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多层次实践教学模式探索
2022-05-30丁存越
丁存越
[摘 要]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具有实践性较强的特点,因此,其实践教学在该专业的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地位。汉语国际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及新媒体技术的运用为多层次实践教学的实施提供了可操作性。对分课堂、以赛促学、校内外合作等逐步推进的实践教学模式能够调动学生专业学习的热情,强化其专业知识能力及专业应用能力,是实现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汉语国际教育;教学模式;实践教学;多层次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2)10-0266-03
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以下简称“汉国教专业”)是为了适应汉语国际推广战略和日益频繁的国际交流而设置的专业,由原对外汉语本科专业更名而来,目标是培养能够在国内外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进行教学的师资队伍以及从事中外文化交流的本科专门人才。该专业的特点之一就是实践性强。汉语教学技能是该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之一。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在该专业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很多院校的汉国教专业在课程设置中都安排了实践教学环节。但是,传统文科在实验、实训上的局限性使得隶属于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的汉国教专业在实践教学开展的过程中遇到了不少問题。李琳、李远霞通过对湖南科技大学125名本科学生的调查,总结了该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四个方面的问题:教学内容偏理论、教学方式偏灌输、实习基地偏形式、评价方式偏主观[1]。这些问题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普遍性。因此,高校相关院系也在探索行之有效的汉国教专业实践模式,以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最终目的是适应汉语国际教育事业的发展及满足社会对该专业人才的迫切需要。
南京审计大学(以下简称“我校”)对外汉语专业成立于2002年,2012年随着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调整,专业名称更改为汉语国际教育[2]。其人才培养目标经过几次调整修订,现具体设定为:培养具有扎实的汉语和英语基础,熟悉中外文学、文化,能够熟练运用汉英两种语言进行工作和跨文化交流,具有一定国际汉语教学能力的应用复合型人才。为了强化对学生专业应用能力的培养,我校专门在学科专业课程中嵌入了19个实践教学学分,占四年本科教育45个实践教学总学分的42%。经过20年的摸索,该专业逐渐形成了一套课内—课外结合、校内—校外结合的多层次实践教学模式,突显了专业的实践性,落实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目标。
一、实践教学第一层:对分课堂
“对分课堂”是复旦大学张学新教授于2014年针对教师课堂讲授和学生课后学习相分离的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提出的一种教学模式,指的是把传统课堂教学时间一分为二,一半以教师讲授为主,一半以学生讨论为主[3]。学生讨论采用的是“隔堂讨论”形式,即当次课讨论的内容是上次课讲授的内容,做到有准备的讨论、有的放矢,从而提高讨论效果。
在我校汉国教专业教学中,对分课堂主要应用于被嵌入实践学分的专业课程。以该专业三年级学生必修的核心课程“汉语要素教学”为例,根据专业课程设置方案,该课程2个学分里面嵌入了1个实践学分。为了克服传统教学模式实践性的不足,课程采用了对分课堂形式。实施5年来,教学效果明显。学生初步完成了知识能力向运用能力的转化,现具体总结如下。
(一)教师讲授是实践教学开展的基础
实践教学的开展往往是以一定理论为指导的。在“汉语要素教学”对分课堂中,其中一半课堂用于教师讲授语言要素教学理论,分享不同的教学流派、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虽然这一阶段还属于“纸上谈兵”,但是不论学生认同与否,都会给学生留下初步的印象。
(二)第二课堂是开展实践教学的场所
由于课内时间是有限的,如果仅仅利用课内时间来开展汉语实践教学,那么往往是问题还没解决就已经下课了,这样不仅使学生“意犹未尽”,而且也影响了理论教学进度,因此,“汉语要素教学”课程的实践教学部分安排在课外(即第二课堂)进行。第二课堂为课程学习提供的是情境认知与学习的场所。高文指出,在与教育者相关的技能学习课程中需要提供情境学习的机会,这是一种有意义的学习,能够有效促进知识的转化[4]。基于情境认知理论,教师可利用第二课堂对学生进行实践教学指导,特别是实践的设计要与第一课堂内容紧密结合,从而为对分课堂的下一次课堂讨论部分做好准备。
“汉语要素教学”课程第二课堂采用的主要形式是与留学生“结对子”进行汉语教学实践。依托我校每年新入学的汉语零起点留学生,充分利用第一课堂外的时间,让汉国教专业学生和留学生以“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等各种形式结对子,每周安排一次课后汉语辅导活动,活动进度与理论教学进度保持一致。因为“结对子”的留学生汉语水平为零,所以他们的汉语学习过程正好满足了汉国教专业学生对语音、汉字、词汇及语法各要素教学的需要。
参与第二课堂实践教学的学生除了要完成授课教师规定的辅导内容,还要做好教学记录。这个记录既是讨论的依据,又是评价第二课堂实践教学的依据之一。
(三)课堂讨论是检验实践教学效果的工具
“汉语要素教学”对分课堂的另外一半课堂在第二次课完成,内容为讨论第二课堂实践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及解决方式。学生因为其是“现学现用”之前讲授的内容,所以参与讨论的热情比较高。从教学情况来看,学生不仅能够提出遇到的教学问题,还能积极思考,对解决问题的方式互提意见和建议,实践学习效果非常明显。
在这一层次的实践教学中,评价依据有两个:一是第二课堂的教学记录,二是对分课堂中的讨论表现。评价结果计入课程平时成绩,这样既使实践教学的评价有了客观依据,又在某种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有的学生通过实践加深了对专业的认知,对其职业规划也具有积极影响。
二、实践教学第二层:以赛促学
近年来,学科竞赛逐渐成为一种普遍有效的高校实践教学模式。易军认为,项目竞赛的最大特点是能够通过竞赛的过程有效提升学生的探索与钻研能力[5]。全国汉语国际教育综合技能大赛是由中国教育电视台主办的一个针对汉国教专业的全国性赛事。从2016年第一届开始至2020年,该赛事已经成功举办了四届,影响力逐年扩大。借助每年全国赛选拔契机,我校自2017年开始每年举办一次校内汉国教专业教学技能比赛,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从而构成了汉国教专业实践教学的第二层次。
我校的汉语教学比赛形式在全国赛形式的基础上稍有变化。总体依然采用团队赛形式,比赛内容包含撰写教案、制作课件、说课及讲课三大板块四个环节。学生先自由组队,每3人为一队,每队配有一名专业指导教师;然后在10段备选课文中自由选择一段作为参赛内容。
(一)撰写教案
这一环节锻炼的是学生语言学知识实际运用的综合技能,得分占比赛总分的20%。参赛队伍需要掌握语言学基本理论知识、熟悉教学内容、了解教学对象,这些需要学生运用之前学习的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对外汉语教学概论、教育学等理论性知识,以及汉语要素教学、第二语言习得、对外汉语教材教法、跨文化交际等应用性知识。教案的撰写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教学基本功,而且串起了汉国教专业前三年几乎全部的核心课程。
(二)制作课件
課件制作是该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术之一。其实际操作可以锻炼学生如何根据教学需要寻找材料、取舍材料、布置材料的能力以及整体把握教学的能力。这一环节得分占比赛总分的10%。
(三)说课与讲课
这一板块是比赛的重点,采取的是现场比赛形式,得分占比赛总分的70%。每支参赛队伍选取一个知识点并推选一人进行现场授课,其中说课环节3分钟,讲课环节15分钟,评委作为学生听课并打分。这一板块使学生的表达能力、教姿教态、课堂管控能力等都得到了有效的锻炼,而这些恰恰是传统课堂教学所难以实现的。
竞赛有效锻炼了学生的教学综合技能,也提高了学生专业学习的热情。从后期效果来看,该专业学生在参加公派汉语志愿者面试、中小学教师资格面试、汉语国际教师资格面试等过程中都能学以致用,展现出了较强的竞争力。
三、实践教学第三层:内外合作
如果说第一层次和第二层次的实践教学多少还带有“仿拟”成分的话,那么实践教学的第三层次就是“真枪实弹”地走上教学一线进行“全真”教学了。这里的“内外合作”指的是校际、校企之间开展的汉语教学实践。
(一)校际合作
汉国教专业最理想的实践场所是学校。一般来说,来华留学生学习汉语的首选学校是综合性大学,而这类学校往往对从事汉语教学的师资学历要求较高。据不完全了解,能够以实习生身份在综合性大学进行真实汉语教学的学生大多以研究生为主,鲜有本科生能真正在教学一线进行实践。本科学历的汉国教专业学生要想得到类似的规范院校的教学实践机会得另辟蹊径。
我们知道,高校包括综合大学、专门大学、高职院校、高专学校。近年来随着国际交流的频繁,高职类院校的留学生教育发展迅速。据《新华日报》报道,截至2016年底,江苏高职院校招收的留学生人数增长了1.7倍,达到2600余人,成为留学江苏的新亮点[6]。但由于高职类院校职业性强的特点,基础文科师资储备相对薄弱,也没有相应的研究生后备力量。而随着留学生人数的猛增,汉语教学方面的师资缺口变大,这就给汉国教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提供了场所。综合大学可以利用自己在基础文科上的优势与高职类院校进行优势互补,向他们输送优秀的本科实习生。
我校自2017年开始与周边两所职业学院开展跨校汉语实践教学合作,每年选派优秀汉国教专业大四学生前往合作院校进行汉语教学实践。实践内容不仅有汉语基础教学,还有留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学生得到了全方位的锻炼,合作院校也对其给予了高度评价。上手快、可塑性强是该专业学生展现出来的良好实践素养。
(二)校企合作
随着汉语国际推广事业的发展,汉语教育市场呈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也吸引了越来越多传统院校外的单位参与其中,但是这样的教育类机构多设立在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以往,受客观条件的限制,非一线城市的汉国教专业学生在正常教学时段内缺乏同步实践的机会。然而,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线上教学的兴起,各地学生参与实际教学的可能性与可操作性大为提高。
2016年起,依托chilingo汉语直播学习平台,我校汉国教专业学生开展了一对一线上实践教学活动,同时学院配备了专业指导教师,以保证教学实践的顺利进行。一台电脑、一副耳麦就能使学生足不出户体验真实的教学过程。这样的线上实践教学方式,体验感真、成本低,不仅能让学生真正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而且能让他们接触到新的教学方式,拓展了汉语教学的思路。
四、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对教学模式实施效果的反映。经过多年探索,我校汉国教专业形成的这一套多层次实践教学模式得到了较好的反馈,从评价结果来看,该模式行之有效,强化了专业学生的应用能力,为社会输送了专门人才,在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着稳推进、保质量的作用,具体评价内容如下。
(一)分层评价
1.对分课堂作为第一层次是实践教学的基础层,侧重通过实践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第二层次的实践教学做准备。从期中教学检查的学生访谈以及期末的学生评价结果来看,学生对利用第二课堂开展实践教学,并反哺第一课堂学习的方式较为满意,认为这增加了对专业学习的感性认识,有效提高了专业学习兴趣。
2.以赛促学作为第二层次是实践教学的衔接层,侧重通过实践让学生的教学能力得到锻炼,掌握完整教学环节,积累教学经验,可看作是对第三层次的实践教学的仿拟。从比赛参与情况及结果来看,这一形式的实践教学得到了学生的积极响应,参赛学生的年级从最初的大三、大四扩展到了大二,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在比赛过程中也得到了巩固和运用。
3.内外合作作为第三层次是实践教学的展现层,侧重通过全真教学活动综合提升学生处理各类教学事务的能力和应变能力,为他们进入社会工作或继续深造打下夯实基础。从合作单位的反馈意见来看,由于有前两个层次的实践教学经验积累,学生在真实教学活动中表现突出,甚至能够独当一面,直接担任留学生班的班主任;从学生自己的反馈来看,真实的教学环境对他们来说可谓既新鲜又熟悉,前期实践的基础给了他们处理新问题的底气和能力。
(二)综合评价
经过多层次的实践教学,我校汉国教专业的学生在教育领域展现出较强的就业竞争力。首先,在应聘国家汉办公派志愿者方面,该专业学生面试合格率达到90%以上,派出率在80%以上。其次,在获得教师资格证方面,无论是中小学教师资格证书还是汉语国际教师资格证书,因为积累了教学经验,所以该专业学生在笔试通过以后,面试通过率也达到了90%以上。最后,在应聘教师岗位方面,该专业每年均有毕业生进入各地公办、民办中小学以及教育培训机构从事语文教学工作,甚至还有个别学生因为被激发了教学兴趣,在银行工作一年以后辞职进入小学从事教学工作。学生对各类教师岗位的选择就是对该专业实践教学成果的最佳评价。
五、结语
汉语国际教育在我国被设立为本科专业的时间并不长,但是随着国家实力的增强以及由此带来的汉语学习需求的增长,该行业发展迅速,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也迅速增加。与专业硕士和博士相比,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更需要加强对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为此,我校对汉国教专业进行了有益探索,构建了多层次实践教学框架,为社会输送了满足发展需要的人才。随着现代社会科技的发展、汉语教学形式的增加,这个实践模式的内容还将变得更加丰富。
[ 参 考 文 献 ]
[1] 李琳,李远霞.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校本探索[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4):26-30.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3] 张学新.对分课堂: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J].复旦教育论坛,2014(5):5-10.
[4] 高文.情境学习与情境认知[J].教育发展研究,2001(4):30-35.
[5] 易軍.项目竞赛制:一种研究型学习的培养模式[J].高教学刊,2018(12):7-9.
[6] 蒋廷玉.一技之长:“留学江苏”新亮点[N].新华日报,2017-02-27(6).
[责任编辑:刘凤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