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作业科学设计刍议
2022-05-30管然荣陈金华
管然荣 陈金华
【关键词】语文作业,统编教材,学生中心,学科特色,实施策略
在课改不断深化而“双减”任务快速落地的当下,作业问题引发空前关注。整体来看,既往作业设计大致呈现三种价值取向:一是教师中心取向,二是教材中心取向,三是课程中心取向。这三种作业设计模式,在各自作出历史贡献的同时,已难以适应“教—学—评”一体化课改新理念。“教—学—评”一体化的作业设计应在汲取既往作业设计优长的基础上,围绕“学生中心”的价值取向来重构“学习作业”。这种作业如何科学设计?笔者以统编高中语文部分教材为例,浅议如下。
一、作业设计的学理认知
教师依据一定课程内容与教学目的给学生布置课内外作业,是教学无可替代的重要环节,是检测、诊断、评价以及改进教学的基本依据,是促进学生学科素养提升的关键途径。“教—学—评”一体化,“教”是教师的课程指导,“学”是学生的课程学习,“评”则是对学习行为及其效果的评价诊断。三者是同生共进、相融相和的关系。“学”是核心,是归宿,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而“评”虽有对“教”的评价促进,但归根结底还是为了学生的“学”。这里的“评”重在过程性评价中的引导以及诊断后的问题解决。“评”主要不再是对学生学习的“定性”评价(比如程度的检测或优劣的甄别),而是依据“学”情,并融入学习之中,成为其中的有机部分,从而突破了过去那种教学与评价的隔离状态,呈现出与学习过程良性互动的态势;即使阶段总结性、选拔终结性评价,也因始终以学生为中心,与教学融为深层意义上的整体。
作业设计虽属于教学评价范畴,但不止于评价,具有多重功能:可以诊断学习行为,测评学习效果,训练巩固学习内容,让学生不断积淀学科素养。那么,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作业设计主要依据什么呢?
1.以学科的精准把握为前提
这是关涉如何彰显语文特色的根本问题。在综合、跨界之类“大教育”观念广为流布的时下,学科专业性不能淡化。“立德树人”这一教育总目标的真正落实,离不开众多相互关联的学科不可替代的专业贡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了“四大核心素养”,并指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是一个整体”。其中最能彰显学科特色的是贯穿语文教学全程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而学生“阅读与表达”能力的培养正是关键所在。为此,“我们现在需要的,是对语文诸多因素的具体分析,以及比较方便于多数教师理解的、能够成为教学行为依据的方案”。语文能力,尤其是“一些操作性的基本技能是需要反复练习的,这种练习有时候还要附加一些甚至相当苛刻的限制条件”。语文作业设计,要基于语文诸多因素的精准分析,聚焦“阅读与表达”两大基本素养的真正落实。
2.以学情的精准调研为起点
作业设计要突出学生主体。“教学设计必须适当注意学习发生的条件——包括学习者自身的条件和外部条件。”作业的重要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巩固必备知识,训练关键能力,形成学科思维,提升学科核心素养。“学习者自身的条件”最重要的就是其真实基础、学习能力与发展需求。作业设计必须贴合学生的学习水平,符合学生的成长需求,指向学生知识掌握与能力提升的疑惑之处,有的放矢,精准设计。
3.以课标的基本精神为导引
科学的作业设计,要落实新课标的“评价建议”:
(1)着眼于核心素养的整体发展;(2)全面把握学习任务群的特点;(3)倡导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如“鼓励学生、家长、教师、教学管理人员等参与课程评价”,“引导学生参与多种评价活动,建构学习与评价的共同体,学会持续反思、终身学习”;(4)选用恰当的评价方式,如“整合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可采用纸笔测试、现场观察、对话交流、小组分享、自我反思等多种评价方式”;(5)明确必修、选修课程评价的重点和联系。
一言以蔽之,作业设计要以新课标的理念、“教学评价”建议为导引,突出语文学科必备知识的积累、关键能力的训练和学科思维品质的提升,以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发展为指归。
4.以教材内容为基本依托
作业设计要依托教材。教师只有深入研究其编写理念、编排结构和选文特点,全面理解其人文主题和任务群“双线”组元的特点,准确把握各单元或任务群提示、单元主要学习任务,并吃透每一篇课文,才可能根植教材,设计出既符合课程目标要求,又贴近学情的学习作业。
5.以课程的深度理解为追求
关于“理解”的内涵,美国课程专家格兰特·威金斯和杰伊·麦克泰格认为有六个侧面:解释、阐明、应用、洞察、神入和自知。其中的“神入”,指“感受到别人的情感和世界观的能力”,也就是将心比心,换位思考的意识与能力。“自知”,指“知道自己无知的智慧,知道自己的思维模式与行为方式是如何促进或妨碍了认知”,这是对自我认知及其行为调节的元认知。
教师可以适当借鉴上述追求“理解”的课程理念,再结合语文教与学的实际,灵活运用到作业设计当中。
威金斯在《教育性评价》中曾指出:课程不能脱离评价,也不能先于评价,并由此提出“反向”构建教学的思路,即先确定希望学生理解的东西和改进这种理解的评价任务,由此教师才能决定如何更好地开发出帮助学生掌握有关学识和能力的每一堂课的教学活动。希望学生理解的东西指的是学习目标,回答的是“把学生带到哪里去”的问题;评价任务的目的则是“改进这种理解”,回答的是“怎么知道已把学生带到那里去”的问题。要清楚是否已将学生带到目的地,就要明确到达目的地的成功标准,即回答“学到什么程度才是好”或者“学多好才算好”的问题。
这给语文作业设计以重要的学理启发:作业设计应以课程的深度理解为追求。除学情起点外,还应以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为设计的另一起点,以学生及其学习为中心,以追求學生全方位理解所学课程为目标,设计出与课程目标高度一致的作业,让学生通过作业训练达到对课程内容的真正理解和深层内化。
二、作业设计的实施策略
基于以上学理思考,笔者作了以下几方面的尝试。
1.系统化统整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作业设计的系统化统整,指着眼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在考虑作业设计依据的前提下,综合考量整册课本的编写理念、编排结构和选文特点,统合整理而形成学科作业的设计策略。
系统化统整的作业设计策略比较适用于整册课本的宏观性作业和单元作业方案的设计。以必修上册为例,在综合统整上述各方要素后,笔者设计了一个学期的系列写作作业(或任务)。详见表1。
这一系列写作任务的设计,从学生写作能力形成与素养提升的角度,统整了课标理念、课程目标、教材特点、教材知识、教材所含能力点,统整了备课组教师的集体智慧。同时,这一全学期的系列写作作业尤其关注写作目标如何有序达到,注意搭建学生学习的过程支架,指向学生写作策略的建构,强调程序性知识的积极建构,聚焦于学生的写作学习。
为帮助学生学习,笔者设计出相应的评价指标,让学生明了作业评价水平的主要标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评价,突出学习中心。
比如第三单元“如何写作诗歌短评”的设计,总体策略是三步评论法:整体观点—重点评论—总结升华。其中“选题小巧,评论角度准确”的细分评价指标为:作品的主题思想,作品的人物形象,作品的艺术手法,作品的构思技巧,作品的语言特色。再如第六单元“如何让议论具有针对性”的设计,“针对现实议论”的评价指标为:针对现实问题立论,针对问题明晰危害,针对问题深挖根源,针对问题指出办法。“针对读者议论”的评价指标为:针对读者身份议论,针对读者立场议论,针对读者困惑议论,针对读者认知议论。
教师在评价时,通过诊断和分析学生作业落实指标的多少或程度,来细化评价学生的学习水平。
2.逆向式设计
除学情起点之外,作业设计另一重要起点为课程教学目标。课程教学目标是教学要达到的地方,是学生课程学习要达到的程度。逆向式设计的最大特点是“以终为始”,主要包括三个阶段:确定预期结果,确定合适的评估证据,设计学习体验和教学。其中的确定预期结果,核心是设定课程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评估证据,重点是设计评价,包括设计作业;而设计学习体验和教学,重要内容是设计清晰的目标指向下的教学活动与任务,使之朝预期结果推进和发展。可见,“以终为始”的逆向式设计尤其关注学习目标设定、教学评价设计、教学活动设计的优先次序,特别体现在学习目标与教学评价的优先设计上,这给统编高中语文教材的作业科学设计提供了新思路。
以必修下册第五单元第11课的作业设计为例。这一单元的人文主题是“抱负与使命”,对应的任务群是“实用性阅读与交流”。这一单元的主要任务为:了解作者所处时代的特征及其社会问题,分析作者对社会的看法,理解作者所表现出来的时代使命和个人抱负;围绕“抱负与使命”,讨论当前我们所处的时代、社会,培养分析社会现象、思考社会问题的能力,思考自己应当具有怎样的抱负,承担怎样的使命;写一篇演讲稿与同学交流。
而第11课由《谏逐客书》《与妻书》两篇文章组成。这一课的课程目标主要有:
(1)概括《谏逐客书》的主要内容,梳理文章的论述思路,理解文章“随事谏诤,务求实效”,有理有据地发表意见的特点。
(2)把握《与妻书》的书信特征,体会作者既缠绵悱恻,又充满浩然正气的深切情感。
(3)体会《谏逐客书》《与妻书》两文作者的抱负与使命。
这三个课程目标是确定的预期结果,结合本课的学习提示和该单元的单元学习任务,笔者逆向式、优先设计出本课的作业如下:
1.请简述《谏逐客书》的论述思路。
2.《谏逐客书》说理用重笔浓墨铺陈,请结合课文概括铺陈的内容,并简说铺陈的表达作用。
3.《谏逐客书》一文多次运用正反对比的说理方法,请结合课文加以具体分析。
4.《与妻书》一文中,作者回忆夫妻二人往事时,运用多处细节描写来表达夫妻深情。请选择其中的一处加以赏析。
所选细节:__________。
细节赏析:__________。
5.《与妻书》中作者将“爱妻”与“爱国”两种“爱”有机融合在一起,使其情感更为深广。请结合文章内容,对这种融合作简要分析。
6.林觉民在写《与妻书》的同时,还给他父亲林孝颖先生写了一封短信《禀父书》。阅读《禀父书》,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禀父书
林觉民
不孝儿觉民叩禀父亲大人儿死矣惟累大人吃苦弟妹缺衣食耳。然大有补于全国同胞也。大罪乞恕之。
(1)试给文中画线句用“/”断句。
不孝儿觉民叩禀父亲大人儿死矣惟累大人吃苦弟妹缺衣食耳。
(2)《与妻书》一文中哪几句与《禀父书》中“然大有补于全国同胞也”一句表达了类似的情怀?这是一种什么情怀?
(3)短短的《禀父书》中包含了复杂深沉的情感,你读出了哪些情感?请简要概括。
7.阅读《烛之武退秦师》《邹忌讽齐王纳谏》《谏逐客书》等文章,写一篇在语文课堂上的演讲稿,就古代士人的“抱负与使命”或劝谏艺术谈谈你的认识。
要求:观点鲜明,有理有据,逻辑清楚;700字以上。
其中第1~5题,主要是立足于课文的简述、简说、简析和赏析,基于课程内容和目标,突出了作业设计以理解为追求中的“解释”和“阐明”。第6题第(1)小题的断句是文言文断句能力在具体语境和准确理解文意基础上的迁移运用;第(2)小题是以“然大有补于全国同胞也”一句为桥梁的勾连与比较阅读,着眼于作者情怀和价值观的全方位理解;第(3)小题则再次引导学生深度理解《禀父书》作者的情怀、抱负和使命,深化对教材文本和人物精神世界的感悟,作业设计充分观照“运用”“神入”的理解内涵侧面。第7题则整合了三篇经典文言文,以演讲稿的任务驱动式写作,就古代士人的“抱负与使命”或劝谏艺术来谈认识,牵引学生深入理解三篇文章中的人物情怀、思想立场和抱负使命,品析人物语言艺术背后的思维,在比較、辨析的过程中深度理解、洞察与思考,进而在提出自己的认识后展开论述。这一作业设计在深度理解、迁移运用、辩证思维上进行了有效融合。
整个逆向式设计的作业,以课标为指引,以教材为依托,紧扣课程目标,同时勾连了其他材料和已学篇目,有较强的基础性、拓展性和综合性。在认知过程维度上,作业整体上呈现为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等五个依次递进的认知能力层次。整个作业设计呈现了较明显的难易梯度,在作业目标、功能和结构上较为科学。
作业设计与教学评价、课程目标密切关联。逆向式优先设计作业,可使整个教学过程的方向更加明确,让教学活动和任务的设计有更多抓手。同时,也让“教—学—评”一体化的特点更加突出,体现教学过程就是评价的过程,以及“评价即学习”的理念。
3.读写相融通
读写融通是在核心素养理念下打破阅读与写作之间相对独立的界限,形成读和写双向对接、相互促进的读写循环的作业设计策略。读写融通的作业在情境化的任务驱动式写作训练中,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阅读和写作兴趣,激活学生的阅读与写作潜能,使学生在完成读写任务中实现学习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建构,从被动积累變为主动组织。
针对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笔者设置了如下读写融通的课内、课外写作任务和一个综合写作指导:
【读写融通·编写】背景编写——编一编
请你给《沁园春·长沙》《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或《红烛》编写一份“写作背景”,要求材料充足详尽,表达准确、简明,令人信服。200字左右。
【读写融通·仿写】诗意表达——仿一仿
以《致青春》为题,任选单元中一首诗歌的诗节,仿写一首小诗。
【读写融通·评写】青春诗评——评一评
请你策划《青春诗评》的专栏,推荐一首最具时代气息的青春诗篇,并附上诗歌简评。
【读写融通·创写】诗歌创写——创一创
从下面两道诗歌创写题中,任选一道完成。
(1)《百合花》《哦,香雪》两篇小说都改编成了电影。电影《百合花》里配了一首插曲,请模仿《百合花》里的插曲为电影《哦,香雪》创写一段歌词。
(2)班级要举办“青春诗会”,邀请你以《梦想》为题,创写一首小诗,在诗会上朗诵。
提示:意象典型,情感真挚,语言准确,注意押韵。
【如何写作现代诗】情为核象为媒形韵合——现代诗写作指导。
上述读写融通的作业,先分后合,在读中写,在写中读,读写融通,双线交织,螺旋式提升,进阶式发展。在作业设计策略上,这一作业设计同时也体现了前述系统化统整策略的特点。
从教学实践来看,读写融通的作业设计既可以基于一课,也可以基于单元整体。读写融通的作业设计需要实现四个转变:一是从过于注重单篇短章向单元统整、读写融合转变;二是从阅读与写作相对独立的教学向二者融合转变;三是在写作上要实现从知识传授向能力、素养培养转变;四是从注重写作技法的分项训练向综合写作能力的提升转变。从实践效果来看,读写融通的作业设计应该也是统编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写作教学的可行途径。
4.“微项目式”推进
语文能力和素养的提升,需要通过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来实现。借鉴以学生为中心的项目式学习的方式,作业设计也可适当采用“微项目”的方式推进。以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生命诗意”为例,结合单元学习任务要求,就如何撰写朗读脚本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与学习后,笔者设计了一项“微项目式”作业——古代诗文朗诵脚本的撰写与朗诵。
作业要求:(1)诗文篇目选课内外的均可,以唐、宋诗文为佳。(2)小组合作或个人独立完成皆可,建议小组合作完成。(3)下表中(表2)所列栏目并非都需要落实,建议背景分析、鉴赏要点、朗诵脚本和朗诵必须有。根据朗诵脚本设计,拿出最佳水平的朗诵作品。
从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看,成果是令人可喜的(限于篇幅,不再展示其成果)。
从教学结果看,整个过程体现出项目式学习的特点:作业完成过程充分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作业设计和完成围绕单元课程目标,并基于单元学习任务和主要问题;作业是在相对集中的时间内持续进行的任务和活动,并且与学生的真实生活联结,与现实世界连通,是真实生活情境下的“微项目”;学生通过发表或展示“微项目”的作品成果,验证各自和团队运用知识、技能的水平;作业完成过程中,学生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支持,促进了学习;作业评价包括表现性、过程性、发展性等不同的评价内容和形式,如阅读理解水平评价、信息查询筛选与梳理整合水平评价、脚本撰写水平评价、朗读朗诵水平评价、信息技术运用水平评价以及团队协作水平评价等;教师在作业完成过程中起到方向引领者、资源支持者、知识运用指导者等作用,提供多种指导性策略,响应并支持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学习特点和学习风格,充分体现了教师指导的针对性。
以“微项目式”推进的作业设计,在丰富学生的表现性和过程性作业成果,形成多样化的学生成长记录时,也体现了教学观念的转变:从关注知识、技能和课程内容的教学,到关注学生的学习、关注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更重要的是,“微项目式”作业有效引导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从相对被动的学习,到主动学习、自主学习;从偏重于理论知识的个体学习,到真实情境下的合作学习。教与学的转变,契合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和评价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作业设计也是个动态的过程,在多方式的过程性评价、诊断性评价作用后,学情、教情必将变化,作业设计也应因变而变,以便及时助力学生学习。
三、作业设计的两点反思
第一,从本质上而言,完成作业是学生自主建构和学习内化的过程;作业设计要引导理解,引导深度学习,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基。但从实践来看,因统编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基本上没有课后思考题、练习题,没有课后作业和针对性的学习支架,所有作业均需要教师自行设计,这给一线教师的作业设计带来充分的自由度,也带来极大的挑战性。如果教师不能设计出与新课标理念对标、与新教材特点和课程内容贴合的作业,那么高中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必将大打折扣。同时还可能导致一个令人担忧的后果:一线教师只能选用一些应试式的,或者是与旧理念、老教材更贴近的习题集、试题集作为学生作业,甚至重蹈“题海战术”覆辙,导致学、教、练不一致,教、学、评也必然脱节。
第二,从客观上来看,统编高中语文必修教材的作业设计还存在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具体表现为:
在作业理念方面,尚未得到全面更新,学生“学习中心”理念在作业设计上尚未得到充分体现。教师仍需要用新课标精神来武装头脑,进一步更新作业设计观念。
在作业目标方面,目标或确定评价预期结果的意识不强,目标指向单一,目标层级模糊,且低水平目标偏多。
在作业功能方面,功能较为单一,作业仍主要体现为对课堂知识的熟练化巩固(这当然也需要),而高质量的综合性、拓展性、探究性作业偏少。
在作业难度方面,难度小和难度中等的作业过多,而难度大的作业过少,或者即使有难度大的作业,但又往往超出新课标要求,甚至远离了课程目标和学生学情。
在作业类型方面,评价方式欠灵活,仍以书面作业为主,类型单一,表现性、活动性、实践性和项目式等类型的作业较少。
在作业结构方面,作业目标、难度、类型等的分布比例不合适,作业的设计缺乏系统性、整体性、序列性。
总之,统编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作业的科学设计是个值得探索并亟须解决的课程领域,我们切盼语文同人深入其中,齐心协力,解疑克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