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助力对外汉语传播的逻辑与路径
2022-05-30姜宇航
姜宇航
[摘要]对外汉语承担着传播中国文化的国际功能。跨文化传播理论、中国文化包容性与“一带一路”倡议为对外汉语传播提供了三重逻辑。对外汉语传播需要把握传播内容,关注传播主体,聚焦传播受众。借助“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对外汉语传播的实践应通过丰富内容系统、增强主体力量、强化受众认同来实现传播模式的创新与变革。
[关键词]对外汉语;国际传播;中国文化;“一带一路”
对外汉语承担着传播中国文化的国际功能。如何利用跨文化的概念和表达讲述中国故事,在兼顾我们“想讲的”和国外“想听的”的基础上,“把‘陈情和‘说理结合起来”[1],让中国文化在国际社会获得更广泛的认同,是对外汉语传播需要面对的命题。在顺应全球化时代发展潮流的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对此,对外汉语传播应借助“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实现传播中国文化的使命。
一、对外汉语传播的三重逻辑
文化作为一个国家软实力的标志,在国际竞争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对外汉语传播不仅有助于中国文化在世界范围内获得认同,而且有助于国际文化的交流和碰撞,对增强世界语言的丰富性也起到重要作用。如何把握好对外汉语传播的必要性与重要性,直接关涉中国文化在世界范围传播的广泛性与持久度。
(一)跨文化传播:对外汉语传播的理论逻辑
跨文化传播是一种沟通和建立不同文化中人与人之间共存关系的文化交往活动[2],语言和文字的交往已经从一种生产、生活交流技巧或是文化实践上升为如“汉语年”的宏大文化景观。文字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并直接参与人类文明的转型过程,而汉字承载了数千年的中华历史传统,是中华文明的集中体现。用汉字书写的《道德经》《论语》《庄子》见证了中国哲学史的演进;医学经典《黄帝内经》《本草纲目》等仍有現实价值和意义;《红楼梦》《西厢记》等文学巨作在当代中国衍生新的研究领域,并在世界范围产生重要影响……正如
习近平总书记在俄罗斯“汉语年”开幕式讲话中所赞誉的,这些汉语经典文本“堪称人类文明的瑰宝”[3]。可见,汉语具有先天的跨文化传播特质。与文化抓痕(指短时间内形成的某种事件或内容,如去到某个地方短暂学习某种语言)的短时记忆效果不同,对外汉语传播具有文化交流的自觉,其往往伴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的流动、信息的流动、政策的流动与资本的流动,涉及至少两个以上具有言语能力的主体之间的互动,这些主体通过语言交换寻求沟通,并建立起一种人际关系。由此可见,对外汉语传播的实质是中国文化在时间和空间中的流动、扩散和互动的过程。
(二)中国文化包容性:对外汉语传播的历史逻辑
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由历史观之,中华文明对外来文化持有较为包容的态度,相应地可得出“中国文化的包容性比较强”[4],乐于接受和吸收世界范围内的优秀文化。如印度佛教传入中国,经过过长期演化,并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充分说明了中国文化的包容性。另外,这种包容性也体现在中国文化能迅速地融入其他文化,并在与其他国家进行交流的传播过程中生发新的生机。早在汉唐时期,注重与其他国家进行贸易、文化往来的中国就采取了开放、系统的文化与教育政策,古丝绸之路的发展就是有力的证明。因而,我们借力“一带一路”倡议进行对外汉语传播,需要在借鉴、融合外来文化形式的基础上,通过独立自主的眼光审视世界,也反观自己,并以包容并蓄的中国文化为参照,观察、考究人类历史上的所有资源,结合中国实际汲取文化先进、发展的部分“做出独特理解下的独特整合”[5]。
(三)“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对外汉语传播的现实逻辑
实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全方位、宽领域的发展繁荣,是中国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一道共同的愿景。“共同”意味着在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需要形成一股合力,并朝向一个目标奋斗。在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旅游、贸易等领域的相互合作和相互沟通中,彼此的信任关系明显增进。但是由于地理环境、人文环境和政治体制形态等方面的异质性,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构建与拓展全面、深入的信任关系网络仍存在一定障碍。若想打破由自然因素与人文因素而形成的隔阂,则必须经由文化传播这一路径,对外汉语传播无疑可以承担这一使命。例如,致力于开展汉语教学的孔子学院已在海外实现规模化、体系化建设,获得了良好的国际反馈。一方面,对外汉语传播在孔子学院汉语课堂的教学过程中自然推进,蕴藏在汉语课程当中的中国文化主流思想让国外民众了解到一个更全面、更真实的中国。另一方面,对外汉语传播的主要地区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这些国家可以实现汉语与本土语言的双向互动,更易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良性关系。
二、对外汉语传播的关键要素
由于每个国家的基本国情、历史传统、文化积淀等各不相同,因此对外汉语传播必须把握传播内容、传播主体和传播受众三个关键要素。因此,相关部门应从顶层设计和战略布局入手,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构建特色鲜明、系统完善的中国文化战略传播体系,通过中国文化的感召力、中国话语的说服力和中国形象的亲和力三者合力提升对外汉语传播的效力。
(一)中国文化主流精神:把握对外汉语传播的内容
如何在幅员辽阔、文明多样的欧亚大陆上增进互联互通,“一带一路”倡议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一带一路是中国就发展与稳定提出的最具启发性的倡议之一”[6],其对增强区域一体化、抗衡去全球化具有超越时空的意义,其是中国文化主流精神的现代传承与激活。“文化的基本特征是民族性,民族文化是民族存在的标志。”[7]中国文化主流精神蕴含在中华文明的语言与文字中。例如,解释事物发展关系的“理气思想”,阐释自然环境与人类生存空间关系的“天人合一”思想,解决社会问题的“中庸”思想和寻找生存秩序根本遵循的“生生”框架,均是中国文化主流精神的集中体现,其渗透于社会各个领域,并发挥指导性作用。“一带一路”助力对外汉语传播,需要明确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影响深远的特点,挖掘蕴含在汉语与汉字中的中国文化主流思想根源因素,并正确地把握汉语的表达方式和汉字的书写方式,才能更好地完成对外汉语传播的使命。
(二)教学、教材与教师:关注对外汉语传播的主体
目前,对外汉语传播的力量主要寄寓在对外汉语的教育过程中,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教育合作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国之将兴、必将重师而贵傅”[8],教育在共建“一带一路”中具有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其在对外汉语传播中发挥设施联通、政策沟通、文化融通的作用。为此,对外汉语传播应借力“一带一路”,发挥教育在传播过程中的作用。第一,为了进一步增强对外汉语教育对“一带一路”发展的贡献力,2016年,教育部印发《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对对外汉语师资、教材与教学课堂等关键环节做出具体性、可行性的规范设计,有效发挥了对外汉语传播的枢纽作用。对外汉语教师是对外汉语传播的重要桥梁,其代表中国教师的形象,成为中国教育乃至中国文化的符号,对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共融起到重要作用。因而,对外汉语传播要选拔和培育热心弘扬中国文化,热爱对外汉语教学事业,具有良好职业操守的教师来承担这一使命。第二,教材是实现对外汉语教育的依据和内容,直接关涉外国汉语学习者对中国和中国文化的印象和看法。第三,承担教学功能的对外汉语教学课堂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汉语学习者了解中国的重要媒介,课堂学习内容的渗透性与讨论方式的合理性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他们对中国文化理解与认同的程度。因此,对外汉语的传播过程必须关注对外汉语教育的主体要素。
(三)文化认同感:聚焦对外汉语传播的受众
对外汉语传播的主要目的在于促进世界各国对中国的认识,这符合唯物辩证法的一般原则。具体而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中国的认识需要经过从感性认识上升至理性认识的过程,才能形成相对全面和立体的判断。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中国的判断需要在实践的检验中不断发展。国际传播规律要求对外汉语传播必须引发国际受众的情感共鸣。由于各自文明存在巨大差异,中国要想打破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思想、文化等方面的藩篱进而使国外受众对中国文化形成认同,需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自2014年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9]以来,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一起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而在世界范围内开办的孔子学院就是文化自信的重要表现,其让中国文化走出国门的同时,也为不同国家、地区的平等交流提供了对话的空间与平台。对外汉语传播需要通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中国之间充分协商、讨论、交流、碰撞,才能构建包容的文化互构方式,形成共享的价值观和“一带一路”共同的文化意识。
三、对外汉语传播的实践路径
当前,我国对外汉语传播存在传播内容零散化、传播媒介滞后化、受众认同度较低等问题。因此,积极借鉴国外先进传播模式,融合创新自身传播模式,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多方位协同提升传播效力,是新时代赋予对外汉语传播的新使命。
(一)丰富对外汉语传播的内容系统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首先,对外汉语传播的策略应当在合作、包容、开放的思想框架中展开,我们需要把握其对历史、现在、未来的重要性,重思历史的经验成就,面向未来的理想状态,寻找现在的差距,以适配的策略实践强化合作开放思想理念,通过彰显特色、切中肯綮、通俗易懂的内容和方法来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
其次,对外汉语传播将中国文化主流精神作为传播内容,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融入和贯穿对外汉语传播的理念和过程,积极展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新时代中国的文化积淀。例如,以称呼、问候等形式反映中国的风俗习惯,以历史文化典故反映中国文化的道德伦理观念,以汉字的书写特点反映中国的思维方式等。
最后,对外汉语传播借力“一带一路”,加强多国文化合作,促进多元文化的深入交流。坚定不移地践行文化“走出去”路线,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准确把握“一带一路”倡议的内在逻辑,将其融入对外汉语传播的文化合作發展的方方面面,这不仅要加强文化交流领域内的政策、法律体系建设,为文化交流提供刚性保障,还要发展文化产业,扩大对外文化贸易,为文化交流提供柔性保障。
(二)增强对外汉语传播的主体力量
首先,对外汉语传播以对外汉语教育为着力点,不断扩大和发展对外汉语的相关事业。孔子学院是对外汉语传播的重要平台。“截至2019年6月,全球已有155个国家(地区)设立了530所孔子学院、1129个孔子课堂以及5000多个教学点”[10],这为对外汉语传播筑牢了基础。对外汉语传播要进一步整合国内外资源,助力孔子学院建设,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汉语学习的实际需求出发,以政策优势吸引优秀人才加入汉语教师队伍或汉语志愿者队伍。
其次,相关部门加强顶层设计,培养掌握多元文化知识的汉语教师队伍。在顶层设计中,相关部门注重跨文化交往、教育等方面的研究与应用,并提供专项资金支持对外汉语教学的融合发展。在具体实践中,“孔子学院的大多数中方汉语教师大体上能做到双语教学,但是还不够精通中国典籍文化,以及熟稔驻在国典籍文化”[11],因此相关部门可在汉语教师队伍中加强熟知中国文化典籍、提高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培训。
最后,打造“汉语全球传播”国家平台,实现对外汉语传播的内涵式发展。对外汉语传播要不断更新对外传播的内容和媒介,巧妙融合中国自然、历史、文化等知识于对外汉语传播的内容中,并拓宽“汉语全球传播”等国家发声渠道,以充分发挥国内外平台在资源、理念、技术等各个环节中的作用,实现汉语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本土传播并向外扩散。
(三)强化对外汉语传播的受众认同
首先,通过对外汉语传播来弘扬中国文化,需要相关单位和人员创作更多对外汉语的优秀作品。一些具有丰富对外出版经验的出版单位应利用自身优势资源,策划对外汉语的优质系列图书,以宣传中国文化。同时,这些出版单位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出版合作,需要充分考虑中国与其他国家的文化差异,开发富有“丝绸之路”特色的文化作品,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
其次,发展对外汉语传播的文化产业。对外汉语传播者要树立深厚的文化自信,打造中国文化品牌,输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产品,进而扩大中国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随着国家相关部门日益重视与支持对外汉语传播事业,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效能已经实现有效提升。对此,对外汉语传播者要更进一步开发趣味性、故事性较强的数字配套产品,以更好地发挥对外汉语传播应有的作用。
最后,对外汉语传播者通过现代媒介的多种功能来创新文化传播方式。中国文化之所以能够兴盛不衰,是因为其自身的开放性特征,这种开放性应在媒体功能融合创新方面进一步发挥作用,即不断地借鉴、吸收和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依托现代媒介功能开展线上与线下活动,增强受众黏性,为对外汉语传播媒介注入新的活力,促使对外汉语传播模式实现数字化变革,以提升中国文化的感召力,强化外国受众对中国文化的认同。
四、结语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国家软实力的象征。我国加强对外汉语传播有利于拓展世界语言的丰富性,促进国际文化的交流和碰撞。顶层设计与战略布局是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扩大中国国际影响力的基本视角。我们必须以中国文化的感召力、中国话语的说服力和中国形象的亲和力的合力来构建特色鲜明、系统完善的中国战略传播体系。当前,我国对外汉语传播还存在传播内容零散化、传播媒介滞后化和受众认同度较低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对外汉语传播应积极借鉴国外先进传播模式,融合创新自身传播模式,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多方位协同提升对外汉语传播的效力。
[参考文献]
[1]杜尚泽.习近平在党的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 坚持正确方向创新方法手段 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N].人民日报,2016-02-20.
[2]孙英春.全球社会中的社会关系与社会交往:跨文化传播研究的“问题视域”[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7(03):41-45.
[3]习近平.在俄罗斯“汉语年”开幕式上的致辞[N].人民日报,2010-03-25.
[4]汤一介.“拿来主义”与“送去主义”的双向互动[J].东方文化,2001(03):23-31.
[5]阮靜.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传播中国文化的基本原则[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0(06):244-248.
[6]柯慕贤.德驻华大使:中国要领导世界还需继续开放[EB/OL].(2017-02-21)[2022-04-23].http://www.china.com.cn/news/world/2017-02/21/content_40329331.htm.
[7]高占祥.文化力[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8]杜文军,刘杜娟.教师自我教育的现实意义及路径[J].教学与管理,2017(06):9-11.
[9]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N].人民日报,2014-02-26.
[10]张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对外汉语出版[J].出版广角,2019(22):85-87.
[11]王怡仙.孔子学院如何讲好中国故事[J].人民论坛,2018(25):138-139.