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强烈历史主动精神繁荣首都文艺

2022-05-30王杰群

学习与研究 2022年2期
关键词:文艺观文化自信

[摘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为做好新时代文艺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首都文艺工作者不断强化重要讲话精神学习,带头践行讲话要求,全面把握文艺工作的时代性、人民性、创新性、民族性、导向性,以强烈历史主动精神推动首都文艺繁荣发展。

[关键词] 文艺观;  文化自信;  首都文艺

[中图分类号] D6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29-1445(2022)02-0077-03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广大文艺工作者要“聚焦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在培根铸魂上展现新担当,在守正创新上实现新作为,在明德修身上焕发新风貌,用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文化创造,展示中国文艺新气象,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1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为广大文艺工作者扎根中国、扎根人民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和不竭力量,要组织好新文艺群体及中青年、基层一线文艺工作者的学习,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贯通起来,增强学习的系统性。同时,把学习成果转变为做好本职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更加饱满的创作激情,推动首都文艺新发展。

加强新时代选题创作  把握文艺工作的时代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心系民族复兴伟业,热忱描绘新时代新征程的恢弘气象”“要树立大历史观、大时代观,眼纳千江水、胸起百万兵,把握历史进程和时代大势,反映中华民族的千年巨变,揭示百年中国的人间正道”。2

近年来,北京相继推出了一批表现新时代成就的重大现实题材“京”品力作,特别是在建党百年舞台创作中,首都文艺工作者把反映新时代的内容作为重中之重,投入感情、投入笔墨。曲剧《无处不在》聚焦12345市民服务热线,鲜活反映接诉即办这一坚持人民立场的北京实践,展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担当作为;话剧《社区居委会》反映党和政府带领人民群众积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故事,以小见大地表现了抗疫的宏大题材;京剧交响套曲《京城大运河》通过今昔对比,呈现了治理后的大运河河清海晏、运河两岸人民安居乐业的崭新面貌。2022年将重点抓好昆曲《新海港》、舞剧《百年正阳门》《唱支山歌给党听》、木偶戏《大象来了》等现实题材作品创作。

新时代的伟大创造是文艺创作的重要题材。抓好文艺创作生产规划,重点着墨重大现实题材文艺创作,引导广大首都文艺工作者紧跟时代步伐,从时代的脉搏中感悟艺术的脉动,把艺术创作向亿万人民的伟大奋斗敞开,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敞开,从时代之变、中国之进、人民之呼中提炼主题、淬炼题材,展现中华历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书写中国人民奋斗之志、创造之力、发展之果,全方位全景式展现新时代的精神气象。

根植群众生活  把握文艺工作的人民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立场,也是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的动力所在”“文学艺术的成长离不开人民的滋养,人民中有着一切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丰沛源泉”。1

近年来,首都文艺工作者站稳人民立场,鲜明走进生活、贴近人民的创作态度,增强提炼社会生活、刻画典型人物的创作能力,与时俱进地发展人民的文艺。音乐剧《在远方》主要演员为了演好快递员这一角色,走进快递公司深入体验快递员的工作与生活;市文联组织文学、戏剧、舞蹈、曲艺、影视等多个艺术门类的艺术家联合采风、蹲点创作,相继推出相声剧《依然美丽》、话剧《喜相逢》《社区居委会》、情景剧《小区小事》、曲剧《无处不在》等多部作品。

北京这片土地上,热情开朗、大气开放、积极向上、乐于助人的首都市民每天都在演绎着朴实感人的北京故事、激昂跳动的奋斗乐章,构成了气象万千的斑斓画卷。总结借鉴“回天”文艺创作经验,持续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不断增强首都文艺工作者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出政策、搭平台、定主题,确定深入生活项目,用好创作采风基地,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基层,不断从实际生活和人民群众中汲取创作源泉,推出更多反映首都人民火热生活的“接地气”“带露珠”“有温度”作品。

开拓文艺新境界  把握文艺工作的创新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创新是文艺的生命。”“要把握传承与创新的关系,学古不泥古、破法不悖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文艺创新的重要源泉。要正确运用新的技术、新的手段,激发创意灵感、丰富文化内涵、表達思想情感,使文艺创作呈现更有内涵、更有潜力的新境界。”2

近年来,北京文艺不断“破圈”“跨界”,创新求变,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优秀作品不断涌现。舞剧《五星出东方》创新叙事手法,成为国内首部把文物搬上舞台的舞蹈作品;话剧《香山之夜》创新表现形式,打破时间空间界限,以戏中戏的形式,实现了严肃党史题材年轻化的戏剧表达;杂技剧《呼叫4921》把杂技与剧情有机融合,巧妙使用杆技、绸吊等技术技巧演绎动作;电影《长津湖》、电视剧《觉醒年代》创新视觉呈现,追求更加真实的沉浸感,赢得观众的共情和共鸣。

开拓首都文艺新境界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创新平台载体,打造“大戏看北京”文化品牌,将其作为整体带动首都文艺创新的重要抓手。创新组织形式、创新整合力量、创新演出支撑、创新宣传推广,培育多元特色演出空间,持续擦亮“会馆有戏”品牌,打造演艺集聚区和特色演艺群落。推动演艺与科技、旅游融合发展,推动艺术形态、演绎范式、舞美设计等不断创新突破,以集成创新推动北京文艺舞台大戏不断、好戏连台。

讲好中国故事  把握文艺工作的民族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代中国文艺要把目光投向世界、投向人类。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有信心和抱负,承百代之流,会当今之变,创作更多彰显中国审美旨趣、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反映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的优秀作品。”1

北京作为国际交往中心,是展示大国文化自信的首要窗口。近年来,北京发挥文化资源富集、对外交流活跃的天然优势,统筹调动各类文化资源和力量,推动中华文化软实力形于中而发于外。北方昆曲剧院《牡丹亭》、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司马迁》等剧目海外巡演反响热烈,京产电视剧《媳妇的美好时代》、电影《流浪地球》在海外推出后引爆“中国热”。

讲好中国故事,创作出更多适宜外宣的文艺舞台节目、影视文学作品、文化文创产品。发挥主场优势,办好北京冬奥城市文化活动,精心组织“相约北京”奥林匹克文化节,用中国文化装点冬奥盛会,用冬奥舞台讲好中国故事。拓展文化交流平台,策划举办首届北京文化论坛,继续办好国际电影节,遵循“国际水平、中国特色、北京风格”定位,传递真善美,跨越文化隔阂,消除文化壁垒。建设用好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中国北京影视译制基地,推动文化“走出去”,向世界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传播最新、最美、最好的北京。

建设山清水秀文艺生态  把握文艺工作的导向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把個人的道德修养、社会形象与作品的社会效果统一起来,坚守艺术理想,追求德艺双馨,努力以高尚的操守和文质兼美的作品,为历史存正气、为世人弘美德、为自身留清名。”2

文艺要塑造人心,创作者首先要塑造自己,追求真才学、好德行、高品位,努力做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著名导演、演员蓝天野从艺70多年,94岁高龄仍然活跃在话剧舞台,将一生奉献给人民文艺事业,是一位追求德艺双馨的典范。他青年时代参加革命,从事进步文艺活动。新中国成立后,出演、导演《茶馆》等数十部优秀文艺作品,塑造众多经典人物形象,传承艺术艺德,发掘和培养了一大批文艺界领军人才,为话剧艺术繁荣发展作出重大贡献。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七一勋章”颁授仪式上,获颁“七一勋章”这一至高荣誉。

首都文艺战线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用高尚的文艺引领社会风尚。加强行业自律和行风建设,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自觉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坚守艺术理想。加强和改进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增强朝气锐气,发挥引导创作、推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作用。深入推进文娱领域综合治理,抓住艺人经纪等重点领域持续发力,建设山清水秀的文艺生态。发挥文联作用,培养人才、发现人才、珍惜人才、凝聚人才,努力建设德艺双馨人才队伍,推动首都文艺事业呈现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

[参考文献]

[1]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 展示中国文艺新气象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N].人民日报,2021-12-15.

(作者简介:王杰群,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电影局局长)

责任编辑 / 曹   晶

猜你喜欢

文艺观文化自信
浅谈亚里士多德的文艺观
夏目漱石《草枕》中那美人物形象与“非人情”美学
胡风的性情与悲剧
融媒体时代如何践行基层群众文化自信
浅析习近平“文化自信”的四个维度
论朱自清创作中自省意识成因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习近平对毛泽东文艺观的继承与发展
张爱玲的文艺观摭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