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着力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质量提升

2022-05-30杨青松

城市管理与科技 2022年1期
关键词:收运厨余餐厨

杨青松

近年来,江苏省苏州市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生活垃圾分类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为根本遵循,全力构建“党建引领、政府推动、部门联动、全面发动、全民互动”的生活垃圾分类组织体系,采取“抓两头、强中间”工作策略,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呈现小垃圾大文明、小垃圾大生态、小垃圾大产业、小垃圾大技术的良好发展态势。

一、主要做法

(一)创设“三定一督”,突破源头准确分类难题

苏州市聚焦提升垃圾前端分类投放成效,以街道、乡镇为单元,发挥基层党组织核心作用,充分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创造性地提出“三定一督”工作方法,抓好居民小区源头分类“重头戏”。“三定一督”是指对小区居民投放垃圾行为进行“定时、定点、定人督导”,通过一对一、面对面的监督、指导,迅速提高分类效率,力促分类习惯养成。

一是坚持群众路线。统筹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村民自治组织、物业公司、党员志愿者队伍等基层组织力量,组建“跑楼团”“管家团”“讲师团”,入户“‘垃家常”,大力推广垃圾分类相关政策、法律、方法,全面筑牢群众基础。

二是推進标准化。一方面,制定《苏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出台一系列生活垃圾分类基础设施建设指导意见,对各类住宅小区垃圾房的配置标准、建设要求等做出规定,明确“三定一督”小区建设的“硬件”标准。另一方面,明确“三定一督”小区建设的“软件”要求,工作开展前,相关小区要具备“三评估、六到位”前提条件,即:评估基层组织力是否满足、评估群众接受力是否足够、评估收运处理能力是否匹配,有计划稳步组织实施;做到群众沟通到位、督导人员到位、投放设施到位、巡查机制到位、收运队伍到位、投诉公示到位。

三是抓好常态长效。全面加强日常监督检查,对过时投放、随意乱丢、分类不准确等违法违规行为做到“四个一”(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清理、第一时间溯源、第一时间教育),同时将“四个经得起”(经得起看、经得起闻、经得起问、经得起查)作为评判标准,确保居民小区垃圾分类高质量推进。截至2021年年底,全市4882个居民小区、938个行政村垃圾分类实现全覆盖,群众参与率98%、准确率90%,厨余垃圾分出率约40%,“三增一减”(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量增,其他垃圾量减)成效明显,其他垃圾增长率为负6.6%(往年年均增长7%),前端分类成效显著。

(二)筑牢收运环节,破解分类收运管理难题

源头分类投放是生活垃圾分类的前提和基础,收运工作则是垃圾分类的“生命线”。苏州市落实“管行业就要管垃圾分类”的要求,采取多元监督模式,全面筑牢收运环节。

一是建设完善收运体系。严格落实“不同人员、不同车辆、不同要求、不同去向”要求。一方面,增车增人强队伍,截至2021年年底,全市共有收运车辆8421辆,其中可回收物收运车465辆、有害垃圾收运车240辆、厨余及餐厨垃圾收运车1914辆、其他垃圾收运车5802辆。另一方面,增线增频优调度,提高既有资源利用率,全面满足日常分类收运需求,同时培育新市场、新产业。

二是落实“两网”融合。明确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渠道,出台低值可回收物扶持政策,采取互联网预约上门、定期回收、定点投放、专车专运等措施,规范服务项目、服务标准和管理制度。

三是多元监管保障效率。推行标准化管理,统一车辆类型、统一标识标记、统一挂牌上岗、统一着装管理,公示收运单位、收运人员、收运时间,便于随时监督。各级垃圾分类工作专班定期开展检查,聘请第三方队伍随机开展暗访,全面开放公众监督渠道,督促收运单位做好“一日两清”,严格杜绝混收混运。

(三)建成“七类终端”,突破处置能力不足难题

苏州市坚持规划引领、适度超前原则,综合考量人口增长预期、城市发展预期等因素,按照建筑(装修)、大件、园林、厨余(餐厨)、有害、可回收物、其他等七类垃圾分别建设终端处置设施,并采用静脉产业园方式推进项目建设。

一是高位协调。针对终端项目落地难、“邻避”现象突出等问题,市政府主要领导坚持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要环节亲自协调,发挥行政势能,协调项目推进。

二是规划先行。在规划选址上市域优先统筹,在土地指标上优先使用,在财力投入上优先保障,将终端项目建设列入民生工程,确保各项工作落地见效。

三是高标准推进。在技术上采用“四更”标准,即更加先进的技术设备、更加高端的建设水准、更加严格的污染控制要求、更加美观的外观设计。通过终端设施新建、提标改造及填埋场封场修复等措施,大幅降低污染物排放总量,满足市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环境的需求,推动从“邻避”走向“邻利”。截至2021年年底,苏州全市已建成垃圾焚烧设施7座、厨余(餐厨)垃圾集中处理设施8座、中小型处理站251座、建筑(装修)垃圾处置设施6座、园林绿化利用设施23座、大件垃圾拆解设施37座、大型可回收物分拣中心12座,日处理能力总计近40000吨,基本满足现有处置需求。

二、存在问题

(一)厨余(餐厨)垃圾终端处置资源化利用效率有待提高

目前,苏州市厨余(餐厨)垃圾的终端处理多采用厌氧工艺。由于厨余(餐厨)垃圾本身的特性,厌氧工艺还存在产沼率较低、沼渣和沼液的最终处置工艺还不完善、综合利用不充分等问题。要进一步提高资源化效率,降低终端处置成本,提高终端设施运行的可持续性。

(二)垃圾分类管理长效机制有待完善

通过近年来的全面推动,垃圾分类氛围逐步形成,居民积极性和分类准确率显著提升,但仍然存在部分居民分类不准确、误时投放等问题,这反映出党建引领、居民自治等共建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

(三)源頭减量等政策依据需进一步建立

目前,在践行绿色节能生活方式、减少塑料用品使用、限制过度包装等推动源头减量措施方面,政策支持力度还显不足,整体氛围尚未形成,实施力度也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几点思考

生活垃圾分类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既是对居民生活习惯的变革,内在要求居民素质提升,也是对垃圾清运处置体系的重构,要求环卫管理部门与时俱进,还是对地方政府行政能力的测试,尖锐考验地方政府的担当、决策和实际行政效率。苏州市的经验表明,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必须经受这三大考验,才能形成闭环,取得实效。

(一)终端项目应提前谋划、预先建设

应将终端建设作为“考验地方党委政府的眼光和担当”的重要依据。各地党委政府是垃圾分类的第一责任人,也是终端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应首先高位认识,正确理解垃圾分类,把终端建设放在垃圾分类工作的重要环节,同时认清终端项目落地难、周期长等规律,从规划、决策到协调、部署上花大力气。当前我国生活垃圾终端处置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厨余(餐厨)垃圾的有效处理和处理产物的出路问题。从“苏州经验”来看,在厨余(餐厨)垃圾终端处置设施建设方面,各地党委政府应结合实际情况,有所侧重,选择恰当的处理规模和技术。比如,在城市化率较高的地区,应主要考虑大型、集中式厌氧技术模式,因为占地小、效率高;在农村地区,则可考虑采用相对集中堆肥技术模式,尽量降低成本,提高资源化利用率。

(二)分类收运应优化组织、强化管理

应将收运环节作为“考验环卫主管部门与时俱进的组织管理水平”的主要依据。地方环卫主管部门是收运工作的主体组织者。生活垃圾分类对环卫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垃圾收运管理模式、收运设施配置、收运频次设定等方面出现较大变化,专业性要求更高。为此,环卫主管部门应根据新情况做出调整。一方面,要通过增车、增人、增线路、增频率等措施增强“硬素质”。另一方面,要通过加强专业培训、采购专业设备、引进智慧管理等措施提升“软实力”,逐步实现精细化、科学化、智能化管理,全面满足日常清运工作需求。要通过多种措施避免混合收运。一是建立健全规范标准,提升收运装备的专业性,让收运队伍“不能混”。二是开展政府、第三方及社会公众等多元化监督,同时加大执法处罚力度,大幅提高混合收运的犯错成本,让收运队伍“不敢混”。三是加强思想教育工作,提升从业人员整体素养,让收运队伍“不想混”,从根本上杜绝混收混运。

(三)源头投放应发挥基层党建引领作用

应将源头投放环节作为“考验基层创新社会治理能力和成效”的有效依据。基层组织是源头分类的具体组织推动者,日常工作千头万绪,要有足够强大的组织动员能力来保障。要加强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居民自治组织带动作用,党员做好带头示范。要建立社区工作小组和志愿者团队,确立工作人员管理制度和分类投放具体规则。要切实做好群众沟通工作,确保宣传发动进得了家门、入得了心门,全面普及垃圾分类知识,大力提升市民群众文明素养。要通过入心入脑的宣传教育,将垃圾分类转化为居民的自觉行为,推动垃圾分类成为社会文明“新时尚”。

(压题图片:垃圾分类三定一督清洁屋 作者提供)

(责任编辑:陈希文)

猜你喜欢

收运厨余餐厨
厨房里的芽芽
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垃圾收运系统分析
餐厨垃圾厌氧发酵热电气联供系统优化
2025年山西垃圾收运覆盖90%以上自然村
苏州工业园区餐厨垃圾产生现状及收运方案研究
厨余垃圾特性及预分选处理技术
小型堆肥箱用于餐厨垃圾连续堆肥的性能试验
厨余垃圾变废为宝 有机肥市场方兴未艾
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员量化考核指标
餐厨垃圾的微生物处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