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通识课程大学写作的建设与思考

2022-05-30彭超

大学教育 2022年10期
关键词:能力训练通识课程思维训练

彭超

[摘 要]大学写作作为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的基础课程,越来越受到重视。厘清为何教、教什么、怎么教、如何考等问题,对探索课程建设有重要意义。写作课程以能力培养为目标,通过合理设计教学内容,探索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完善课程考核机制,实现培养学生写作能力与思维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通识课程;大学写作;思维训练;能力训练

[中图分类号] G6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2)10-0210-03

当代大学生的写作能力亟须提高,这已经成为高校教师的共识。薄弱的写作能力已经严重影响到学生的专业学习。在写作教育上,高中与大学之间的衔接错位,致使很多学生进入大学后,将大学写作课程视为“高四作文”,并没有接受有关写作的有效教育。与之形成对照的是世界一流大学,如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斯坦福大学等,非常重视写作课程。以哈佛大学为例,写作课(Expository Writing)是其本科生的必修课[1]。即使是在以理工科为主的大学,如麻省理工学院,也对本科生写作和沟通能力也提出了要求,并专门成立了沟通要求委员会(SOCR)[2]。

如何借鉴世界一流大学的写作课程建设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建设本土写作课程,切实提高我国大学生的写作能力,是摆在高校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道难题。

一、明确定位:以能力培养为目标

作为通识课程的大学写作,应以写作能力的培养为首要目标,注重思维能力的训练。

国内高校的写作课程主要分为四种:第一种是侧重写作理论,讲授写作基础知识;第二种是文学写作,如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开设的创意写作课程;第三种是应用写作,讲授求职信等实用类写作;第四种是学术写作,通常针对具体专业开设。

仔细分析国内部分高校开设的写作课程,大多数是选修课,仅供对写作感兴趣的学生选修。在课程设置上,往往不会专门调研学生的整体写作情况,针对学生的写作需求开设课程。这就导致了写作课程无法切实解决学生写作难的问题,虽然学生选修了写作课,但写作能力仍然没有得到有效提高,学生对课程的评价也较低。

如果将大学写作定位于通识教育,就需要充分了解学生对写作的需求,这样写作教育才会更有针对性。学生整体情况的变化直接影响课程的定位。对大一新生而言,如何处理从高中作文到大学论文的过渡,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写作课程培养的是学生可迁移的能力,而学生阅读、分析、论证、写作、评议等综合研究能力直接关系到他们大学四年甚至更长远的学习。同時,写作课程还应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写作教学过程中,有些授课教师发现存在这样的情况,学生在写作中遇到的问题,感觉说不清楚的地方,都根源于想不清楚。语言是表达思维的工具,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训练其思维能力是关键。写作与优化学生思维是有机联系在一起的,写作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主要途径[3]。

从某种意义上说,语言文字与思维是密切联系的,能够写出一手好文章是一个人的美德 [4],大学写作课程就是要培养这种美德。

二、做加减法:合理设计教学内容

在明确大学写作是一门能力训练课程后,就要围绕这一目标合理设计课程内容。这就意味着,需要在以往写作课程的基础上做好减法和加法。

(一)做减法:突出能力训练

大部分不成功的写作课程存在“贪大求全”的问题,既希望在32学时的写作课上全面讲授关于写作的基础知识,又希望学生能够在课后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自主练习。这让大学写作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针对大一新生的写作课程,应该将重点放在解决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所面临的写作问题上,学术论文的写作是重中之重。大学的很多课程都会要求学生提交论文,但是如何完成一篇学术论文学生通常只能依靠自己摸索。因此,大学写作课应该将学术论文写作作为教学重点,兼顾其他写作需求,而不是系统全面地讲授写作知识。

做减法还体现在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保证有充分的时间进行写作训练。作为能力训练课,应该与知识理论课有所区别,至少要有一半的课堂时间用于写作实战训练。可通过合理设计训练内容,让学生有效地掌握写作技能。如果不在课堂上安排训练环节,或者寄希望于学生课下自主练习,将能力课当作知识课,继续“满堂灌”,写作课的效果将难以保证。

写作课做减法,既是为了明确教学重点,又是为了保证教学效果,以真正实现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教学目的。

(二)做加法:将思维训练融入写作训练

在以往的写作课中,教师在讲授写作方法时,往往只注重写作技巧的教学,并不重视思维训练。教师会教授学生应该怎样写,但是为什么要这样写,却通常省略。实际上,只有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写,才能真正明白怎样写。

思维训练之所以重要,是因为语言文字与思维是密切联系的。我们说话与写作是为了表达观点和交流,需要思维参与其中。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就已经提出,学会表达和阐述自己的观点,力求立论正确、语言准确、论据恰当、讲究逻辑;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学会反驳,能够做到有理有据,以理服人 [5]。大学写作对思维的要求不应低于高中,以学术论文写作为例,搜索、评估和使用材料以及论证观点,都涉及思维训练。什么是论证、如何区分理由与事实、基本逻辑概念是什么、什么是逻辑谬误、怎样判断什么的论证是好的论证等,都是思维训练的重要内容。

因此,在做减法的同时,还要做加法,把思维训练的内容以恰当的方式融入写作训练中,培养学生的思辨意识,帮助他们成长成才。

三、以学生为主体:探索革新教学的方法

写作课程的定位和内容设计大多以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为核心,教学方法也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

(一)主题+过程:让写作有路可循

写作课究竟怎样教才能让学生顺利完成从高中作文到学术表达的过渡呢?作为教师,可以先尝试换位思考,假设自己是大一新生,希望接受到怎样的写作训练,你希望怎样解决大学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写作难题?

采用“主题+过程”式的教学方法是一种实践效果较好的方式。“过程”指的是写作过程分解指导,以学术论文为例,其可以分解为选题、查找与阅读文献、列提纲、撰写初稿、修改等过程。在课堂讲授时,教师可以按照这一写作过程进行循序渐进的指导,逐一击破写作问题。

在讲解“过程”的同时配合“主题”进行训练,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写作过程。这就意味着在进行写作过程的分解练习时,让学生围绕同样的主题进行持续性的写作探索。如学生在选题阶段,从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出发,选择奶茶作为研究对象,并提出问题:奶茶是一种健康的饮料吗?那么,在接下来的训练环节,学生可以围绕奶茶查找和阅读相关文献,列出写作提纲,并最终完成一篇与之相关的论文。

“主题+过程”式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更有效地掌握学术表达的方法。作为一门通识课程,在主题上要鼓励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这样才会让学生更有动力去阅读和思考,从而表达和交流自己的观点。

(二)阅读+研讨:让思维更清晰

批判性阅读与小组讨论是写作课程的重要教学手段。如果学生仅仅是查找文献资料,没有进行批判性阅读,会直接影响其写作的质量。写作是为了更好地交流,而批判性阅读则是一种交流方式,是作为读者的我们与作者之间的交流。

研究大多是建立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的,因此阅读前人的研究成果很有必要。在阅读时,要明白文献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作者是如何论证的、采用什么论据、作者为何要选择这个立场或这个角度等。要以思辨的方式去阅读和思考,文献是否存在盲点或漏洞、态度或立场是否有偏颇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做出判断。

在讲解写作过程时,可适当安排几次分组讨论,指定相应的文本作为讨论的依据。不同文本的观点可以是对立的,也可以是相近的,但论述角度要不同。在分组讨论时,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文本,概括和总结作者的观点,运用思维导图分析论证的结构,并形成文字讨论稿。在学生发言时可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展开不同意见的辩论,要做到有理有据,以理服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产生观点的交锋,但也能从中倾听到不同意见,从而多角度观察和思考问题,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想清楚、写清楚、说清楚,这三者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只有经过阅读与讨论,我们的思维才能更清晰,我们的写作才会更有逻辑性。

(三)作业互评: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

写作课会安排一定量的写作练习,在没有助教的情况下,教师可能要承担繁重的作业批改任务。但换个思路,作业的批改是不是一定需要全部由教师来完成?如有部分作业是讨论稿,在进行小组讨论时,小组内部就可以进行作业互评。在完成初稿后,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进行互评。教师提前制订文章修改互评对照表,讲解评价时需要注意的细节;学生在充分理解并掌握评价标准后,可以对其他学生的作业进行初步评价,并给出修改意见。

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偷懒”。学生进行互评后,教师需要回收文章和互评对照表,检查学生是否认真阅读文章、发现文章存在的问题以及是否给出合理建议。学生在进行互评时,通常能够发现比较明显的错误或不当之处,但对于隐蔽性较强的问题,还是需要教师进行一对一的写作指导,不能将作业的评价权全部交给学生。

学会评价也是沟通与交流的重要环节。教学转变思路后,利用作业互评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这也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

(四)微信平台:线上线下翻转课堂

微信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交流工具,因其沟通的便捷性,有些教师将微信引入课堂教学,这也是一种新的尝试。微信在教学中的使用,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建立课程微信群进行课程相关信息的沟通,如发放阅读资料等;另一方面是开设课程微信公众号,分享优秀作业、进行课程讨论、上传微课等。

值得一提的是,将课程讲授的理论知识录制成微课,上传到课程的微信公众号上,并将链接发送到课程微信群中,可以方便学生利用零碎时间在线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学生也可以在课前自行学习微课内容,然后带着问题来上课,这样可以有效地解决问题。

将微课上传到微信公众号,而不是其他教学平台,是基于微信的便捷性。在课程微信公众号上观看微课后,如果有任何问题,就可以直接在课程微信群中进行提问和留言,不用切换平台。

教师利用微信平台进行线上线下的翻转课堂,需要做好时间规划,做到适度、适量、适时。

四、注重过程:完善课程考核机制

教育发生在每一个教学环节,无论是课堂上的理论知识讲授、课堂练习、分组讨论、作业互评,还是线上微信平台上的讨论和自主学习,都是写作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在进行课程考核时,应该将这些都纳入进来。

对选课学生的考核,应该注重过程,将平时的课堂练习、分组讨论、考勤等纳入总成绩的计算,考查学生的学习意识、团队合作、思辨创新等素养。如果说以往的课程重视的是期末考试成绩,那么写作课程重视的是教学全过程,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比重可达到50%。

寫作课的期末考核是提交一篇学术论文,对于认真参与教学过程并完成课堂练习的学生而言,这并不是一项遥不可及的任务。相反,通过合理的训练,尤其是通过“主题+过程”的训练后,大部分学生都能完成学术论文的初稿。在学生互评以及教师一对一的写作辅导后,部分学生也能进一步修改的完善,并最终提交一篇符合学术规范的学术论文。

注重过程评价是为了逐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写作教学的过程,改变他们功利的学习态度。有些学生在选课前认为写作课只需提交一篇文章即可,并不打算认真对待。而考核机制的改变,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让他们以更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写作与交流的训练中,从而让学习真正发生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五、思考与发展

目前,国内已经有清华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等学校实现本科新生写作课全覆盖,并有相关报道,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地关注。清华大学借鉴的是美国高校普遍采用的写作课讲授模式,每个课堂由教师按照某一特定写作主题进行设计和组织,不同课堂之间具有相同的课程进度、写作产出和评价标准,但在主题内容上各有不同[6]。南方科技大学将教学内容划分为三大内容板块,即口语交流、应用文写作和学术论文写作,让学生有效应对日常生活、专业学习、科学研究、求职工作中的各类写作与交流任务[7]。这些高校之所以能够展开写作课程的探索,实现本科新生全覆盖,与其重视人文教育和人文通识课程密不可分。

值得深思的是,对写作课程的重视是由清华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等理工科大学提出的。正如陈十一院士指出的,没有好的人文教育的理工科大学,培养的只是匠人之才,而不是学科和行业领袖[7]。在未来的高等教育中,人文通识教育将发挥重要作用。

[ 参 考 文 献 ]

[1] Harvard College Writing Program[EB/OL]. (2020-12-06)[2021-02-15].https://writingprogram.fas.harvard.edu/.

[2] MIT Registrars Office. Subcommittee on the Communication Requirement (SOCR) [EB/OL].[2020-12-06].https:

//registrar.mit.edu/faculty-curriculum-support/faculty-curriculum-committees/subcommittee-communication-require

ment.

[3] 潘涌,水小琴. 美国母语写作教学的价值取向、设计特点及其启示[J]. 比较教育研究,2009(7):44-48.

[4] 靳晓燕,刘博超. 曹文轩:能够写一手好文章 这是一个人的美德[N]. 光明日报,2016-04-12.

[5]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6] 邓耿,李成晴,苏芃. 通识教育课程中的能力培养:清华大学“写作与沟通”课程探索[J].通识教育评论,2019(1):88-97.

[7] 杨果,陈跃红,李蓝. 成长写作:为交流而写作,以写作促成长:南方科技大学“写作与交流”课程的设计与实践[J].通识教育评论,2019(1):110-123.

[责任编辑:李香莲]

猜你喜欢

能力训练通识课程思维训练
应用型通识课程的开发与建设
浅析小学生英语口语能力训练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通专融合视野下高职教育集群型课程模式建构
逻辑学在语文学习中的作用
高职院校通识课程教学实施研究
生活化的数学有效融入思维训练的尝试
加强语言表达训练提升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高校通识课程《美术鉴赏》双语教学实践与研究
如何将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