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药脐灸法治疗血瘀型痛经的疗效观察
2022-05-30董芹陈孔莉李准黎志远
董芹 陈孔莉 李准 黎志远
【摘要】 目的 分析血瘀型痛经患者接受隔药脐灸法治疗的效果。方法 以医院2020年6月- 2021年12月收治的100例痛经患者为研究对象,保证两组患者在年龄和病程具有可比性的基础上分为西药组(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30例)、脐灸组(单纯脐灸治疗,35例)与隔药脐灸组(隔药脐灸法治疗,35例),比较不同治疗方法的中医证候积分、疼痛评分、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隔药脐灸组总有效率高于脐灸组、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隔药脐灸组中医证候积分和疼痛评分最低、脐灸组次之、西药组最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隔药脐灸法的治疗效果最佳,可有效改善患者病情,缓解疼痛,且无不良反应。
【关键词】 隔药脐灸法;治疗;布洛芬缓释片;血瘀型痛经;疗效;中医证候积分
中图分类号 R24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223(2022)19--03
痛经主要是指妇女在经期或经期前后出现的小腹疼痛、坠胀不适症状,是临床常见的妇科疾病,亦有部分患者伴有头痛、腰痛等不适,甚至因劇烈疼痛而昏厥,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临床痛经患者多为原发性痛经,西医治疗以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等药物为主,虽具有起效快的优势,但不良反应较多,临床应用效果并不理想[1]。中医学认为痛经是因邪气内伏而致的气血运行不畅,故有“不通则痛”的情况。而隔药脐灸法是结合灸法、穴位及中药联合治疗的一种中医外治疗法,具有操作简单、疗效显著特点[2]。本研究分别采用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单纯脐灸治疗及隔药脐灸法治疗,观察隔药脐灸法治疗血瘀型痛经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医院2020年6月- 2021年12月收治的血瘀型痛经患者100例。纳入标准:①均为原发性痛经;②符合《妇产科学》与《中医妇科学》中的血瘀型原发性痛经诊断标准;③年龄、相关检查等病历资料完善。排除标准:①近期有妊娠需求者;②经诊断为生殖系统器质性病变者;③近期曾接受其他药物治疗者;④对本次使用药物过敏者;⑤合并重大疾病、皮肤破损等情况,无法配合完成艾灸治疗者;⑥依从性不佳,中途退出试验者;⑦合并严重肝肾等脏器功能缺损者;⑧临床资料缺损者。在保证两组患者年龄和病程具有可比性的基础上分为三组,其中西药组30例,年龄18~40岁,平均25.62±3.26岁,病程1~10年,平均5.26±2.31年;脐灸组35例,年龄18~29岁,平均25.46±3.22岁,病程1~11年,平均5.22±2.13年;隔药脐灸组35例,年龄19~40岁,平均25.86±3.32岁,病程2~10年,平均5.28±2.21年。三组间上述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进行,患者自愿参与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1.2.1 西药组 采用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华北制药河北华诺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93365;0.3g×30粒),口服,0.3g/次,2次/天。连续治疗3个月。
1.2.2 脐灸组 采用单纯脐灸治疗。①面碗制作:取适量面粉与温水混合,揉成面团,制作底部直径约4cm,厚度2cm,沿高1.5cm,沿厚1cm的面碗;②艾柱制作:以艾绒制作直径2cm,高2cm的艾柱;③用法:将碗中央对准脐孔,于面碗上施灸,1h/次,1次/天,经期前7天至经期第3天治疗,10次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月。
1.2.3 隔药脐灸组 采用隔药脐灸法治疗。取我科协定处方打粉,偏于气滞者用食醋调糊,寒凝者用姜汁调糊,将药物填于脐孔上,①方药选择:蒲黄、五灵脂、乌药、香附、当归、延胡索、肉桂、白芍、吴茱萸、益母草、艾叶、血竭,经药物混合超微粉碎,密封保存。②面碗制作:与脐灸组一致,碗底中间留直径1.5cm小孔。③艾柱制作:与脐灸组一致。④操作过程:患者保持仰卧位,使神阙穴充分暴露,医用酒精常规消毒,将面碗内径中央对准脐孔位置于脐上,于脐孔、面碗碗底中央孔处填满药末,艾柱点燃放置药末上,1h后取下面饼,以敷贴固定剩余脐部药物,6~8h后取下,于经期前7天至经期第3天治疗,1次/天,10次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月。
1.3 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分为痊愈、有效、无效。经治疗,腹痛、坠胀不适等症状消失,随访3个月经周期无复发,疼痛评分为“0”,中医证候积分降低≥90%为痊愈;经治疗各症状显著改善,疼痛评分恢复至“0”,中医证候积分降低在30%~89%为有效;治疗后症状无明显改善,甚至疼痛感增强为无效。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有效例数)/观察例数。
(2)中医证候积分:于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经周期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评估,包含:小腹胀痛、月经量少、经血紫暗、畏寒肢冷、面色青白5项,依据无、轻、中、重计为0、1、2、3分,满分15分,分数越高代表症状越严重。
(3)疼痛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疼痛评分,“0”分为无痛,“10”分为剧烈疼痛,分数与疼痛程度成正比。
(4)不良反应发生率:随访3个月,观察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 22.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s”表示,三组间均数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计算百分率,组间率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三组间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隔藥脐灸组的总有效率最高,其次是脐灸组,相对西药组的总有效率最低,见表1。
2.2 三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治疗前,三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其中隔药脐灸组最低、脐灸组次之、西药组最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三组患者的VAS评分比较
治疗前,三组患者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VAS评分均降低,其中隔药脐灸组最低、脐灸组次之、西药组最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三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比较
经随访调查,仅西药组患者出现了1例肠胃不适症状,经及时处理痊愈,三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3 讨论
痛经是临床常见的妇科疾病,多在行经期或行经期前后出现明显的小腹疼痛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西医治疗以服用缓解疼痛药物为主,如布洛芬缓释胶囊,虽具有显著的止痛效果,但长期疗效并不理想,且伴有多种不良反应,临床应用效果不佳[3]。随着对中医学的深入研究,证实痛经主要是因患者邪气内伏所致,与患者经期、产后感受到寒邪与气虚等关系密切,常伴有明显的腹部疼痛,而遵循“阳证宜针、阴证宜灸”原则的隔药脐灸法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病情[4]。因神阙穴位于患者脐部,且与胞宫直接相连,有利于药物渗透与吸收,通过艾灸干预,可达到调理冲任、调和胞宫气血的功效,有效缓解患者痛经症状[5]。灸法以艾叶为原料,经点燃可发挥温经止血、散寒止痛的作用,采用艾灸疗法可有效发挥温通气血、扶正祛邪等功效。且经现代药理学证实,艾叶可有效改善患者盆腔微循环,抑制子宫平滑肌收缩,发挥显著的止痛效果[6]。隔药脐灸法所用药物为荆门市中医医院妇科协定处方,选用了治疗经行腹痛的经典方“温经汤”及治血瘀疼痛的“失笑散”合并加减,蒲黄、五灵脂可活血祛瘀、散结止痛,乌药可散寒止痛,香附可调经止痛,当归可补血活血、调经止痛,延胡索可活血化瘀、行气止痛,肉桂可散寒止痛、温通经脉,白芍可养血调经,吴茱萸可散寒止痛,益母草可活血调经,艾叶可散寒止痛、温经止血,血竭可止血定痛,诸药均以温、补、通为主,可有效改善血瘀型痛经患者病情[7]。
本研究结果证实,隔药脐灸法治疗的总有效率最高,中医证候积分及VAS评分最低,且无不良反应发生,表明该方法的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达到补气活血、温经止痛的目的,改善患者病情,提高治疗效果。分析原因为:隔药脐灸法是借助辨证施药与传统灸法的相互作用,以艾灸的温和力与渗透力将药物药效作用于神阙穴,通过穴位、经络及脏腑的作用途径,以艾绒的温热效应促使药物发挥药效,经皮肤渗透吸收,更好地发挥理气活血、温经止痛的治疗效果,是一种结合灸法、药物及穴位功效为一体的中医外治方法,可弥补口服中药的不良口感及煎煮费时费力等不足,也可避免西药对消化道的刺激,且安全可靠[8]。
综上所述,隔药脐灸法治疗血瘀型痛经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疼痛,促进患者康复,且无不良反应。
4 参考文献
[1] 乔林静,赵娜,张飒,等.灌耳疗法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1,30(26):2911-2914.
[2] 王婉桐,王昕.隔药灸治疗寒凝血瘀证原发性痛经患者焦虑和抑郁的疗效观察[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37(4):680-685.
[3] 万颖,孟凡颖.马氏温灸法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21,28(25):198-200.
[4] 王雪莲,刘海洋,张兴霞.艾灸刮痧罐联合温经汤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观察[J].宁夏医学杂志,2021,43(2):179-180.
[5] 姚雪,杨春,栗晓艳.中药穴位贴敷联合热敏灸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效果观察[J].黑龙江医药科学,2021,44(5):166-168.
[6] 李一婷,王昕.痛经汤联合隔药灸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疗效观察[J].山西中医,2021,37(1):15-17.
[7] 张素芳,冯晓星,罗来,等.灸脐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20,41(2):56-59.
[8] 郑伟,李蔚,郝霞,等.隔药灸脐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1,30(35): 3884-3888,3895.
[2022-04-08收稿]
基金项目:2020年荆门市一般科技计划项目(编号:2020YFYB131)
作者单位:448000 湖北省荆门市中医医院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