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政策下对作业问题的重新审视

2022-05-30刘娟

教师教育论坛(普教版) 2022年1期
关键词:分层作业家庭作业双减

摘 要 “双减”政策要求教师重新审视作业问题,厘清异化的作业类型,树立科学合理的作业观,同时要正确认识作业功效与作业量、年级段之间的关系,走出“作业越多,成绩越好”的误区。科学合理的作业应该是让学生“能做”“会做”“愿做”的作业。学生“能做”作业的关键是学校、教研组、教师和班主任形成合力控制好作业总量,同时用弹性作业适当调控学生的作业压力。让学生“会做”作业的关键是用好分层作业,让每一位学生不仅能完成作业,更能通过作业实现个人知识、能力体系的建构。让学生“愿做”作业的关键在于丰富作业形式,通过情景化、项目化、生活化、情感体验等形式的作业让学生的作业不再沉闷。

关键词 “双减”;家庭作业;弹性作业;分层作业

中图分类号 G6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995(2022)02-0009-04

近年来,随着教育压力增加,作业成为教师和家长提升学生成绩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师和家长寄希望于作业,却忽略了其消极作用。过于繁重的作业成为学生肩上的巨石和亲子矛盾的导火索。为了切实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的作用,让作业提质减量回归其本质功能,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政策)。教育工作者应反思自己对作业的认识是否科学?作业的布置是否合理?本文通过厘清“双减”政策中指出的作业问题,结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帮助教师和家长重塑科学合理的作业观;通过梳理成绩和作业之间的关系,帮助教师和家长走出“题海”误区;通过回答如何让学生能够在合理时间范围内做完作业,会做作业,愿意做作业,即针对“能做”“会做”“愿做”等问题,提出可行实践路径。

一、厘清作业问题,重塑科学作业观

(一)“双减”中作业的定位

关于作业的内涵,国内外还没有达成共识。哈里斯·库帕提出,作业是“教师布置给学生的要在非学校时间完成的任务”[1]。《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教学(下)》提出:“作业是学生进行的学习活动或学习过程。”[2]另有部分学者从作业主体的角度界定其概念。“双减”政策中强调的作业更加倾向于指由教师布置给学生,在非课堂时间内学生脱离教师指导完成的学习活动或学习过程。如此,便排除了课堂作业、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的作业以及非教师布置的其他作业。

“双减”政策特别指出要克服与杜绝机械性、无效性、重复性、惩罚性的四类作业。机械性作业指不能或极少引发学生思考的作业,如抄写性作业。无效性作业指对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积极性、掌握学习方法无益的作业。重复性作业指对同一内容进行反复多次训练的作业。惩罚性作业是指教师为了降低学生某种行为的出现而布置的,让学生厌恶的作业。以上四种作业在功能、内容、数量和形式上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异化。异化作业会给学生的身心健康、学习和生活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但家长、教师,甚至学生自己却沉浸在“作业越多,成绩越好”的假象中不能自拔。为给学生创造健康、快乐的学习环境,促进其综合素质的提升,迫切需要教师和家长建立科学的作业观。

(二)“双减”下作业观的重塑

“双减”背景下,我们该如何正确认识作业?不妨结合新课程的要求和学生的需求去理解。

第一,树立多维作业目标观,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获得充分发展,培养出丰富多彩的人格是我国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3]。教师习惯于将作业看作课堂教学内容的延伸,强调知识的巩固和技能的训练。素质教育除了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训练外,还应注重学生思维、创新、沟通、合作、探究等能力的培养,因此作业的功能取向应从单维转向多维。

第二,树立有效作业观,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从作业自身角度看,有效作业指具有典型性、启发性和系统性的高质量作业,有效作业成果和有效作业时间的比率是判断有效性的依据。从学生角度看,有效作业是指能够促进学生成长的高效益作业。从促进学生成长的角度看,有效作业不仅仅要关注学生当下的训练效果,还要关注是否能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第三,树立差异作业观,促进学生个体发展。教师还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因材施教,树立差异作业观。

作业问题引起广泛关注,并非否定作业,而是期望作业重归本质教育功能。哈里斯·库帕在长达两年的实验中证明了家庭作业对于学生学习的重要性。吴也显认为:“作业系统如果安排得好,对学生自学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也有利于教师改进方法。”[4]作业具有巩固知识、提升技能等积极作用,同时也不能忽视过量作业会造成侵占学生睡眠时间、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等消极影响。因此,客观看待作业问题,树立多维、有效、差异化作业观是正确认识和发挥作业应有功能的必要前提。

二、走出“作业越多,成绩越好”的误区

切实减轻学生作业负担,仅有国家政策的支持是不够的,还需要教师和家长走出“作业越多,成绩越好”的误区,转变对作业的功利化认识。

随着教育压力的前移,越来越多的学生在小学便开启了高三模式。虽然题海战术确实让部分家长得到了他们想要的高分,但也不能忽视随之而来的亲子矛盾乃至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那么作业和成绩到底是什么关系呢?

(一)作业功效与作业量的关系

哈里斯·库帕曾耗时两年对家庭作业的功效进行研究,指出小学阶段学习成绩与作业时间量的关系曲线十分平稳;初中阶段学习成绩与作业时间量的关系曲线逐步上升,每晚1~2小时的作业时间量处于高原区,超过这一限度的作业时间量不会促成更大的进步。可见,“做题越多成绩越好”的认识是错误的。适量范围内的作业对于提升学习成绩有明显帮助,超量作业不仅效果甚微而且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我國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检测中心于2018年发布了《中国义务教育质量检测报告》,数据显示:四年级数学、语文和八年级数学、语文每天作业时长在三十分钟以上的占比分别为33.6%、40.4%、50.2%、45.5%,每天作业时长在六十分钟以上的占比分别为14.7%、21.5%、19.2%、15.1%,每天作业时长在两小时以上的占比分别为4.4%、8.7%、4.6%、3.4%。国外14岁学生平均每周做家庭作业的时间是4.5~9小时。可见,中外都认可作业对学习的促进作用,但中国学生的家庭作业时长远超国外学生。

切实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需要教师和家长科学地看待作业量与学习成绩的关系,深入思考学生作业量的控制问题。

(二)作业功效与年级段的关系

学生所处年级不同,其完成作业的时间、侧重点也应有所不同。哈里斯·库帕通过20项家庭作业研究发现年级段对作业的功效有着巨大的影响。“对3~5年级的学生,家庭作业量与成绩之间相关几乎是零;对5~9年级的学生是+0.07,而对高中生而言,则为+0.25。”[5]可见,家庭作业对高中生成绩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对初中生有用,但功效只有一半;对小学生的影响十分微小。

减轻中小学生的作业负担并非消极地撒手不管,而是要结合学生的年级特点正确发挥作业的功效。例如,对小学低学段而言,作业功效微小,同时学生自制力差。结合以上特点,教师可以家庭劳动、阅读欣赏、体育活动、社会实践等活动类作业替代书面作业。这样的任务形式学生喜闻乐见,且在整个过程中学生既巩固了知识,又锻炼了交流表达能力。

三、优化作业的策略

树立科学作业观、认识作业量与成绩之间的关系是教师科学布置作业的基础。科学的作业应是学生在合理的时间范围内能够完成的作业,经过认真思考会做的作业,易让学生接受且起到促进成长作用的作业,即让学生“能做”“会做”“愿做”的作业。

(一)控制作业量,让学生“能做”作业

减轻学生作业负担,首先要打好学校、教研组、教师和班主任的组合拳,控制作业总量。“双减”政策第四、五条明确指出学校要通过学科统筹、校内公示制度等手段控制作业总量。

学校要起到统帅作用,构建一套系统、完整的作业管理系统。首先,校方要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引起各职能部门对作业问题的重视。其次,校方要学习、研讨相关经验,制定文件,针对不同年级、不同时段、不同性质的作业分别限定最高和最低量。最后,通过定期汇总上报、校内定期公示、不定期抽查等方式监管作业。

学生作业压力大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学科壁垒造成作业量大。由于各学科教师互不沟通,经常会出现学科教师通过作业抢占学生时间的现象。二是作业布置过于随意造成作业质量低。大量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习惯于采用“现成的作业”,忽略作业的质量和效益。科学布置作业,教研组要发挥主导作用。各学科教研组要做好组织教师定期备作业,研作业的工作,解决作业质量低下的问题。同时,班主任要做好各学科教师的沟通协调工作,调整作业结构,科学布置作业

。作业的总量指学生完成作业所需的时间和精力,作业的数量、难度、形式、要求等都是影响作业量的重要因素。由此可见,教师要提前完成作业,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够科学合理地布置作业。科学管理作业,

班主任是最后防线。班主任要做好总作业量的核查和学生反馈的整理工作,追踪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加强师生沟通。

另外,

“双减”政策明确提出鼓励弹性作业。弹性作业强调作业的灵活性,在作业的内容、时间、形式、评价标准等方面适应学生差异性的特点。布卢姆“掌握学习”理论的核心思想是“为掌握而教”,“为掌握而学”,主张教学的目的不是要对学生分等级,而是要了解学生是否掌握内容。[6]由此可见,学生做作业不是为了“完成它”,而是為了通过作业训练,构建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以前,作业设计常常忽略了学生个体差异性的特点,采取“一刀切”的方式,统一作业内容、时间、模式和评价标准。这样的作业模式,无法满足学有余力的学生更进一步,同时加重了学困生的学习压力和心理负担,甚至会导致部分学生产生拖延、敷衍和抄袭等不良行为。因此,教师要善于运用弹性作业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在作业内容上给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挑战”的空间,给学困生提供“喘息”的空间;在作业时间上给学困生一定的延时机会,助力其认真完成作业;在作业评价上对不同程度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

在运用弹性作业时,教师不能忽视其消极影响。学生处于集体之中,极易产生羊群效应。弹性作业对学生作业完成度和完成时间的“放松”很容易成为部分学生偷懒的借口。因此,教师一定要明确弹性作业的目的是让每一位学生都能通过作业训练实现个体知识、能力和情志的建构。

(二)调整作业难度,让学生“会做”作业

减轻学生作业负担,除了让作业“减量”,还要让作业“提质”。作业调控的目的并非让作业淡出学生的生活,而是在保证作业发挥积极作用的前提下,减少学生的非必要作业时间。非必要作业即超出适宜作业量的作业、机械性作业、重复性作业、无效作业等。这要求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避免随意性,明确作业目标,控制作业难度。

分层作业是根据课程标准、学习内容和学生差异的实际,设计不同难度层级,适合不同层级学生学习需要的作业。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作业常常被分为A、B、C三层,难度依次降低。布卢姆将教育目标分为识记、领会、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六大主类。这六大类相互依存、逐步发展深化。[7]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可结合教学目标的难度层级划分作业难度层级。此外,教师还可从完成作业的独立程度、精细化程度、综合程度以及有思维参与程度等维度划分作业层级。

以《骆驼祥子》的整本书阅读作业设计为例(见表1):A、B、C分别对应学有余力、学无余力、学习困难三种不同层次的学生。课题、作者和主要人物等基础内容要求所有学生都能在课前完成。关于圈点批注法和人物形象的相关知识,要求A、B、C层学生能够分析、应用和领会。关于运用思维导图掌握文本主要内容,对A、B、C三层学生的要求精细化程度越来越低。关于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相关知识的掌握,对A、B、C三层学生完成作业的独立化程度要求越来越低。这份《骆驼祥子》整本书阅读分层作业设计,在目标、难度、时间、作业方式等方面结合学生的实际阅读能力做出了不同层次的设计。这样的设计在所有学生掌握文本基础知识,训练基本阅读能力的基础上,可以锻炼学有余力学生的多端思维能力,同时缓解了学困生的学习压力。

(三)丰富作业形式,让学生“愿做”作业

“双减”政策对中小学生书面作业做出要求,事实上也反映了当下作业形式单一化、模式化的弊端。单一、固化的书面作业模式无法满足素质教育要求,并且容易让学生产生厌烦、抵触等负面情绪。因此,丰富作业形式势在必行。

基于真实情境设计作业,为作业创设具有真实目的、真实任务、真实对象的情景,可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写一篇《骆驼祥子》的读后感”,可以改为“假如你是书店展销员,请你完成推荐名著《骆驼祥子》的任务”。这样的作业创设了真实的情境,提供真实的对象——书店消费者,真实的目的——推荐名著《骆驼祥子》。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学生需要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真实地解决问题。作业过程中,学生通过复述《骆驼祥子》的故事内容,讲述该书的内容和艺术特色,不仅对该书有了更为全面、深入的理解,同时锻炼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基于项目化学习设计作业,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的能力。周振宇指出项目学习包括几个内容:项目(问题)导入,自主学习,充分利用资源,淡化学科壁垒,拉长学习周期[8]。与传统作业相比,项目化作业具有与生活联系更加紧密、注重知识整合、强调团队合作等特点。如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准备一份商品(自己种植的花草、喜欢的书籍、手工制品等),分别用英语和中文准备推荐理由,并选择最优的销售方案参加阳光义卖活动。这份作业就是一个项目,需要学生综合运用语文、英语和数学等学科知识和相关能力,通过团队合作,完成销售商品的任务。

(刘娟,信阳学院文学院,河南 信阳464031)

参考文献:

[1][5] 哈里斯·库帕,王建军,林明.美国中小学生家庭作业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1995(6):31-32,30.

[2] 中央教科所比较教育研究室.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教学(下)[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449.

[3] 倪文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中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3.

[4] 吴也显.教学论新编[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1:236.

[6] 王帅.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及其教育应用[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42-45.

[7] 王汉松.布卢姆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分类理论评析[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3):65-71.

[8] 周振宇.项目学习:内涵、特征与意义[J].江苏教育研究,2019(10):40-45.

责任編辑:刘 源

猜你喜欢

分层作业家庭作业双减
特殊的家庭作业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Special Homework 特殊的家庭作业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谁帮派翠克完成家庭作业
浅谈小学语文分层作业
对于初中数学分层作业的点滴思考
农村学校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