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的应用对抑郁症患者自我接纳的影响
2022-05-30林莹莹
林莹莹
摘要:目的:探讨对抑郁症患者应用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抑郁症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心理护理;比较干预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无抑郁、轻度抑郁百分比为20.00%、57.50%,高于对照组的2.50%、35.00%;观察组中度抑郁百分比为22.50%,低于对照组的60.00%。护理后,观察组自我接纳评分(9.40±2.56)分低于对照组(15.82±2.94)分,显示有差异(P<0.05)。结论:对抑郁症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抑郁情绪,提高自我接纳程度,值得推广。
关键词:抑郁症;心理护理;抑郁情绪;自我接纳
抑郁症是常见的一种心理疾病,别名抑郁性障碍。临床认为、遗传因素、神经营养因子、细胞因子因素、性激素因素等是导致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1]。抑郁情绪是该病主要症状,且患者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等情绪[2]。伴随着疾病逐步发展,患者情绪会从心境低落转变为悲痛欲绝,最终发展至厌世情绪。确诊抑郁症后,积极进行对症治疗,提供科学护理,无疑是有效改善患者病情的有效方案。本研究旨在探究对抑郁症患者应用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抑郁症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男17例,女23例;年龄20~72岁,平均(46.38±13.18)岁;抑郁症病程1个月~5年,平均(2.54±1.23)年;轻度抑郁10例,中度抑郁25例,重度抑郁5例。观察组男15例,女25例;年龄20~71岁,平均(46.13±13.16)岁;抑郁症病程1个月~4年,平均(2.36±1.24)年;轻度抑郁8例,中度抑郁26例,重度抑郁6例。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遵医嘱为患者提供药物治疗,做好用药监测工作;病情稳定后向患者宣传健康知识,提升患者的疾病准确认知;选择适宜时间,为患者提供心理疏导。
观察组给予心理护理。(1)创建小组:科室应针对抑郁症,创建护理小组,护士长是主张,病房责任护士是组员。小组共同学习心理护理理念、知识与技能,并进行统一考核。确定具备沟通技巧、人文关怀等护理技能后,为患者提供心理护理。(2)护理实施:①主动倾听。护士需积极和患者沟通,主动创造机会进行交流。期间引导患者表达自己的想法,尽量让患者完整的阐述内心真实想法,中途不要打断患者,不要随便评价患者,但需给患者一些正面回应,比如平视患者,点头示意或通过眼神标识认可,让患者明白护士确实在认真倾听。护士倾听期间,需充分掌握患者的语言表达内容,详细分析其内在含义,充分明确患者的真实感受,并表达对患者感受的理解,让患者明白护士是理解自己的。②换位思考。护士需主动站在角度上思考问题,分析抑郁症的发生原因,理解患者的负面情绪,主动代入患者角度思考问题、看待事物、理解原因、分析需求,结合患者的实际护理需求,为患者提供相应护理服务,提升护理契合性与针对性。③信息整理与反馈。护士需主动收集患者的病历信息与护理信息,详细记录护理期间发现的情绪问题,分析情绪问题的诱发原因。还需定时评估患者的病情变化,综合观察患者的语言表现与行为状态,汇总并整理相关信息。若有良性信息,需第一时间反馈给患者,提升患者的成就感与愉悦感,正面影响患者病情。结合汇总信息,及时调整患者的护理方案,满足患者的合理护理需求。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抑郁情绪。在护理前、护理1月后应用抑郁自评量表( SDS )[3]进行评估,总分是80分。0~50分代表无抑郁,51~60分代表轻度抑郁,61~70分代表中度抑郁,71~80分代表重度抑郁。(2)比较两组自我接纳程度。在护理前、护理1月后应用住院护士观察量表(NOSIE)[4]完成自我接纳评价,主要评估精神症状、社会能力、抑郁以及社会兴趣等多项指标,量表总分是0~28分,分数越低代表患者的自我接纳越理想。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抑郁情绪比较
观察组无抑郁、轻度抑郁百分比高于对照组,中度抑郁百分比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重度抑郁百分比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详见表1。
2.2 两组自我接纳程度比较
护理前,两组自我接纳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自我接纳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2。
3讨论
目前临床尚未明确抑郁症发病机制,临床多人为抑郁症发生和个性特征、应对方式以及神经递质等多种因素相关[5]。从疾病角度看,抑郁症是一种精神疾病,多数患者均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现象与精神运动障碍发生[6]。长期处于负面情绪、抑郁心理影响下,患者更容易发生自杀与自伤倾向。临床确诊抑郁症后,不仅要第一时间治疗患者疾病,更要结合患者的护理需求,提供科学有效、切实可行的护理服务,全面调节患者的身心状态,促进剂患者早日康复。
心理護理是针对患者心理状态及情绪状态的护理模式。护理全程围绕患者进行,主张在充分理解患者个人情况的基础上进行护理服务,护理期间积极疏导患者负面情绪,主动和患者进行有效沟通,明确患者的负面情绪形成原因,利用沟通技巧从源头解决患者的心理问题,改善患者的抑郁情绪。
心理护理与一般护理方法有着较大的差异,强调调动患者的积极性,并充分挖掘个人潜力与优势。心理护理的应用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抑郁症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心理护理注重调动患者自身的积极性,帮助患者认识到自身在于疾病管理中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其主观能动性,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工作,提高对治疗的信心。例如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鼓励患者进行相关活动,并组织患者有目的性的进行相互交,培养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2)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心理护理尊重患者的个体差异,注重挖掘患者的潜能,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有研究将心理护理应用于抑郁症患者的健康教育中,引导患者积极参与健康教育,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健康教育方案,提高患者对于疾病的认识,从而解决抑郁症患者生活中面临的各种问题,进一步提高血控制效果,稳定病情,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多数抑郁症患者由于疾病无法痊愈、需要持续用药而存在较大的心理压力,因此容易出现其他问题。而心理护理的应用,可以改善抑郁症患者的心理状况,改变抑郁症患者的相关行为,达到合理控制病情的效果,预防并发症的发生。部分学者在研究心理护理应用效果时发现,心理支持、精神康复等干预措施的应用,可提高抑郁症患者的并发症控制效果。传统护理模式已经不适用于现代社会,而心理护理的应用可以突破传统模式的不足之处,进一步改善抑郁症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
从实际应用来看,心理护理的实施主要分为两个环节:基于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护理方案;根据过往应用经验,探索个性化的护理措施。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问题描述。这是心理护理实施的首要阶段,主要是通过医护人员与患者及其家属构建良好关系,通过平等友好的互动交流,倾听患者的想法与诉求,并了解患者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所做出的决策和行为,了解患者对于疾病的担忧和想要了解的内容。基于上述信息,为患者及其家属介绍相关内容,从而提高患者对于战胜疾病的信心。
(2)确定目标。在这一阶段中,医护人员与患者共同讨论临床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评估问题,让患者对自己的自我管理情况进行打分,假设满分为100分,会给自己的表现打多少分,并了解患者希望自己可以达到的分数。在相互沟通交流过程中,了解患者对于临床医疗服务的需求,并根据患者的预期,共同确定预期达成目标。询问患者目前问题的解决情况,并提问患者的现状会在干预措施实施后获得怎样的改变,从而激励患者积极参与临床治疗,从而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3)探查例外。传统护理方法主要是根据问题来提出解决措施,从而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而心理护理则探究患者自身在因为那些情况而变得糟糕时做出了那些努力和行为,并让患者认识到自己在于调节心理方面做出的努力,让患者感受到抑郁症是可以缓解的。告知患者任何细微的行为都对自身的病情和心理状况有着一定的影响,从而提高患者的重视度。例如“自己在家中的時候是怎么样调节心理状况?”指导患者进一步的分析,过去例外行为如何再一次的实施。
(4)给予反馈。在这一环节,护理人员你需要根据抑郁症患者过去的表现,挖掘患者的潜力,并鼓励和表扬患者在疾病管理中的努力,提高患者的积极性,同时也为患者提供更强的动力。
(5)评价进步。在这一环节,主要是评估患者的进步情况,例如疾病控制情况、饮食控制情况、运动锻炼情况、合理用药情况等方面,任何方面的进步都要给予鼓励与表扬,从而激励患者,加强自我管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抑郁症的发生与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并不是所有患有抑郁症就到了特别严重的情况,因此在护理过程中需要结合患者的病情、生活与工作环境等有针对性的进行护理,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让患者能够感受到医院真挚的护理服务。另外,不同年龄段的患者其可能抑郁的情况也有所不同,在此类患者中,需要首先了解患者真实的内心情况,让患者能够尽可能的敞开心扉与医护人员沟通,达到有效干预的目的,让抑郁症患者在院治疗能够起到一定的效果甚至痊愈。
心理护理的实施效果与护患关系有着密切的相关性,护理人员需要热情、公平公正对待每一位患者,与患者交流时需要态度温和、用词礼貌,获得患者的信任与支持[7]。同时护理人员需要经常安抚患者,倾听患者的想法,用语言和行动鼓励患者,帮助患者解决实际为,尊重和保护患者的尊严。在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上,需要根据患者的主观感受,通过倾诉、支持、信心培养等方式来加强心理支持[8]。护理人员需要用乐观、启发的语言来引导患者积极思考,为患者提供情感支持,提高患者的心理适应能力,渡过应激阶段。通过开放式的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并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客观评估,在交流中不断诱导患者提出问题,并耐心解答,鼓励患者用积极的态度面对疾病;对双方都感兴趣的问题可以共同探讨,直到患者理解和满意。调动患者的主动性,切断负面影响;动员家属多陪伴患者,并告知家属抑郁症康复时间长,需要多关心和安慰患者,让患者在家人朋友的鼓励下,积极配合治疗,早日恢复正常生活;根据康复训练计划,制定小目标,并可以给患者发放糖果或小红旗作为奖励;同时还可以邀请已经完全康复的患者现身说法,为患者树立榜样,让患者看到康复治疗的效果,从而重燃希望,并对患者的进步与表现进行表扬,提高患者对康复治疗的信心,积极接受治疗与护理[9]。
此外,对不同年龄段的患者需要采取不同的心理护理措施,尤其是中年患者,中年患者往往是家庭的支柱,发病后承担着较大的精神压力,表现为冷漠、暴躁、不配合治疗,因此需要加强疾病宣教,让患者了解该病病程长的特点,从而提高对康复训练的接受度。
另外,家庭社会支持主要是通过患者与亲朋好友或其他群体的接触,从而获取支持以及安慰。有研究指出,抑郁症患者存在较高的心理压力,且自理能力越低、心理压力越高,亲朋好友的劝慰和关心,能够有效改善焦虑抑郁情况。因此需要鼓励亲朋好友多关心和爱护患者,给予患者精神上的支持,让患者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同时还要鼓励患者寻求社会帮助,在身体允许的前提下多参加社会活动,在与他人的交往中不断获得前进的力量,改善身心状况。
综上所述,对抑郁症患者采用心理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抑郁情绪和自我接纳程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何炳芳,黎清俏,陈婵媛.共情护理对女性抑郁症脑电生物反馈治疗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功能的影响[J].临床医学工程,2021,28(3):363-364.
[2]王东艳.健康指导联合心理护理对老年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的影响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5):198-199.
[3]杨雅杰.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抑郁症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20,24(9):1261-1262.
[4]阚阅.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J].临床研究,2020,28(5):181-182.
[5]郑旭磊,赵相欣,周艳,等.认知重建技术在老年抑郁症患者心理护理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学,2020,11(2):96-97.
[6]李影.探讨共情护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的抑郁情绪及对生活功能的改善效果[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21(6):159-160.
[7]王丽秋.共情护理模式在抑郁症患者中应用效果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20,24(9):1208-1209.
[8]郭清华,陈超,栗雪琪,等.个体化心理护理在伴有精神症状的抑郁症病人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21,35(1):169-171.
[9]王荧.探究小组积极心理支持护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的康复效果的影响[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2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