技术学院以沙漠“生命之魂”胡杨为校园文化的标志和象征,确立了特色鲜明、意蕴丰富的大学精神——胡杨精神,以其“扎根大漠,荫泽苍生”的气概,寄寓高职教育服务社会的办学宗旨;以其不畏艰辛、顽强生长的生命特征,寄寓酒职院人自强不息、艰苦创业、脚踏实地、开拓进取、上下求索、争创一流的精神风貌。

第三,充分挖掘地域独特魅力,立地扬文。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实施燕赵红色文化弘扬工程,开展“西柏坡精神”“重走赶考路”“同呼吸、心相印”党性教育活动,构筑了完整的文化育人体系。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文化之基在茶马古道文化,他们定位自身有责任和使命传承和弘扬茶马古道文化精神,要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和云南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时展现茶马古道文化不畏艰难的精神面貌,他们还要向世界推介普洱茶文化。

1.2文化育人的机制健全

上述79所高职院校立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紧紧围绕文化育人的核心要义,在文化育人的机制健全中各显神通,将文化育人的内涵融入教学、管理、校企合作、院校治理、学生管理、综合服务等多个领域,真正实现了文化的浸润作用。在机制健全的实施方面,凸显以下特点:

第一,大学精神。文化育人的核心内容紧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职业教育理念,样本中全部79所院校的文化育人体系均催生了对“工匠精神”“劳模精神”“红色基因”等职业教育重要元素的打造和培育,同时,这些院校将文化育人的核心内容与学校的校训、校风等校园文化建设紧密结合,形成了独具文化内涵的校园文化机制,让制度和文化这两个要素实现了刚柔并济。如合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弘扬劳动精神,培育新时代大学生的劳动情怀和劳动技能,营造具有“劳动教育”特色的校园文化,将劳动教育融入思想引领、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中。

第二,思政价值。大部分样本院校将自身构建的独特文化育人精神内涵整合融入思政教学课程体系,充分挖掘文化育人精神内涵和建设体系中的思政元素,在思政教学活动中融入爱国、爱校教育,激活思政课程在职业教育下的灵魂,实现“育人铸魂”的功效,通过文化建设,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如山东交通职业学院坚持传承与创新相结合,以文育人以文化人,打造学校“大道”文化特色品牌,创新文化育人的思政成效,营造有利于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的人文环境,助推师生人文素养与职业能力的双提升。

第三,资源整合。文化育人体系和校园文化系统的建设并驾齐驱、相互交融,将文化育人融入课程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等体系,将党员队伍、辅导员队伍、思政教师队伍、专业教师队伍、管理服务队伍等进行整合,一体化构建以文化育人为引领的综合育人体系,在建设实践中呈现系统化、多元化的特色。如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形成融入军工传统、引入CIS战略的文化育人体系。学校将航空文化浸润于校园文化建设,引入CIS战略(即现代企业经营战略),从物态(VI)、制度(BI)、理念(MI)三个层面系统推进,在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注入航空文化元素,系统构建并实施了全方位文化育人体系。

1.3文化育人的品牌塑造

研究样本中的高职院校在深入挖掘文化育人载体的精神内涵、完善文化育人体系的基础上,注重通过凝练和宣传,打造自身的文化品牌,尤其是当文化育人体系融入专业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学生社团品牌建设、校企合作、国际合作等工作中时,文化育人的品牌效应更能充分凸显,具有基于大学精神的传播价值。

第一,文化育人与专业品牌建设相结合。

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具有“专业文化、岗位素养、人文涵养”的专业群人才,强化学生“人口老化与老人长期照护”的整体脉络视野,整合跨专业团队合作能力,提升学生“全人、全程、全社会”的为老服务理念。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制度文化、治理文化、质量文化,将“厚德、崇文、实业、创新”的理念融入博雅全人教育体系,打造以“苏商精神”为特征的校园文化,融入经贸特色文化建设,在厚植爱国情怀上下功夫。

第二,文化育人与社会品牌价值相结合。

海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充分借助红色娘子军纪念馆等海南红色教育资源,传承“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红色基因,把思想政治工作有机融入创新创业、教育扶贫等活动。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建设以农耕文化馆、东北抗联记忆馆、中药慧馆、党建展馆、农经文化馆等“五馆”为载体的校内文化传承基地,以及“东北抗联精神”红色教育基地、“电商农村讲习所”助农实践基地、“大手拉小手”志愿服务基地等校外实践基地,推进校地合作、校企联动、校军合作,构建校内外协同育人共同体。

第三,文化育人与校园文化品牌相结合。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打造兵团特色文化品牌,建立兵团红色文化校园广场和文化活动中心,开展兵团红色文化活动,形成兵团红色文化特色学校。建立兵团职业院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大赛示范基地。更新举办大赛活动的硬件设施,办好各项学生赛事、成果展示活动,办好校园实践团活动,加大学生参赛意识和技能的培训,真正成为举办大赛的示范基地。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提升“树两代师表、铸两代师魂”的全员育人文化品牌,培育“生活即教育”的环境育人文化品牌,打造“心连心、手拉手”的基地育人文化品牌。

2“双高”计划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体系建设启示

本研究基于对79所申报“双高”计划高职院校建设方案中文化育人体系建设内容的分析,总结了他们在文化育人载体、文化育人机制、文化育人品牌三个方面的重要举措,以上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与文化育人体系建设相互融合的工作中成效显著,具有同行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如下。

2.1结合高水平专业建设,遴选文化育人载体

本研究认为,之所以在所有“双高”计划高职院校中,只有25所确定了文化育人的載体,是因为文化育人载体需要满足如下条件:

第一,载体所具备的文化底蕴和精神风貌值得被挖掘,并能够与校训校风等校园文化系统自成一体;第二,载体应当在学校重点专业所在行业具有举足轻重的价值,或者是必不可少的要素,彰显职业特色;第三,载体与学校的高水平专业育人宗旨存在内在一致性;第四,载体能够帮助无形的校园文化有形化,具备传播价值;第五,载体能够有机融入专业建设和思政课程建设。因此,那些未确定文化育人载体的高职院校,同样有能力建设高水平的校园文化,这体现了他们在遴选文化育人载体时的谨慎性,如果行业、地域、事物等要素能够与院校特色正好匹配,那选择与之对应的文化载体是十分必要的。

2.2立足高水平院校治理,健全文化育人机制

无论是否确定文化育人载体,为了塑造高水平的校园文化,都需要将文化元素与高职院校建设发展的各方面实现整合,融入大学精神,充分发挥校园文化“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浸润作用。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将文化内涵与大学精神相结合,突出文化在“精神层面”的指导意义,通过传承文化内涵,彰显办学宗旨、师生风貌、校园活动等方面的特色;第二,坚持文化的引领作用,通过文化,深入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探索课程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网络育人、心理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资助育人、组织育人等多管齐下的协同育人机制;第三,一体化建设校园文化育人基地,若有条件,可设立文化育人相关的教育中心、纪念馆、研究中心等,围绕校园文化打造一批专属于自身的文化研究成果;第四,依托线下社团文化的活动载体、线上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把校园文化和校园文明进行整合,借文化育人体系的建设,推动文明校园建设,全方位提升师生的文化素养;第五,将文化育人的特色元素写进思政教材、专业课本,在思政课程、课程思政的改革与发展中,促进文化的精神内涵入脑入心,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彰显文化特色;第六,在校企合作、创新创业、志愿服务等工作中植入文化育人的元素,让校园文化的正面激励成为展示校企合作中院校风采的宣传力、鞭策创新创业学生积极向上的内驱力、鼓舞青年志愿者回报社会的行动力,让文化为校企合作、创新创业赋能;第七,以文化育人为桥梁,打通国际合作的壁垒,立足文化建设,构建职业教育命运共同体,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为“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国家战略提供文化视角的贡献。

2.3紧扣高水平育人宗旨,培育文化育人品牌

通过对79所文化育人高水平高职院校的分析,本研究发现,在精心打造文化育人体系的同时,高职院校尤其需要注重文化育人品牌的培育,让文化育人品牌的影响力、传播力、知名度、美誉度反作用于院校和专业的高水平发展和特色构建,同时与国家、民族对职业教育的发展诉求进行匹配。

本研究在样本院校中挑选11所校园文化品牌与国家战略高度匹配的典型高职院校,其文化育人品牌同国家战略的匹配情况如表2所示。

由上表可见,文化育人品牌的构建,绝不能凭空想象,而必须在国家对职业教育导向的指导下,结合自身具备的资源进行培育。

3结论

本研究对全国79所“双高”计划高职院校的文化育人共性进行了梳理,确定了基于载体选择、机制健全、品牌塑造三个方面的文化育人体系建设思路。随着职业教育在国家战略发展中的地位日益凸显,高职院校以文育人、以文化人的功能也越发重要。后期研究将针对构建红色基因、优秀文化、工匠精神等文化元素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进行,进一步发挥大学文化举教育旗帜、聚社会民心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韩萌.大学多元文化育人功能的思考[J].教育研究,2010,31(08):53-57+66.

[2]韩延明.强化大学文化育人功能[J].教育研究,2009,30(04):89-93.

[3]杨东铭.“主题+”文化建设与职业院校文化育人——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教论坛,2018,(11):139-142.

[4]葛志亮.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的路径探索——以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教论坛,2017,(23):45-48.

[5]李良进.文化育人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研究——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教论坛,2015,(17):49-54.

[6]皇甫贤昌.以学风建设为核心,大力推进文化育人[J].职教论壇,2009,(20):46-47.

基金项目: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行为规范养成视域下高职院校工匠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研究”(2020SJB0733);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研究课题“‘三心工作法推进艺术类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途径研究”(JCKT-B-20210201)。

作者简介:苏雷(1984-),男,四川华蓥人,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纺织服装与艺术传媒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职业素养提升;王利锋(1979-),男,河南郑州人,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与物流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网络营销理论与实务。

猜你喜欢

育人机制文化品牌文化育人
贵阳市阳明文化品牌塑造策略探析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辅联动”育人机制探赜
基于“文化育人”的校服研发与品牌建设
从《禅宗少林?音乐大典》看中原优秀文化品牌的构建
浅析大学文化育人与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学习仁学思想传承中华文明
技术文化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学校育人环境
基于文化育人视域的艺术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分析
“两汉文化”背景下的徐州社会文化发展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