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语文教学的写作思维训练

2016-12-15李佳璐

文学教育 2016年11期
关键词:思维训练写作语文

内容摘要:写作是思维的一种外在形式,离开思维的写作,如同无源之水,而离开写作思维训练的语文课堂教学,则是无本之木。义务教育课标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可见,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写作思维的训练尤为重要,而写作思维的训练离不开对学生主体性的培养,如刘淼所言:“教育理念是主体对未来的教育发展或教育面貌的一种理想期望,是主体对教育的‘应然状态的判定及认可,注重价值判断。”

关键词:语文 写作 思维训练

义务教育课标在写作教学目标中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同时,义务教育阶段写作教学的总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可以说,写作不仅是学生将语文基础知识跃然纸上的一种表现,也是学生对生活热爱的一种表达。

众所周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是当下教育需要承担的责任,而思维创新理念符合素质教育的目标追求。培养学生写作思维,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习作本领,同时也能让学生的思维创造性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可以说,思维的创造性需要贯穿于写作思维训练的整个过程中,二者不可分割。所以,语文教师要注重基于语文教学的写作思维训练。

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探讨基于语文教学的写作思维训练:第一,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从培养学生多角度的理解材料、全方位的掌握材料、对比已有认知材料,三个方面来具体阐述语文教师应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广阔性。第二,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通过如何打破学生思维定式、强化学生应变能力、创设情境教学三个方面,来论述语文教师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的教学策略。第三,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通过论述学生思维敏捷性的重要性,展现学生思维敏捷性有利于促进学生写作思维的训练。第四,培养学生思维的缜密性。从学生思维缜密性的角度出发,阐述了学生写作思维训练是一个有耐心的教学工作,要求教师不能急于求成。

一.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真正的广阔性是什么?在众多领域中,广阔一词可以说有不同的解释。而在语文教学中,思维的广阔性则是指让学生打开眼界。如果学生原有的思维是一个原点,那么培养学生思维的写作就应该是翘起学生整个思维广度的铁杆。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应包含引导学生多角度的理解材料、全方位的掌握材料、对比已有的认知材料。

1.多角度的理解材料

著名的教育家赞可夫曾经说过:“我们要让学生研究某一事物时,既能从一个角度看问题,又在必要时,改变角度看问题,或者同时从几个角度看问题。”可见,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多角度的理解材料是学生写作思维训练的基础。

首先,学生时期,本身是一个极其敏锐的时期,他们的认知结构、思维方式,都尚未成型,需要教师做出恰到好处的引导。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可以对学生进行一些实质性的训练,比如可以将语文文本的内容深度剖析,和学生一起多角度的理解文本内容,也可以在保证教学效率的情况下,适当地给学生引入一些课外优秀文章阅读,当然这些材料要求主要以哲理性文章为主。

其次,多角度的理解材料也离不开课后作业的布置,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在课后进行材料收集,比如今天写的题目是关于亲情,那么就要求学生围绕亲情的题目去进行有关材料搜集,同时教师也需要和学生指明,材料收集不仅局限于网络、书籍,也包含学生个人、学生身边人的一些生活经历,只要和写作题目相关即可。围绕写作题目的材料搜集,有利于提升学生对材料的理解程度,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写作敏感度。

2.全方位的掌握材料

全方位的掌握材料,离不开学生的“头脑风暴。”头脑风暴是当下十分流行的一种学习方式,在这种脑洞大开的学习方式中,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当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得到提升之后,自然而然在写作方面会有所提升。

全方位的掌握材料,离不开学生的“合作交流”。自主、合作探究的合作方式是当下教学所提倡的方式,学生全方位的掌握材料,一方面应有自己对材料的感悟和理解,另一方面,也不离开学生的相互交流。因每个学生的思维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都有不同,而在不同年纪的学生,思维方式也不同,当这些学生汇聚到一起,将自身对材料的认知和理解,都进行交流的时候,也就是学生全方位掌握材料的开始。没有合作,就没有交流,没有交流,自然也很难实现全方位学习。

3.比对已有的认知材料

没有对比,就没有发现,在学生多角度、全方位的对材料有了一定理解之后,教师还应该让学生对已有的认知材料进行对比。在对比的过程中,学生才能真正感受到,他们是如何一步一步的将思维的广阔性提升上来的。

这种对比,首先是认知材料的横向对比。所谓横向对比,是指学生可以将已有的认知材料中,关于同一话题的材料,进行一种比对。而纵向对比,则是指学生先将已有的认知材料进行规划和分类,做好类别划分之后,进行比较。在比较之后,教师可安排学生进行小总结,最后以班级小组交流的方式,来探讨每个人在整个思维训练过程中受到的不同启发还有收获。

二.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曾经提到过:“发散思维的培养就是思维灵活性的培养,发散思维指从给定义的信息中产生信息,其着重点是从同一的来源中产生各种各样为数众多的输出,很可能会发生转换作用。”可见,思维的灵活性,对学生的写作影响至关重大。

打破思维定式。所谓打破思维定式是学生对一些事物,只能用一定的固定思维模式去思考,固守传统,不能有创新。如学生在写材料作文时,对作文题目中所给出的材料,就容易思维定式,当然,不是说思维定式不好,而是思维定式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学生的写作思路,一旦学生的写作思路被限制了,就很难写出特别优秀的文章来。

教师可在培养学生写作的过程中,将学生的思维固有模式给展开,力求让学生对一些材料的模糊理解,还有改变混淆理解,都能够得到一定的发散性思考。同时,可以让学生多看材料,多写材料感受,如果教学实践有限,教师可让学生口头叙述材料感受,这样可以节约课堂时间,同时也能感染课堂气氛,让每位同学都能听到彼此的材料感知。教师也可以及时掌握学生的感知动态,切实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改善和思考如何提升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达到理论和实践相互促进的效果。

强化应变能力。在日常语文课堂写作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让学生的阅读和写作相互结果,因为掌握更多的材料还有更多华美的词句,可以对学生的写作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然而,在要求学生将阅读和写作进行结合的过程中,也要注重对学生应变能力的强化。

因为本身学生的写作就是一个思维无限发挥的创作过程。作文的题目不可能只是固定的一类文章,也不可能有一个确切固定的题目,在不同的考试中,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学生对的习作题目都会不同,这就要求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比如教师在要求学生做读书笔记的过程中,可以要求学生将一些好的句子背诵下来,并能进行深入的理解。要让学生知道,关于景物描写的句子,不仅可以运用在描写景物的文章中,也可以运用在记事中,写人中。因为写事和写人都离不开环境的渲染。

一个好的教师应该是懂得强化学生应变能力的教师,当然在平日中,教师也要给学生带来榜样的示范,要恰当的运用好自身的教育机智,让学生明白,思维的灵活性在生活中至关重要。

创设思维情景。这里所提到的创设思维情景,指的是让学生能够得到一种亲身感受的体验。许多理论层面的东西,讲述给学生太多,学生容易产生厌烦的心理,从而可能直接就会对语文学习厌倦。在这个时候,教师适当地加入一些情境的创设,能够及时改善枯燥的上课模式。思维情境的创设一定要围绕学生的写作展开,例如今日学生写作的题目是关于动物的,那么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别假想自己是某种动物,通过这样换位思考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小动物的心理,然后再进行创作时,就可以有了许多思维的发散和映射,从而让思维情景再现,浮于纸面之上。

三.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当机立断。有些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总是喜欢优柔寡断,并且不能做到果断,这样就容易导致时间的拖延,也会让学生养成一些不好的习惯,比如慢条斯理、做事情拖沓,不仅会在考试中浪费考试的时间,也会间接的影响到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一些习惯的养成。做事情,一定要快!这就是思维敏捷性的重要性体现。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训练的方式,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比如说,给学生一篇材料,第一次要求学生在五分钟完成,第二次就要求学生在三分钟完成相同字数材料的理解,逐次的递减时间,让学生在潜意识中,不断地提升自身思维的敏捷性,从而更好地让思维为了写作而服务。

当然,教师在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过程中,还要注重对学生画面感的构造。能够让学生达到,不断地听到一些语句,就能在脑海中形成一定的画面。这样可以有利于学生增强知觉判断力,也能够让学生迅速拼凑语句的画面,快速在脑海中形成写作的画面。达到听觉和视觉的二者统一。

四.培养学生思维的缜密性

学生的思维,虽然要有一定的独特性,但是也要有缜密性,不能随意的天马行空的想象。俗语说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平日对学生思维的训练中,如果将学生的思维比作风筝,那么教师就是放风筝的人。每当风筝飞的偏离方向的时候,教师要适当地收收线,给学生一定的引导发现。

思维的缜密性,要求教师能够根据义务教育课标,还有每堂语文教学的课时目标去实现。因为学生写作思维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时一刻就可以促成的,需要时间的累计,在每日的学习中,慢慢培养才可以。

语文教师指导学生写作,要积极循序写作教学的基本理念,同时也要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教学理念。

参考文献

[1]王玉辉,王雅萍.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

[2]邹群,王琦.教育学[M].辽宁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5.

(作者介绍:李佳璐,渤海大学教育与体育学院2015级学科教学(语文)专业研究生)

猜你喜欢

思维训练写作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深入挖掘,妙笔生花
逻辑学在语文学习中的作用
浅论小学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如何让小学生写作返璞归真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写作教学策略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