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丹马场提升文化旅游资源综合效益对策研究

2022-05-30龙作联

中国集体经济 2022年26期
关键词:综合效益高质量发展

龙作联

摘要:文旅融合,马场有“戏”。深度挖掘“山丹马”文化资源,实现历史人文资源、自然环境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全面促进文旅产业向创新开发型、转型升级型、提质增效型转变,全面提升“千年皇家马场”生态观光、休闲度假、健康养生、文化体育为一体的综合效益,使万马奔腾雪山草原更加“颜值”、“千年皇家马场”更加“气质”、综合性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国字号”品牌更加闪亮。

关键词:文旅资源;文旅产业;综合效益;高质量发展

一、引言

山丹马场位于祁连山冷龙岭北麓、焉支山之南,地跨甘肃、青海两省的6县,总面积2192.54平方公里,是当今世界上历史最悠久、养马规模最大、自然风景最美的皇家马场。这里是“中国最美六大草原”之一,汇聚了雪山冰川、森林草原、万马奔腾等原生态资源,构成了优质自然生态景观。这里是古老游牧民族西羌、月氏①、乌孙、匈奴等繁衍生息的故乡家园,遗存了匈奴族唯一一首民歌珍品《匈奴歌》等稀有民族文化资源,构成了历史深处游牧民族独特人文景观。这里是中国马文化的发祥地,汇聚了霍去病马踏匈奴打通河西走廊、汉武帝经略西域设置牧师苑等马文化资源,构成了叹为观止的中国马文化景观。这里是蒙古高原、青藏高原和中原腹地、塔里木盆地四地文明的交汇地带,遗存了古长城遗址、隋炀帝御驾焉支山谒见西域二十七国使臣、举行“万国博览会”等文明交流资源,构成了丝绸之路文化景观。这里汇聚了牧马人“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资源,构成了服务国防、建设家园的知青文化景观。一部“千年皇家马场”史,就是半部中国马文化史。自大汉王朝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山丹马场穿越了2100多年的历史时空,见证了波澜壮阔的时代嬗变,积淀了独具地域特色的“山丹马”文化资源,成为促进山丹马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优势战略资源。如何提升山丹马场文旅资源综合效益?实现历史人文资源、自然环境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推进“山丹马”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提升“千年皇家马场”生态观光、休闲度假、健康养生等为一体的综合效益。

二、山丹马场的文化旅游资源优势

(一)独特的“山丹马”文化旅游资源

马,在中国历史文明演进中,曾是农业生产、交通运输、战争博弈等的重要动力。马作为中华民族图腾式的文化符号,代表了执着向前的文化意蕴,是中华民族“龙马精神”的化身。“马踏飞燕”为东汉青铜艺术的瑰宝,现为中国旅游徽标,其原形遗存便是凉州大马,产于山丹马场草原上,是汉武帝“梦骏马生渥洼水中”的“天马”。山丹马场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养马、驯马等生活礼制与制度规范和精神理念,诞生了神奇丝路“天马”故事和霍去病“破祁连,通西国,靡北胡”的英雄史诗,诞生了白龙马辅佐唐僧西天取经的传奇故事,成为中国文学史、敦煌壁画史和丝绸之路史上“天马文化”的原生态活态标本之地。从此,“天马的故乡”给人们留下了无尽的遐想,是历代文人墨客、骑士游侠等探寻中国马文化的绝佳之地。

(二)独特的草原文化旅游资源

草原绿、雪山白、骏马美构成了草原生态景观主色调,雄浑壮美的山丹马场,像千里画廊铺展于河西大地。金灿灿的油菜花海,一泻千里的马群,柔和悠扬的牧歌,热情好客的牧马人,雪白圣洁的哈达,清香醇厚的青稞酒,奶香扑鼻的酥油茶,是广袤草原的最美意象。山丹马场草原犹如“丝路绿宝石”,是影视拍摄和画家们艺术创作的风光胜地,极具生态价值、文化价值、美学价值,是中国西部生态旅游的绝佳之地。

(三)独特的祁连山生态文化旅游资源

地处祁连山腹地的山丹马场草原富集浩瀚的森林、广袤的草原、丰富多样的野生动植物等资源于一身,构成原真性的自然生态系统和生物区系,成为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生物种质资源库,西北地区重要的水源涵养区,河西走廊绿洲生态安全屏障,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科学研究与教育实践基地。发掘这些高自然度、高文化性的资源,开发其蕴藏的旅游价值,实现山丹马场景区文旅产业发展与生态环保深度融合,助推山丹马场的可持续发展。

(四)独特的古老历史文化旅游资源

西周时期,祁连山北部汉阳大草滩、河西走廊黑河流域,是马匹的重点产区。历史典籍《穆天子传》记录了周穆王十三年(公元前964年)、十四年(公元前963年)西行活动,反映了3000年前中原与西域及中亚各民族交流沟通的史实。穆天子“己亥,至于焉居禺知之平。辛丑,天子西征,至于·人……先豹皮十,良马二六”。以上文字透视出重要的马文化元素,记载了西周时期河西走廊地方首领蒯柏綮酋长向穆天子敬献良马的古老史话,揭示出“天马”与祁连山北部汉阳大草滩“山丹马”的相关“源”“流”信息。汉武帝尚武爱马,梦寐以求“天马”,终获“汗血宝马”,乃作《西极天马之歌》,组建强大骑兵,横扫匈奴千里,始设牧师苑牧养军马,从此皇家马场享誉世界,汉武帝把中国马文化推向高峰,影响了中国的文学艺术。从汉武帝《天马歌》“天马来,龙之媒,游阊阖,观玉台”,到唐代李白《天马歌》“天马来出月支窟,背为虎文龙翼骨”。不论是帝王将相,还是文人墨客,都将“千年皇家马场”赋予最美中国马文化“诗眼”,成了我们溯源甘肃及华夏文明的古老历史文化资源宝库。

(五)独特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

据境内四坝滩、山羊堡滩等地考古发现,远在青铜器时代,就有先民从事原始农牧活动。夏、商、周时期,西羌诸族在山丹境内生息繁衍。戰国至秦朝时期,山丹马场草原为古代游牧民族月氏游牧地。这个居河西走廊、祁连山的古老民族擅长养马和商业贸易,在民乐县永固境内筑“月氏城”,临泽县鸭暖一带筑“昭武城”,月氏部落兵强马壮,国力强盛,月氏王称霸黑河流域,为匈奴劲敌。隋唐时期,月氏族的后裔在中亚西部建立了九个沙漠绿洲国家,史称昭武九姓,其中康国、石国的粟特人在丝绸之路上频繁往来于中亚与中国之间,以善于商贸著称。西汉文帝三至四年(公元前177 年~前176年),月氏被匈奴击败而西迁,国王的颅骨被老上单于当作饮器。月氏全国向西逃亡,一直逃到中亚咸海以南、阿富汗以北地区定居,定都蓝氏城(即监氏城)。从此,“月氏城”为单于王城,供老上单于巡幸时居住,山丹马场草原属匈奴浑邪王领地。据《汉书·卫青霍去病传》记载:“去病侯三岁,元狩二年春为骠骑将军,将万骑出陇西……转战六日,过焉支山千有余里,合短兵,鏖皋兰下,杀折兰王,斩卢侯王”。历经“河西之战”,霍去病的精锐之师大破匈奴,匈奴唱着“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令我妇女无颜色”的悲凉歌谣,退出山丹马场草原。汉武帝在河西走廊设“河西四郡”和“两关”,在汉阳大草滩屯兵养马,从此河西走廊成为大汉王朝通向西域、中亚的基石和跳板。匈奴依托大阴山或祁连山,在敕勒川或河西走廊上游牧,在河套平原或张掖黑河绿洲上耕种,使游牧文明和农耕文明传播河西大地。古老游牧民族月氏、匈奴伴随着金戈铁马的硝烟远去,但山丹马场草原和“山丹马”依然生机勃勃,马背民族充满生态智慧的草原游牧文明和汉武帝经略西域的雄浑史诗依然历久弥新,丰富了中国马文化史和中华民族史,开启了游客走进山丹马场草原,感知草原民族文化的探索之旅。

(六)独特的边塞军事文化旅游资源

山丹马场草原是兵家必争之地,这里曾发生过无数次战事,境内现有秦代永固城堡、汉代古长城、汉代鸾鸟古城等遗址。永固城堡南控大斗拔谷隘口,是河西走廊南通唐蕃古道的捷径;高古城堡东控甘凉古道,乃古代丝绸之路重镇,为兵家必争之地;霍城古城堡和大马营城堡守御着山丹马场草原,军事地位十分重要。“虽居燕支山,不道朔雪寒。妇女马上笑,颜如赪玉盘。”(李白《幽州胡马客歌》)“红粉楼中应计日,燕支山下莫经年!”(杜审言《赠苏绾书记》)“胡马, 胡马,远放燕支山下。跑沙跑雪独嘶,东望西望路迷。迷路,迷路,边草无穷日暮。”(韦应物《调笑令·胡马》)这些古代军旅文化元素撒落在山丹马场草原,丰富了边塞军事文化内涵。今天,携带着历史文化的温情回忆,让游客近距离触摸历史之美、体验军旅文化之美,身心必定得到极大愉悦。

(七)独特的红色文化旅游资源

1949年9月21日,第一野战军第二兵团3军19团一个连队由王果三率领,乘培校3辆汽车抵达山丹马场,在将军楼达成和平整编协议,“完整无缺地将大马营军马场接管下来”。从此,古老的大马营草滩成了人民军队的养马基地,为军队后勤保障输送了大量军马、粮油和牛羊肉。自20世纪50 年代始,每年“八一”建军节,山丹马场都要举办赛马大会。“毛主席电示接管大马营军马场”“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山丹马场”等红色文化资源非常珍贵。

(八)独特的知青文化旅游资源

解放初期,来自全国各地的建设者们以忘我的激情投身马场创业、建设的洪流。1968年10 月,600多名来自北京、西安、重庆等地的知青情系马场、奉献青春。山丹马场是几代“牧马人”精神的家园,是最可宝贵的知青文化旅游资源。

(九)独特的影视文化旅游资源

自1978年“八一”电影制片厂赴军马一场摄制故事片《蒙根花》以来,全国媒体来山丹马场拍摄影视作品达三十多部,尤以故事片《牧马人》《敦煌》、电视剧《文成公主》《王昭君》、纪录片《丝绸之路》《河西走廊》等最为突出,是我国重要的影视胜地,是中国西部影视文化的资源宝库。

三、山丹马场文化旅游资源现状分析

(一)优势分析

1.独特的地理区位优势

山丹(原名“删丹”)地处河西走廊中部,素有“走廊蜂腰”“甘凉咽喉”之称,在西汉就是丝绸之路上的交通要冲、经济通道和重要商埠重镇,为兰州到敦煌乃至西域地区的战略走廊,是“一带一路”甘肃黄金段的战略通道。山丹马场地跨甘青两省、毗邻三市(州)六县,东邻永昌,南接青海、北靠内蒙古阿拉善右旗,是“丝绸之路”黄金旅游带上的重要节点,距离民乐高铁站约35.9千米、张掖机场约70千米、金昌机场约103.6千米,境内有兰新高铁山丹军马场站,交通区位优势明显。

2.自然景观资源的多样性

山丹马场集山水林田湖草于一身,以万马奔腾的雪山草原为自然景观之粹,富集了祁连山雪山冰川、窟窿峡、鸾鸟湖、万亩油菜花等30多优良级原生态自然景观资源,富集了犳、梅花鹿、獐子等野生动物景观资源,富集了空气质量良好、环境清幽、日月星辰观察最佳、避暑养生最适宜等天象气候景观资源。山丹马场自然景观类型丰富、体量大容积广、资源多样性,是生态旅游、观光体验、研学审美的理想之地,为山丹马场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提供了极其有利条件。

3.“山丹马”文化资源的得天独厚

山丹马场繁育大量良驹宝马,为历代王朝打造精锐铁骑奠定了坚实基础,赢得了“马者,甲兵之本,国之大用”、“天下无双的陇右骑兵”之赞誉。汇聚了“千年皇家马场”、“山丹马”种群繁育基地、古城堡、要塞等历史人文资源。1985年,“山丹马”科研项目荣获“全军科技成果一等奖”和“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树立了“山丹马”的良好形象,增强了全社会认同度和大众“口碑效应”。

4.历史文化资源的多元性

山丹马场拥有2100多年的养马历史,霍去病、月氏王、浑邪王、休屠王等重要历史人物,汉武帝设牧师苑牧养军马、隋炀帝登焉支山会见突厥及西域二十七国王公使者等重要历史事件,祁连山、焉支山、汉明长城、大斗拔谷要塞等重要历史遗址,都在《史记》《汉书》《后汉书》《资治通鉴》等中国历史文化典籍中占据了显要位置,见证了山丹马场历史文化之厚重、影响之深远,是最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

5.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丰富独特

河西走廊地区是一个多民族交会的地域,西羌、月氏、乌孙、匈奴等游牧民族都曾把山丹马场当做繁衍生息的家园、角逐争锋的战场。在历史长河中,西羌部落崇拜白马等图腾,举行“祭山会”“羌历年”民族传统盛会,喝咂酒,唱酒歌,跳锅庄舞,在庆贺劳动的收獲中把“锅庄舞”等民俗文化元素尽情洒落在了山丹马场上;月氏族崇拜羊,擅长养马,以“月氏马众”著称,“控弦者可一二十万”,善于经商,开辟茶马互市,举办岁首节、葡萄酒节、乞寒泼水节,精于绘画、音乐、舞蹈,掀起盛唐时代“胡风”潮,把“胡旋舞”等文化艺术元素痴情散落在了山丹马场上;乌孙族养马业繁盛,汉乌“和亲”,汉乌联合“断匈奴右臂”,乌孙王昆莫猎骄糜赠“乌孙马”,汉武帝赐名“天马”,把“天马文化”元素钟情洒落在山丹马场上;匈奴族喜欢以马征战,“尽为甲骑”,“控弦之士三十余万”,举行祭天地、祖先、鬼神集会活动,把《匈奴歌》等文化元素悲情跌落在山丹马场上。这是一片多源发生、多元并存、多元发展的民族文化资源融合的热土,是山丹马场提升文化旅游业人文品位、丰富人文内涵的“硅谷”,是再现民族文化的经济价值和精神价值的“高地”。

6.草原自然生态品牌特色鲜明

山丹马场开启了汉民族草原文化的先河,积淀了厚重的军牧文化,汇聚了中国知名的高原生态牛羊驴养殖基地、国内有影响力的高原绿色有机食品生产加工基地、中国知名的马文化草原生态旅游基地,汇聚了连队农垦生产场景、知青生活场景、现代化农牧业生产场景等大型农业观光资源,汇聚了山丹马场虫草三杯酒、生态牦牛肉、马鹿等天然绿色资源。打响了“丹马”系列菜籽油、高原青稞酒和牛羊肉等草原自然生态品牌。其多样性、综合性、品牌性特征,有助于山丹马场文化旅游开发的可持续性与草原自然生态旅游产品体系的丰富性。

7.客源市场的潜力巨大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文旅需求正向多样化、高质化和个性化方向发展,生态旅游热潮正在翻升,出游目标与出游方式也渐趋多样化和个性化,自驾游、家庭游和研学游等成为旅游主力,人们对山丹马场特色文旅精神、历史文化、生产生活生态类旅游产品的体验与感知等提出新要求,这无疑可以更好地发展“体验经济”,挖掘张掖、兰州及周边等景区核心旅游市场潜力,扩大敦煌等景区潜在旅游市场辐射潜力,挖掘西部五省、“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等景区机会旅游市场潜力。实现省市内外、国内外旅游市场客源的“双循环”。

(二)劣势分析

1.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规模小、水平低

对自然生态资源和历史人文资源呈现半开发利用状态。对马文化生态旅游休闲观光区、运动休闲度假区、生态农业观光区等重点旅游项目资源整合不够全面,景区与景区联动衔接不够到位,缺少点面结合、重点突出、抱团发展、整体提升。以万马奔腾的雪山草原为景区主打的生态核心品牌,以“千年皇家马场”为景区主打的历史文化名片,向高标准、特色化、品牌化突破转型不够。对西羌、月氏、乌孙、匈奴等古老游牧民族传统文化和汉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等方面滞后,自然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与自然遗产的申报还存在空白。旅游产品体系、管理体系、服务体系、目的地宣传营销等方面滞后。旅游的产业性还没完全显现出来,对相关产业的带动、当地居民的扶持增收、地方经济促进发展作用还很小。

2.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有效保护不协调

将“千年皇家马场”和“山丹马”文化旅游资源与高品质文化旅游活动开发利用不够,距离建成生态景观优美、人文气息浓郁、生态休闲度假、户外运动娱乐、民族风情体验等多位一体的精品生态旅游区,还有一定差距。在生态休闲、文化体验、居民增收等方面所具有的生态效益、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优化提升不够。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保护不够协调,重资源开发轻生态保护问题存在。

3.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多头管理、合作不顺、机制不活

山丹马场隶属于中农发山丹马场有限责任公司,自然资源由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山丹军马场自然保护站监管,一场景区由甘肃公航旅集团山丹皇家马场旅游有限公司运营,由于文旅资源条块分割、多头管理,在资源开发与保护利用、基礎设施建设上沟通不够、合作不顺、利益掣肘,致使旅游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发展中多重受限,项目申报、招商引资和接待服务等工作受到影响,旅游资源开发的资金投入缺口大,严重制约了“天下草原、军马之都”大产业、大市场、大景区全域旅游的协调发展。

4.文化旅游景点的历史文化内涵挖掘不深

对山丹马场草原独有的万马奔腾景象、鸾鸟湖、窟窿峡等自然生态文化,霍去病马踏匈奴、裴炬监管张掖互市、隋炀帝大斗拔谷遇险等丝绸之路文化,“五凉文化”、张掖文化、佛教文化等周边地域文化,河西宝卷说唱、塞酒与山丹穗子拳等地方文化,西羌、月氏、乌孙、匈奴等古老游牧民族传统文化,大型农牧场文化和中药材文化,其内在人文内涵挖掘不够深入,外在文化形态包装不够鲜明,有效保护和继承创新不够到位。由于山丹马场产业转型,种植业、特色养殖业、高原食品加工业用地增加,军马养殖数量减少,造成“山丹马”文化旅游资源价值的弱化或减退。

5.文化旅游产业高端文化创意人才、文化科技融合人才、经营管理人才支撑不足

山丹马场旅游业起步晚,现有景区经营管理水平明显滞后,缺乏高端文化创意人才、文化科技融合人才、经营管理人才的支撑,缺乏“旅游+互联网”“旅游+科技”智慧化的平台建设,缺乏对旅游开发综合协调小组和旅游开发公司的成员培训,缺乏对市场营销的系统性、针对性、效率性培育,缺乏对农家菜、名小吃烧制、牧家乐管理等专业人才的专业培训,缺乏市场营销机制以及市场监管机制的管理。

6.文化旅游产业体系不完善,基础设施不完备,服务质量低端

山丹马场游客主要集中在夏季,旅游活动的季节差异性明显,文旅产业体系培育提升不够完善,文旅产品开发单一,缺乏全域旅游、四季性的旅游产品,线上旅游电商平台+线下实体旅游产品连锁超市、线上查询预订支付+线下旅行目的地服务等营销形式滞后,境内铁路、公路、机场覆盖率低,景区间可达性差,游人交通成本和时间成本高,逗留时间短,平均花费少,游客快捷性、舒适性、参与性差,回头率不高等问题存在。

7.文化旅游科技研发和技术集成应用能力滞后,文旅企业融资能力弱小和文创产品单一

在建设山丹皇家马场旅游景区官网,建立汉语、英语、俄语推介系统,开设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公众账号,为游客提供“一部手机畅游山丹马场”产品与服务,举办马文化学术研讨会,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向游客展示马文化的形成与发展、现代马产业的发展状况等科技研发和技术应用滞后。文旅企业与农林牧、文化、体育、中医药等产业的融合力度不够,投融资平台吸引社会资本合资、独资、承包参与到旅游开发建设中能力弱小。以“山丹马”文化、游牧民族文化为底蕴开发的旅游商品比较单一。以文学艺术为底蕴开发旅游商品非常稀少。以自然风光为基础开发旅游商品非常稀缺。以农耕与游牧交汇为主题研发旅游商品缺少品牌效应。

8.“皇家马场”文化旅游经济圈和大敦煌文化旅游经济圈、祁连山国家公园缺少有机对接

山丹皇家马场旅游景区与邻近焉支山景区、扁都口景区、张掖国家地质公园七彩丹霞景区(冰沟丹霞景区)以及“河西五市旅游区”、“丝绸之路经济带大景区”的联合协同发展不够,实现区域内文旅资源、文旅产业要素、基础设施配套、旅游服务功能的高效组合不够,实现区域外精品景区带动、客源共享、信息共建、产业融合不够,培育旅游产业新业态、延伸旅游产业链条、增强“千年皇家马场”旅游产品的核心竞争力等诸方面还有薄弱之处。

(三)发展机遇分析

1.习近平总书记山丹马场之行的热效应

2019年8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山丹马场考察生态环境修复和保护等情况。一年多来,党员干部群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自觉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携手打造“美丽中国——山丹马场”实践样本。山丹马场正在成为国内外媒体聚焦的热点,成为最亮丽的文化旅游名片。

2.人民日益增长的生态文化旅游消费需求

2019年中国人均GDP超1万美元,已经进入了旅游业发展的高峰时代,旅游消费需求从纯粹观光向历史文化体验、生态休闲、养生度假、研学探险等需求转变。文化旅游、生态旅游受到越来越多旅游者的青睐,原始性、独特性、异质性成为旅游者追求的目标。山丹马场拥有极其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对于很多游客来说是神奇的、神秘的、神往的,依托资源优势打造山丹马场精品生态旅游景区,能满足不断扩大的生态旅游者高品位、高层次、高消费的需求倾向。

3.政府政策的科学引导

2015年颁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以及《甘肃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大景区总体规划纲要》和《甘肃省加快转型发展建设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总体方案》,这对于旅游业的发展是一个绝好机遇,也是一个绝好政府政策支撑,有利于山丹马场景区景点经营管理和所有权分离,有利于通过合资、独资、承包等多种方式出让经营权,有利于吸引战略投资者开发经营精品景区,拉动区域内需,带动整个区域经济全面发展。

4.借力文化旅游强省的东风

自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大倡议以来,按照《甘肃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大景区总体规划纲要》《河西五市旅游联动规划》要求,发挥生态文化、经济文化、民族文化、敦煌文化、丝绸之路文化优势,形成面向中亚、南亚、西亚国家的通道、商贸物流枢纽、重要产业和人文交流、文旅基地,为丝绸之路旅游业带来了全球化、全方位的机遇,地处“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的山丹马场景区,可利用此契机加强与周边景点、城市乃至更远地区的沟通和交流,加大旅游宣传力度、扩大旅游影响力。

5.祁连山国家公园建设的示范带动

祁连山国家公园的核心保护区、生态保育区、传统利用区、科普游憩区实行差别化管控策略,其中核心保护区是祁连山国家公园的主体,是维护自然生态系统功能、实行更加严格保护的基本生态空间。山丹马场景区涉及旅游项目及旅游基础设施在空间布局上要严格避开国家公园核心保护区和生态保育區域,充分利用传统利用区和科普游憩区已有生态旅游发展基础,做好生态旅游开发、经营、管理和服务工作,做到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祁连山国家公园建设的示范带动与山丹马场景区主动作为并重。

6.与“中国最美的七大丹霞”之一张掖国家地质公园七彩丹霞等景区“美美与共”协同发展

充分利用“中国最美六大草原”的“金字招牌”,积极主动和张掖国家地质公园七彩丹霞(冰沟丹霞)、嘉峪关、敦煌莫高窟—月牙泉等大景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协同发展,发挥大景区典型示范作用和辐射带动,全面推动山丹马场景区旅游资源的整合开发和转化利用,从而全面提升文旅产业核心竞争力。

7.河西走廊国家文化遗产线路综合保护利用等重大项目的启动

山丹马场地处河西走廊“蜂腰”地段,沉淀了“千年皇家马场”“山丹马”等重要文化遗产资源,是祁连山地区乃至丝绸之路重要文化标识,在中国马文化史、中国军事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丝绸之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伴随着“河西走廊国家遗产线路综合保护利用、长城文化保护利用”等重大项目的东风,山丹马场景区应该主动出击抢抓文旅融合重大项目工程的机遇,结合全省统一部署和自身发展需要,做好项目争取、文化标识融合、提质增效、高质量发展工作。

8.融入大敦煌文化旅游经济圈

山丹马场是“天马的故乡”,是敦煌壁画史和丝绸之路史上“天马文化”的原生态活态标本之地,在国内外有其独特的马文化价值。山丹马场景区应该主动融入甘肃华夏文明传承保护和创新示范区建设战略、“交响丝路、如意甘肃”甘肃省旅游形象和品牌宣传战略以及“大敦煌文化旅游经济圈”,做好“寻根问祖话天马、攀缘结亲谋发展”工作。

9.文化旅游市场提质增效的大趋势

随着国际国内旅游需求的多样化、高质化和个性化方向发展,文旅市场呈现广阔前景,游客寻求文化享受、文化体验成为一种文化生活风尚。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文旅结合、产业融合是推动山丹马场景区发展的有力抓手,是完成提质增效、实现市场价值与品牌效益最大化的有效途径。

10.陆空交通网络条件的便捷

甘肃省《“十三五”通用航空发展规划》明确指出,“中农发山丹马场二队拟建设三类通用机场一处”,功能定位是“低空旅游、航空护林、农牧业作业等”。随着兰新高速铁路山丹马场站以及兰张快速铁路(城际铁路)山丹站的开通。山丹马场与周边的旅游城市的便捷陆空交通网络,缩短了景区与国内外主要客源市场的时间距离,使景区的通达性、美誉度明显提升,也为山丹马场景区形成大客源市场创造了条件。

四、提升山丹马场文化旅游资源综合效益,全面促进山丹马场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协调好山丹马场文化旅游产业和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祁连山国家公园管理局的关系

山丹马场、祁连山国家公园管理局、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山丹军马场自然保护站、甘肃公航旅集团山丹皇家马场旅游有限公司要加强综合协调,成立旅游开发综合协调小组(山丹马场主要领导任组长),建立文旅产业发展的联席会议制度、协商制度、决策制度,就生态保护、水源涵养、绿色发展、文化旅游等问题定期开展调查研究、分析研判、达成共识,协调处理好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发展的关系。找准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的同心圆,加大对牧民、生态旅游者的教育、管理,培养牧民、游客的生态旅游行为习惯,实现天地人和谐共处,生产生活生态绿色发展;实现山丹马场传统产业和新兴文旅产业的深度融合,推动山丹马场从小旅游格局向大旅游格局转变,推动文旅产业提质增效;实现从封闭的旅游自循环向开放的“生态+”“文化+”“旅游+”等多产业融合发展方式转变,让新业态“火起来”,新产能“活起来”,大力培育山丹马场新的经济增长点,全面促进山丹马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处理好山丹马场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生态修复“三位一体”的关系

山丹马场是中国西部重要的生态功能区、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和水源涵养地,森林、草原、水源、湿地、野生动植物等资源均有分布。保护山丹马场生物多样性和自然生态系统原真性、完整性,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永续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有机统一,是贯彻落实习近平“两山”思想的自觉行动。因此,深入把握发展与保护、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正确处理好环境保护、生态修复、文旅资源开发“三位一体”的关系,让绿色发展释放出生态红利。山丹马场要本着少开发生物资源、多保持生物栖息地原状,少开发水资源、多保护水资源质量供应,少开发原始地质地貌资源、多保护文化遗产资源的原则,积极构建环境保护、生态修复、文旅资源开发“三位一体”的生态保护体系和生态产业体系,全面统筹文旅产业发展和生态建设,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多赢。

(三)规划好山丹马场资源空间、文化空间、产业空间“三位一体”的关系

根据山丹马场文旅资源分布格局以及现有产业发展基础,结合旅游区的总体定位和发展方向,其总体空间布局规划为“一带、三区”。“一带”即山丹马场生态文化旅游体验观光带。“三区”即“山丹马”文化生态旅游休闲观光区、运动休闲度假区、生态农业观光区。要坚持规划主导,科学梳理发展空间,实现天地人和谐,为实行资源空间、文化空间、产业空间“三位一体”协调发展提供路径选择。一是依托秀美的草原和险峻的峡谷,打造“山丹马”文化生态旅游休闲观光区。让游客既可看到万马奔腾的雄壮景象,又能深度参与峡谷探险。通过生态文化与马场历史文化有机融合、地脉与文脉有机融合、文化与旅游有机融合,将山丹马场博物馆、中国马文化展示馆、骠骑将军大营、知青部落等核心元素嵌入“中国最美草原”“千年皇家马场”“山丹马”文化这一主题,实现资源空间、文化空间、产业空间“三位一体”协调发展。二是依托山丹马场二场资源,打造游客运动休闲度假区。让游客既可“慢生活”生态休闲避暑,又能体验“山丹马”文化旅游。通过多样化的景观资源、多元化的文化内涵、个性化的旅游需求巧妙结合,将养生避暑屋、自驾车营地、军旅亲子体验、牧马生活体验、知青生活体验等核心元素嵌入“中国最美草原”“千年皇家马场”“山丹马”文化这一主题,实现资源空间、文化空间、产业空间“三位一体”协调发展。三是依托山丹马场万亩油菜花种植基地、马鹿特色养殖基地以及有机菜籽油、高原青稞酒生产工厂等特色资源,打造生态农业观光区。让游客既可自由欣赏万亩油菜花海,又能亲身体验田园劳动的快乐。通过科技、人文要素和农业生产性与审美性相结合,将观光农业、创意农业、大地景观艺术、农牧业科普园等核心元素嵌入“中国最美草原”“千年皇家马场”“山丹马”文化这一主题,实现资源空间、文化空间、产业空间“三位一体”协调发展。

(四)集中优势资源,优先做大做强山丹马文化精品旅游景区,辐射带动多个大景区联动发展

“中国最美草原”“千年皇家马场”“山丹马”文化,是山丹马文化精品旅游景区最核心优势资源。主打万马奔腾的雪山草原生态核心品牌和“千年皇家马场”文化名片,将“育马—赏马—乐马”作为产业主线,将牧民、马业组织、企业和政府四维主体进行有机结合,重点建设山丹马种保育基地、国家马文化研究中心、世界马文化博物館、国家马术中心等,将山丹马文化精品旅游景区打造成为集生态观光、休闲度假、文化体育为一体的国内外知名的生态旅游目的地,成为辐射带动窟窿峡景区、将军石景区、骠骑将军大营景区、鸾乌湖景区等多个大景区联动发展的“领头雁”。

(五)加快推进“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大力挖掘赛马大会、马术表演、生态康养、研学旅行、非遗体验、生存训练等新业态消费潜力

深度发掘“山丹马”文化、牧马人知青文化、军旅文化、草原文化资源,加快推动山丹马场文化旅游与农林牧、体育、中医药、影视、节庆会展等产业的融合发展,实施“文旅+”战略,开发中国马文化论坛、赛马大会、文化演出、生态康养、祁连山百公里越野挑战赛等文化旅游新业态新产品,形成“山丹马”文化产业体系,打造“山丹马”文化产业集群,延长产业链和消费链、价值链,不断拓展新业态消费市场潜力。

(六)着力发展以马文化为核心内容的创意产业,促进演艺娱乐、创意设计、工艺美术等业态创新发展

以“千年皇家马场”文化、“山丹马”文化为核心,以牧马人知青文化、草原文化、古老游牧民族文化和河西走廊文化为基础,通过科研、摄影、演播、微电影等手法,串联起山丹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将山丹马场一场场部小镇打造为融休闲度假、文化体验、马文化创意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综合型特色军马小镇,实现山丹马场旅游景点与景点之间的功能性串联,多元项目的整合配套开发,形成中心带动效应。以中国古代马球运动为范本,建设马球基地、赛马繁育基地、马术旅游摄影基地,成立赛马协会、马术表演俱乐部等,配套形成军马骑行、军马比赛、军马盛装舞步、牦牛骑乘、马球运动等高品位旅游产品。围绕“千年皇家马场”主题,塑造大型万马奔腾主题场景,演艺《匈奴古歌》实景节目,应用数字模拟、仿真、声光电等高科技手段,展现山丹马场风光、牧马人生活、古老游牧民族风情、边塞将士军旅生涯、丝绸之路繁荣景象,带给游客独特的“山丹马”文化印象。引入老字号工坊、商铺、摊点等街区休闲业态,开展马的文化、马的艺术、马的精神体验活动,重现山丹马场历史之辉煌,再现知青岁月之难忘。挖掘山丹地方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入非遗传承人及传统手工艺人,引进紧缺文化旅游创意人才,打造“一带一路”马文化长廊 、西域民族风情街、马文化创意休闲街、草原土特产一条街、百艺工坊街、演艺文化休闲健身街区等,充分将山丹马场的自然风景、历史文化与时尚体育、科技体验、文化创意融合,促进影视演艺、文旅创意等新业态创新发展,提升山丹马场旅游的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

(七)打造特色美食街区和草原夜间经济消费活动中心,开发夜间多元化消费产品,实施马文化产业多元要素融合发展

建设特色美食街区和草原夜间经济消费活动中心,主打山丹饮食文化和生产连队特色主题餐馆,如牧马人餐厅、草原花海餐吧、驿站小酒馆等。在山丹马场游客可在星空下品尝牦牛肉干、山丹炒拨拉等各色小吃;在露营影院欣赏影片《牧马人》《蒙根花》;在露天剧场观看大型舞蹈《梦回大唐·胡腾舞》;在草原千人篝火晚会上展示自己才艺;在今夜星光灿烂下露宿房车营地;在灯火阑珊下购买马场山货;在24小时阅读空间品读山丹马场历史文化图书等。通过培育多样化消费产品、多元文化体验,汇聚游客自发“打卡”消费流量,实施多元化产业发展,提高山丹马场文化旅游的综合价值。

(八)用互联网科技手段装备文旅产业,搭建山丹马文化旅游宣传平台,持续放大山丹马文化旅游资源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完善山丹皇家马场旅游景区官网及新媒体信息平台,通过自主平台及时发布景区信息,建设虚拟旅游体验馆,建立汉语、英语、俄语推介系统,支持各种语言的在线浏览,景区内实现免费Wi-Fi、智能导游等功能全覆盖,借力各大旅游网站进行线上旅游目的地品牌形象宣传与旅游产品在线直销,建立山丹马场文化旅游海内外推广中心,以“山丹马”文化旅游推介会、“山丹马”文化论坛、“山丹马”文化旅游节、“天马行空·皇家马场”全国书法作品展、“寻梦马场·万马奔腾”摄影节、“草原牧歌·游牧民族”音乐节、“中国梦·牧马情”设计大赛、《皇家马场?知青之恋》实景演出等形式,邀请文旅名家、专家学者、形象大使、主流媒体(报刊)主持人等,实地走进“千年皇家马场”,实施旅游目的地品牌形象宣传推荐活动,让一部“山丹马”文化旅游风光片、一套旅游中英俄文自助游攻略、一册旅游摄影集、一套旅游宣传手册、一套旅游主题丛书、一系列展示古老游牧民族风土人情的大型实景演出、一批旅游形象大使等走遍省内外,持续放大“千年皇家马场”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全力打造中国西部乃至国内外知名的综合性高端生态文化旅游品牌。

(九)加强生态公路和景观廊道建设,完善旅游设施和基础服务

加快构建“快进慢游”文旅交通网络,加强区域旅游线路和景区内旅游线路设施建设,创意设计东西向彩色丝路廊道、南北向祁连明珠廊道、踏马寻花廊道,不断满足游客的“慢生活”游览体验需求。完善餐饮服务、住宿接待、生态旅游解说等基础设施,塑造“微笑服务、好客马场”服务形象,提升景区硬条件和软环境的质量和水平。

(十)主动将“千年皇家马场”文化旅游经济圈和大敦煌文化旅游经济圈有机对接

抢抓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等战略机遇,主动将“千年皇家马场”文化旅游经济圈和百里黄河风情线—锦绣丝路园、敦煌莫高窟—月牙泉等20个大景区经济圈对接,全面推动山丹马场文旅资源的整合开发和转化利用,以编队参加全省文旅“航母”集群等形式助推旅游产业跨越发展。

五、结语

文旅融合,马场有“戏”。全面提升山丹马场文化旅游资源综合效益,大力促进山丹马场文化旅游产业向创新開发型、转型升级型、提质增效型转变,实现文化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使文旅产业体系更加完善、产业集群更加强大、文创产品更加丰富、市场活力更加充沛、基础设施更加完备、旅游服务更加精细、综合效益更加提高,使万马奔腾雪山草原更加“颜值”、“千年皇家马场”更加“气质”、综合性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国字号”品牌更加闪亮。

参考文献:

[1]王国维.观堂集林[M].北京:中华书局,2010.

[2]中华书局编辑部.“二十四史”·隋书卷三·帝纪第三(简体字本)[M].北京:中华书局,2015.

[3]李裴.“龙马精神”与民族精神[N].光明日报,2014-02-26(02).

[4]林茂森.山丹军马场:一部皇家马场的变迁史[N].甘肃日报,2017-09-12(003).

[5]张闻玉.穆天子西征年月日考证——周穆王西游三千年祭[J].贵州社会科学,2007(10):168.

[6]中华书局编辑部.“二十四史”·史记卷一百十·匈奴列传第五十(简体字本)[M].北京:中华书局,2015.

[7]中华书局编辑部.“二十四史”·汉书卷五十五·卫青霍去病传第二十五(简体字本)[M].北京:中华书局,2015.

[8]林茂森.秦汉时期争锋河西的游牧民族[N].甘肃日报,2018-08-22(003).

[9]山丹县志编纂委员会编.山丹县志(1989~2013)[M].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2019.

[10]中华书局编辑部.“二十四史”·史记卷一百二十三·大宛列传第六十三(简体字本)[M].北京:中华书局,2015.

[11]秦娜.规划大景区谋划大发展——甘肃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大景区总体规划纲要[N].甘肃日报,2014-12-21(001).

[12]张忠纲主编.全唐诗大辞典·刘言史.王中丞宅夜观舞胡腾(国家“九五”规划重点图书)[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0.

本文为2020年度甘肃省党校(行政学院)系统调研课题“山丹马场提升文化旅游资源综合效益对策研究”(立项编号:2020QSDX31)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中共山丹县委党校)

猜你喜欢

综合效益高质量发展
2018:中国会展业“高质量发展”之年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辽宁省绿色增长水平提升路径及对策分析
中国经济改革“高质量发展”是关键词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
我国经济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
普通高校音乐专业理论课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普通高校音乐专业理论课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中国西部区域基础设施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FGX—24A复合式干选机在临涣选煤厂许疃分厂的应用
低碳经济下光伏发电综合效益评价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